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语用试题专练引号的作用(含解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语用试题专练引号的作用(含解析)

资源简介

语用试题专练--------引号的作用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酷暑正迅速成为2022年夏天的标志,前所未有的高温比预期来得更快、更猛烈。世界各地数亿人目前正经历着①。根据我国国家气候中心近日监测评估,今夏,我国经历了1961年有完整气象观测记录以来最强高温过程,并具有持续时间长、范围广、强度大、极端性强等特点。
热浪天气绝不是一个狭隘的问题,更不是一个地方性的问题,它显然②。与地震、台风一样,持续的“高温热浪”也是一种自然灾害。气候科学家对近几年观察到的极端情况并不感到惊讶,因为他们已经就这种情况警告了很多年,但这些极端事件的严重性和数量仍让他们感到吃惊。尽管很难将热浪直接归因于气候变化,但随着地球在温室气体浓度不断上升的情况下继续变暖,预计这种极端天气事件将变得更加常见。越来越多的人已经意识到,高温对公共健康构成了日益严重的威胁,而气候变暖只会加剧这一问题。它不像其他灾难那样明显,但③。
1.下列各句中的引号,与画线句中“高温热浪”的引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A.但真所谓“塞翁失马安知非福”罢,阿Q不幸赢了一回,他倒几乎失败了。
B.我也知道科学家已经建造了“原子对撞机”,这种仪器可以在实验室里产生微量的这种奇异物质,即反物质。
C.我们的一生就在自己的“池子”里度过,以为我们宇宙只包含那些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
D.看见鱼翅,并不就抛在路上以显其“平民化”,只要有养料,也和朋友们像萝卜白菜一样的吃掉。
2.请在文中序号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我赞杨柳美丽,但其美与牡丹不同,与别的一切花木都不同。杨柳的主要的美点,是其下垂。花木大都是向上发展的,红杏能长到“出墙来”,古木能长到“参天”。向上原是好的,但我往往看见枝叶花果蒸蒸日上,似乎忘记了下面的根,觉得可恶!你们是靠他养活的,怎么只管高踞在上面,绝不理睬他呢?你们的生命建设在他上面,怎么只管贪图自己的光荣,而绝不回顾处在泥土中的根本呢?花木大都如此。甚至下面的根已经被斩,而上面的花叶还是欣欣向荣,在那里做最后一刻的威福,真是可恶而又可怜!杨柳没有这般可恶可怜的样子:它不是不会向上生长。它长得很快,而且很高;但是越长得高,越垂得低。千万条陌头细柳,条条不忘记根本,常常俯首顾着下面,时时借了春风之力而向处在泥中的根本拜舞,或者和他亲吻,好像群活泼的孩子环绕着他们的慈母而游戏,而时时依傍到慈母的身旁去或者扑进慈母的怀里去,使人见了觉得非常可爱。杨柳树也有高出墙头的,但我不嫌它高,为了它高而能下,为了它高而不忘本。
3.下列各项中的双引号和文中画横线句子的引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A.只见火把排成许多“之”字形,一直连到天上。
B.点支烟,继续写些“正人君子”之流所深恶痛疾的文字。
C.“桂林山水甲天下”,确实是这样的。
D.春蚕开始结茧,要“上山”了。
4.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中有三个重叠形式“条条、常常、时时”,说说它们和“每条、经常、不时”相比,表达效果上有什么不同。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作为中国第一部水墨动画片,上映于1961年的《小蝌蚪找妈妈》真正做到让齐白石的“画”动了起来。该片创造出一群①的小蝌蚪形象,让茅盾发出“名画真能动,潜翔灵如生”的感叹,在中国动画史上,为南齐画家谢赫所言的“气韵生动”留下最初的注脚。20世纪60年代制作的《大闹天宫》成功塑造了一个集勇敢与活泼于一体的孙悟空,其惟妙惟肖的形象成为几代观众的儿时记忆,也影响到后来的很多艺术创作。1979年版的《哪吒闹海》中,哪吒的造型,既具有“神”的②气质,又具有“人”的生活气息。
纵观中国动画史上的这些经典形象,无不把握住了中国传统美学中“以形写神、③”的原则。
在经典形象被反复重写的当下,唯有融通时代审美,价值观念与创作理念,才能赋予经典原型以新的神韵、新的价值。
