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33张PPT)第三章 人与健康浙教版九年级下册第2节 来自微生物的威胁(1)---来自细菌、病毒的威胁教学目标科学观念:了解细菌和病毒及其对人体的影响;了解青霉素及抗生素的作用;科学思维:提升比较和分析能力;认同科学技术对提高人类健康水平的重要性;探究实践:通过对青霉素作用的实验设计分析和再设计,提高学生对实验的理解能力和应用能力;态度责任:提高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领悟持之以恒的精神对科学探究的重要性。知识回顾1、什么是健康?2、要过健康的生活,必须具备什么条件?要过健康的生活,必须具备下列条件:健康的生活方式,对疾病的预防和治疗,保持心理健康,具有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健康是指人的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均处于良好状态。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而是生理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的完美状态。新知导入在20世纪前,手术是一项十分危险的事。许多病人因为伤口感染而死亡,但没有人知道引起感染的原因。19 世纪 60 年代,法国科学家巴斯德(LouisPasteur)提出,微生物是引起某种疾病的根源,杀死这些微生物能避免疾病的传染。此后,科学家开始研究怎样避免微生物的感染。新知讲解一、来处细菌的威胁1、细菌:(1)细菌的形态:一种单细胞的生物,细菌个体微小,属于微生物。(2)观察细菌的仪器:观察细菌一般要用高倍光学显微镜或电子显微镜。(3)细菌的形态:细菌有球状、杆状、螺旋状等,分别称为球菌、杆菌、螺旋菌。新知讲解2、细菌的结构:细菌的基本结构: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核区(没有成形的细胞核),此外,有的细菌还有荚膜、鞭毛等结构。3、细菌属于原核生物:细菌没有成形的细胞核,属于原核细胞。具有原核细胞的生物叫原核生物,所以细菌属于原核生物。新知讲解4、细菌对健康的影响:(1)某些细菌会导致人体产生疾病,危害人的健康。①有些细菌能侵入人体细胞。如,扁桃体炎就是由于链球菌“侵略”喉部的细胞引起的。②有些细菌能产生一种能破坏细胞的毒素。如,当引起破伤风的细菌进入伤口后,能产生一种破坏神经系统的毒素。(2)某些细菌有利于人体健康:对人体有益的细菌,常见的有乳酸菌、双歧杆菌等多种。①活性乳酸菌:使肠道菌群的构成发生有益变化,改善人体胃肠道功能,恢复人体肠道内菌群平衡,形成抗菌生物屏障,维护人体健康。②双歧杆菌:双歧杆菌属的细菌是人和动物肠道菌群的重要组成成员之一。一些双歧杆菌的菌株可以作为益生菌而用在食品、医药和饲料方面。对人体健康具有生物屏障、营养作用、抗肿瘤作用、免疫增强作用、改善胃肠道功能、抗衰老等多种重要的生理功能。5、细菌与抗生素:(1)细菌引起的疾病通常可用抗生素治疗。(2)抗生素:①什么是抗生素:抗生素是一种能够在不损伤人体细胞的条件下杀死细菌的化合物,它由一些细菌或真菌自然合成。现已发现的抗生素有5000多种。但实际生产和使用的抗生素只有 300 多种,如,青霉素、链霉素、氯霉素等都是临床上常用的抗生素。②抗生素的应用举例:*结核杆菌引起的肺结核,可用链霉素治疗;*由伤寒杆菌、痢疾杆菌、大肠杆菌、流感杆菌、肺炎球菌等引起的感染,可用氯霉素可以治疗;*许多由细菌引起的炎症可用青霉素治疗。社会科技活动指导青霉素作用实验新知讲解(3)不可滥用抗生素:抗生素的主要作用是抗细菌感染。虽然抗生素的效用多样,有些能抑制或杀灭细菌,有些对真菌、支原体、衣原体等其他致病微生物有良好的抑制和杀灭作用,有些能抗肿瘤,有些能抑制人体免疫反应,但滥用抗生素会造成不少负面影响。如,抗生素在杀死病菌的同时也会破坏体内益生菌;滥用抗生素还可能导致出现细菌的耐药性,等。(点击图片播放)科技社会新知讲解二、来自病毒的威胁1、病毒的形态、结构:病毒个体微小,不能独立生活,只能寄生在其他生物的活细胞内,没有细胞结构。