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教学用具 模具、多媒体等教学课时 1课时课程名称 机械制图教学课题 《三视图的形成及投影规律》教材分析 本节课选自国家规划教材,高等教育出版社,王幼龙主编的《机械制图》第三章第二节的教学内容。我将结合我校学生的特点以及专业特色整合教材。该节课是在学生已初步了解了两种投影法的基础上对三视图的形成与投影规律进一步的研究,在内容上起到了一个延伸的作用。三视图是空间几何体的一种表达方式,是一种最常见的技术图样,学好三视图为以后学习视图投影奠定基础,同时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本节是制图中的一个重点内容,是学生以后学习几何视图投影至关重要的一课。学情分析 本节课授课对象是中职类汽车运输专业二年级学生。通过老师平时的观察和学生的互动表现,总结学生的特点:1.学生思维活跃;2.对信息化方式的学习感兴趣;3.渴望与未来工作岗位相关的知识内容;4.不喜欢单一的理论学习,对动手操作欲望强烈。因此我将信息化教学手段融入教学中,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三面投影体系的建立; 2.理解并掌握三视图的形成和投影规律。过程与方法 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2.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独立工作的能力;3.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用理论指导实践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激发学生对机械制图课程的兴趣和学习热情。 2.培养学生认真细心,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教学地点 多媒体教室教学重点 1.三视图的形成过程 2.三视图的投影规律 解决办法 课前自学 课中引导 课后拓展教学难点 三视图的方位关系 解决办法 播放视频,图片展示,模型演示,思考讨论,发现问题教师做重点示范讲解,突破难点。教学方法 情景导入,任务驱动、 巡回指导,多媒体辅助等 教法分析 创设贴近学生生活、生动有趣的视频、问题情境为导入,采用设境激趣,以疑引思,探寻本质,反思总结。学生学法 实际操作,模型辅助、相互合作,课堂讨论,自主探究 学法指导 课前预习 课中学习 课后复习设计理念 以理论教学为依据,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能力和实践能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由学会变为会学,并且学以致用。同时利用现代化的信息资源,采用“微课视频”“UMU互动学习平台”“模拟动画视频”“实物模型”等教学手段,创设具有知识性,趣味性的环境。课前自学 教师利用UMU互动学习平台下发预习资料和任务书,学生通过平台学习并讨论其任务内容,完成相关测试。教师通过测试了解情况,学生的问题是对三视图的形成过程以及三视图之间的方位关系难以理解,根据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设计,使学生的学习更有针对性,提高学习效果。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课上导学 复习、视频图片激趣导课 复习:由学生回顾上一的主要内容投影法的分类(中心投影法、平行投影法),正投影法的基本性质(真实性、类似性、积聚性) 导入新课 教师:多媒体图片展示,模具模拟展示,提出问题:用一投影图能否确定物体的形状呢? 学生: 回顾总结 学生思考并受启发:要全面了解物体的形状,需要从不同角度进行观察,带着预习当中的困惑进入学习的角色,从而引出主题。 【设计意图】创设意境,引入课题在观看视频,欣赏图片的基础上,使学生对三视图有初步认识为接下来内容做好铺垫。任务一 三面投影体系(观察总结) 借助我们教室的三面墙,让学生讨论,三面投影体系的特征?从而了解并掌握三面(V面、H面和W面)、三线(X轴、Y轴和Z轴)和一点(原点O)的名称。 学生讨论 总结 【设计意图】 直观、形象 了解各种物体三视图形成图形,激发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任务二 三视图形成过程 (观察体验,自主学习) 1.物体在三投影面投影 1)主视图—物体由前向后投射。 2)俯视图—物体由上向下投射。 3)左视图—物体由左向右投射。 2.三视图的展开 观看视频动画 观察总结 观看视频动画 图片展示 归纳总结 学生互评 让学生体会从不同方位看到同一物体时,可能看到不同的图形。 制图作业一般在平面纸张上完成,让学生思考,如何将三个视图绘制在同 一张图纸上。任务三 视图的投影规律(合作交流) 1.三视图的位置规定 主视图在左上边,俯视图在正下方,左视图在正右方。 2.三视图尺寸关系:1、主视图反映物体的长度和高度,2、俯视图反映物体的长度和宽度,3、左视图反映物体的宽度和高度。 三视图之间的对应关系为 “长对正、高平齐、宽相等”。 3.方位关系 主视图反映物体的上下左右方位;左视图反映物体的上、下、前、后方位;俯视图反映物体的前、后、左、右方位; 观察思考 归纳总结 思考讨论 课件展示 动手操作 实物演示 学生总结 视频讲解 模型演示 动手操作 共同总结 【设计意图】 让学生掌握三视图得出位置关系。 归纳总结为: “长对正,高平齐,宽相等”,为以后画三视图奠定基础。 让学生了解掌握三视图的方位关系,为以后分析三视图打基础,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课堂评价 总结布置作业 教师总结和梳理本节课的知识点,下发教学问卷测评表,考试题,利用平台进行在线考核,学生完成后将结果进行上传,教师进行查阅,并进行个别辅导进一步优化教学过程,通过考核本节课的正确率达到95.6%,教学效果显著。课后通过在线练习,引导学生讨论,使学生在理解新知识的基础上,能够正确地、熟练地应用,更好地完成知识目标。 学生: 动手操作 自主讨论 【设计意图】 考虑到学生客观存在的既强化了知识,又培养了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知识拓展 做一个动手操作题,学生制作一个长方体,切去它的一角,画出该形体的三视图并确定三视图的相对位置。 学生动手操作 【设计意图】 这样使学生活动由课内延伸到课外,有利于学生知识的巩固和拓展。提出问题,引出下一节内容。教学反思 1)通过信息化教学手段搭建了师生互动平台,活跃了课堂的气氛,激发了学习的兴趣。 2)应用多元化的教学方式,打破了教学场地的限制,提升了教学效果。 3)学生通过观看视频、动手操作、等教学环节,突出了重点,解决了难点,完成了教学任务。 4)“做中学”“做中教”的职业教育理念得到了充分体现。板书设计 在教学过程中,我将采用以下的板书,帮助学生更能完整的整理教学内容。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