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四课 只有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同步练习(文字版 | 含答案)一、单选题1.党的伟大自我革命和伟大社会革命统一于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实践中。下列对两个伟大革命的关系的理解正确的是( )①党只有投身于社会革命才能保持正视问题的自觉和刀刃向内的勇气②党只要勇于推进自我革命,就能把握时代脉搏,始终走在时代前列③社会革命和自我革命是辩证统一的关系,两者相互依存、相互影响④要以伟大自我革命引领伟大社会革命,以伟大社会革命促进伟大自我革命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2.习近平文化思想是新时代党领导文化建设实践经验的理论总结,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构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文化篇。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形成佐证了( )①文化思想源自中华优秀传统文化②马克思主义是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③时代是思想之母,实践是理论之源④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文化自信明显增强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3.中国正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我们追求的不是中国独善其身的现代化,而是期待同广大发展中国家在内的各国一道,共同实现现代化。这充分表明( )①中国梦的实现需要中国与世界人民共同努力②世界各国人民都是中国梦的创造者和享有者③追逐中国梦可以助力实现共同繁荣的世界梦④中国梦能增进中国人民和世界各国人民的共同福祉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4.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一个新的理论体系,这一理论体系新在聚焦时代课题,紧紧围 绕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形成了独特鲜明的主题主线。这一理论体系( )①赋予了马克思主义鲜明的特色和丰富的时代内涵②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路线图”和“方法论”③使我们党对中国共产党执政规律和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达到了新高度④标志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时代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的根本任务发生新变化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5.“中国梦”是社会主义理想与爱国主义精神的有机统一,是当代理想与光荣传统的有机统一,是时代潮流和人民期待的有机统一。中国梦的本质是( )A.社会稳定、人民民主、生态良好B.文明有序、文化繁荣、社会和谐C.民主开花、乐有所居、国家强盛D.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6.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伟大实践,是对全人类现代化文明成果的创新性集成和创造性扬弃,打破了现代化等同于西方化的迷信。这表明,中国式现代化( )①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②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方案③是党和国家的生命线、人民的幸福线④拓展了现代化路径,丰富了人类文明新形态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7.中国式现代化,不同于西方的现代化,是在吸收借鉴其他现代化文明成果基础上,既遵循现代化建设一般规律,又注重“走自己的路”,是一条立足中国实际、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现代化新道路。中国式现代化( )①是符合世界各国发展的标准化道路②为世界现代化模式多元发展提供了全新选择③彻底改变了现代化发展方向和国际政治格局④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8.今天的中国,正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习近平主席在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上发表主旨演讲,强调我们追求的不是中国独善其身的现代化,而是期待同广大发展中国家在内的各国一道,共同实现现代化。这表明( )①中国人民追求幸福的梦对世界来说是机遇和合作共赢②中国梦是国家的梦、民族的梦、世界人民的梦③中国梦不仅造福中国人民,而且造福世界人民④中国梦的归宿是实现世界持久和平、共同繁荣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9.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新时代,是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续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时代。我们的新时代是( )①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同步富裕的时代②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时代③我国站在世界舞台中央的时代④继续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时代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10.实现民族复兴,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的伟大梦想。一代代中国人,怀揣着梦想,追逐着梦想,挺直了脊梁,憋足了一股劲,胼手胝足,顽强奋斗,走出苦难,走向辉煌。如今,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经济实力、综合国力、人民生活水平和国际影响力都已今非昔比,距离民族复兴的目标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接近,由此可见( )①人民是中国梦的主体,是中国梦的创造者和享有者②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国梦的深厚源泉③坚持把大我融入小我才能汇聚起实现中国梦的强大力量④中国梦的本质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11.思想是行动的先导,理论是实践的指南。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丁薛祥指出:“科学理论就像一面旗帜,旗帜立起来了,团结奋斗才有目标和方向。我们必须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团结奋斗的正确方向。”我们必须坚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因为这一思想( )①不断引领时代前进,是新时代精神的精华②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的最高结合③在指导实践、推动实践发展中展现出强大真理力量④引领中国革命胜利并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A.①④ B.①③ C.②③ D.③④12.党确立习近平同志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确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地位,对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具有决定性意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A.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的飞跃B.是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奋勇前进的强大精神力量C.成功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向二十一世纪D.明确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13.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指引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为世界谋大同的思想之旗,是凝聚中国人民勠力同心、奋勇前进的精神之魂。广大党员干部要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①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前进方向 ②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进步的根本原因③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的飞跃 ④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彰显巨大优越性和强大生命力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14.“伟大梦想、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各项事业的总框架、总坐标、总抓手,是按照我们党实现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分别展开论述的基本方略。下列对“四个伟大”理解正确的是( )①“四个伟大”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是实现伟大梦想②“四个伟大”紧密联系、相互贯通、相互作用③实现伟大梦想必须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④“四个伟大”始终是全国人民的主心骨和领导核心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15.