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七单元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参考教案(2份打包)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七单元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参考教案(2份打包)

资源简介

第24课 开创外交新局面
教学目的:
三维目标:
知识与能力:
1.简述70年代以来我国取得的重大外交成就以及基本史实
2.探讨取得外交成就产生的重大影响
过程与方法:
1.结合国内外背景和时政热点,用发展的观点,分析把握70年代以来我国外交政策的几次重大调整和所取得的外交成就;
2.引导学生从70年代中美关系逐步缓和的史实,学会从复杂事物中寻找突破口;
3.学会用联系的观点分析中美关系的缓和直接推动中日关系的改善
4.认识领导人的外交思想、外交实践和外交智慧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感受中国国际地位不断提高,增强民族自豪感
2.感受大国博弈的智慧和风采,认识外交的国家利益至上的原则,获得人生启迪
3.通过了解外交政策的调整,培养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4.通过感受国家关系的曲折发展特点,形成大局观念和历史使命感,培养学生看问题要一分为二并学会看主流的科学方法
重点难点:
中美、中日关系正常化
不同时期中国外交政策的调整
教学方法:
以多媒体为主、问题探究、自由讨论、分析讲述等
教学过程:
导入:
幻灯片展示三张图片:
乔冠华的开怀大笑、跨越太平洋的历史性握手、毛泽东会见田中角荣
要求学生观察图片。通过图片,引起学生探究历史真相的兴趣。
问:图片反映70年代中国外交的哪三件大事?
学生回答——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中美、中日关系正常化
展示知识结构即外交新局面的表现
总结提问:大家知道,我国现在是联合国五大 ( http: / / www.21cnjy.com )常任理事国之一、中美、中日关系是我国对外关系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可是,你知道中国是如何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吗?你知道中美、中日是怎样确立外交关系的吗?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外交政策作出了怎样的调整?取得了哪些新成就呢?从而导入新课。
新授:接下来,依次学习: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中美、中日关系正常化;
新时期的外交建树
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这一内容从国内外背景、恢复情况、恢复原因、恢复影响四方面解读
要求学生阅读课文相关内容,幻灯片出示三个问题:
1.为什么使用“恢复”而不是用“加入”之类的提法
2.建国初到70年代以前为什么一直没有恢复?
3.到20世纪70年代,又为什么能够恢复
前两个问题学生看书后不难回答。学生 ( http: / / www.21cnjy.com )回答后教师予以明确,强调未恢复的最大阻力是来自美国的抵制中国的政策;同时强调美国和日本提出的“双重代表权案”的实质是搞“两个中国”,并由此延伸到当今台湾当局申请加入联合国的实质。
第三个问题补充两则材料——历届联大支 ( http: / / www.21cnjy.com )持恢复中国在联合国合法权利票数增加表、反映中国综合国力大大提高的4张图片,引导学生从中国、发展中国家、美国三个角度分析,归纳
教师总结幻灯片展示:
至于恢复的具体情况由学生阅读教材感知。教师创设历史情境(如乔外长的
大笑、教材开始的背景资料),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民族复兴的必胜信
念!
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产生什么影响呢?学生自由回答,教师从对中
国、国际社会、美国三方面引导分析。
过渡: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表明美 ( http: / / www.21cnjy.com )国孤立中国政策破产,美国不得不重新审视对华政策,这为中美关系的改善创造了条件。中美关系是如何改善的呢?由此过渡到——
二、中美、中日关系正常化
问:中美关系经历怎样的过程呢?
1、中美关系从紧张敌对到缓和
问:①请描述美国从50年代到70年代对华政策的变化情况
②50~60年代美国敌视中国有何表现
③20世纪70年代初,中美关系为什么会出现缓和局面
2、缓和的原因:
学生阅读教材并回答,教师补充五个相关材料,引导学生从中国、美国两个方面
分析中美关系出现缓和局面的原因,让学生明确改善中美关系是两国的共同要求,理解外交政策的国家利益至上的原则。总体归纳,幻灯片展示。
过渡:既然改善中美关系是两国的共同要求,那么中美关系是如何一步步缓和并最终实现正常化的呢
3、缓和正常化的过程:
补充一些相关材料让学生阅读, ( http: / / www.21cnjy.com )阅读中感悟领导人身上表现出的政治敏感性和外交智慧。让学生扮演历史人物,再现尼克松与周恩来历史性握手的历史情境,感受大国博弈的智慧和风采。并突出尼克松访华与《中美联合公报》发表及其对中美关系的重大影响,并据此提问:为什么说公报发表是中美关系开始正常化而不是说完全正常化的标志?由此延伸出中美的建交以及中美关系的焦点问题——台湾问题,进而延伸到祖国和平统一问题,让学生增强现实感和历史使命感。并由此感悟中美关系发展的曲折性,为全面看待中美关系作铺垫。最后,就中美关系要求学生课外进行探究——你如何看中美关系?你对中美关系有何展望?
