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全球联系的初步建立与世界格局的演变 课程标准通过了解新航路开辟所引发的全球性流动、人类认识世界的视野和能力的改变,以及对世界各区域文明的不同影响;理解新航路开辟是人类历史从分散走向整体过程中的重要节点。 设计理念立德树人,考引导教。核心价值:以价值引领、主题统领;必备知识:构建体系,执简驭繁;学科素养:创设情境,实践素养;关键能力:设题开放,思维迁移。 教学目标与核心素养1. 知识目标了解人口迁移和物种交换、商品的世界性流通情况、三大洋贸易路线、世界格局、殖民扩张、商业革命和价格革命等知识,掌握全球联系初步建立的基本史实。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运用史料分析历史事件的逻辑能力和历史叙述、描绘、解释、推理能力等;通过练习,提升学生答题能力。素养目标(1)时空观念:通过绘制新航路开辟后,世界人口迁移路线图和物种交换路线图、三大洋贸易线路,了解新航路开辟后,全球联系初步建立。(2)史料实证:通过史料实证新航路开辟所引发的人口、物种和商品等全球性流动。(3)历史解释:通过人口迁移和物种交换的路线图,解释世界人口迁移的特点的影响;通过对比三大洋贸易路线图,理解新航路开辟后人类认识世界的视野更为开阔,认识世界能力有所提高,理解新航路开辟是人类历史从分散走向整体过程中的重要节点;通过阅读教材“史料阅读”,形成早期殖民扩张对不同地区产生不同影响的历史解释;通过评论学者的观点,提升运用史实进行说明论证的能力。(4)唯物史观:辩证看待新航路开辟对世界各区域文明的不同影响,认识欧洲商业革命和价格革命使封建制度走向衰落,推动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通过新航路开辟后,人口、物种、商品有世界范围内流动的全球化早期的现象,认识到全球化是人类生产力发展的结果,是历史发展的趋势。(5)家国情怀:通过西方早期殖民推动开启全球化,给美洲等带来的深重灾难的史实,促进西欧资本主义的发展,引导学生正确认识早期殖民扩张的影响,认识到世界各国只有共同协作,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才能在全球化中共赢。 重难点重点:新航路开辟的多方面影响难点:新航路开辟导致的世界整体格局发生变化并推动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 知识结构第7课 全球联系的初步建立与世界格局的演变一、感全球化之舟初象(一)人口迁移与物种交换1. 人口迁移的特点2. 人口迁移与物种交换的影响(二)商品的世界性流通1. 新航路开辟后世界贸易的变化2. 商品的世界性流通的影响二、寻全球化之舟舵手——西欧殖民国家1. 西葡两国早期殖民扩张的特点及殖民霸主的更替2. 早期殖民扩张的影响三、悟全球化之舟正道——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教学过程一、导入:以麦当劳薯条引出新航路开辟后,人口迁移促进世界物种交流的内容,导入本课。(设计意图,以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引入课题,激发学习兴趣。)二、引出单元主题 构建知识结构:以课程标准中“通过了解新航路开辟所引发的全球性流动”,引出单元主题——全球化(早期),第6课新航路开辟为全球化备船,第7课全球联系的初步建立与世界格局的演变即是全球化之舟启航;将三个教材子目的内容进行归类,前两个子目为早期全球化的表现,第三个子目“早期殖民扩张”是早期全球化的推动者,建立本课知识结构:感全球化之舟初象寻全球化之舟舵手悟全球化之舟正道(设计意图:帮助学生形成知识网络,构建知识体系。)三、落实基础知识:设计意图:以学生课前绘制的路线图、教材和《哥伦布大交换》目录及结语作为素材,指出学生在预习时存在的问题,设置情境,设计任务驱动,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提升学生答题能力。具体操作如下:展示学生绘制的人口迁移路线图与物种交换路线图,指出存在问题,设置两个问题:“课堂任务1:根据左图,并所学知识,指出新航路开辟后世界人口迁移的特点。课堂任务2:根据左图,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人口迁移和物种交换所产生的影响。”展示学生绘制的传统印度洋贸易路线图和新航路开辟后印度洋贸易路线图,指出存在问题,设置问题:“课堂任务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航路开辟后世界贸易的变化及影响。”展示学生绘制的教皇子午线及西班牙、葡萄牙占领的殖民地示意图,设置问题:“预习任务5:绘制1493、1494年教皇子午线及西葡两国主要殖民地示意图。”设置问题:“课堂任务4: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西葡两国殖民扩张的主要方式。”并以两道选择题作为材料,引导学生思考西葡两国殖民霸权衰落的原因和殖民霸主的更替,设置问题“课堂任务5:据上述材料,西班牙殖民霸权衰落的原因;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不同时期西欧的殖民霸主。”利用教材的两则“史料阅读”,设置问题:“课堂任务6: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早期殖民扩张的影响。”通过对以上问题的思考,让学生明白早期全球化由欧洲殖民者开辟,而全球化有利于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得出全球化之舟的舵手是西欧殖民者,设置问题如下:“课堂任务7:据人口迁移与物种交流及早期殖民扩张影响,你认为,谁是全球化之舟的舵手?”合作探究:以《哥伦布大交换》的目录和结语作为材料,设置开放性题目,设置问题如下:“合作探究: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评论艾尔弗雷德·克罗斯比的观点。”(设计意图:让学生合作探究,掌握评论观点题的答题思路,并实现本课的价值引领——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小结:引导学生回顾:随着新航路的开辟,欧洲殖民者随之进行了殖民扩张,带来了世界人口迁移与物种交换及商品的世界性流通,改变了人文地理格局和商业贸易格局,并打破了原多元、相对平衡的政治格局,使东方从属于西方。从而理解“新航路开辟是人类历史从分散走向整体过程中的重要节点。”拓展延伸:以全球化作为一个大概念,引导学生回顾全球化的几个阶段,将跨单元的知识联系起来,构建知识网络。全球化进程1.早期全球化:⑴开始:新航路的开辟,资本主义经济不断向世界扩展。⑵形成:经过两次工业革命,20世纪初,世界市场最终形成。⑶体制化:二战后,关贸总协定等国际贸易协商机制确立。2.全球化进程加快:20世纪90年代两极对峙结束以来,更多国家融入。—18—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