(点击图片播放)新知讲解2、病毒的致病原理:病毒在寄主细胞内迅速繁殖,使寄主细胞破裂,同时释放出新病毒,以同样的方式感染和破坏其他细胞。新知讲解3、病毒引起的常见疾病:视频:病毒引起的疾病新知讲解4、感冒与流感:(1)感冒分类:感冒是一种常见的疾病,习惯上分为病毒性感冒和细菌性感冒,或者普通感冒(有病毒性和细菌性)和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其中的流感具有传染性,是一种传染病。(2)流感:流感是流感病毒侵入人体细胞引起的。目前发现的流感病毒大约有1 万种。禽类是常见的流感病毒携带者,某些禽流感病毒能传播给人。禽流感病毒新知讲解(3)流感的传播:流感传播主要是呼吸道传播,流感患者打喷嚏流鼻涕时,一些飞沫会接触到健康的人。禽类是常见的流感病毒携带者,某些禽流感病毒能传播给人。流感患者携带流感病毒咳嗽飞沫悬浮于空气中散播健康人打喷嚏新知讲解(4)预防流感的措施:预防流感,要做到发现病人早诊断,早治疗,早隔离。在流感流行期间,尽量少到公共场所去。除有禁忌者外,健康人可进行流感病毒疫苗接种。此外,要注意搞好个人卫生。阅读:流行性感冒从 1580 年至今,全球范围内的流感流行、大流行已超过 30 次。流感是 20 世纪暴发的最严重的疫情。1918~1920 年发生的“西班牙流感”使全球 1/5 以上的人得病,至少有 2000 万人丧生。1957 年,流感从亚洲开始,接着又在澳洲、美洲和欧洲登陆,在全世界肆虐,全球共有15 亿人患病,数以万计的老人和儿童死于这场灾难。1968 年,流感从香港开始,再次席卷全世界。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每年全世界有 6 亿人患流感。但我国死于流感的人却很少。流感病毒随堂练习1、下列有关新型冠状病毒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在普通光学显微镜下可见B.结构筒单,能独立生活C.由蛋白质外壳和遗传物质构成D.能通过细胞分裂繁殖后代C随堂练习2、下列有关病毒的叙述,错误的是( )A.噬菌体属于病毒B.所有病毒都会使人类患病C.病毒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D.病毒靠寄生在其他生物的细胞内生活B随堂练习3、破伤风杆菌侵入人体后,使人感染破伤风的原因是( )A.直接侵入人体的细胞B.产生一种能破坏细胞的毒素C.通过其他细胞损害人体的细胞D.破伤风杆菌和破伤风没有关系B随堂练习4、下列有关细菌的描述,错误的是( )A.细菌没有成形的细胞核结构,属于原生生物B.细菌有三种基本形态C.有些细菌结构中有可以转动的鞭毛D.有些细菌的细胞壁外有起保护作用的荚膜A随堂练习5、在日常生活中,很多人把抗生素当然成消炎药,一有发热就服用几粒,你认为( )A.发热证明身体有炎症,应尽快服用抗生素B.身体发热是由细菌引起的,应该服用抗生素来治疗,以消灭细菌C.抗生素是一种很好的药,身体一旦有病,就应服用抗生素,没有病时服用还可以防病D.应检查发热是否由细菌感染引起,再决定是否服用抗生素D随堂练习6、下列有关微生物的叙述,错误的是( )A.生物圈中有不少细菌是有益的,有些细菌给人类带来危害B.病毒不属于分解者,在生物圈的物质循环中不起作用C.酿酒、造醋等酿造工业离不开酵母菌和曲霉D.分解者主要是指营腐生生活的细菌、真菌等微生物B随堂练习7、泡菜因其醇香酸脆,制作方便,为人们所广泛喜爱。但传统泡菜的制作过程中会产生亚硝酸盐,危害人体健康。科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尝试了泡菜制作,并进行了亚硝酸盐含量的测定。实验过程如下:①选择等量的新鲜蔬菜(白菜、芹菜、胡萝卜)洗净沥干水分,切成条状放入干净的坛中。②加入适量的食盐和却后的调味汁料(花椒、姜片和辣椒等),没过蔬菜即可。③盖上坛盖,向坛口的凹槽内注入清水。将泡菜坛放在阴凉处。④每天取样榨汁,测量其中的亚硝酸盐含量。每种泡菜至少测量3次,然后取平均值。图为兴趣小组依据测量结果绘制的亚硝酸盐含量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图,分析回答:(1)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食品中亚硝酸盐限量卫生标准》规定,亚硝酸盐的残留量在酱腌菜中不能超过20mg/kg。