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上册4.12《家庭的记忆》 第四课时 教学设计(表格式)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三年级上册4.12《家庭的记忆》 第四课时 教学设计(表格式)

资源简介

课题 家庭的记忆(第四课时)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借助猜谜语的活动,体会字谜中隐藏的家庭观念。 2.通过多个成语和谚语,感受其背后所蕴含的中国人重视家庭的传统观念。 3.在探究诗歌的过程中,体会诗人思念家人的心情以及中国人重视家庭的传统观念。 教学重点:从语言文字中体会中国人重视家庭的文化传统。 教学难点:通过语言文字感受“家 ”对于中国人的意义。
教学过程
时间 教学 环节 主要师生活动
10 分钟 环 节 一:借 助 猜 谜 语 等 活 动,感 受 其 中 蕴 (一)环节一:借助猜谜语等活动,感受其中蕴含的中国人重视家庭的传 统观念。 1. 猜谜游戏:请同学们认真听谜语内容,并将猜到的谜底大声说出来。 (1)出示题目:女儿出嫁了。 ①学生回答。 ②小结:因为“嫁 ”这个字如果没有了“女 ”字旁,就剩下“家 ”。 (2)出示题目:一个小家庭,仅仅一口人。 ①学生回答。 ②小结:因为“合 ”这个字拆分开来就是“一 ”“口 ”“人 ”这三个字。
含 的 中 国 人 重 视 家 庭 的 传 统 观念。 (3)出示题目:一家十一 口。 ①学生回答。 ②小结:“吉 ”字刚好由“十 ”“一 ”“口 ”这三个字组成。 (4)出示题目:一家十一 口,一家十二口,两家合一起,万事都不愁。 ①学生回答。 ②小结:“喜庆 ”的“喜 ”。一家十一口,是“吉 ”,一家十二口,两家合 (

)在一起便是“喜 ” 2.组词活动:你们能从前面谜底中的字选一个组成祝福家庭的词语吗? (1)引导:有的同学组成了词语“ 阖家欢乐 ”,大家知道这个词是什么意 思吗? (2)学生交流。 (3)追问:其他同学组了什么词呢? (4)学生交流。 3.创设情境:你觉得“子孝双亲乐,家和万事兴 ”这句话有道理吗?让我 们看个小故事,从里面一起找寻答案吧。 (1)学生分享感受。 4.探究活动:你们知道“家书抵万金 ”这句诗吗,它是诗人杜甫所做《春 望》一诗中非常著名的一句话,这句诗的来历是什么呢?我们一起来了解 一下吧! (1)为什么诗人觉得家书能抵万金呢? (2)学生交流。 5.小结:家人对于每个人都很重要,一句问候,一条讯息,都是亲情的体 现,这样的情感是无法用金钱衡量的,而这种情感牵绊就是中国人重视家 庭、珍视亲情的体现。 【设计意图】通过猜谜语等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借谜底组词 的过程中,学生能深切感受到语言文字背后所蕴含的中国人重视家庭的传 统观念。
5 分钟 环 节 二:通 (二)环节二:通过深入探究诗歌的意思和创作意义,体会诗人思念家人 的心情,感受中国人重视家庭的传统观念。
过 深 入 探 究 诗 歌 的 意 思 和 创 作 意 义,体 会 诗 人 思 念 家 人 的 心情, 感 受 中 国 人 重 视 家 庭 的 传 统 观念。 1.引入:我们来看看《秋思》这首诗,它表达了诗人对家人深深的思念之 情。 (1)引导:从这首诗中,你找到描写诗人思念家人的诗句了吗? (2)学生交流。 2.引导:除了上面提到的诗句,你还知道哪些诗句表达了诗人思念家人的 心情? (1)学生分享。 3.深入探究:除了古诗,很多现代文人所做的诗歌中也饱含思念家人和家 乡之情。比如,余光中先生所做的《乡愁》一诗,让我们一起来品读一下 这首诗,共同感受那浓浓的思念之情。 (1)学生交流。 4.总结:大家经常说时间能淡化很多事情,但这种对故土家园的眷恋之情 和对祖国文化的归属感,却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越来越强烈。中华民族历来 重视家庭,人们常说,天下之本在家。在很多文字中都隐藏着团圆、和睦 的中国传统家庭观念。 5.课后拓展:课后,请同学们继续收集有关“家 ”的成语、谚语、格言、 诗篇或者故事,制作成一份简报,并将内容讲给你的家人和朋友听。 【设计意图】通过深入探究、体会古诗和现代诗中诗人对家人故土的思念 之情,进一步感受到在很多文字中都隐藏着中国传统家庭观念——“团圆、 和睦 ”。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