在动画技术并不发达的20世纪,中国动画人创造出生动传神、极富东方神韵的艺术形象。在动画技术不断革新的今天,创作者对动画形象的塑造更应该形与神相融,让技术服务于内容。
5.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6.下列句子中的引号与文中画波浪线句子的引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A.“修辞立其诚”,是《易传·文言》的一句话。(《修辞立其诚》)
B.我们的诗人也说,“此时无声胜有声”;又说,“解识无声弦指妙”。(《谈中国诗》)
C.但真所谓“塞翁失马,安知非福”罢。(《阿Q正传》)
D.所以她们根本就没有“做”或者“不做”的自由。(《包身工》)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当前,面对加速演进的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置身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当今世界并不太平,单边主义、保护主义、极端利己主义暗流涌动。对于今天的中国而言,无论时代如何发展,不管是面对国际上一些反华势力对中国的疯狂封锁、极限施压,还是捍卫国家领土主权的完整,抑或是与“台独”等分裂势力作坚决斗争,都需要砥砺不畏强暴、反抗强权的民族风骨,汇聚万众一心、戮力同心的民族力量,锻造舍生忘死、向死而生的民族血性,激发守正创新、奋勇向前的民族智慧。我们要以行动告诉那些国家、那些势力,“中国人民不惹事也不怕事,在任何困难和风险面前,腿肚子不会抖,腰杆子不会弯,中华民族是吓不倒、压不垮的”,要让世界知道,“现在中国人民已经组织起来了,是惹不得的。如果惹翻了,是不好办的!”
“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保和平,卫祖国,就是保家乡”,70年前的旋律犹然在耳。抗美援朝战争胜利60多年来,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瞻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我们无比坚定,无比自信。弘扬伟大抗美援朝精神,保持“雄赳赳,气昂昂”的精气神,我们坚信:任何国家任何人都不能阻挡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历史步伐。
7.下列各句中的引号,和文中第一段“中国人民不惹事也不怕事……”的引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A.从山脚向上望,只见火把排成许多“之”字形,一直连到天上。
B.他在学校念书的时候,同学们就称他为“辩论家”。
C.有几个“慈祥”的老板到小菜场去收集一些莴苣的菜叶。
D.“满招损,谦受益”这句格言,流传至今天已有二千年了。
8.文中划线句子“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保和平,卫祖国,就是保家乡”两句歌词音韵和谐,朗朗上口,请分析这两句歌词的音韵和谐是从哪些方面体现出来的。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弘扬中华美育精神,用美育涵养美丽心灵,不妨从引导年轻人热爱艺术开始。古往今来,中华大地上各种艺术形式和多种艺术风格交汇碰撞,艺术作品①。透过敦煌壁画,可以感受中西文化交流融合的历史,体会不同文化相融的魅力;透过杭州2023年亚运会场馆“大莲花”可以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深厚内涵,欣赏丰富多彩的中国元素……经过认识和理解优秀的中华大地上的艺术作品,年轻人可以形成开阔的视野和包容的心态,增加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引导年轻人了解、欣赏中国文艺作品之美,有助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中国大的志气、骨气、底气。在②的中华美学传统中,古代先贤们秉承“德艺双馨”“艺品如人品”等理念,将优秀道德情操和家国情怀融入美学的内容与形式之中,并通过文学艺术作品呈现出来,③地感染着一代代中华儿女。