分析曲线可知制作的泡菜 天后食用更健康,3种蔬菜中白菜最适合作为泡菜原料。(2)泡菜制作的主要原理是乳酸菌通过发酵作用分解有机物产生乳酸。乳酸菌与酵母菌相比,在结构上的主要区别是 。(3)制作泡菜时既要加盖,还要用水来封口,这样做的科学道理是 。9乳酸菌没有成形的细胞核避免空气中的氧气进入坛中,以便形成无氧环境课堂总结1、细菌是一种没有成形细胞核的单细胞的原核生物。细菌有球状、杆状和螺旋状三种形态。2、细菌引起的疾病通常可用抗生素治疗。抗生素是一种能够在不损伤人体细胞的条件下杀死细菌的化合物,它由一些细菌或真菌自然合成。3、病毒是一类没有细胞结构的微生物。病毒寄生在其他生物的活细胞中。4、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疾病,预防流感流行,要做到“早诊断、早治疗、早隔离”。板书设计3.2来自微生物的威胁(1)---细菌、病毒的威胁1、细菌:没有成形细胞核、单细胞、原核生物形态:球状、杆状、螺旋状2、细菌引起的疾病:抗生素治疗。抗生素:化合物、不损伤人体细胞、杀死细菌注意:不可滥用3、病毒:没有细胞结构、微生物、寄生4、流感:流感病毒引起预防流感:早诊断、早治疗、早隔离作业布置1、复习本课时主要内容;2、完成学案中的“课后练习”;3、完成作业本中相应练习;4、预习下一课时主要内容;5、小组合作完成教材P82-83的活动。谢谢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兼职招聘:https://www.21cnjy.com/recruitment/home/admin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浙教版九下科学§3.2来自微生物的威胁(1)教学设计课题 3.2来自微生物的威胁(1) 单元 三 学科 科学 年级 九下教材分析 本节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帮助学生认识微生物的威胁的历史、认识来自细菌和病毒的威胁,在此基础上了解传染病的相关知识等。本节教学之前,已经介绍了健康的概念和影响健康的因素,本节教学之后,还要介绍身体的防卫及非传染性疾病等知识,所以本节教学起着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本节内容拟用2课时完成,第1课时主要介绍来自细菌和病毒的威胁,第2课时重点介绍传染病及其预防。学习目标 科学观念:了解细菌和病毒及其对人体的影响;了解青霉素及抗生素的作用; 科学思维:提升比较和分析能力;认同科学技术对提高人类健康水平的重要性;探究实践:通过对青霉素作用的实验设计分析和再设计,提高学生对实验的理解能力和应用能力;态度责任:提高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领悟持之以恒的精神对科学探究的重要性。重点 细菌引起的疾病、抗生素的作用难点 细胞引起的疾病的特征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设计意图导入新课 1、什么是健康? 2、要过健康的生活,必须具备什么条件? 过渡:在20世纪前,手术是一项十分危险的事。许多病人因为伤口感染而死亡,但没有人知道引起感染的原因。 19 世纪 60 年代,法国科学家巴斯德(LouisPasteur)提出,微生物是引起某种疾病的根源,杀死这些微生物能避免疾病的传染。 此后,科学家开始研究怎样避免微生物的感染。 导入新课讲授新课 一、来处细菌的威胁 1、细菌: (1)细菌的形态: 一种单细胞的生物,细菌个体微小,属于微生物。 (2)观察细菌的仪器: 观察细菌一般要用高倍光学显微镜或电子显微镜。 (3)细菌的形态: 细菌有球状、杆状、螺旋状等,分别称为球菌、杆菌、螺旋菌。 2、细菌的结构: 细菌的基本结构: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核区(没有成形的细胞核),此外,有的细菌还有荚膜、鞭毛等结构。 3、细菌属于原核生物: 细菌没有成形的细胞核,属于原核细胞。 