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讲 项目四 任务2 消费税应纳税额的计算 表格式教案《税费计算与智能申报》(高教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13讲 项目四 任务2 消费税应纳税额的计算 表格式教案《税费计算与智能申报》(高教版)

资源简介

教 师 课 时 授 课 教 案
编号: 13
授课日期
授课班级
授课学时 2 课 型 理论课
课 题: 项目四 消费税的计算与智能申报 任务二 消费税应纳税额的计算
教 学 目 标: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消费税应纳税额的计算,熟悉销售额的确定,
能正确计算不同环节消费税——生产销售、自产自用,切实增强爱国、理性消费的观念,树立依
法纳税的意识。
重点与难点: 重点:识别消费税销售额的确定——从价、从量、复合计税、特殊情形
难点:生产销售应纳消费税的计算、自产自用应纳消费税的计算
解 决 措 施: 区分不同计征方法下的销售额,对于生产销售、自产自用情形单独讲解工作任
务,对比记忆。
教学方法设计: 启发、讨论、案例教学、练习、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将申报消费税作为一个
完整的工作任务引入教学,本次课主要是解决第三个小任务——计算应纳消费税(生产销售情形、
自产自用情形)
教 学 资 源: 教学用课件、云班课、全国会计初级职称考试用书《初级经济法基础》、微课、
注册税务师考试辅导资料、中国大学慕课资源。
第 13讲
教学环节 教 学 内 容 教学组织与教学方法
复习提问导入新课导入新课新知讲解重点提示重点提示重点提示新知讲解重点提示新知讲解重点提示新知讲解重点提示新知讲解重点提示总结归纳布置作业 复习提问:1.消费税的应税消费品有哪些?2.消费税的税目和税率?任务二 消费税应纳税额的计算一、销售额的确定(一)从价计征销售额的确定1.销售额的范围应税消费品销售额为纳税人销售应税消费品时向购买方收取的全部价款和价外费用。2.含增值税销售额的换算应税消费品的销售额,不包括应向购货方收取的增值税税额。(二)从量计征销售数量的确定1.销售数量的具体规定根据应税消费品的应税行为,应税消费品的销售数量具体规定为:(1)销售(一般是指出厂销售)应税消费品的,为应税消费品的销售数量。纳税人通过自设的非独立核算门市部销售自产应税消费品的,应当按照门市部对外销售数量征收消费税。(2)自产自用应税消费品的(用于连续生产应税消费品的除外),为应税消费品的移送使用数量。(3)委托加工应税消费品的,为纳税人收回的应税消费品数量。(4)进口的应税消费品,为海关核定的应税消费品进口征税数量。(三)复合计征销售额和销售数量的确定(四)特殊情形下销售额和销售数量的确定1.自设非独立核算门市部销售的特殊规定2.“换投抵”的特殊规定3.“品牌使用费”的特殊规定4.包装物押金的特殊规定5.金银首饰的特殊规定6.计税价格明显偏低的特殊规定7.外币的特殊规定二、计算应纳税额(一)生产销售应纳消费税的计算1.从价定率从价计税的计算公式为:应税消费品应纳税额=销售额×比例税率2.从量定额应税消费品应纳税额=销售数量×定额税率3.复合计税在现行税法下,卷烟和白酒采用复合计征办法征收消费税,其计算公式为:应税消费品应纳税额=销售额×比例税率+销售数量×定额税率(二)自产自用应纳消费税的计算自产自用是指纳税人在生产应税消费品之后,并没有直接对外销售,而是将它用在其他方面的情形。在纳税处理上,根据如下情形分别处理:1.用于连续生产应税消费品纳税人自产自用的应税消费品,用于连续生产应税消费品的,不纳税。2.用于连续生产以外的其他情形纳税人自产自用的应税消费品,凡用于连续生产应税消费品以外的,都于移送时纳税。纳税人按照生产的同类消费品的销售价格计算税额;如果没有同类消费品销售价格的,按照组成计税价格计算纳税。(1)实行从价定率办法计征消费税的,计算公式为:组成计税价格=(成本+利润)÷(1﹣比例税率)应纳税额 =组成计税价格×比例税率(2)实行复合计税办法计征消费税的,计算公式为:组成计税价格=(成本+利润+自产自用数量×定额税率)÷(1﹣比例税率)应纳税额 =组成计税价格×比例税率+自产自用数量×定额税率三、总结归纳本次课主要内容:消费税的征税范围,消费税应纳税额的计算——生产销售、自产自用强调本次课重难点,归纳本次课内容,云班课发布课外作业。 提问云班课发布课堂讨论讲授法提问思考案例教学法要点提示巩固理解挖掘思政元素使同学们深刻领会国家征收消费税,引导消费观的深层次考虑,树立理性消费、绿色消费意识。育人润物无声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教师讲授通过案例分析,帮助学生理解组织学生发言、教师点评的方式进行。讲授并引导学生理解讨论 案例分析启发式讲授参与式听课讨论学生演示教师归纳总结,平台发布课后练习并规定完成时限巩固理解
课外作业:
布置消费税课外练习和初级职称考试《经济法基础》相关试题、复习本次课所讲知识点、
预习下次课内容
教学反思、总结:
本次课授课内容计算较多,能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
第5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