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15张PPT)第四章 免疫调节第一节 免疫系统的组成和功能第2课时 非特异性免疫应答苏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1.通过分析非特异性免疫应答的构成和功能,形成结构与功能观,渗透生命观念。2.结合实例,了解非特异性免疫应答的基本功能,解释常见的免疫现象,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社会责任。核心素养目 录CONTENTS一、二、三、四、五、非特异性免疫应答的体液成分非特异性免疫应答的屏障结构非特异性免疫应答非特异性免疫应答的细胞成分免疫应答的三道防线非特异性免疫是人体在长期进化过程中,与病原体相互作用而逐渐建立起来的,也是生来就具有的,能稳定遗传给后代的免疫功能。一、非特异性免疫应答非特异性免疫是一切免疫防御能力的基础。1.概念:非特异性免疫又称先天性免疫或固有免疫,指机体先天具有的正常的生理防御功能,对各种不同的病原微生物和异物的入侵都能作出相应的免疫应答,因此是没有“特异性”的。一、非特异性免疫应答2.构成:屏障结构细胞成分体液成分等非特异性免疫应答是人体防御病原体的第一道防线。皮肤的阻挡作用、溶酶体的杀菌作用呼吸道(支气管以上)、消化道、泌尿生殖道(外侧段)的纤毛运动、咳嗽和喷嚏等方式可以排出病菌。二、非特异性免疫应答的屏障结构皮肤、黏膜及其附属腺体等功能:能有效地阻挡病原体的入侵,有一定的抑菌和杀菌能力。特点:作用范围广,不针对某一特定病原体。皮肤的表面有一层死细胞(角质细胞),病原体不易在这种环境下生存,皮肤皮脂腺分泌的油脂也能抑制真菌和某些细菌。1.皮肤大面积烧伤且护理不当易发生感染的原因是什么?拓展思考不能阻挡病原体入侵加强体育锻炼可以增强机体的免疫监视功能,从而有效降低癌症的发生风险同意2.有人说,加强体育锻炼可以有效降低癌症的发生风险,你同意这种观点吗?请说说你的看法。人体还有“脑血屏障”(保护神经系统)和“血胎屏障”(保护胎儿)。三、非特异性免疫应答的细胞成分除上述组成皮肤、黏膜等的上皮细胞外,吞噬细胞也发挥着重要的免疫功能。吞噬细胞的作用人体内广泛存在各种吞噬细胞, 如巨噬细胞,当病原体通过皮肤和黏膜侵入组织后,吞噬细胞会先穿出毛细血管,聚集到入侵的病原体处,经过一系列复杂过程,吞噬或杀灭病原体。四、非特异性免疫应答的体液成分人体组织和体液中一般存在多种抗病原体的物质, 如补体、干扰素、溶菌酶。也是一类蛋白质,它不仅具有抗病毒活性,还具有抑制细菌细胞分裂的功能。是存在于血清中的一些不耐热、具有酶活性的蛋白质,具有溶解细胞、灭活病毒、促进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等功能;也是机体应对病原菌感染的第一道防线。干扰素:补体:1957年,英国病毒生物学家Alick Isaacs和瑞士研究人员Jean Lindenmann,在利用鸡胚绒毛尿囊膜研究流感干扰现象时了解到,病毒感染的细胞能产生一种因子,后者作用于其他细胞,干扰病毒的复制,故将其命名为干扰素。补体在机体的免疫中担负着抗感染、抗肿瘤和免疫调节等作用。补体分子由肝细胞、巨噬细胞、肠黏膜上皮细胞等多种细胞产生。在血清中各补体成分相对稳定,补体C3(补体第三成分)含量最高,补体C4(补体第4成分)含量次之。四、非特异性免疫应答的体液成分溶菌酶的作用溶酶体:一种动物细胞器,含多种水解酶,能分解衰老、损伤的细胞器,吞噬并杀死侵入细胞的病毒或细菌。分布:血浆、唾液、泪液、乳汁等分泌细胞:唾液腺细胞、泪腺细胞等;作用:溶菌酶是一种能水解细菌细胞壁的酶,导致细菌细胞壁破裂,内容物逸出,使细菌溶解。溶菌酶溶酶体酶:细胞溶酶体内一系列酸性水解酶, 如脂肪酶、蛋白酶、磷脂酶等。3机体在个体发育过程中与病原体接触后获得的,主要针对特定的抗原起作用2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如溶菌酶)和吞噬细胞(如巨噬细胞和树突状细胞)1皮肤、黏膜(及其分泌物)第一道防线第二道防线第三道防线非特异性免疫特异性免疫五、免疫应答的三道防线1.树突状细胞和巨噬细胞吞噬抗原的方式是什么?吞——细胞膜的结构特性:具有一定的流动性噬——细胞器:发达的溶酶体2.树突状细胞和巨噬细胞有吞噬的功能,“吞”和“噬”的结构基础分别是什么?胞吞,需要消耗能量。拓展思考①鼻腔黏膜分泌杀菌物质抑制白喉杆菌的繁殖②体液中的溶菌酶消灭白喉杆菌③吞噬细胞将白喉杆菌吞噬消化④唾液中的溶菌酶消灭白喉杆菌⑤胃液中的盐酸可以破坏细菌的结构第一道防线第二道防线3.完成以下连线课堂小结四、非特异性免疫应答的体液成分二、非特异性免疫应答的屏障结构一、非特异性免疫应答1.概念2.构成皮肤、黏膜及其附属腺体等补体、干扰素、溶菌酶。三、非特异性免疫应答的细胞成分除上述组成皮肤、黏膜等的上皮细胞外,吞噬细胞也发挥着重要的免疫功能。五、免疫应答的三道防线非特异性免疫:第一道防线、第二道防线特异性免疫:第三道防线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