具有原核细胞的生物叫原核生物,所以细菌属于原核生物。 4、细菌对健康的影响: (1)某些细菌会导致人体产生疾病,危害人的健康。 ①有些细菌能侵入人体细胞。如,扁桃体炎就是由于链球菌“侵略”喉部的细胞引起的。 ②有些细菌能产生一种能破坏细胞的毒素。如,当引起破伤风的细菌进入伤口后,能产生一种破坏神经系统的毒素。 (2)某些细菌有利于人体健康: 对人体有益的细菌,常见的有乳酸菌、双歧杆菌等多种。 ①活性乳酸菌:使肠道菌群的构成发生有益变化,改善人体胃肠道功能,恢复人体肠道内菌群平衡,形成抗菌生物屏障,维护人体健康。 ②双歧杆菌:双歧杆菌属的细菌是人和动物肠道菌群的重要组成成员之一。一些双歧杆菌的菌株可以作为益生菌而用在食品、医药和饲料方面。对人体健康具有生物屏障、营养作用、抗肿瘤作用、免疫增强作用、改善胃肠道功能、抗衰老等多种重要的生理功能。 5、细菌与抗生素: (1)细菌引起的疾病通常可用抗生素治疗。 (2)抗生素: ①什么是抗生素:抗生素是一种能够在不损伤人体细胞的条件下杀死细菌的化合物,它由一些细菌或真菌自然合成。现已发现的抗生素有5000多种。但实际生产和使用的抗生素只有 300 多种,如,青霉素、链霉素、氯霉素等都是临床上常用的抗生素。 ②抗生素的应用举例: *结核杆菌引起的肺结核,可用链霉素治疗; *由伤寒杆菌、痢疾杆菌、大肠杆菌、流感杆菌、肺炎球菌等引起的感染,可用氯霉素可以治疗; *许多由细菌引起的炎症可用青霉素治疗。社会科学技术:青霉素的发现活动指导:青霉素作用实验(3)不可滥用抗生素: 抗生素的主要作用是抗细菌感染。 虽然抗生素的效用多样,有些能抑制或杀灭细菌,有些对真菌、支原体、衣原体等其他致病微生物有良好的抑制和杀灭作用,有些能抗肿瘤,有些能抑制人体免疫反应,但滥用抗生素会造成不少负面影响。如,抗生素在杀死病菌的同时也会破坏体内益生菌;滥用抗生素还可能导致出现细菌的耐 药性,等。 视频:抗生素的作用社会科学技术:滥用抗生素的危害过渡:不仅细菌可能导致人体产生疾病,病毒也会导致人体产生某种疾病。二、来自病毒的威胁 1、病毒的形态、结构: 病毒个体微小,不能独立生活,只能寄生在其他生物的活细胞内,没有细胞结构。(除视频)2、病毒的致病原理: 病毒在寄主细胞内迅速繁殖,使寄主细胞破裂,同时释放出新病毒,以同样的方式感染和破坏其他细胞。 3、病毒引起的常见疾病:(附视频)4、感冒与流感: (1)感冒分类: 感冒是一种常见的疾病,习惯上分为病毒性感冒和细菌性感冒,或者普通感冒(有病毒性和细菌性)和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 其中的流感具有传染性,是一种传染病。 (2)流感: 流感是流感病毒侵入人体细胞引起的。 目前发现的流感病毒大约有1 万种。 禽类是常见的流感病毒携带者,某些 禽流感病毒能传播给人。 (3)流感的传播: 流感传播主要是呼吸道传播,流感患者打喷嚏流鼻涕时,一些飞沫会接触到健康的人。 禽类是常见的流感病毒携带者,某些禽流感病毒能传播给人。(4)预防流感的措施: 预防流感,要做到发现病人早诊断,早治疗,早隔离。 在流感流行期间,尽量少到公共场所去。 除有禁忌者外,健康人可进行流感病毒疫苗接种。 此外,要注意搞好个人卫生。 阅读:流行性感冒 学生对细菌有一定的认识,但细胞的结构形态还是模糊的;图片有助于学生构建细菌形态模型;细菌的结构中没有成形细胞核,这与七年级所学动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有差异;图片分析有助于学生内化新知;列表形式展示细胞引起的某些常见疾病及传播途径,既有利于学生学习预防措施,还为后续学习传染病打基础;抗生素抗菌的利与弊分析,提高学生对用药的认识;学生对病毒有所耳闻,如新冠肺炎病毒等,这里重点介绍结构及致病原理流感是一种常见的传染病,每年都袭,知识原理和预防措施更是重点。重点介绍流感预防措施,树立正确的自我保护,提高生活质量;课堂练习 1、下列有关新型冠状病毒的叙述正确的是( C ) A.在普通光学显微镜下可见 B.结构筒单,能独立生活 C.由蛋白质外壳和遗传物质构成 D.能通过细胞分裂繁殖后代2、下列有关病毒的叙述,错误的是( B ) A.噬菌体属于病毒 B.所有病毒都会使人类患病 C.病毒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 D.