9.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10.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
11.下列各句中的引号,和文中画横线处的引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A.“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是鲁迅先生的行动写照。
B.在“娱乐至上”的环境下,一些网络平台、综艺节目以及影视作品不惜挑战社会公序良俗。
C.我孩子时候,在斜对门的豆腐店里确乎终日坐着一个杨二嫂,人都叫伊“豆腐西施”。
D.几位“大师”们捧着几张古画和新画,在欧洲各国一路的挂过去,叫作“发扬国光”。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红树青山日欲斜,长郊草色绿无涯”,春风拂过?大地一片绿意盎然、万紫千红。然而,春风唤醒的不仅是红花绿叶,还有一群①的植食者。植食者对植物来说,常常被视为单一的取食关系,是非善意的访问者、掠夺者。
事实上,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植物与植食者之间早已充满了错综复杂的爱恨情仇。植物与植食者斗智斗勇的现象②,然而,它们之间并非只有势不两立的仇恨。有的植食者在满足自身存活的必要需求下,不会对植物赶尽杀绝,而是懂得“收敛”,也给自己留了一条后路;既然植食者做出让步,植物也懂得“妥协”,往往不再斤斤计较,而是愿意做出一部分牺牲作为回馈。双方做出的让步可以化干戈为玉帛,实现和睦相处,甚至双方还能③?,建立起互利共生的合作关系。头细蛾与叶下珠就建立了这样一种协同进化的关系。在叶下珠的种子成熟时,头细蛾幼虫也刚好从叶下珠的果实里孵化出来,并依靠取食种子成长。此时,叶下珠并没有做出反抗,而是心甘情愿地将自己的一部分种子拿来饲养头细蛾的幼虫,直至其化蛹。到了第二年开春,蛹破茧变为能够飞翔的头细蛾成虫时,又为叶下珠提供传粉服务,帮助其完成繁衍后代的使命。
12.请在文中横线外填入恰当的成语。
13.下列各句使用到的修辞手法和文中加点的“干戈”“玉帛”不同的一项是()
A.“北京话”双手抱住胳膊肘,和她们站得不远不近地说:“喂,我说小姑娘们,别扒窗户,危险!”。
B.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C.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D.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行,(刘禹锡《陋室铭》)
14.下列各句中的引号和文中的“收敛”一词所用的引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A.有时她也抓空儿向他们打听外面的事,打听北京的大学要不要台儿沟人,打听什么叫“配乐诗朗诵”。
B.她只是一心一意地想:赶快走回去,明天理直气壮地去上学,理直气壮地打开书包,把“它”摆在桌上。
C.但到这里,消息忽然停顿了,下来的伤员只是简单的回答“在打”,或是“在巷战”。
D.在这样一个“白夜”里来攻击,有多困难,要付出多大的代价啊!
15.划波浪线的句子可以改写成:“叶下珠并没有做出反抗,它的一部分种子成为了头细蛾幼虫的食物,直至其化蛹。”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为什么说原文表达效果更好?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然而,在西藏采集种子更多的是随时出现的高原反应和长时间的体力透支。而钟扬却背着他经典的黑色双肩包,①穿着磨白了的“29块钱的牛仔裤”,戴着一顶晒变色的宽檐帽,迈着长期痛风的腿在青藏高原上刷新一个植物学家的极限,连藏族同事都称他为“钟大胆”。
钟扬在西藏大学理学院的一位同事说:“每次和钟老师采种子都是惊险与惊喜并存。”
“那次,我们跟着钟老师去采集高山雪莲。我们从海拔5200米的珠峰大本营出发向更高的山地挺进时,②钟老师出现了严重的高原反应,头痛欲裂、呼吸急促、全身无力,随时都会有生命危险。”这位同事回忆。
大家都建议钟扬待在帐篷里,他却说:“我最清楚植物的情况,我不去的话,你们更难找。你们能爬,我也能爬。”最终,钟扬带着学生在海拔6000多米的珠峰北坡,采集到了被认为是世界上生长在海拔最高处的种子植物——鼠曲雪兔子,也攀登到了中国植物学家采样的最高点。
