人教版地理七上2.2《海陆变迁》教学设计 同步测试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人教版地理七上2.2《海陆变迁》教学设计 同步测试

资源简介

《海陆变迁》教学设计
丁伟
一、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主要讲述“沧海桑田”的变化,以 ( http: / / www.21cnjy.com )及形成这种变化的原因。学习本节知识,要求能运用实例说明海陆的变迁,树立海陆不断运动变化的辩证唯物主义科学观点;了解大陆漂移和板块运动学说的基本观点,并能解释世界主要山系及火山、地震的分布;通过大陆漂移——板块运动学说的发展过程,进行科学史教育及培养科学兴趣、科学方法和探究精神的培养。

二、学情分析

学生的年龄特点,决定了他们对千变万化的自然 ( http: / / www.21cnjy.com )界充满好奇心,教师在教学中设置探究性和悬念性很强的问题,开启学生求知欲望;根据学生已掌握的地理技能,为学生创造自主学习的氛围。

三、设计思路

1.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举例说明地球表面海陆的变迁。

了解大陆漂移和板块运动学说的基本观点。

说出世界著名山系及火山、地震分布与板块运动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

通过拼图和分析示意图,培养读图能力、想象能力和推理能力。

运用板块运动学说,解释地球表面基本面貌的形成及发展变化。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大陆漂移—板块运动学说的发展变化,进行科学史教育及科学兴趣、科学方法和探究精神的培养。

