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高教版《机械识图》圆柱相贯线的绘制——教学设计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高一高教版《机械识图》圆柱相贯线的绘制——教学设计

资源简介

《圆柱相贯线的绘制》教学设计
【授课对象】 高一年级数控专业学生 【授课类型】 专业理论课
【授课课时】 3课时(120分钟) 【参考教材】 《机械识图》 高等教育出版社
【设计理念】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习是学习者基于原有的知识经验生成意义、建构理解的过程,即学习的过程是知识的自我建构和自我生成的过程,学生在预习、自学、讨论以及运用中发展能力。在中职机械识图教学中,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更需要通过自身的主动探索和主动发现去建构。本次课的设计从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和认知规律出发,对教材内容进行重构,通过多样化的任务和信息化手段,引导学生完成知识的建构。
【教材分析】
本课采用的教材是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浙江省职成教教研室组编的《机械识图》,教学内容选自项目四中的任务二。教材中该任务只涉及单一的两正交圆柱的相贯线,在实际的组合体三视图绘制中,相贯线往往会有很多的变化。如何在基本形体相贯线和组合体相贯线之间建立联系,是学习相贯线知识的关键点。 我在本次课的教学中,从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和思维特点出发,对教才内容作了重构,设计了3个课时的相贯线教学专题。教学任务从基本形体相贯到局部形体相贯,最后延伸到简单组合体的相贯,引导学生发现相贯线的变化规律,从而找到有效的方法。
【学情分析】
我所任教的高一数控班的学生对课堂派学习平台及信息化资源的使用有较好的基础,适应在线学习这种方式。在本次课之前他们已经学习了简单组合体三视图的绘制,能分析组合体的组合方式和形体特点。因为学习机械识图的时间不长,他们还没有形成较好的空间想象能力,对空间线面的判断和绘制存在一定的困难。
【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 能力目标 素养目标
1.知道相贯线的形成原理及投影特点;能用描点法准确绘制两正交圆柱的相贯线; 2.能通过找特殊点,用近似画法绘制常见的圆柱相贯线。 3.能通过组合体中的形体分析,判断相贯线的形状并准确绘制的相贯线。 1.通过微拍摄和小组合作等多种方式,学会学习。 2.借助AR等手段探索相贯线变化规律,从而拓展空间思维,提高形体分析能力。 在合作交流,自主探究的过程中逐步养成乐学善学、勤于反思的学习品质。
【学习重点】
能准确判断相贯线的形状并绘制相贯线。
【学习难点】
如何对组合体进行形体分析,判断相贯线的形状。
【教学策略】
1.学习平台:课堂派学习平台发布学习任务和学习资源,可以实现师生之间的随时互动交流,课堂环节实时检测与反馈,多个维度的评价系统可以跟踪记录学生每堂课的学习表现。 2.任务引领:学习任务由浅入深,层层递进,既有合作交流,又有自主探究。引导学生完成知识的建构,并最终形成解决问题的能力。 3.信息化手段:CCtalk网络课堂、3D打印模型、AR技术展现三维动画和微课视频。 课堂派学习平台 CCtalk 网课直播 (
AR
技术
AR
技术
) (
微课视频
AR
技术
) (
3D
打印模型
)
【教学流程】
(
难点
重点
)
【课堂教学】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技术载体
课前 微拍摄 1.布置课前任务: ①任务一(小组作业):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结合3D打印、自主拍摄、形体描点画出相贯线,并将视频上传至课堂派作业区。 小组分工:拍摄 演示 讲解 协助 ②任务二(个人作业):用近似画法绘制相贯线,完成练习并上传至 课堂派。(详见附件1) 2.在CCtalk在线课堂进行直播教学,在线答疑学生预学过程中的问题,帮助学生梳理知识点,探索正交圆柱相贯线的变化规律,并对学生作品进行展示和点评。 1.完成课前任务并上传至课堂派: ①小组合作完成微视频拍摄。 ②完成课前个人作业。 在CCtalk平台与教师进行互动交流,解决预学疑问,探索正交圆柱相贯线的变化规律,并分享小组及个人作品。 优秀作品: ①第三组: ②第五组: CCtalk 3D打印模型 课堂派 学习平台
设计意图:通过网课的学习和微课的拍摄,学生对正交圆柱相贯线的空间形状和投影特点有了更加全面、深刻的认识。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技术载体
(

) 情景导入 引新知 (2分钟) 展示生活中常见的相贯形体,引出圆柱相贯的常见类型。 观察老师给出的生活实例照片,思考不同类型的相贯线。 教学课件
(

) 探索规律 炼口诀 (20分钟) 1.发放3D打印模型,布置学生结合模型完成相应任务书(详见附件2)。 2.讲解学生练习并引导学生探索规律,提炼总结相贯线画法的口诀: 方圆相贯是直线,圆圆相贯看直径, 一大一小小吃大,直径相等交叉线。 1.利用3D打印模型判断相贯线的形状,找到特殊点,用近似画法绘制相贯线,完成练习。 根据老师的引导探索规律,提炼总结相贯线画法的口诀,并对应练习进行验证。 3D打印模型 课堂派 学习平台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探索圆柱的各种相贯形式及画法,提炼相贯线的画法口诀,对常见的相贯线能熟练判断,为后续组合体的相贯线画法打下基础。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技术载体
(