如今这些种子静静地沉睡在一个又一个玻璃罐里,等待着有一天,改变人类的命运。按钟扬的话说,也许那个时候,胖胖的钟教授已经不在了,但是他期待着它们可以派上用场。
16.下列各句中的引号,和文中第①处画线句子的引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A.海伦学会了拼写“泥土”、“种子”等许多单词。
B.中秋节到了,我却不能回家,想想家里的父母,真是“每逢佳节倍思亲”啊。
C.人民迫切需要的正是像你这样的“傻子”。
D.人不能低下高贵的头,只有怕死鬼才乞求“自由”。
17.下列有关修辞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比拟是一种常用的修辞手法,“无数的白云正在空中怒涌”“既已烧着,又何苦伤心流泪?”均用了比拟的手法。
B.“把一切沉睡在黑暗怀里的东西,毁灭,毁灭,毁灭呀!”与《立在地球边上放号》中“不断的毁坏,不断的创造,不断的努力呦!”都运用了排比的手法。
C.“百合花”“红烛”“云雀”这些意象在文中都具有象征意,百合花象征着纯洁的情感,红烛象征诗人对祖国的赤诚,云雀象征欢乐、光明、美丽。
D.文中“如今这些种子静静地沉睡在一个又一个玻璃罐里,等待着有一天,改变人类的命运”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
18.文中第②处画线句子可以改写成:“钟老师出现了头痛欲裂、呼吸急促、全身无力的高原反应,随时都会有生命危险。”从语义上看两者基本相同,为什么原文的表达效果更好?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封建时代,称呼带有浓厚的等级色彩。皇帝称“寡人”,官吏称“大人”,平民百姓只能称“小人”。直到辛亥革命赶走了皇帝,开始兴起了“同志”。那时,一声“同志”便把一群群人“绑”在一起,情同知己,同生共死,共赴使命。时至当代,社会流动日趋频繁,就流行起“老乡”之称:他乡遇故知,一声“老乡”,倍感亲切,但有时也会因此讲起了人情、忘记了原则,有利可图就网开一面了。
称呼反映的不仅是时代印记,还有社会风尚,镌刻着人品心态。有干部当上某“长”后,自己不喜欢被直呼其名。岂不知,当官的能被群众,说明他们把你当成了自己人,愿意对你,这是一种难得的信任。犹记得几十年前,无论是在敌占区还是在解放区,老百姓对共产党的干部大多都是直呼其名,这也被视为彼时干部与群众的生动写照。
人这一生,无论职位多高,最后都要退下来,成为没有任何名分加持的“某某某”,这也叫。
19.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称姓道名一见如故肝胆相照实至名归
B.指名道姓推心置腹肝胆相照返璞归真
C.称姓道名推心置腹水乳交融返璞归真
D.指名道姓一见如故水乳交融实至名归
20.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称呼不仅表露出人品心态,反映着社会风尚,还能镌刻了时代印记。
B.称呼镌刻的不仅是社会风尚,还反映着时代印记,表露出人品心态。
C.称呼镌刻的不仅是时代印记,还反映着社会风尚,表露出人品心态。
D.称呼不仅镌刻了时代印记,反映着社会风尚,还能表露出人品心态。
21.下列各句中的引号,和文中第二段“长”的引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A.这是激烈的战火中一个很有意义的“插曲”。(《大战中的插曲》)
B.日本法西斯推行“三光政策”。(《大战中的插曲》)
C.武汉,从来不是一座“孤岛”。(《在民族复兴的历史丰碑上》)
D.答案关乎各国人民的安危,关乎人类战“疫”的成败。(《在民族复兴的历史丰碑上》)
参考答案:
1.B2.①闷热、危险的高温;②已经成为全球性的问题;③影响可能很深远(出现频率会更多)
【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
文中“高温热浪”是一气象术语,其引号表示特定称谓。
A.表示引用,“塞翁失马安知非福”引用俗语:
B.“原子对撞机”是仪器名称,引号表示特定称谓:
C.表示特殊含义,指人们的平常生活与环境。
D.表示讽刺,讽刺当时平民化主张的虚伪。
故选B。
2.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
第一空,结合上文“酷暑正迅速成为2022年夏天的标志,前所未有的高温比预期来得更快、更猛烈”可知,2022年的夏天,人们正经历着酷暑,前所未有的高温,所以此处可填写“闷热、危险的高温”。