2.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世界主要山系及火山、地震分布与板块运动的关系。

教学难点

海陆变迁的原因。

板块相对运动形成的地表形态。

3.教学方法

演示、分析、讨论、推理为主的教学方法。

四、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地中海曾经有座美丽的小岛,它有一个神秘而古怪的名字“幽灵岛”,大家想一想,为什么这么美丽的小岛却有一个古怪的名字呢? 幽灵岛究竟从何而来,又因何而去呢?难道真的是幽灵在作怪吗?今天我们就揭开幽灵岛的 对幽灵岛的名称的由来发表见解。 通过悬念的设置,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神秘面纱。 在我们生活的美丽星球上,万事万物都处在不断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运动变化之中。陆地和海洋也不例外。有些地方陆地会变成海洋,有些地方海洋会变成陆地。究竟什么会引起海陆变迁呢? 实验探究 水在这里代表海洋,露出水面的沙土代表陆地。 实验一: 如果不断向水里倒入沙土,插小旗的位置海陆情况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这是自然原因还是人为因素引起的海陆变迁呢? 实验二: 请同学们设计方案,如何使插小旗的位置由陆地变成海洋呢?(材料:水) 综上所述,引起海陆变迁的原因有地壳的变动、海平面的升降、人为活动。 我们刚才通过实验分析了引起海陆变迁的原因。在地球上这样的实例有很多,下面我们一起去看一看。 实地考察 荷兰的围海造陆工程。 喜马拉雅山地区。 海底世界。 现在,大家来分析一下幽灵岛出现和消失的原因? 小岛为什么会多次的出现和消失呢?两个学说能够给我们一个解释,谈到这两个学说就要从一张地图说起,现在我们从世界地图上看看会得到什么启示。 观察图片。 分析引起海陆变迁的原因。 利用实验探究的结论,分析各地海陆变迁的原因。 观察世界地图,谈发现、谈猜想。 通过实验探究,缩短学生与自然变化的距离,使学生更易接受。 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 培养学生观察、发现、大胆猜想能力。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友情提示:同学们观察一下各大洲的轮廓?你发现了什么?你有什么猜想呢? 最早发现其中的奥秘是德国的科学家魏格纳,他是怎么发现的呢?又提出什么猜想呢? 阅读材料 1910年的一天,年仅30 ( http: / / www.21cnjy.com )岁的魏格纳躺在病床上,目光正好落在墙上的一幅世界地图上。“奇怪!大西洋两岸大陆轮廓的凹凸,为什么竟如此吻合?”他的脑海再也平静不下来:“非洲大陆和南美洲大陆以前会不会是连在一起的?只是后来因为受到某种力的作用才破裂分离。大陆会不会是漂移的?” 猜想是空想还是有科学依据的?需要证据去验证。 如果你是魏格纳,你会从哪些方面进行了严密的论证呢?下面通过拼图活动,看看你会得到哪些启示呢? 探究 发现 (一)哪两块最有可能是一块大陆呢? (二)你是如何判断它们是一块大陆的呢? 魏格纳搜集材料和实地考察,他发现了 1.动物的相似性;2.古老地层的相似性。 两年后他正式提出了大陆漂移说。 播放多媒体动画。 过渡:在当时很多人产生了疑问,大陆为什么会漂移呢? 到了20世纪60年代,地球科学研究表明,大陆飘移是由板块运动引起的。就形成了板块学说。 慧眼识图 下面地图中蕴含板块运动学说的内容,你能发现它们吗? 阅读教师提供的材料。 拼图活动,谈获得的启示。 分析地层、生物这样分布的原因。 根据动画,叙述大陆漂移说的内容。 利用地图和教师的信息提示,总结板块运动学说的内容。 通过拼图活动,培养学生探究能力。 充分利用地图学习工具,给学生足够的空间和时间,为学生自主学习创造条件;锦囊妙计的使用使学生真正去发现,教师在课堂的角色也发生了转变。 灵活的评价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锦囊妙计 1.看图例,绿色的线代表什么?说明地球表层是一个整体吗?由几个板块组成的呢? 2.看图例→表示什么?说明各板块处在什么状态?各板块运动的方向一致吗?相邻的板块是怎样运动的呢?板块会怎么样? 幽灵岛为什么会多次出现和消失呢?你有地质学家的潜质吗?(读各大板块和火山、地震带分布图) 1.地中海的面积将会…… 2.红海的面积将会…… 3.珠穆朗玛峰的高度将会…… 4.东非大裂谷将会…… 5.在南极地区发现了煤炭资源,这说明了…… 6.在台湾海峡海底发现森林的遗迹,这说明了…… 测试评价 正确答案的个数3个以内。 你已经具备基本的地理知识,还需要努力! 正确答案的个数4—5个。 你与地质学家仅有一步之差,相信你一定能够成功。 恭喜你!全部正确! 你已经具备了地质学家的潜质! 结束语 一个小小的岛屿开启了我们的探索、发现之 ( http: / / www.21cnjy.com )旅,一个忽隐忽现的幽灵岛,让我们明白了沧海桑田的巨变。其实我们身边有许许多多的“幽灵岛”等着我们去探索,去发现。在探索、发现中让我们体会到自然的神奇,也让我们感受到别样的快乐! 享受生活从地理开始! 利用地图和教师的信息提示、演示实验,总结板块运动学说的内容。 分析幽灵岛多次出现和消失的原因。 小组讨论,完成评价测试。 充分利用地图学习工具,给学生足够的空间和时间,为学生自主学习创造条件;锦囊妙计的使用使学生真正去发现,教师在课堂的角色也发生了转变。 灵活的评价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教学反思

一、三维目标的和谐统一

本节课的情感教育隐含在活动中,默化 ( http: / / www.21cnjy.com )在细节里。从想方设法创设情境,到为降低难度将问题分级分类;从活动前的温馨提示到活动中锦囊妙计;从丰富多彩的资料选取到激励有加的特色评价等等许多环节的设计,都饱含了教师对学生的殷殷期望,而这整个过程中,教师没有一丝一毫的说教。

二、切实可行的活动设计

教师始终从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年龄特点 ( http: / / www.21cnjy.com )出发,想方设法使抽象知识形象化。例如,在“探究发现”活动中,教师自制教具,使学生在动手、动脑、动口过程中,体验科学发现的过程,感知科学论证的方法。又如,在“慧眼识图”时,教师利用自制的“信息条”给学生以方法提示。最后,在“地理测试”中,教师主要根据七年级学生活泼好动、好奇心强的特点,将传统的“知识反馈题”设计成 “地质学家的潜质测试”,看似简单的形式转变,对学生来说,却是最好的礼物。