总结过渡:中美关系的改善直接促进了中日关系的发展。
4、中日关系正常化
从中日关系改善的原因、过程、影响中日关系发展的历史问题三方面解读
原因方面强调中美关系改善的促进作用
同时提醒学生课外探究——日本为何会先于美国与中国建交?
过程方面补充田中访华对历史问题表态的一些细节
为第三个方面问题作必要的铺垫
就中日之间的历史问题提问,由学生自由讨论并布置在课外进行探究
你认为日本对历史问题进行深刻的反省了吗?
为什么?
中日之间的历史问题对两国关系有何影响?
你如何看中日关系的发展?
总结提问:70年代中美、中日关系正常化有何影响呢?
5、中美、中日关系正常化的影响
展示各国与中国建交热潮图表,从对中国外交事业、国际关系两方面引导分析
总结过渡:以上,我们学习了 ( http: / / www.21cnjy.com )70年代我国外交的重大成就,70年代是我国外交事业取得重大突破的时期。突破的关键是——中美关系的改善。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外交政策作出了重大调整,开创了外交的崭新局面。
新时期的外交建树 为什么要调整?
1、调整依据:
国际国内形势的重大变化
国际: 和平与发展成为世界主流;向多极化方向发展
国内: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
   基本国策,需要和平的国际环境;中国国力变化
2、目标:
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
3、新时期外交成就
①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对世界和平和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阅读“历史纵横”)
解释开展多边外交及其原因 学生阅读并列举,教师展示一些表现(三中学子图片)
②积极参与地区性国际组织的外交活动
学生阅读并列举一些表现
③积极发展与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以建设和平的周边环境
学生阅读并列举一些表现
引导学生思考意义:对维护世界和平促进世界发展、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巨大成就的取得、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都有重大意义。
课堂总结:以图表方式回顾现代中国50多年来对外关系的发展历程,突出不同时期的国际局势、外交策略方针、外交成就。学生观察图表总结规律:
1.外交是国家政治活动的延续,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体现
2.一个国家的对外关系,包括外交政策、外交目的、外交活动、外交地位和外
交成果等内容
3.我国的基本外交政策是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不同时期有不同的体现
4.我国开展外交活动的根本目的是创造一个良好的国际环境,为建设社会主义
服务
5.不同时期,我国的外交策略进行了调整,调整的依据是国内外形势的变化
6.国家间之所以出现分离聚合、亲疏冷热的复杂关系,主要是由各国国家利益
和国家力量决定的
课堂巩固:
w.w.w.k.s.5.u.c.o.m
www.第23课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一、教学目标
1.了解新中国建立初的重大外交活动,理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处理国际关系方面的意义
2.认识新中国在复杂严峻的国际环境中,坚 ( http: / / www.21cnjy.com )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从根本上改变了旧中国外交的屈辱局面,显示了中国人民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和爱好和平的愿望。
3.认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得到了国际社 ( http: / / www.21cnjy.com )会的高度评价和赞扬,成为处理与国相互关系的准则,新中国为建立新型.平等.和谐的国际新秩序作出了重大贡献。
4.认识新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地位和作用不断提高,以此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新中国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和平 ( http: / / www.21cnjy.com )共处五项原则是本节重点。新中国奉行的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是由新中国的社会性质决定的,也与建国初期面临的国际环境密切相关。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也是这一时期新中国外交成就的突出体现。同时,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国际上也产生了深远影响,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
【教学难点】:本节难点是新中国初期基本外交方针确立的原因与和平共处五原则在国际社会上的深远影响。
三、教学过程
A、导入新课:
【师】外交是智者的游戏,外交是妥协的艺术,外交更是一个国家实力强弱的晴雨表。那么,你认为影响一个国家外交政策的因素有哪些?
