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小学语文四上《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教材分析】统编版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是围绕“提问”编排的策略单元,语文要素为“阅读时尝试从不同角度去思考,提出自己的问题”,旨在教给学生提问方法,培养问题意识,提高阅读能力。《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是本单元的第一篇课文,也是丹麦童话大师安徒生的作品,讲述了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子的不同愿望和经历。作为单元首篇课文,本文要求学生提问时不仅能关注课文的局部,也要关注整体,鼓励学生在阅读中积极思考并大胆提问,从而在感受提问乐趣中养成积极思考的习惯。【教学目标】1.阅读时能积极思考,尝试从课文局部和整体提出自己的问题,在小组合作中对问题进行初步筛选和整理。2.能初步借助问题促进对课文内容的理解。3.能初步体会提问对理解文本的积极意义并养成善于提问的习惯。【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借助课后示例梳理问题,学习针对课文部分内容和全文提出问题的方法。教学难点学习边读边想象,让课文中的情景在脑海中再现,把文字变成脑海中的具体形象。【教学过程】板块一:关注导读,明确目标1.今天这节课开始,我们将进入第二单元的学习。阅读单元导语页,你关注到哪些信息?预设:我看到上方有一句陆九渊写的话——为学患无疑,疑则有进。(1)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做学问的时候,最害怕没有疑问,有了疑问才会进步。)这个发现多重要啊!(2)在园地的日积月累里,还有几位名人也说过类似的话,比如王充曾说——智能之士,不学不成,不问不知。宋代文学家韩愈也留下了这样的名言——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2.从古至今,人们都认为,带着问题去读书很重要。请你结合自己的阅读经历,想一想,说一说:你有没有一边阅读,一边提问过呢?边读边问对你有什么帮助吗?3.小结:同学们,在这一单元的学习中,遇到不懂或者有意思的地方,我们都可以停下来想一想,提出自己的问题。【设计意图】从单元篇章页和日积月累出发,有助于学生明确单元学习目标;引导学生联系自身阅读经验,知道边读边提问的重要性。板块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今天要学习的这篇课文,标题就很有意思。齐读课题。出示相关资料,认识作者安徒生,关注童话体裁的神奇想象。2.字词学习。认读生字“荚”,词语“豆荚”“豌豆荚”。学写“豌”,师相机补充注意点。3.生字词学习后,再读课题,你们产生了哪些疑问?预设:五粒豆会发生什么事呢?一个豆荚里为什么会有五粒豆?一个豆荚里能装下五粒豆吗?这五粒豆最后怎样了呢?五粒豆是什么颜色呢?【设计意图】从作者和课文体裁入手,激发学生阅读兴趣;针对课题提问,小试牛刀,唤醒学生提问意识。板块三:自主提问,拓展思维1.围绕标题,你们提出了这么多的问题,真会学习!接下去,请大家默读课文,遇到不明白的地方,把问题写在便利贴上,并贴在对应的段落旁边。相信你们能提出更多有价值的问题。教师巡视,相机将学生的问题标记在书本上。2.全班交流,简要交流。巡视中,老师发现,大部分同学都能提出自己的疑问,有的同学甚至一连提出了好几个问题,真是提问小能手!谁来和大家分享一个你最想问的问题?并说一说,你为什么会提这个问题?同学交流。教师补充:联系上下文、请教伙伴等方法,能帮助我们解决一些比较简单的问题。3.下面就让我们运用这样的方法,和同桌一起尝试解决问题。4.汇报:刚刚在同桌交流时,你们解决了几个问题,保留了哪些问题?5.大家手上还有不少待解决的问题,现在,我们再扩大范围,四人小组交流,讨论出你们觉得最难解决的问题,写在词卡上。【设计意图】使用便利贴记录问题,可以帮助学生梳理文本,激发提问兴趣,为进一步筛选、整理问题作铺垫。小组交流的方式,让学生了解到“问题”的价值也有“好”和“一般”之分,这个过程将帮助学生梳理自己的思考过程,打开提问思路。板块四:全班交流,形成清单1.小组选派代表,将问题贴上墙。2.小组代表读问题,教师相机整理重复内容。3.学生上台摆放问题,将其归类。方式:学生自主摆贴(词卡上写下小组组号),想一想哪些问题可以归成一类,并将相似的排成一列。教师引导,将问题归纳成根据整体提出和根据局部提出的两类。第一类(针对部分内容提问):为什么一粒豌豆成了一个小花园?为什么五粒豌豆一会儿觉得世界是绿的,一会儿觉得世界是黄的?为什么水沟里的这粒豌豆说“我又胖又美,我胖得快要爆裂开了,我是五粒豌豆中最了不起的一粒” ?为什么豌豆开花的那一天简直像一个节日?为什么说“它像一个囚犯” ?……生:我把以上问题归为一类,因为这些问题都是从文章的词语、段落来提的,大多数可以自己解决。第二类(针对全文提问):为什么随着豌豆的生长,小女孩觉得好了一些呢?到底哪一粒豌豆飞得最远?为什么其余的豌豆都没什么用呢?为什么只有第五粒豌豆能生根、发芽、开花,其他几粒都不行呢?生:我把以上问题归为一类,因为要想解决这些问题,我们需要读完整篇文章。而且这些问题的解决对我们理解课文内容很有帮助。4.结合课后问题清单里的泡泡提示语,进行小结。【设计意图】通过小组合作,将“最有价值的问题”贴上墙,借助课后问题清单和泡泡提示语,引导学生学会从“全文”和“部分”两个角度来提问。板块五:拓展思考,巩固方法1.自主交流,梳理方法思考一:通过今天的学习,你们觉得阅读时提出自己的问题有意义吗?具体有什么帮助呢?思考二: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知道可以从哪些角度提出自己的问题吗?又能怎么解决问题呢?2.结课: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从“全文”和“部分”两个角度来提问。下节课,我们将继续学习在理解有价值问题的基础上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