点评

本节课从一个小小的岛屿开启了孩子探索、发现之 ( http: / / www.21cnjy.com )旅,一个忽隐忽现的幽灵岛,让孩子明白了沧海桑田的巨变。“难道世界上真的有幽灵岛吗?”引发孩子好奇的导入,实验的探究让孩子们明确了海陆变迁的原因,虚拟实地的考察,如荷兰的围海造陆工程、喜玛拉雅地区的发现、海底古河流三角洲的发现给学生探究问题得出结论一个有力的支撑,让学生在问题中、在情景中去发现、去分析、去综合。在讲述大陆漂移时,让学生去动手、探究、发现;利用自制教具拼图,让孩子得出哪两块最有可能是一块大陆,你是怎样判断的,层层递进,而后再引入到“如果你是魏格纳,你会从那些方面进行严密的论证?”从动物的相似性、古老地层的相似性得出大陆漂移说的全部内容,由此再导入板块学说,让学生慧眼读图,让学生在图中进行大胆发现,让学生一一的判断、分析、总结,从而得出了板块学说的内容,将难点的知识化解为通俗易懂的内容。课堂中创新性的设问时时再现,如“板块碰撞运动,地表会产生什么现象?”“板块张裂运动地表会产生什么现象?”“幽灵岛为什么会多次出现和消失呢?”“你有地质学家的潜质吗?”教学做到图文并茂,让学生听起来轻松、好奇,学生听起来感知意犹未尽。

纵观本节课,教师真正把课堂 ( http: / / www.21cnjy.com )还给了学生,教师成为课堂的组织者,学生学习的引导者。让学生在探究、发现中,感受到自然的神奇,体会到地理课给他们带来别样的快乐。
哈尔滨市地理教研员 王艺文

(哈尔滨虹桥学校)
《第二节 海陆的变迁》测试题
湖南省湘潭市七中 邹志国
一、选择题(共24道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小题2分,共48分)

1.下面是某科学家在研究地壳运动时搜集到的一系列资料,请你从中选出能证明海陆变迁的资料( )

A.1907年,在台湾海峡海底发现了河道和水井的遗迹

B.2008年,四川发生大地震,导致大量房屋倒塌

C.1992年,印度发生百年一遇的大洪水,淹没了万顷良田

D.1993年,大兴安岭发生森林火灾,大片林海变成了光秃秃的荒野

2.北宋科学家沈括在《梦溪笔谈》中记载:在太行山中发现许多海螺化石。这一记载说明( )

A.古代的海螺是生活在陆地上的

B.太行山不久将从陆地转变为海洋

C.太行山发生了火山喷发活动

D.太行山是从古老的大海演变来的

3.近一百多年来,澳门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面积不断扩大。澳门半岛的面积从2.7平方千米扩大到5.7平方千米,凼仔岛与路环岛也分别扩大到4.1平方千米、6.6平方千米。整个澳门陆地面积由原来的10.39 平方千米增加到29.7平方千米。澳门面积逐年变大的主要原因是( )

A.地壳运动 B.海平面上升

C.海平面下降 D.人类活动──填海造陆

4.下列各项,可以作为大陆漂移证据的是 ( )

①非洲和南美洲有相同的古老地层 ②非洲和南美洲都有不能漂洋过海的海牛和鸵鸟

③喜马拉雅山原是一片汪洋大海 ④地球上七分海洋三分陆地

A.③④ B.①③ C. ②④ D. ①②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板块构造学说是德国科学家魏格纳提出的

B.魏格纳认为三亿年前地球上各大洲是相互连接的一块大陆

C.魏格纳认为两亿年前地球上各大洲的位置和现在的相同

D.魏格纳认为南美大陆的凸出部分与非洲大陆的凹进部分相吻合是大陆漂移的证据

6.板块构造学说认为( )

