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讲 项目七 任务4 个人所得税应纳税额的计算 表格式教案《税费计算与智能申报》(高教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24讲 项目七 任务4 个人所得税应纳税额的计算 表格式教案《税费计算与智能申报》(高教版)

资源简介

教 师 课 时 授 课 教 案
编号: 24
授课日期
授课班级
授课学时 2 课 型 理论课
课 题: 项目七 个人所得税的计算与智能申报 任务4 个人所得税应纳税额的计算
教 学 目 标: 知识目标:1.掌握居民个人工资、薪金所得预扣预缴应纳税额的计算 2.掌握居民个人劳务报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预扣预缴应纳税额的计算
能力目标:1.能正确计算居民个人工资、薪金所得预扣预缴应纳税额 2.能正确计算居民个人劳务报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预扣预缴应纳税额
素养目标:通过学习,培养学生严谨认真、用于挑战的职业精神
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居民个人综合所得预扣预缴应纳税额的计算
教学难点:1.居民个人工资、薪金所得累计预扣预缴应纳税所得额的确定
2.居民个人“三项综合所得”预扣预缴应纳税所得额的确定
解 决 措 施: 课前发布任务进行预习,课中讲练结合强调计算方法,课后练习对知识加以巩

教学方法设计: 讲授法、任务驱动法、案例分析法等教学方法组织实施教学
教 学 资 源: 企业纳税实务,初级经济法,税法II,中国大学慕课;
第 24讲
教学环节 教 学 内 容 教学组织与教学方法
1.课程导入2.课程展开3.课程总结 复习居民个人综合所得应纳税所得额的计算公式,引入新课:居民个人综合所得应纳税所得额=每一纳税年度的收入额﹣费用(60 000元)﹣专项扣除﹣专项附加扣除﹣依法确定的其他扣除任务4 个人所得税应纳税额的计算 居民个人综合所得预扣预缴应纳税额的计算一、居民个人工资、薪金所得预扣预缴税款计算方法扣缴义务人向居民个人支付工资、薪酬所得时应当按照累计预扣法计算预扣税款并按月办理全员全额扣缴申报。具体计算公式:累计预扣预缴应纳税所得额=累计收入﹣累计免税收入﹣累计减除费用﹣累计专项扣除﹣累计专项附加扣除﹣累计依法确定的其他扣除本期应预扣预缴税额=(累计预扣预缴应纳税所得额×预扣率﹣速算扣除数)﹣累计减免税额﹣累计已预扣预缴税额【注意】上述公式中,累计减除费用,按照5000元/月乘以纳税人当年截至本月在本单位的任职受雇月份数计算。计算居民个人工资、薪金所得预扣预缴税额适用的预扣率、速算扣除数,按七级超额累进预扣率执行。案例:乙公司的李某2021年1﹣3月取得的工资为10 000元/月,4月工资普调后为10 600元/月,当年每月的基本养老保险640元,基本医疗保险160元,失业保险40元,住房公积金960元。专项附加扣除为每月3 000元。李某1、2、3月累计已预扣预缴个人所得税税额为18元。要求:计算李某4月应预扣预缴的个人所得税税额。解析:(1)累计收入=10 000×3+10 600=40 600(元)。(2)累计减除费用=5 000×4=20 000(元)。(3)累计专项扣除=(640+160+40+960)×4=7 200(元)。(4)累计专项附加扣除=3 000×4=12 000(元)(5)累计预扣预缴应纳税所得额=40 600﹣20 000﹣7 200﹣12 000=1 400(元)。(6)本期应预扣缴税额=1 400×3%﹣18=24(元)。二、居民个人劳务报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预扣预缴税款的计算扣缴义务人向居民个人支付劳务报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以每次或每月收入额为预扣预缴应纳税所得额,分别适用三级超额累进预扣率和20%的比例预扣率,按次或按月计算每项所得应预扣预缴的个人所得税。其计算公式如下:劳务报酬所得应预扣预缴税额=预扣预缴应纳税所得额×预扣率-速算扣除数稿酬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应预扣预缴数税额 (1)收入额:劳务报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以收入减除费用后的余额,其中,稿酬所得的收入额减按70%计算。(2)减除费用:劳务报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每次收入不超过4 000元的,减除费用按800元计算;每次收入4 000元以上的,减除费用按20%计算。(3)预扣率:劳务报酬所得适用20%﹣40%的三级超额累进预扣率,稿酬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适用20%的比例预扣率。案例:甲公司的钱某在2021年5月取得一次劳务报酬收入30 000元,孙某出版书籍获得报酬20 000元,以上收入均不含增值税。要求:分别计算钱某和孙某在2021年5月应预扣预缴的个人所得税税额。解析:钱某:(1)减除费用=30 000×20%=6 000(元)(2)应纳税所得额(收入额)=30 000﹣6 000=24 000(元)(3)应预扣预缴税额=24 000×30%﹣2 000=5 200(元)孙某:(1)减除费用=20 000×20%=4 000(元)(2)应纳税所得额=(20 000﹣4 000)×70%=11 200(元)(3)应预扣预缴税额=11 200×20%=2 240(元)课堂练习:根据PPT展示的案例,进行居民个人综合所得预扣预缴应纳税额计算的练习。总结:居民个人综合所得预扣预缴应纳税额的计算居民个人工资、薪金所得预扣预缴税款计算方法累计预扣预缴应纳税所得额=累计收入﹣累计免税收入﹣累计减除费用﹣累计专项扣除﹣累计专项附加扣除﹣累计依法确定的其他扣除本期应预扣预缴税额=(累计预扣预缴应纳税所得额×预扣率﹣速算扣除数)﹣累计减免税额﹣累计已预扣预缴税额二、居民个人劳务报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预扣预缴税款的计算方法劳务报酬所得应预扣预缴税额=预扣预缴应纳税所得额×预扣率-速算扣除数稿酬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应预扣预缴数税额 组织考勤组织教学案例分析法:举例讲解居民个人工资、薪金所得预扣预缴应纳税额的计算案例分析法:举例讲解居民个人三项综合所得预扣预缴应纳税额的计算任务驱动法
课外作业:
教材配套习题集案例计算题
教学反思、总结:
本次课程讲授的是居民个人综合所得预扣预缴应纳税额的计算,学生通过本次课的
学习,掌握了居民个人工资、薪金所得预扣预缴应纳税额的计算方法以及劳务报酬所得、
稿酬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预扣预缴应纳税额的计算方法。本次课学生在老师的引导
下能积极开动脑筋,课堂气氛活跃。
=预扣预缴应纳税所得额(收入额)
×20%
=预扣预缴应纳税所得额(收入额)
×20%
第6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