) 变换形体 探方法 (28分钟) 1.将相贯形体进行变化,再给出一组练习,同时抛出三个问题: ①这组图形是怎样的两个形体贯? ②对比上一环节的练习,形体有什么变化? ③相贯线的形状是怎样的? 2.巡回查看学生练习情况,找出典型错误。 3.发放3D打印模型,帮助学生打开思路。 4.讲解问题并总结方法: 对于不完整形体的相贯,先判断出完整的相贯线形状,再分析此题占据了相贯线的哪一部分。 先想象整体,再分析局部 1.思考并积极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 2.结合问题分析完成练习(详见附件3)。 3.对照3D模型修改练习。 4.总结画图方法。 3D打印模型 课堂派 学习平台 三维软件
设计意图: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循循善诱,从整体到局部,学生学会不完整形体相贯线的判断方法,拓展思路。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技术载体
(

) 简单组合 拓思维 (35分钟) 1. 将相贯类型进行简单组合,设置如下题目(详见附件2),引导学生解题时与前面题目建构联系。 2.指导学生使用QQ-AR扫描。 3.教师巡回指导学生画图情况并实时查看学生上传的练习图,对典型问题进行分析讲解。 4.总结组合体相贯线绘制的技巧: 将组合体分解成几个基本的相贯形式分别判断相贯线的形状,再进行组合。 1.学生根据上环节所学进行练习并拍照上传课堂派互动区。 2. AR技术获取三维模型和绘图步骤。 AR模型 微课讲解 3.认真听老师的讲解分析,修改练习。 4.总结相贯线绘制技巧。 QQ-AR技术 微课 三维软件
设计意图:学生学会组合体形体分析和相贯线的判断方法,利用AR技术结合微课视频帮助学生突破学习难点,体验成功的喜悦,拓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技术载体
(

) 实践运用 验成效 (25分钟) 1.发布试题竞赛(详见附件2): 择测试题 (限时完成) 完成两道绘图题目并拍照上传 2.课堂派互动区实时查看学生的做题情况,了解学生的答题情况。 3.数据分析测试情况,对错误率较高的题目进行讲解。 1.完成测试选择题和绘图题并及时拍照上传。 2.认真听老师分析并修改练习。 课堂派 学习平台
设计意图:应用所学,实时检测,学生能巩固本堂课学习的新方法,教师能及时反馈每位同学对本内容的学习情况。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技术载体
(

) 评价积分 展成果 (10分钟) 1.过程性评价 组长对组员在课前微课拍摄和课堂各环节的表现进行评价;教师对学生在课堂派中交流互动的活跃度进行综合考评。 2.结果性评价 选择题平台自动评分,绘图题教师在线批阅并打分。 3.评价积分 课堂派平台按教师设置的比例自动汇总综合积分。 1.自评互评学习情况。 2.查看自己的得分情况并进行自我总结。 课堂派 学习平台
设计意图:将课堂学习情况以平台积分制体现,多维度的教学评价记录学生的成长历程,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有你追我赶的竞争意识。
课后 二拓展 布置两个类型的课后拓展任务: 加大组合体难度,巩固提升所学内容: 改变相贯体类型 拓展知识: 1.完成拓展练习并上传至课堂派作业区。 2. CC talk直播讨论 拓展思考: ①方柱和球的相贯线? 圆柱和球的相贯线? ②相贯线非常见形状时如何绘制? 联想知识: ①球的截交线。 ②描点法,圆锥找点用辅助圆。 课堂派 学习平台 CCtalk
设计意图:举一反三,解决实际考题,在实践中拓展空间思维能力和线面分析能力。
【教学反思】
本堂课以正交圆柱相贯线画法为基础,引导学生在合作互动中主动探索,发现从基本形体相贯到组合体相贯的变化规律及特点,从而找到有效的方法与技巧,完成知识的建构。 课堂派智慧教学平台实现了信息技术与教学融合,拓宽了学习的渠道和空间;任务设计由简到难、化难为易、层层递进,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AR技术、3D打印模型及微课视频等技术载体打开了学生空间思维的大门;多维度的教学评价和课堂积分更是让学生看到了自己成长的点滴。学生喜欢我的课堂,是对我最大的认可,也是我今后不断学习,为学生提供更多有效课堂的动力。
附件1
课前预学任务书
班级 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 组号_______________
1.两圆柱正交相贯线的投影特点:
①当圆柱轴线垂直于某投影面时,相贯线在该投影面上体现的是____________(积聚性、收缩性、真实性)。
②相贯线的两个基本性质:a. 共有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 封闭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判断
①两个相交立体的相贯线一定是封闭的空间曲线。 ( )
②相贯线上的点是两个相交立体表面的共有点。 ( )
3.用描点法画出相贯线。(小组合作,结合3D打印模型拍摄微课视频上传课堂派)
4.找特殊点用近似画法画出相贯线。
附件2
课堂学习任务书
班级 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 组号_______________
探索规律 炼口诀
1.根据立体图补缺线
2.根据三视图补缺线
变换形体 探方法
补画缺线:
三:简单组合 拓思维(补画下列视图中的缺线)
说明:可用QQ的AR扫描功能直接扫描图纸观察三维动画,点击屏幕获得讲解视频
2、
3、 4、
四:实践运用 验成效(1、选择题,课堂派限时完成)
选择正确的主视图:( )
选择正确的主视图:( )
选择正确的左视图:( )
选择正确的主视图:( )
选择正确的左视图:( )
选择正确的左视图:( )
选择正确的左视图:( )
选择正确的左视图:( )
选择正确的左视图:( )
选择正确的左视图:( )
四:实践运用 验成效(2、绘图题)
补画左视图缺线
(2)补画左视图缺线
附件3
课后拓展任务书
班级 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 组号_______________
第一组任务(补画视图):
(2)
第二组任务(补画缺线):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