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 3课中古时期的欧洲核心素养目标:1.通过史料的分析和解读,了解中世纪欧洲不同地区的经济基础和社会制度的形成,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宗教文化,理解西欧庄园经济、封建制度与基督教文明的关系。(唯物史观、史料实证)2.通过时间轴和地图,对中世纪的历史脉络和不同文明之间的位置关系形成基本的认知,建立历史时空的联系网络。(时空观念)3.根据史料和示意图提取信息,概括封君封臣和庄园制度的特征,理解它们构成了西欧封建社会的基础。(史料实证、历史解释)4.通过理解欧洲中世纪的封建制度是在罗马衰落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又在继承和变异中分化出不同的文明,认识到多元文明的形成与发展,继而产生探索不同文明的兴趣和守护本国文明的担当。(历史解释、家国情怀)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西欧封建社会的基本特征与发展状况教学难点:1.西欧封建社会的兴衰2.中世纪欧洲的多元文明教学过程导入用西欧中世纪家具史制造悬念,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 用探案的形式层层推进,从家具的发展窥视西欧发展的大时代。分析课程标准:课程标准:通过了解中古时期欧洲地区的不同国家、民族、宗教和社会变化,认识这一时期欧洲文明的面貌。分析重难点重点:中古西欧的社会状况;难点:封君封臣制、庄园制、农奴制、基督教、城市的发展;文明的多元性。概念分析:1、中世纪:通过概念的展示,让学生明白中世纪的起止时间、性质,这样和家具呈现的阶段性变化对接上,其实也是在梳理西欧中世纪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2、蛮族入侵通过两幅蛮族入侵的图示的展示,体会这种大时空中持续的军事战争对社会各领域的影响、如骑士文化、坞堡建筑,当然也会对政治和经济产生深刻的影响。教学过程:一、西欧封建社会提问学生:特征?宏观上把封君封臣制度、庄园与农奴制度这些中世纪的标志了解一下。(一)封君封臣制度【学生自主探究】结合课本和视频思考封君封臣制度的背景、封君封臣之间的关系、如何评价?特点是什么?【学生展示答案】教师做好过程中的思维点拨。【设计意图】通过视频资料可以加深学生对难点的理解,视频中对背景和评价的举例让学生印象深刻,有限王权和社会的动荡的因果关系也非常清晰,还可以为后面王权的加强做铺垫。特点配合上两幅图示加深理解,为了减少突兀,促进学生心理上循序渐进的理解,这幅图在处理封君封臣关系和封君封臣制度的特点时都呈现出来。这些特点学生就比较好理解了。特点:(1)以土地封赐为纽带;(2)具有契约意识;(3)层层分封,层级间相对独立;王权有限,封君不能跨级统治.(二)庄园制【学生自主探究】结合课本 16 页的文字和图片资料,思考:庄园的性质?住着哪些人,他们之间的关系?土地类型?如何经营?庄园制的特点?【学生展示答案】教师做好过程中的思维点拨。【设计意图】通过设问将主干知识带出,以此为依托来分析庄园制的特点。也培养学生观察图片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此处和中国的小农经济、庄园经济对比着来理解自给自足。通过领主、神父、教堂等让学生明白庄园不仅是经济组织也承担着政治职能。从领主城堡地理位置引导学生分析庄园的军事防御功能。此处还要注意突破农奴,给学生补充一段材料,让他们认识到和奴隶制相比,农奴制还是历史的进步。二中古西欧的教会、王权与城市【学生自主探究】结合课本 17页思考:中世纪欧洲基督教会在中古西欧的地位及表现?【学生展示答案】教师做好过程中的思维点拨。【教学设计】通过简单的提问,掌握基督教的地位和表现。学生容易把基督教妖魔化,还要让他们学会辩证看待基督教,主要是通过给学生展示材料的方式突破。【学生自主探究】:结合课本和视频资料,思考:为什么说“神学耗尽了时代的精力”?王权的加强、城市和大学的发展对社会发展的作用?【学生展示答案】教师做好过程中的思维点拨。【教学设计】通过视频资料可以把城市和大学的一些零散知识点进行整合,加深学生的印象。成果展示中,让学生加深王权的加强、城市和大学有利于中古欧洲社会的转型。【合作探究】用中世纪欧洲的社会状况来破案吧!!!实际上是设置学术情境看学生对主干知识的理解和应用。在这里进行一下小结。三、东欧(一)拜占庭帝国【展示主干知识】因为东欧不属于重点,加上时间比较紧,选择通过直接展示主干,为了直观体现拜占庭帝国的衰落,制作了疆域变化动态图。【学生自主探究】【学生展示答案】教师做好过程中的思维点拨。(二)俄罗斯【展示主干知识】同样是简化处理,教师简单梳理主干知识。【自主探究】俄罗斯文化:东西文化摆动的“钟表”?提出疑问,让学生明白东欧和西欧的文化差异,通过双头鹰徽章剖析俄罗斯一直以罗马继承人自居,积极融入西方的心态。又通过家具史的编写中缺少俄罗斯家具的收集,指出俄罗斯心里文化认同方面的困惑,也可以思考现在俄乌战争西欧和俄罗斯的关系。进而进行小结。四、小结谢谢各位老师的指导!教学反思:这节课因为没有用自己的学生,教学方式上进行了一个调整。原本我的自己的课堂是用了小教师讲堂的方式,主要由学生讲,课堂的突发性和灵活性要更强一些。学生搜集的资料、角度如何和主干知识的契合及扩展是我在准备这节课时首先要考虑的。市直学校采用了跨学校交流的现场录的方式,我对这节课进行了重新的调整。舍弃了学生之前搜集的资料,以家具史为明线进行梳理。原本只是讲了欧洲板块,展开的比较充分,这节课为了课堂的完整性,我将这节课压缩在一个课时,所以课堂时间相对比较紧张。如何设置问题,整合知识是我面临的一个难题。我循序渐进处理的问题是封君封臣制、庄园制和农奴制、基督教,这也是本课的重难点知识。王权的加强、城市和大学这三者同向思维重合度比较强,都是侧重于对社会转型的作用。所以我采用了视频的形式,通过问题的设置把他们整合在一起,有利于理顺知识,节约时间。东欧的拜占庭帝国和俄罗斯帝国都是采用了呈现主干知识,设置新颖短小的设问加以突破。家具史集中突破的是西欧的社会阶段特征,有关东欧的拜占庭帝国的家具遗存进一步根据这个线索梳理,但是俄罗斯家具在这本书中是有缺失的,我寻找的突破口是东西欧之间的一个文化认同角度,又联系了现在的俄乌战争,以此来突破东西欧文化的差异性和多元性。这节课我不太满意的地方是后面俄罗斯帝国和本课小结的处理。因为时间紧张,学生的思维没有充分展开,教师快速处理。前面的视频再精简一下,把前面的时间压缩一下,后面展开讲就比较好了。再有就是讲课过程中总喜欢临时和其它的历史现象比较,思维旁逸斜出,导致前面课堂铺开很大,后面紧急瘦身。板书的设计没有利用到位,想用箭头将西欧的各种力量消长进行对比的,结果后面只在给学生梳理思维时提到了,并未在黑板上做显性的标记。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