病毒靠寄生在其他生物的细胞内生活 3、破伤风杆菌侵入人体后,使人感染破伤风的原因是( B ) A.直接侵入人体的细胞 B.产生一种能破坏细胞的毒素 C.通过其他细胞损害人体的细胞 D.破伤风杆菌和破伤风没有关系4、下列有关细菌的描述,错误的是( A ) A.细菌没有成形的细胞核结构,属于原生生物 B.细菌有三种基本形态 C.有些细菌结构中有可以转动的鞭毛 D.有些细菌的细胞壁外有起保护作用的荚膜 5、在日常生活中,很多人把抗生素当然成消炎药,一有发热就服用几粒,你认为( D ) A.发热证明身体有炎症,应尽快服用抗生素 B.身体发热是由细菌引起的,应该服用抗生素来治疗,以消灭细菌 C.抗生素是一种很好的药,身体一旦有病,就应服用抗生素,没有病时服用还可以防病 D.应检查发热是否由细菌感染引起,再决定是否服用抗生素6、下列有关微生物的叙述,错误的是( B ) A.生物圈中有不少细菌是有益的,有些细菌给人类带来危害 B.病毒不属于分解者,在生物圈的物质循环中不起作用 C.酿酒、造醋等酿造工业离不开酵母菌和曲霉 D.分解者主要是指营腐生生活的细菌、真菌等微生物7、泡菜因其醇香酸脆,制作方便,为人们所广泛喜爱。但传统泡菜的制作过程中会产生亚硝酸盐,危害人体健康。科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尝试了泡菜制作,并进行了亚硝酸盐含量的测定。实验过程如下:①选择等量的新鲜蔬菜(白菜、芹菜、胡萝卜)洗净沥干水分,切成条状放入干净的坛中;②加入适量的食盐和却后的调味汁料(花椒、姜片和辣椒等),没过蔬菜即可;③盖上坛盖,向坛口的凹槽内注入清水。将泡菜坛放在阴凉处;④每天取样榨汁,测量其中的亚硝酸盐含量。每种泡菜至少测量3次,然后取平均值。图为兴趣小组依据测量结果绘制的亚硝酸盐含量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图,分析回答:(1)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食品中亚硝酸盐限量卫生标准》规定,亚硝酸盐的残留量在酱腌菜中不能超过20mg/kg。分析曲线可知制作的泡菜 天后食用更健康,3种蔬菜中白菜最适合作为泡菜原料。(2)泡菜制作的主要原理是乳酸菌通过发酵作用分解有机物产生乳酸。乳酸菌与酵母菌相比,在结构上的主要区别是 。(3)制作泡菜时既要加盖,还要用水来封口,这样做的科学道理是 。[参考:(1)9 (2)乳酸菌没有成形的细胞核(或酵母菌有成形的细胞核) (3)避免空气中的氧气进入坛中,以便形成无氧环境] 及时训练,有利于巩固刚刚学习的新知识。同时还有发现学生理解所学知识中存在的问题,便于及时纠正、修补。课堂小结 1、细菌是一种没有成形细胞核的单细胞的原核生物。细菌有球状、杆状和螺旋状三种形态。 2、细菌引起的疾病通常可用抗生素治疗。抗生素是一种能够在不损伤人体细胞的条件下杀死细菌的化合物,它由一些细菌或真菌自然合成。但不可滥用抗生素。3、病毒是一类没有细胞结构的微生物。病毒寄生在其他生物的活细胞中。 4、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疾病,预防流感流行,要做到“早诊断、早治疗、早隔离”。 帮助学生掌握重点,更加容易的学习。板书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清风明月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浙教版九下§3.2来自微生物的威胁(1)学案姓名[学习目标]1、了解细菌及其对人体的影响;2、了解青霉素及抗生素的作用;3、了解病毒及其对人体的影响。一、知识点梳理:知识点1、来自细菌的威胁1、细菌是 细胞的原核生物,它很微小,利用 才能观察到,属于微生物。2、有些细胞危害人体健康,如扁桃体炎就是由于 “侵略”喉部的细胞引起的;有些还会产生破坏人体的细胞毒素,如当引起破伤风的细菌进入伤口后,能产生一种破坏的 毒素。3、细菌引起的疾病通常可用 治疗,如结核杆菌引起的肺结核,可用 治疗;许多由细菌引起的炎症可用 治疗。4、抗生素是一种能够在 的条件下杀死细菌的化合物,它由一些细菌或真菌自然合成。5、抗生素是防治 疾病的主要手段,但滥用抗生素会造成不少 影响。