【生】国家利益(决定性因素)、 国家性质、国家力量、国内外形势……
【师】周恩来说:“外交无小 ( http: / / www.21cnjy.com )事 ”;英国伯默斯顿:“国家与国家之间没有永恒的朋友,也没有永恒的敌人,只有永恒的利益! ”新中国初期,我国取得哪些外交成就?—导入——
B、新课讲授:
【PPT】中国的反动分子在外交上一贯是 ( http: / / www.21cnjy.com )神经衰弱怕帝国主义的。清朝的西太后、北洋政府的袁世凯、国民党的蒋介石,哪一个不是跪在地上办外交的呢 中国一百年来的外交史是一部屈辱的外交史。我们不学他们。我们不要被动、怯懦,而是认清帝国主义的本质,要有独立精神,要争取主动,没有畏惧,要有信心。所以,凡是没有承认我们的国家,我们一概不承认它们的大使馆、领事馆和外交官的地位,只把它们的外交官当作外侨来看待,享受法律的保护。他们犯了法,我们一样照法办事。它们对我们没有办法。
──周恩来《新中国的外交》(1949年11月8日)
【师】请同学们根据材料分析其要点:
① 旧中国的外交是一部屈辱的历史。
② 新中国必须制定出完全不同于以往的新的外交政策。
③ 新中国的外交应该建立在独立、自主、平等、互利等原则基本之上。
一、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
1、方针制定的背景:
1)国际形势: 两大阵营的对立和斗争
A、有利形势:
1) 资本主义阵营(削弱)
2) 社会主义阵营(壮大)
3)亚非拉大批民族国家独立
4)新中国的成立
B、不利形势:帝国主义国家对新中国充满敌意美国对中国的敌视、封锁、包围
(建国后采取的外交政策必须巩固政权、保卫和平、卫主权、打破封锁)
2)国内形势:
历史:新中国是在殖民地半殖民地基础上建立的,帝国主义与旧中国存在不平等的外交关系,而且在华有特权和不正当势力
现实:建国之初,百废待兴,基础薄弱,综合国力不强
2、方针:
【PPT】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政策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原则,为保障本国独立、自由和领土主权的完整,拥护国际的持久和平和各国人民间的友好合作,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政策和战争政策。
── 《共同纲领》
【师】与新中国建交必须遵循什么原则?
【生】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
【历史回顾】:
近代中国由于清政府、北洋军阀政府、 ( http: / / www.21cnjy.com )蒋介石国民政府实行对帝国主义屈辱投降的外交政策, 据统计,中国近代同外国签订的不平等条约有1000多个,被迫开放的口岸有一百多个,租借地上百,租界有四十多处。赔偿白银十三亿两、割地仅俄国一家竟达一百五十多万公里。难怪一位外国人说:“中国已经达到了一个国家地位非常低落的阶段。”
在近代中国的的历史上,“外交”同“屈辱”可以 ( http: / / www.21cnjy.com )说是一对孪生兄弟。周恩来曾满怀义愤地指出:中国的反动分子在外交上一贯是神经衰落怕帝国主义的。清朝的西太后、北洋政府的袁世凯、国民党的蒋介石,哪一个不是跪在地上办外交呢?
——《周恩来传》
【师】新中国与旧中国外交有何本质区别?从中可以得出哪些历史认识?
【生】区别:旧中国反动政府实行屈辱外交政策
新中国人民政府实行独立自主外交政策
认识:
  1、落后就会挨打,弱国无外交
2、政治腐败,经济落后,必然导致外交失败
3、捍卫国家主权,提高综合国力是国家外交的坚强后盾
3、内容:
1)“另起炉灶” ①含义 ②作用 
2)“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含义)
3)“一边倒” ①含义 ②原因 ③作用
内容 含义 意义
“另起炉灶” 不承认旧的屈辱外交关系,而在新的基础上另建新的平等外交关系 使我国改变了半殖民地的地位,在国际交往中独立自主。
“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先清除帝国主义在华势力和一切特权,再考虑与西方国家建交 巩固了新中国的独立与主权,奠定了与世界各国建立平等互利外交关系的基础。
“一边倒” 坚定不移的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 在保障革命成果、捍卫和平以及维护独立与主权的斗争中不致孤立
【情景扮演】:
假如你是新中国的一名外交官 ( http: / / www.21cnjy.com ),现在有一个记者招待会,有记者提出问题:新中国为什么必须“一边倒”,而不能采取中立态度,针对这个问题说说你的看法?
