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务5.2应收账款管理 教案《财务管理基础(第四版)》(高教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任务5.2应收账款管理 教案《财务管理基础(第四版)》(高教版)

资源简介

×××学院 专业 年度第 学期
《财务管理》课程课堂教学方案
课程名称 《财务管理》 课程性质 考试 教学地点 ××× 总学时数 64(48)
教学周数 16 总授课第几次 是否用多媒体 是 授课教师 ×××
理论知识或实务操作 理论知识与实务操作
授课项目 学习任务 §项目五 营运资金管理 任务5.2应收账款管理 课时 2(1.5)
教学目的与要求 要求:(1)理解和熟悉应收账款管理的内容与目标、应收账款的功能与成本;(2)理解和掌握信用政策的含义、构成及制定的方法;(3)熟悉和掌握应收账款日常管理的方法。
难点与重点 难点:(1)应收账款的机会成本计算;(2)信用政策的制定,包括信用标准的定性与定量分析方法、信用条件的选择、收账政策的确定。重点:(1)应收账款管理的内容与目标、应收账款的功能与成本;(2)信用政策的制定(信用标准、信用条件和收账政策)。
教学方法(形式) 讲授、讨论与案例相结合
授课具体内容、过程及课时分配: §项目5 营运资金管理§任务5.2 应收账款管理【任务引入】(见教材):由信用政策制定的案例引入? 2’【知识准备】---讲授新课 80’(60’)应收账款管理的目标与内容 二、应收账款的功能与成本 三、信用政策(一)信用标准;(二)信用条件;(三)收账政策 四、应收账款日常管理 【任务解析】 3’ 【同步快速测试】(见教材P××页) 3’【课堂小结】 2’
课堂练习或作业布置 作业布置:任务5.2(配套教辅教材P×××)
教学体会或建议(授课后填写)
课程教学讲义
任务5.2应收账款管理
一、应收账款管理目标与内容
(一)应收账款管理目标
应收账款管理的目标就是充分发挥应收账款功能,权衡应收账款投资所产生的收益、成本和风险,作出有利于企业的应收账款决策。
(二)应收账款管理内容
1.制定合理的应收账款信用政策
2.进行应收账款的投资决策
3.做好应收账款的日常管理工作,防止坏账的发生。
二、应收账款的功能与成本
(一)应收账款的功能
1.促进销售的功能
2.减少存货的功能
(二)应收账款的成本
1.机会成本
应收账款的机会成本=维持赊销业务所需要的资金×资金成本
(1)计算应收账款周转率:
应收账款周转率(次)=日历天数(360)÷应收账款周转期(天)
(2)计算应收账款平均余额:
应收账款平均余额=赊销收入净额÷应收账款周转率(次)
(3)计算维持赊销业务所需要的资金:
维持赊销业务所需要的资金=应收账款平均余额×变动成本÷销售收人
=应收账款平均余额×变动成本率
=赊销收人净额×变动成本率÷应收账款周转率(次)
【业务实例5-4】应收账款机会成本确定
2.管理成本
应收账款的管理成本是指企业对应收账款进行管理而耗费的开支。包括:对顾客信用情况调查的费用、收集信息的费用、催收账款的费用和账簿的记录费用等。
3.坏账成本
坏账成本(bad-debt expense or cost)是指由于某种原因导致应收账款不能收回而给企业造成的损失。
三、信用政策
信用政策(credit policy)又称为应收账款政策,是企业财务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信用政策是企业对应收账款进行规划与管理而制定的基本原则和行为规范,一般由信用标准、信用条件和收账政策三部分组成。
(一)信用标准
信用标准是指企业同意向客户提供商业信用而要求对方必须具备的最低条件。常以坏账损失率表示。
1.信用标准的定性分析
客户的信用状况通常可以从以下五个方面来评价,简称“5C”评价法。这五个方面是:
(1)品质(character)。
(2)能力(capacity)。
(3)资本(capital)
(4)抵押品(collateral)。
(5)经济状况(conditions)。
2.信用标准的定量分析
信用标准的定量分析主要是解决两个问题:一是制定信用标准,即确定坏账损失率,以此作为给予或拒绝向客户提供商业信用的依据;二是具体确定客户的信用等级。
信用标准的制定主要通过比较不同方案之间的销售收人和相关成本,然后比较不同方案之间的净收益来进行。
【业务实例5-5】信用标准决策
在具体实行信用标准时,必须先对具体客户的信用等级进行评定,同时确定对其提供商业信用时可能导致的坏账损失率。确定客户信用等级的具体步骤。
(1)设定信用等级的评价标准。(2)根据特定客户的财务数据,计算出以上选定指标的指标值,并与本企业制定的标准值相比较,然后确定各指标相对应的拒付风险系数(或称坏账损失率),最后计算总的拒付风险系数。(3)根据上面计算出的该客户的拒付风险系数,确定其信用等级,并将其与制定的信用标准(坏账损失率)进行比较,以确定是否给该客户提供商业信用。
【业务实例5-6】信用等级的评价
(二)信用条件
1.信用条件的构成
信用条件是指企业向对方提供商业信用时要求其支付赊销款项的条件。信用条件由信用期限、折扣期限和现金折扣(cash discount)三部分构成。信用条件的一般形式如“2/10,n/30”
信用期限是企业允许客户从购货到付清货款的最长时间。
2.信用条件的选择
信用条件的选择:比较不同的信用条件的销售收人及相关成本,最后计算出各自的净收益,并选择净收益最大的信用条件。
【业务实例5-7】信用条件的选择
(三)收账政策
收账政策(collection policy)是指客户超过信用期限而仍未付款或拒付账款时企业采取的收账策略。企业在向客户提供商业信用时,必须考虑三个问题:一是客户是否会不讲信用拖欠账款或拒付账款,程度如何;二是怎样最大限度地防止客户拖欠账款;三是一旦账款遭到拖欠甚至拒付时,企业应采取怎样的对策。
无论采取何种方式催收账款,都需要付出一定的代价,即收账费用。在制定收账政策时,应权衡增加收账费用与减少应收账款机会成本和坏账损失之间的得失。
【业务实例5-8】收账政策选择
四、应收账款的日常管理
(一)应收账款的跟踪分析
(二)应收账款账龄分析
【业务实例5-9】应收账款账龄分析
(三)应收账款收现保证率分析
必须收现的应收账款=CB-CW 应收账款收现保证率=(CB - CW)÷R
(四)建立应收账款坏账准备金制度
【业务实例5-10】坏账准备金计提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