A.由岩石组成的地球表层由七大板块拼合而成

B.板块交界地带是世界火山、地震的集中分布带

C.大板块内部地壳稳定,不可能发生地震

D.板块都是静止不动的

7.板块构造学说不能用来解释( )

A.火山、地震的分布 B.高大山脉的形成

C.东非大裂谷的形成 D.洪灾的发生

8.中国主要位于哪一板块上( )

A.亚欧板块 B.太平洋板块 C.印度洋板块 D.美洲板块

9.日本有“地震国”之称,2011年3月11日日本东部沿海发生里氏9.0级大地震。日本多地震的原因是( )

A.日本位于太平洋之中,风浪大

B.日本国土面积太小,稳定性差

C.日本位于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的交界处,地壳活跃

D.日本位于印度洋板块和亚欧板块的交界处,地壳活跃

10.2013年4月,我国四川省雅安市发生了7.0级大地震。这次地震发生在哪两大板块的附近( )

A.太平洋板块与亚欧板块 B.印度洋板块与亚欧板块

C.亚欧板块与非洲板块 D.太平洋板块与印度洋板块

11.环太平洋地带是世界上火山和地震集中的地带,与这个火山地震带无关的板块是()

A.非洲板块 B.美洲板块 C.印度洋板块 D.亚欧板块

12.东南亚的印度尼西亚多火山、地震的原因是( )

A.处在板块的内部 B.处在板块与板块的交界处

C.处在平原地区 D.处在高山地区

13.我国台湾岛多地震,原因是位于( )

A.亚欧板块和非洲板块交界处 B.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交界处

C.亚欧板块和美洲板块交界处 D.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交界处

14.世界上最主要的火山、地震带位于( )

A.太平洋沿岸 B.大西洋沿岸 C.印度洋沿岸 D.北冰洋沿岸

看下面的图,完成15~16题。

15.关于喜马拉雅山脉的形成,解释正确的是( )

A.由亚欧板块与南极洲板块碰撞形成

B.由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碰撞形成

C.由太平洋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碰撞形成

D.由非洲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碰撞形成

16.图中甲、乙、丙、丁四地,地壳最活跃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17.根据板块运动的规律推测:以下叙述,全部正确的一组有( )

①大西洋面积将扩大 ②地中海将会消失 ③亚洲大陆和欧洲大陆将分离 ④非洲大陆与南美大陆将发生碰撞

A.②③ B. ③④ C. ①④ D. ①②

18.大地震发生后往往会产生许多次生灾害。下列灾害,属于地震次生灾害的是( )

①滑坡 ②崩塌 ③台风 ④冰冻天气 ⑤堰塞湖

A.①②③ B.①④⑤ C.①②⑤ D.②③④

19.下列避震方法,正确的一组是( )

①在家中(楼房),要选择浴室、厕所等空 ( http: / / www.21cnjy.com )间小、不易塌落的地方避震 ②在教室,应迅速跑出教学楼,如不能迅速跑出,就躲在课桌下、抓紧桌脚,用书包护住头部,待主震过后,迅速跑出教学楼。 ③在操场或室外,马上回到教室去。 ④在野外,要赶紧往山上跑。 ⑤在行驶的汽车内,不要停车,也不要下车。

A.②③④ B.①③④ C. ①② D.②④⑤

20.下列国家,多火山或多地震的是( )

A.俄罗斯、蒙古 B.印度、巴基斯坦

C.冰岛、菲律宾 D.韩国、朝鲜

21.下列地区,属于火山、地震多发区的是( )

A.地中海—喜马拉雅山一带 B.澳大利亚大陆

C.亚欧大陆内部地区 D.太平洋中心地区

22.昨天,王伯伯的手机收到了下列四条与地震相关的短信,可信的一条是( )