提示:国际环境、中国社会性质
从当时的国际形势看: 两 ( http: / / www.21cnjy.com )大阵营的对峙,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国家针对新中国采取了政治上孤立、经济上封锁、军事上威胁的政策,企图把新中国扼杀在摇篮里
是近代中国人民革命斗争经验的总结:帝国主义是中国革命的敌人,苏联曾是中国革命的盟友
从目的看:新中国成立后,,为了保卫胜利 ( http: / / www.21cnjy.com )果实,保卫和平,在维护独立和主权的斗争中不至于孤立,中国政府在外交上坚定的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这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不仅不相悖,反而是独立自主外交政策的重要体现。
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1、新中国第一次建交热潮
新中国建国后的第一年里,就同苏联等17个国家正式建立了外交关系,冲破了美国的外交孤立。 
【师】为什么首先与苏联建交
【生】美国与一系列帝国主义国家对新中国采取敌视态度,不与中国建交;
苏联政府照会中国政府,愿同中国建交并互派大使;
为了在反对国内外敌人的斗争中不致于处于孤立地位。
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1) 原因与目的: 新中国积极同邻近国家和新兴的民族独立国家发展友好关系。
2) 提出: 1953,周恩来会见印度代表团时提出
3)完善:1954年周恩来访问印度、缅甸时
4)内容:互相尊重领土主权、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惠、和平共处
5)意义:
① 国内: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
② 国际:……基本准则
三、步入世界外交舞台
1、参加日内瓦会议
1) 背景:1953年朝鲜战争停战以后 ……
2) 目的:为了和平解决朝鲜和印度支那问题
3) 内容:《关于恢复印度支那和平的日内瓦协议》
4) 特点:新中国首次以世界五大国之一的地位参加重要的国际会议
5) 意义:中国代表团在会议上的积极作用,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声誉
2、参加万隆(亚非)会议(1955年)
1)背景:亚洲、非洲民族解放运动高涨的形势
2)内容:讨论保卫和平、争取民族独立、发展民族经济等共同关心的问题
3)特点:第一次没有殖民主义国家参加
4)“求同存异”方针:
提出原因:面对 ①帝国主义破坏会议的阴谋,及②与会国家间的矛盾和分歧,③尤其是一些国家对新中国的误解和疑惧 (历史纵横)含义:同:共同的遭遇:都曾沦为殖民地、半殖民地;共同的任务和要求:都面临着发展民族经济和维护民族独立的任务异:社会发展阶段不同,经济发展水平不同、政治体制不同,意识形态不同。宗教信仰、生活习惯不同等作用:促进会议取得圆满成功
5)意义:加强了中国同亚非各国的联系。会后,中国与更多的亚非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
3、新中国步入世界外交舞台的意义:是新中国走上国际舞台的重要标志,是新中国外交的成功展示,大大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地位。
C、学习升华:
1、在一次课堂讨论中,同学们就建国初 ( http: / / www.21cnjy.com )期中国所面临的形势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外交原则发表自己的看法。一同学说,在新中国建立初年,虽然依据“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外交原则与其他国家建立友好的外交关系,但是,美国等国家依然采取敌对的政策,所以这一外交原则是行不通的;另一位同学则认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有利于团结亚非拉等殖民地国家共同反对殖民主义,有利于为我国新时期的国内建设创造一个和平的国际环境,所以在制定了这个政策后,中国就应当忍受一切可以忍受的别国的侵害,万事以“和“为主,这才有利于中国与别的国家建立友好的外交关系。
请分析你对两个同学观点的理解,谈谈你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正确理解。
2、争鸣:一种说法是“弱国无外交”。另一种说法是:“无论强国、弱国、大国、小国,都有外交,且外交上都一律平等”。
你怎么看这个问题?联系新中国在日内瓦会议上和旧中国在巴黎和会上中国不同的地位和作用,谈谈你的看法。
(方法指导:在学生确定各自的观点之 ( http: / / www.21cnjy.com )后,首先,要查找资料,了解中国政府在这两次会议上进行外交斗争的经过,要把两次会议上中国的地位、斗争及所起的作用作为重点;第二步,找出和自己观点相印证的史实,同时找出对自己观点不利的史实,对史料加以组织,并补充其他相关的史料;第三步,在争论的过程中要作到有理有据、论从史出。)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