第二空,结合上句“热浪天气绝不是一个狭隘的问题,更不是一个地方性的问题”可知,热浪天气不是一个地方性的问题,说明它已经成为全球性的问题,所以此处可填写“已经成为全球性的问题”。
第三空,结合上文“越来越多的人已经意识到,高温对公共健康构成了日益严重的威胁,而气候变暖只会加剧这一问题”可知,气候变暖加剧了高温,高温对公共健康构成了日益严重的威胁,说明高温影响可能很深远,出现频率会更多,所以此处可填写“影响可能很深远”,或者“出现频率会更多”。
3.C4.①三个重叠词读起来朗朗上口,增强了语言的韵律感,使语言更富有音乐美。②叠词具有强调作用,“条条、常常、时时”强调了枝条之多、频率之繁、时间之久,更突出了杨柳高而能下,高而不忘本的可贵品质。
【解析】3.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
文中画横线句子的引号作用是表示引用。
A.表示强调。
B.表示反语讽刺。
C.表示引用。
D.表示特殊含义。
故选C。
4.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语言表达效果的能力。
结合原文“条条……常常……时时……”可知,“条条”“常常”“时时”三个重叠词,增强语言的韵律感,读起来朗朗上口,富有音乐美。
结合原文“条条不忘记根本,常常俯首顾着下面,时时借了春风之力而向处在泥中的根本拜舞”可知,叠词并不是简单的重复,起强调作用,“条条”强调了枝条之多,“常常”强调了频率之繁,“时时”强调了时间之久。结合“不忘记根本”“俯首顾着下面”“借了春风之力而向处在泥中的根本拜舞”可知,丰富思想内容,更突出了杨柳高而能下,高而不忘本的可贵品质。
5.①栩栩如生②超凡脱俗③形神兼备6.D
【解析】5.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
第①处,语境说“上映于1961年的《小蝌蚪找妈妈》真正做到让齐白石的‘画’动了起来”“让茅盾发出‘名画真能动,潜翔灵如生’的感叹”,说明齐白石将小蝌蚪画得很逼真,跟活的一样,故此处可填“栩栩如生”。栩栩如生:形容艺术形象非常生动逼真,像活的一样。
第②处,此处形容“神”的气质,因为“神”是脱离凡俗的,故此处可填“超凡脱俗”。超凡脱俗:超出常人,脱离凡俗。道家术语指与众不同,脱世俗的高雅境界。
第③处,结合第一段关于《小蝌蚪找妈妈》《大闹天宫》《哪吒闹海》的描述,其中既有外在形象,又有内在神韵,都属于“经典形象”,结合此处语境可知,描述的是“形”和“神”的关系,故此处可填“形神兼备”。形神兼备:指书法和雕塑绘画作品,不但有美妙的形态且有神韵。
6.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标点符号并分析其作用的能力。
文中引号表强调。
A.表直接引用。
B.表直接引用。
C.表直接引用。
D.表强调。
故选D。
7.D8.①叠词,“雄赳赳”和“气昂昂”两个叠词的使用,产生了音韵和谐的效果。②押韵,两句的尾字“江”和“乡”韵母相同,响亮而奔放,听起来格外和谐悦耳。③结构一致。“雄赳赳”与“气昂昂”结构一致,“保和平”与“卫祖国”结构一致,这种一致的结构,读起来给人以节奏和谐之感,富有旋律美。(答出两点即可)
【解析】7.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
文中“中国人民不惹事也不怕事……”引号的作用和D项引号的作用都是表示直接引用。
A.“之”表示强调;
B.“辩论家”表示特殊含义;
C.“慈祥”表示反语。
故选D。
8.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句子表达效果的能力。
①在用词上,这几句歌词运用了“雄赳赳”和“气昂昂”两个叠词不仅描摹出志愿军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英雄形象,在语言上增强了语言韵律感,语调铿锵有力,富有感染力。
②在用韵上,节选的这几句歌词具有诗歌韵脚押韵的特点,如两句的尾字“江”和“乡”韵母相同,故具有诗歌的特点,在语言上多了一层语音节奏,歌词的内容上能激发出人的情绪情感。“雄赳赳”与“气昂昂”,“保和平”与“卫祖国”这几句分别运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故整齐匀称,奏鲜明;音调铿锵,富有音乐美。
③在句式特点上,“雄赳赳”与“气昂昂”结构一致,“保和平”与“卫祖国”结构一致,语气一致,不仅强化了歌词节奏感,而且使歌曲的感情得到了加深。