知识点2、来自病毒的威胁1、病毒是比细菌还小的一类生物,它们没有细胞结构不能 生活,只能寄生在其他生物的 内,并在寄主细胞内迅速繁殖,使寄主细胞破裂,同时释放出 ,以同样的方式感染和破坏其他细胞。2、感冒是一种常见的疾病,习惯上分为 感冒和 感冒,或者普通感冒(有 性和 性)和流行性感冒(简称 )。3、流感是 侵入人体细胞引起的。预防流感,要做到发现病人早 ,早 ,早 。4、目前发现的流感病毒大约有1 万种, 是常见的流感病毒携带者,某些禽流感病毒能传播给 。5、在流感流行期间,尽量少到 场所去。除有禁忌者外,健康人可进行 。二、例题讲解例题1、青霉素为20世纪医学上的重大发现,小明列出了以下几项有关青霉素的知识,其中有错误的是( )A.青霉素是青霉分泌的一种抗生素B.青霉素能使细菌的细胞壁变薄C.青霉素是由多种成分组成的混合物,其中一些对细菌是致命的D.青霉素是治疗细菌性疾病的特效药,目前青霉素类抗生素还在使用例题2、下列关于禽流感病毒的说法正确的是( )A. 禽流感病毒主要寄生在禽类体内,对人是没有危险的B. 禽流感病毒虽然能引起禽类传染病,但是它没有细胞结构,因此它不是生物C. 禽流感病毒必须在有活细胞的培养基中培养D. 禽流感病毒之所以具有高致病性,是因为它同时含有DNA和RNA例题3、近年来,抗生素的使用受到一定限制。 主要原因是滥用抗生素致使很多致病细菌具有一定的耐药性。根据达尔文的进化论分析,耐药细菌越来越多的主要原因是( )A.细菌繁殖的后代很多,抗生素用量不够B.抗生素选择了发生耐药变异的个体生存下来C.抗生素诱导细菌定向发生了耐药性变异D.耐药细菌繁殖能力比不耐药细菌繁殖能力强例题4、在四个相同的装置里分别装入等量的下表所示物质,搅拌均匀后密封,在对应温度的环境中同时放置一段时间。下列分析不合理的是( )装置 物质 温度(℃)① 酵母菌+葡萄糖+水 25-30② 酵母菌+水 25-30③ 酵母菌+萄萄糖+水 0-5④ 酵母菌+萄萄糖+水 95-100A.①②对照,可验证酵母菌需要的物质和能量来自葡萄糖B.将③④重新置于25-30℃的环境中,酵母菌都能继续发酵C.在某一时间段①中的酒精浓度逐渐增加D.①③④对照,可验证温度对酵母菌发酵的影响例题5、针对“手机屏幕的细菌比马桶按钮的多”的传言,两组科学兴趣小组分别用无菌棉从手机屏幕和马桶按钮上取样后制成10mL菌悬液,取0.1mL菌悬液均匀涂抹在相同的培养基上,放入同一恒温培养箱中,一段时间后进行观察、统计,过程及结果如图所示。(1)实验前将培养基高温灭菌,目的是 。(2)两组实验操作均正确且一致,但结果截然不同,原因可能是 。(3)实验中他们另取0.1mL无菌水均匀涂抹在丙组培养基上,增加丙组的目的是为了 。三、随堂练习:1、下列关于细菌和病毒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构成病毒的细胞很小 B. 所有的细菌都过着寄生生活C. 多数细菌病毒对人类有益 D. 细菌和病毒都是单细胞生物2、下列关于细菌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细菌是多细胞的个体 B.用肉眼可以看见C.细菌都是对人类有益的 D.细菌没有成形的细胞核3、关于细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一个菌落就是一个细菌 B. 细菌属于原核生物C. 可以用放大镜观察细菌 D. 细菌有成形细胞核4、细菌和病毒都是引起人类疾病的常见病原体,但它们是完全不同的两种生物。关于病毒,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没有细胞结构,只能寄生在其他生物的细胞里B.单细胞,没有成形的细胞核C.单细胞,有成形的细胞核D.单细胞或是多细胞,有成形的细胞核5、下列疾病由细菌引起的是( )A. 流行性感冒 B. 足癣 C. 肥胖症 D. 肺炎6、下列疾病中,是由病毒引起的是( )A.艾滋病 B.心脏病 C.肺结核 D.蛔虫病7、下列哪两种疾病是由细菌引起的( ) A.手足口病、狂犬病 B.麻疹、腮腺炎 C.肺结核、破伤风 D.非典型肺炎、水痘8、由于没有经常消毒,目前许多城市街头的卡式电话机的话筒上有各种致病细菌。小红同学经常使用卡式电话机而染上了肺结核,被送到医院治疗。请据此回答:(1)肺结核是由__________引起的传染病,这种微生物属于____生物。