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17.2 电磁波及其传播 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电磁波的产生和传播。2.了解光是电磁波,电磁波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3.掌握波长、频率和波速的关系。教学难点1、电磁波的产生和应用。2、认识波的特征知道振幅波长,周期,频率的意义。教学过程一、新课引入你了解无线传播吗?二、探究新知水波、弹簧波、声波等波,在介质中传播。属于机械波。波的基本特征如图所示为一列波在绳中的传播,当绳向上升起时,形成的像山峰似的凸起叫波峰,当绳下降时形成的凹谷叫波谷,两相邻波峰成波谷之间的距离叫波长.我们把波偏离平衡位置的最大距离叫做振幅,它反映了振动的强弱。波振动一次所需要的时间叫做周期,用字母T表示,单位s;波每秒内振动的次数叫做频率,用字母f表示,单位Hz.频率与周期反映了波振动的快慢,波在一个周期内传播的距离叫做波长,用字母λ表示,单位是m波的传播速度V=λ/T或V=λf振幅 A (m):波振动的幅度。周期 T (s):波振动一次所需的时间。频率 f(Hz):波每秒内振动的次数。波长 λ (m):波在一个周期内传播的距离。波速 v(m/s):波传播的速度。三、合作探究1864年,英国青年物理学家麦克斯韦在研究了当时所发现的电磁现象的基础上,建立了电磁场理论,并预言了电磁波的存在;1888年,德国青年物理学家赫兹第一次用实验证实了电磁波的存在。电磁波是在空间传播的周期性变化的电磁场。验证电磁波的存在1.打开收音机的开关,将旋钮调到没电台位置,并将音量开大。2.取一节旧的干电池和一根导线,靠近收音机。将导线的一端与电池的一极相连,再用导线的另一端与电池的另一极时断时续地接触。3.你从收音机里听到了什么?这是为什么?我们周围的空间存在电磁波电磁波的特性把手机放在真空罩子里,打电话呼叫真空罩中的手机,看手机能不能接收到信号?这个实验说明了什么?电磁波能在真空中传播将手机放在塑料容器或纸容器、金属容器中,打电话呼叫容器中的手机,手机能否收到呼叫信号?这个实验说明了什么?金属容器能屏蔽电磁波汇总:电磁波能在真空中传播电磁波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为3×108m/s光速与电磁波速度相同,光波属于电磁波电磁污染医学研究发现,频率在0.1MHz以上的电磁波,在强度足够大时会扰乱人体的自然生理节律,使人出现头痛,失眠,健忘等“亚健康”状态。电磁波还能使人体体温调节机制失衡,导致心率加快,呼吸障碍,对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由于电磁波穿透力强,它不仅作用于体表,而且会殃及深层组织器官,往往在人体未感到体表组织疼痛时,深层组织或器官已受到损害。四、巩固练习同学们做练习题课堂小结谈谈你的收获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