9.①百花齐放②源远流长③潜移默化10.通过认识和理解中华大地上的优秀艺术作品,年轻人可以形成开阔的视野和包容的心态,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11.C
【解析】9.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
第一空,根据“古往今来,中华大地上各种艺术形式和多种艺术风格交汇碰撞”可知,语境形容艺术作品丰富多彩,应用“百花齐放”。百花齐放:形容百花盛开,丰富多彩。比喻各种不同形式和风格的艺术自由发展。也形容艺术界的繁荣景象。
第二空,根据后文“古代先贤们”“一代代中华儿女”可知,语境形容“美学传统”历史悠久,根底深厚,应用“源远流长”。源远流长:河流的源头很远,水流很长。常比喻历史悠久,根底深厚。
第三空,语境指先贤们的影响和感化,不知不觉地感染着一代代中华儿女,应用“潜移默化”。潜移默化:指人的思想或品性受到环境或别人的影响、感化,不知不觉地起了变化。
10.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文中画波浪线句子的语病有:
一是介词误用,应将“经过”改为“通过”;
二是语序不当,“优秀”语序不当,应放在“艺术作品”前;
三是搭配不当,“增加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搭配不当,应将“增加”改为“增强”。
修改为:通过认识和理解中华大地上的优秀的艺术作品,年轻人可以形成开阔的视野和包容的心态,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11.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标点符号的作用的能力。
文中画横线处的引号作用是表示特定称谓。
A.表示引用;
B.表示突出强调;
C.表示特定称谓;
D.表示反语讽刺。
故选C。
12.饥肠辘辘(虎视眈眈)不胜枚举(比比皆是、屡见不鲜)不计前嫌(冰释前嫌)13.B14.D15.①“心甘情愿”“饲养”用了拟人的手法,更形象生动地写出了叶下珠和头细蛾幼虫间的互利共生关系,提高读者的阅读兴趣;
②“心甘情愿”“饲养”与上文的“爱恨情仇”等表达都比较生动有趣,有文学性,在风格上更统一。
【解析】12.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
第一空,根据前文“春风唤醒的不仅是红花绿叶”和后文“植食者对植物来说,常常被视为单一的取食关系,是非善意的访问者、掠夺者”可知,这些植食者过了一个冬天已经非常饥饿,迫切的想找食物,可填“饥肠辘辘”或“虎视眈眈”。“饥肠辘辘”,指肚子饿得咕咕直响,形容十分饥饿。“虎视眈眈”,像老虎盯着猎物一样,伺机攫取,形容关注者不放松,不懈怠的关注着被关注的事物。
第二空,根据语境,此处是说植物与植食者斗智斗勇的现象很多,及其常见,此处可填“不胜枚举”或者“比比皆是”“屡见不鲜”。“不胜枚举”,无法一个一个全部列举出来,形容同一类的人或事物很多。“比比皆是”,到处都是,形容极其常见。“屡见不鲜”,多次见到,并不新鲜。
第三空,根据“甚至”一词可知,此空比前文“实现和睦相处”的程度更深,根据空后句“建立起互利共生的合作关系”可知,此空应结合前文“有的植食者在满足自身存活的必要需求下,不会对植物赶尽杀绝”,这里可以填:“不计前嫌”或者“冰释前嫌”。“不计前嫌”,意思是不计较以前的嫌隙。“冰释前嫌”,比喻人与人之间的矛盾被解除。
13.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的能力。
文中加点的“干戈”“玉帛”运用了借代的修辞手法,用“干戈”代指战争,“玉帛”代指和平。
A.“北京话”运用了借代的修辞,借代说北京话的人;
B.“四万八千丈”运用了夸张的修辞,并非实指,只是极言其高。
C.“杜康”运用了借代的修辞,代指酒。
D.“丝竹”运用了借代的修辞,代指奏乐的声音。
故选B。
14.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
文中的“收敛”一词所用的引号表示特殊含义,指植食者会留下一部分植物。
A.表示特定称谓;
B.表示强调;
C.表示引用;
D.表示特殊含义。
故选D。
15.题考查学生鉴赏语句表达效果的能力。
原句把叶下珠当作人来写,“反抗”“心甘情愿”“拿来”把叶下珠人格化,本体是“叶下珠”,拟体是人。其中“反抗”“拿来”从动作的角度,“心甘情愿”从心理的角度描写叶下珠,赋予叶下珠人的情态动作,形象地写出了叶下珠与头细蛾之间的协同进化的关系。改句较为平实,不利于提高读者的阅读兴趣。