(2)你认为医生会给小红注射________。四、课后练习:1、对于病毒的认识正确的是( )A. 病毒对人类都是有害的,毫无利用价值B. 病毒一旦侵入人体,就会使人患病C. 病毒的个体很小,要用电子显微镜才能观察到D. 动物病毒也可以寄生在植物细胞里2、下列有关病毒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可独立生活 B.没有细胞结构 C.没有成形的细胞核 D.有成形的细胞核3、下列有关抗生素的说法正确的是( )A.抗生素是由某些细菌产生的B.生病时应尽早服用抗生素,以便早日康复C.抗生素对由病毒引起的疾病无效D.抗生素都是从青霉中提取出来的4、以下不是预防流感传染方法的是( )A.常戴口罩 B.隔离流感病人 C.消灭蚊子 D.接种流感疫苗5、破伤风杆菌侵入人体引起人感染破伤风的原因是( )A.通过其他细胞损害人体的细胞B.直接侵入人体细胞C.产生一种能破坏细胞的毒素D.破伤风杆菌与破伤风没有关系6、下列由细菌引起的疾病中,致病菌主要通过空气和飞沫传播的是( )A.肺结核 B.破伤风 C.细菌性痢疾 D.霍乱7、下列疾病都是由细菌引起的是( )A.霍乱、淋病 B.破伤风、SARS C.淋病、流感 D.SARS、流感8、制作泡菜时要用特殊的坛子,坛子口必须加水密封,最主要的目的是( )A.隔绝空气,抑制细菌繁殖B.阻止尘埃、细菌人坛,防止污染C.造成缺氧的环境,利于乳酸菌发酵D.阻止气体对流,利于醋酸菌无氧呼吸9、实验为测定链霉素对三种细菌的抗生素效应,用3种细菌在事先准备好的琼脂平板上画3条等长的平行线(3条均与图中链霉素带接触),将平板置于37℃恒温箱内培养3天,结果如图所示,从实验结果看,以下叙述错误的是( )A.它能阻止结核杆菌的生长B.它对结核杆菌比对霍乱菌更有效C.它对结核杆菌比对伤寒菌更有效D.它可以用于治疗伤寒病人(第9题图) (第10题图)10、手足口病是一种常见的儿童传染性疾病,CA16病毒感染是主要致病原因。研究人员将CA16病毒接种到新生小鼠腹腔内,一段时间内各部位的病毒数如图所示。下列分析不恰当的是( )A.CA16病毒可进入多种器官B.感染初期,CA16病毒在肌肉中繁殖最快C.CA16病毒繁殖速度是先增大后减小D.感染9天时,脑中CA16病毒最多11、为了寻求科学答案,推理非常重要,只有做出正确的推理并用实验证明,才可确定假设的真伪。现已知“昏睡病原虫是昏睡病的病原体”及“除去采采蝇即可消灭昏睡病”等事实,提出“采采蝇传播昏睡病原虫”的假设。下列叙述中,完全属于根据这个假设而做出的推论的是( )①昏睡病原虫是寄生在人体血液中的锥形原生动物 ②患昏睡病的人,体内必有大量昏睡病原虫③采采蝇体内可发现昏睡病原虫 ④采采蝇可从昏睡病人的体液中吸入昏睡病原虫⑤如果健康人被带有昏睡病原虫的采采蝇叮咬,就可能患上昏睡病A.①②③ B.②③④⑤ C.③④⑤ D.①②④⑤12、1928年,英国医学和微生物学家格里菲斯做了如图所示关于肺炎球菌的实验。关于这个实验,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分析第三个和第四个实验可知,老鼠死亡的原因是加进来的S型肺炎球菌具有致病能力B.第三个实验中的老鼠不死亡的原因是高温加热能使S型肺炎球菌失去致病能力C.由实验可知,S型肺炎球菌能使老鼠致死,但R型肺炎球菌不能使老鼠致死D.本实验可以说明S型肺炎死球菌与R型肺炎活球菌之间发生作用,从而使球菌具有致病能力13、幽门]螺旋杆菌是导致胃炎、胃溃疡及十二指肠溃疡等疾病的原因,克拉霉素是一种抗生素,与其他抗生素联合治疗能有效杀死幽门螺旋杆菌,从而治疗由该菌引起的一系列胃病。请分析:(1)幽门螺旋杆菌与酵母菌相比,二者在细胞结构上的主要区别在于 。(2)抗生素可以做成胶囊口服而治疗胃病,在此类胶囊中不能用淀粉作胶囊的外包装,否则疗效会下降,其原因是: 。(3)如果改用静脉注射治疗,则注射后药物至少需要通过左心房 次才能到达胃部。(4)医学专家发现,如果单独使用克拉霉素治疗,很容易使幽门螺杆菌产生耐药性,从而降低疗效,请用生物进化论的知识解释幽门螺旋杆菌产生耐药性的原因( )A.使用抗生素的剂量不断加大,病菌向抗药能力增强方向变异B.