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16.5 电磁感应 发电机 教案教学目标1、通过探究活动,认识电磁感应现象,知道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2、通过探究活动,知道感应电流的方向跟磁感线的方向、导体切割磁感线的运动方向有关。3、观察并体验发电机是怎样发电的,并知道我国供生产和生活用的交流电的频率是50Hz, 能区分交流电与直流电。教学难点1、对科学探究过程的体验和科学研究方法的领会。2、引导学生通过科学探究自己分析感应电流的条件,分析实验现象、得出结论。教学过程一、情境引入发电机是如何发电的呢?它们都是通过发电机发电的二、探究新知奥斯特实验猜想:1、既然电能生磁,那么,磁是否能生电呢?2、如果磁能生电,那么,怎样才能实现呢?法拉第(Michael Faraday)在1821—1831年间,法拉第进行了多次实验,1831年终于取得突破,发现了利用磁场产生电流的条件和规律。根据这个发现,后来发明了发电机,使人类大规模用电成为可能,开辟了电气化的时代。探究什么情况下磁可以生电组成以上的电路,做各种尝试,看能否产生电流?如果不能,可能是因为什么?导线的运动方向要与磁感线的方向有夹角(即导线要在磁场中做切割磁感线的运动)通过实验发现:当导线在磁场中运动时,电路中会产生电流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导体在磁场中做切割磁感线运动时,导体中就产生电流。这种由于导体在磁场中运动而产生电流的现象,是一种电磁感应现象,产生的电流叫感应电流。1.导体在磁场中产生电流的条件(1)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导体;(2)在磁场中;(3)做切割磁感线运动。2.电磁感应现象: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导体在磁场中做切割磁感线运动,导体中就会产生电流。所产生的电流叫做感应电流3.电磁感应现象中的能量转化:机械能→电能4.影响感应电流方向的因素:(1)导体运动的方向(2)磁场的方向5.感应电流方向的判断方法—右手定则右手定则:右手平展,使大拇指与其余四指垂直,并且都跟手掌在一个平面内。把右手放入磁场中,让磁感线垂直进入手心(相当于手心面向N极),大拇指指向导线运动方向,则四指所指方向为导体中感应电流的方向。三、合作探究1.发电机发出的电流的大小和方向是变化的。(1)观察手摇发电机的构造;(2)观察发电机对小灯泡亮度的影响。小灯泡发光说明电路中有了电流。线圈转得越快,小灯泡越亮,说明感应电流越大。检验手摇发电机电流方向的变化。二极管交替发光,说明产生的电流方向不停在改变。交变电流如果导线左右往复运动,电流表指针来回摆动,电路中产生的是交变电流,简称交流。交变电流的频率在数值上等于电流在每秒内周期性变化的次数。我国电网交流供电,频率为50Hz。发电机(1)发电机的构造发电机由转子和定子两部分组成。大型发电机一般采用磁极旋转的方式来发电。(2)工作原理当线圈在前半周转动时,电流表指针偏转,表明电路中产生了电流;当线圈在后半周转动时,切割磁感线方向相反,电流表指针偏转方向相反。(3)发电机发电的过程是其他形式能转化为电能的过程。四、巩固练习同学们做练习题课堂小结知识总结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