结合前文“‘红树青山日欲斜,长郊草色绿无涯’,春风拂过,大地一片绿意盎然、万紫千红”“事实上,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植物与植食者之间早已充满了错综复杂的爱恨情仇”等语句可知,原句与文段的整体风格更协调,“心甘情愿”“饲养”这些词使表达更富有文学性,更生动有趣,在风格上更统一。
16.A17.B18.(1)从句式结构看,原句多是短句子,读起来紧促而简洁有力,而修改后变成一个长长的句子,成为普通的陈述语气,失去了原文的表达效果;
(2)原句“头痛欲裂、呼吸急促、全身无力”与后文“随时都会有生命危险”联系紧密,相互呼应,更能突出钟扬品格。改句把这几个短句放到“高原反应”前,不能突出他高原反应的严重与危险,也不能反映其不顾个人生命安全的品格。
【解析】16.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
文中句子的引号,是为了强调他的牛仔裤是极其便宜的,表强调。
A.“泥土”“种子”是为了强调海伦学会的单词,表强调。
B.“每逢佳节倍思亲”是引用诗词来表达思念亲人之意,表引用。
C.“傻子”在此处并不是真的“傻子”,而是有特殊含义,表特殊含义。
D.“自由”语含讽刺,其实是指通过出卖国家或组织向敌人妥协,而获得的所谓“自由”的软弱行径,表讽刺。
故选A。
17.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的能力。
B.“把一切沉睡在黑暗怀里的东西,毁灭,毁灭,毁灭呀!”运用的是反复、拟人的修辞手法,把没有生命的“东西”拟人化,让其拥有了人的行为“沉睡”;“黑暗”拟人化后也有了“怀里”。没有运用排比的修辞。
故选B。
18.本题考查赏析语句表达效果的能力。
从句式结构看,“钟老师出现了严重的高原反应,头痛欲裂、呼吸急促、全身无力”多是短句子,读起来紧促而简洁有力,而“钟老师出现了头痛欲裂、呼吸急促、全身无力的高原反应”把短句变为定语,变成一个长长的句子,成为普通的陈述语气,失去了原文的表达效果;
原句让“头痛欲裂、呼吸急促、全身无力”独立成句,既强调了高原反应的具体表现又与“随时都会有生命危险”相照应,从而突出钟扬置自己的生命安危于不顾的忘我精神。
19.C20.D21.D
【解析】19.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词语(包括成语)的能力。
第一空:“称姓道名”意为称呼姓名;“指名道姓”指毫不避讳地直接说出姓名(含不够恭敬意)。根据语境“不喜欢被直呼其名”可知,此处应是指称呼姓名,故填“称姓道名”。
第二空:“一见如故”指初次见面就很相投,像老朋友一样;“推心置腹”指推己之心,置于他人之腹,比喻真心待人。文中并无初次见面的相关条件,且意在指真心、信任,故填“推心置腹”。
第三空:“肝胆相照”比喻真心诚意、以真心相见、互相坦诚交往共事;“水乳交融”指水和乳汁融合在一起,比喻关系非常融洽或结合十分紧密。文中“干部”与“群众”关系融洽而紧密,故应用“水乳交融”。
第四空:“实至名归”指有了真正的学识、本领或业绩,相应的声誉自然就随之而来;“返璞归真”指去掉外在的装饰,恢复原来的质朴状态。根据语境“最后都要退下来”“没有任何名分加持”可知,应填“返璞归真”。
故选C。
20.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画线句语病有:
搭配不当:“反映……时代印记……社会风尚,镌刻着人品心态”应改为“镌刻了时代印记”“反映着社会风尚”“表露出人品心态”
逻辑不清,该句位于段首,根据语句中“不仅……还……”可知,这是一句承上启下的过渡句。故“不仅”后应跟的是表示承上的时代印记、社会风尚,“还”后跟的应是表示启下的人品心态相关内容。
语序不当:“镌刻”放在“不仅”前面,则其统领的内容就包括“不仅”的内容,还有“还”后面的内容。因此,若“还”后面还有“反映”“表露”等动词,就跟“镌刻”重复了。因此,“镌刻”应当在关联词“不仅”后面。
修改正确的是D项。
故选D。
21.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
有干部当上某“长”后,这里的引号表示强调。
A.表示特殊含义;
B.表示特定称谓;
C.表示特殊含义;
D.表示强调。
故选D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