病菌个体有强有弱,抗生素对它进行自然选择,生存下来的病菌都是抗药能力强的参考答案:一、知识点梳理:知识点1、1、单 显微镜 2、链球菌 神经系统3、抗生素 链霉素 青霉素 4、不损伤人体细胞5、感染性 负面知识点2、1、独立 活细胞 新病毒 2、病毒性 细菌性 病毒 细菌 流感3、流感病毒 诊断 治疗 隔离 4、禽类 人5、 公共 流感病毒疫苗接种二、例题讲解:例题1、C解析:A.青霉素是青霉分泌的一种抗生素,正确;B.青霉素能使细菌的细胞壁变薄,正确;C.青霉素是纯净物,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不正确;D.青霉素是治疗细菌性疾病的特效药,目前青霉素类抗生素还在使用,正确。故C符合题意。例题2、C解析: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不属于真核生物,也不属于原核生物,主要由蛋白质和一种核酸(DNA或RNA)构成.所有病毒都是寄生生活,必须在活细胞内才能生长繁殖,在培养基上不能生存;病毒在细胞融合、基因工程的运载体、疫苗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所以,A、禽流感病毒可以寄生在人体的细胞中,A错误;B、病毒虽然无细胞结构,但是无细胞结构的特殊生物,B错误;C、病毒营寄生生活,必须寄生在活细胞中进行生活和繁殖后代,C正确;D、禽流感病毒只有一种核酸,即RNA,D错误。例题3、B解析:A.在抗生素刚被使用的时候,能够杀死大多数类型的细菌.活下来的抗药性强的细菌,并将这些变异遗传给下一代,并不是细菌繁殖的后代很多,抗生素用量不够,A错误; B.细菌繁殖的后代有的抗药性强,有的抗药性弱,在抗生素刚被使用的时候,能够杀死大多数类型的细菌.但少数细菌由于变异而具有抵抗抗生素的特性(耐药的变异),不能被抗生素杀死而生存下来(适者生存),下一代就有更多的具有抗药性的个体,经过抗生素的长期选择,就形成了抗药性强细菌.因此,耐药菌的出现,是自然选择的结果,B正确; C.抗生素诱导细菌发生了耐药性变异,而变异是不定向的,C错误; D.耐药细菌繁殖能力和不耐药细菌繁殖能力都很强,只是抗药性弱的细菌被抗生素杀死了,D错误。故B符合题意。例题4、B解析:A:①②对照,变量是葡萄糖,可验证酵母菌需要的物质和能量来自葡萄糖,A正确;B:①③④中都有酵母菌+萄萄糖+水,不同的因素是温度,可形成对照,验证温度对酵母菌发酵的影响,B正确; C:酒精发酵需要适宜的温度,在①的温度条件下,某段时间内酒精浓度逐渐增加,C正确; D:④的温度过高,杀死了酵母菌,再将重新置于25~30℃的环境中,酵母菌也不能继续发酵,D不合理。例题5、(1)以防杂菌对实验的干扰 (2)可能是手机的取样部位和马桶按钮的取样部位不相同(3)形成对照解析:(1)细菌和真菌的生活需要一定的条件,如水分、适宜的温度、还有有机物。因此实验前将装有培养基的培养皿进行高温灭菌,以防杂菌对实验的干扰。(2)两实验组实验操作均正确且完全一致,但实验结果截然不同,原因可能是手机的取样部位和马桶按钮的取样部位都不相同。(3)一般的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是实验组,没有处理的就是对照组,实验中他们另取0.1mL无菌水均匀涂抹在丙组培养基上,增加丙组的目的是为了形成对照。三、随堂练习:1、D 2、D 3、B 4、A 5、D 6、A 7、C8、(1)结核杆菌 原生 (2)抗生素四、课后练习:1、C 2、B 3、C 4、C 5、C 6、A 7、A 8、C9、D 10、C 11、C 12、A13、(1)有无成形的细胞核 (2)淀粉制的胶囊在胃中不会被消化,对胃起不到治疗作用(3)1 (4)B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清风明月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2024浙教版九下科学3.2 来自微生物的威胁(1).pptx 2024浙教版九下科学3.2来自微生物的威胁(1)学案.doc 2024浙教版九下科学3.2来自微生物的威胁(1)教学设计(表格式).doc 病毒引起疾病.wmv 病毒的特征.wmv 青霉素的使用 .mp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