近期,随着以色列与哈马斯的冲突升级,美英等西方国家的民众纷纷举行声援巴勒斯坦的游行活动,美国数万人涌入首都街道抗议“拜登盲目支持以色列”,白宫围栏被涂红漆,政治失序,社会分裂加深。与此形成鲜明对照的是中国之治,不仅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各项事业取得辉煌成就,而且国家安定团结,人民的幸福感获得感不断增强。“中国之治”与“西方之乱”的鲜明对比,进一步彰显( )①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焕发生机与活力 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具有普世性③西方资本主义制度已经全面崩溃 ④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显著优势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16.引经据典是习近平总书记讲话的一大特色,其用典精妙广博,意境深远,引人入胜。下列名篇经典的引用与“十四个坚持”内涵一致的是( )①“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②“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坚持全面依法治国③“立志而圣则圣矣,立志而贤则贤矣”——坚持以人民为中心④“亲仁善邻、协和万邦”——坚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A.①④ B.①② C.②③ D.③④二、材料分析题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回顾中国共产党探索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进程,我们能够从中获得丰富深刻的历史启示:中国式现代化既要遵循世界现代化的一般规律,更要有体现本国国情的“中国特色”,只有这样才能使现代化发展更好地体现中国国情、符合中国实际。坚持独立自主、走自己的路是不断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全部理论和实践的立足点,也是我们党百年奋斗得出的基本结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始终站稳人民立场,把握人民愿望,尊重人民创造,激发人民力量,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改革开放是推进和拓展中国式现代化的内生动力,是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是一项前无古人的开创性事业,必然会遇到各种难以预料的风险挑战,我们只有敢于斗争并善于斗争,才能不断战胜前进道路上各种困难和挑战,通过顽强斗争打开事业发展新天地。结合材料,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知识,简要分析中国共产党探索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进程给我们的启示。1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新时代十年的伟大变革,在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中华民族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这是经验的总结,更是前进的底气。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人民接续奋斗,初心不改,应对各种挑战和风险,发扬斗争精神,不断实现理论和实践上的创新突破,成功推进和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我国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根据材料,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知识,分析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的原因。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历史和人民选择马克思主义是完全正确的党的二十大报告中鲜明指出“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兴党兴国的根本指导思想。实践告诉我们,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马克思主义行,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回望近代以来,神州大地困顿无望之时,各种力量前仆后继,各种方案轮番试验,却又屡屡化为泡影。直到从欧洲传来的思想火种,让中国人找到了一种“新的世界观”。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创造性地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又与国家求解放、人民求生存的愿望强烈共鸣,让革命形势从“山重水复”转而“柳暗花明”……马克思主义为中国革命、建设、改革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正是因为找到了真理的武器,中国人求解放求发展之路上有了信仰的支撑,现代化征程上有了科学的指南。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写在自己的旗帜上是完全正确的,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是完全正确的。阅读材料,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知识,结合我国革命、建设、改革历程,阐释你对“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的理解。20.阅读材料,回答问题。2023年4月24日是第八个“中国航天日”,主题是“格物致知,叩问苍穹”,航天梦是强国梦的重要组成部分。2023年10月26日11时14分,搭载神舟十七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十七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发射。约10分钟后,神舟十七号载人飞船与火箭成功分离,进入预定轨道。神舟十七号乘组入驻“天宫”、6名航天员“太空会师”、神舟十六号航天员乘组安全返回、中国宣布2030年前实现登月……中国航空航天事业不断取得新成就。1992年9月21日,党中央批准我国载人航天工程按“三步走”发展战略实施。三十多年来,特别是十八大以来,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全体航天人牢记总书记要求,不断自主创新,面对前所未有的任务密度与艰巨挑战,大力弘扬了“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载人航天精神,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结合上述材料,运用“只有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知识,阐述中国为什么能创造载人航天奇迹?参考答案:1.D2.C3.D4.B5.D6.C7.D8.A9.C10.B11.B12.A13.D14.C15.B16.A17.①必须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②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③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④必须坚持深化改革开放。⑤必须坚持发扬斗争精神。(其他答案,符合题意,可酌情给分)18.①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国共产党坚持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使命。(党的中心任务可替代)坚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可替代)②人民是中国梦的主体,坚持了人民主体地位。③坚持了改革开放(或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④坚持了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努力实现伟大梦想。⑤坚定了道路、理论、制度、文化自信。19.(1)①近代中国的基本国情决定了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行不通。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确定了毛泽东思想,带领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社会主义建设全面展开,实现中华民族从“东亚病夫”到站起来的伟大飞跃。②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点相结合,成功开创、坚持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持改革开放,实现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到富起来的伟大飞跃。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三次飞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时代,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20.①实现中国梦,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党对航天事业的领导,为创造载人航天奇迹提供了坚强的领导核心。②坚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地位不动摇。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产生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是我们的行动指南,为创造载人航天奇迹提供了正确的方向保证。③在航天梦的实现过程中,面对前所未有的任务与挑战,航天人大力弘扬航天精神,进行伟大斗争,发扬斗争精神,提高斗争本领,为创造载人航天奇迹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