A.大西洋的海地大地震引发海啸,中国沿海地区的居民不能出海

B.专家预测2014年5月1日上午8点整中国北京将发生6.5级地震

C.最近蚂蚁频繁搬家,肯定要发生地震

D.发生地震时要迅速跑到平坦开阔的地方,不要急于回家

23.2005年印尼发生8.5级大地震 ( http: / / www.21cnjy.com ),2007年千岛群岛发生8.3级,南太平洋岛国所罗门群岛发生8级大地震,2008年中国发生8.0级汶川大地震,2011年日本发生9.0级大地震,2012年智利发生8.8级大地震……有人说“地球进入了地震时代”。下列关于这些地震的说法,错误的是( )

A.主要分布在环太平洋地带 B.全部分布在亚洲

C.主要分布在地壳比较活跃的地带 D.是板块相互运动的结果

24.在地震多的地区,为减少地震造成的损失,人们采取了很多措施。下列措施,对防震减灾没有作用的是( )

A.加强科研,进行地震观测和预报

B.修房子、桥梁、大型水库等建筑物时要考虑到防震

C.加强防震知识的宣传、学习,注意观察井水、生物、地声等自然现象的异常变化

D.多挖防空洞

二、综合题(共52分)

25.(15分)看下面的六大板块示意图,回答问题。


(1)写出图中字母所代表的板块名称:

A 板块, B 板块, C 板块,

D 板块, E 板块, F 板块。

(2)一般来说,板块________地壳比较活跃。

(3)图中①处是火山、 等地质灾害多发地带。②处有世界上最高大雄伟的喜马拉雅山脉;此山脉处于板块的 (内部?边缘?)。

26.(12分)看下面的六大板块图回答问题。


(1)法国位于________板块,南非位于________板块,澳大利亚位于________板块,巴西位于________板块。

(2)中国云南位于______板块与______板块交界处,因此______(多?少?)地震。

(3)用或彩笔画出环太平洋沿岸火山、地震带。

27.(5分)根据下面的六大板块与火山、地震带、高大山脉分布示意图,提出一个地理方面的问题。


28.(6分)看下面的地图回答问题。

(1)根据图中板块运动的方向推测,太平洋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面积将 (缩小?扩大?),红海的面积将 (缩小?扩大?)。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①地在不断下沉 B.②地的山脉有可能继续增高

C.马六甲附近的地壳比较稳定 D.欧洲西部沿海比亚洲东部沿海地壳运动更活跃


29.(8分)看下面的海陆变迁示意图,回答问题。


(1)图中插旗的小岛处由陆地变成了海洋,引起这种海陆变迁的原因是( )

A.地壳运动 B.海平面上升 C.海平面下降 D.大陆漂移

(2)在喜马拉雅山脉的岩石中发现了鱼、海藻等海洋生物化石的事实说明喜马拉雅山脉地区曾经是一片____________。

(3)在太平洋上有一个小岛,一天中时而露出水面,里面浸在水下。这个小岛的这种变化是地壳变动的结果吗?如果不是,那么可能的原因是什么?

30. (6分)下图是有关大陆漂移说的一些证据。根据图回答问题。


(1)甲_______大陆,乙________洋,丙_______大陆。

(2)请你据图写出大陆漂移说的一条证据: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5:ADBDD, 6-10:BDACB, 11-15:CBDAB, 16-20:CDCCC, 21-24:ADBD

25. (1)亚欧 非洲 印 ( http: / / www.21cnjy.com )度洋 太平洋 美洲 南极洲(每空2分) (2)交界地带(或:边缘) (3)地震 边缘(每空1分)

26. (1)亚欧 非洲 印度洋 美洲

(2)印度洋 亚欧 多(每空1分)

(3)(略,5分)

27.如:澳大利亚位于哪个板块上?喜马拉雅山脉是由哪两个板块碰撞形成的?

28. (1)缩小 缩小(每空1分) (2)B (2分)

29.(1)A(2分) (2)海洋(2分) (3)不是(2分)。可能是海水的潮涨潮落(2分,意思对即可)

30. (1)南美 大西 非洲 (2)非洲和南美洲都有海牛和鸵鸟。或:南美大陆的凸出部分与非洲大陆的凹进部分相吻合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