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讲 项目七 任务4 个人所得税应纳税额的计算 表格式教案《税费计算与智能申报》(高教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23讲 项目七 任务4 个人所得税应纳税额的计算 表格式教案《税费计算与智能申报》(高教版)

资源简介

教 师 课 时 授 课 教 案
编号: 23
授课日期
授课班级
授课学时 2 课 型 理论课
课 题: 项目七 个人所得税的计算与智能申报 任务4 个人所得税应纳税额的计算
教 学 目 标: 知识目标:1.掌握居民个人综合所得应纳税所得额的确定 2.掌握居民个人综合所得应纳税额的计算
能力目标:能正确计算居民个人综合所得应纳税额
素养目标:通过学习,让学生认清个税缴纳的合理性,树立他们依法诚信纳税的价值观。
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1.专项附加扣除的范围和标准 2.居民个人综合所得应纳税额的计算
教学难点:居民个人综合所得应纳税额的计算
解 决 措 施: 课前发布任务进行预习,课中讲练结合强调计算方法,课后练习对知识加以巩

教学方法设计: 问题教学法、任务驱动法、案例分析法等教学方法组织实施教学
教 学 资 源: 企业纳税实务,初级经济法,税法II,中国大学慕课;
智慧职教MOOC学院:https://www..cn/
第 23 讲
教学环节 教 学 内 容 教学组织与教学方法
1.课程导入课程展开3.课程总结 什么是居民个人?根据《个人所得税法》规定,居民个人是指在中国境内有住所,或者无住所而一个纳税年度在中国境内居住累计满183天的个人。居民个人综合所得?工资、薪金所得,劳务报酬所得,稿酬所得和特许权使用费所得四项所得称为居民个人综合所得。任务四 个人所得税应纳税额的计算一、居民个人综合所得的计税方法个人所得税的计税依据是纳税人取得的应纳税所得额。应纳税所得额为个人取得的各项收入减去税法规定的扣除项目金额后的余额。应纳税所得额的确定居民个人综合所得,以每一纳税年度的收入额减去费用6万元以及专项扣除、专项附加扣除和依法确定的其他扣除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每一纳税年度的收入额,包括工资、薪金所得,劳务报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4项。下面依次讲解专项扣除、专项附加扣除和依法确定的其他扣除三方面内容。1.专项扣除专项扣除包括居民个人按照国家规定的范围和标准缴纳的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失业保险等社会保险费和住房公积金等。2.专项附加扣除专项附加扣除,是指个人所得税法规定的子女教育、继续教育、大病医疗、住房贷款利息、住房租金或者赡养老人、3岁婴幼儿照护7项专项附加扣除。现行税法依据遵循公平合理、利于民生、简便易行的原则,并根据教育、医疗、住房、养老、照护幼小等民生支出变化情况,制定了现行的专项附加扣除范围和标准。3.其他扣除其他扣除包括个人缴付符合国家规定的企业年金、职业年金,个人购买符合国家规定的商业健康保险、税收递延型商业养老保险的支出,以及国务院规定可以扣除的其他项目。(二)综合所得应纳税额的计算方法综合所得应纳税额的计算公式为: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每一纳税年度的收入额﹣费用(60 000元)﹣专项扣除﹣专项附加扣除﹣依法确定的其他扣除)×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居民综合所得适用3%﹣45%七级超额累进税率。案例:王某就职于甲公司2020年全年取得工资、薪金收入180 000元,劳务收入为20 000元,出版了一本书,获稿酬30000元。当年应缴纳的基本养老保险为9 600元,基本医疗保险为2 400元,失业保险为600元,住房公积金为14 400元。王某正在偿还首套住房贷款及利息。王某为独生女,其独生子正就读初中3年级;王某父母均已年过60岁。王某夫妻约定由王某扣除贷款利息和子女教育费。要求:计算王某2020年应缴纳的个人所得税税额。 解析:(1)纳税年度的收入额合计=180 000+20 000×(1﹣20%)+30 000 ×(1﹣20%)×(1﹣30%)=212 800(元)(2)全年减除费用60 000元。(3)专项扣除=9 600+2 400+600+14 400=27 000(元)。(4)专项附加扣除:子女教育每年扣除12 000元;住房贷款利息每年扣除12 000元;赡养老人每年扣除24 000元;专项附加扣除合计=12 000+12 000+24 000= 48 000(元)。(5)扣除项合计=60 000+27 000+48 000=135 000(元)。(6)应纳税所得额=212 800﹣135 000=77 800(元)。(7)应纳个人所得税额=77 800×10%﹣2 520=5 260(元)。课堂练习:根据PPT展示的案例,进行居民个人综合所得应纳税额计算的练习。总结:居民个人综合所得应纳税额的计算1.应纳税所得额的确定居民个人综合所得,以每一纳税年度的收入额减去费用6万元以及专项扣除、专项附加扣除和依法确定的其他扣除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2.综合所得应纳税额的计算综合所得应纳税额的计算公式为: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每一纳税年度的收入额﹣费用(60 000元)﹣专项扣除﹣专项附加扣除﹣依法确定的其他扣除)×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居民综合所得适用3%﹣45%七级超额累进税率。 组织考勤组织教学问题教学法:以提问的方式回顾所学的相关知识点,引入新课。讲授法案例分析法:举例讲解综合所得应纳税额的计算任务驱动法
课外作业:
教材配套习题集案例计算题
教学反思、总结:
本次课程讲授的是居民个人综合所得应纳税额的计算,学生通过本次课的学习,
掌握了居民个人综合所得应纳税所得额的确定以及居民个人综合所得应纳税额的计算
方法,能正确案例正确计算居民个人综合所得应纳税额。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强,师生互
动好。
第5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