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 实验:用单摆测重力加速度(教学课件)-人教版高二年级物理选择性必修1(共27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5 实验:用单摆测重力加速度(教学课件)-人教版高二年级物理选择性必修1(共27张ppt)

资源简介

第五节 实验:用单摆测重力加
速度
目录
01
02
物理量的测量
实验思路
03
04
方案设计
数据分析
课堂引入
如果你是技术人员,摆钟销售公司让你帮助上节课的广东人修理摆钟,让摆钟及时更准确,你先要掌握那些数据才可以进行技术调节?
你有哪些办法得到当地的重力加速度呢?
提示:由 ,先知道当地的重力加速度g的值,然后计算出准确的摆钟钟摆长度。
提示:
测量当地物体下落h高度时的时间t,然后可以计算重力加速度g;
同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然后用弹簧测力计测出物体的重力即可测出当地的重力加速度g... ...
能否用单摆来测量呢,如果用单摆测量,需要测量那些物理量呢?
第一部分:实验思路
钟摆来回摆动
2.特征:
(1)有一个“中心位置”,也是振动物体静止时的位置;
(2)运动具有往复性。
一、实验思路
由此可得:
单摆在偏角很小(如小于5°)时的摆动,可以看成是简谐运动,
其周期为:
只要想办法测量出单摆的摆长l和周期,带入 中就可以计算得出本地重力加速度g。
第二部分:物理量的测量
钟摆来回摆动
2. 图 2.5-2 画出了细线上端的两种不
同的悬挂方式。应该选用哪种方式?为什
么?你还有更好的设计吗?
(一)实验器材
问题1: 线有粗细、长短的不同,伸缩性也有区别。不同的小球,质量和体积有差异。想一想,应如何选择摆线和摆球?为什么?
提示:线的选择:细一些、适当长一些(本实验要求1m左右)。不可伸长,且细线质量相对于摆球质量可忽略。
摆球的选择:半径小一些(远小于摆线长度)、质量大一些。
这样做成的装置才符合单摆模型,当摆角小于5°时,才可看成简谐运动,摆动周期 。
问题2:下图画出了细线上端的两种不同的悬挂方式。应该选用哪种方式?为什么?你还有更好的设计吗?
PK
提示:应选用乙方式悬挂,因为相对于甲装置,乙装置在单摆摆动过程中摆长不变,且可调整摆长。
(二)物理量的测量
测摆线长度
测摆球的直径
方法一:
用刻度尺直接测量小球球心与悬挂点之间的距离作为摆长的测量值。
方法二:
用游标卡尺测量小球的直径,算出它的半径,再用刻度尺测量悬挂点与小球上端之间的距离,以二者之和作为摆长的测量值。
1.摆长的测量
(二)物理量的测量
2.周期的测量
方案一:用停表测单摆一次全振动的时间作为它的周期测量值。
方案二:用停表测单摆多次全振动的时间,然后计算求出它的周期数值。
提示:由于单摆一次全振动周期较短,测量误差较大,因此选择第二个方案较好。
你认为哪个方案好?为什么?
你认为停表计时起点,是从单摆的最低点开始好呢?还是从最大位置开始好呢?为什么?
提示:最低点。一是最低点位置很明确,便于观测,而最高点位置模糊不便观测;二是单摆经过最低点时的速度最快,在通过最低点的瞬间按动秒表计时最精确。
第三部分:数据分析
钟摆来回摆动
(一)数据分析
如何进行数据分析得出当地较为准确的重力加速度g?
1.平均值法:每改变一次摆长,将相应的l和T代入公式 中求出g值,最后求出g的平均值。设计如下所示实验表格:
{5940675A-B579-460E-94D1-54222C63F5DA}实验次数
摆长l(m)
周期T(s)
加速度g(m/s2)
g的平均值
1





2



3



2.图像法:
在很多实验数据分析中,为了让作图更为准确,我们通常怎么做?
提示:想办法找到测量的两个物理量之间的线性关系式,这样作图简单而又准确。
请尝试推导T与l之间的线性关系式?然后说明如何求出重力加速度g的准确值?
由周期公式:

斜率: 即,做出T2-l图像,求出斜率k,则:
(一)数据分析
在实验中,哪些操作会导致实验产生误差?
(二)误差分析
主要来自于单摆模型本身是否符合要求,即悬点是否固定,摆球和摆长是否符合要求,最大摆角是否不超过5°,是否在同一竖直平面内摆动等。
(2)测长度和摆球直径时,读数也容易产生误差。
1.系统误差
2.偶然误差
(1)主要来自于时间测量,测量时间时要求从摆球通过平衡位置开始计时,在记次数时不能漏记或多记。同时应多次测量,再对多次测量结果求平均值。机械式停表只能精确到0.1s,读数时不需估读.
第四部分:方案设计
钟摆来回摆动
(一)实验步骤
根据前面的分析,请梳理出完善的实验步骤,并交流。
1.在细线与小球连接制成单摆,然后固定在桌边的铁架台上
2.用米尺量出线长L,用游标卡尺测摆球直径d,则单摆的摆长为
3.让单摆小幅摆动,用秒表测量单摆完成30次全振动(或50次)所用的时间,并计算周期T。
4. 改变摆长多做几次并记录数据
5. 利用摆长l和周期T代入公式
求出g或者作图利用斜率求出g
(二)实验注意事项
1.选择细线时应选择细、轻而且不易伸长,长度约1米左右的细线,小球应选密度较大、半径较小的金属球。
2.单摆摆线的上端应夹紧,不能卷在铁架台的杆上,以免造成悬点不固定,摆长变化的现象。
3.测量摆长时应注意是悬点到球心的距离,等于摆线长加上小球半径。
注意摆线长与摆长的区别。
4.要使单摆在竖直平面内摆动,不要形成圆锥摆。
5.要注意控制摆球的最大摆角不超过5° 。
6.计算单摆的振动次数时,应从小球通过最低位置时
开始计时,同方向再次通过最低位置时,计数为1 、 2 ……
7.改变悬线长度多次测量,最后求出g的平均值。
(三)实验操作
巩固提升
钟摆来回摆动
课堂小结
1.原理:
2.摆长:
3.周期:
4.重力加速度
①平均值法
②图像法
课堂练习
1.在“用单摆测定重力加速度”的实验中:
(1) 除长约1?m的细线、带铁夹的铁架台、有小孔的小球、游标卡尺外,下列器材中,还需要_____。(填正确答案的标号)
A. 停表 B. 米尺 C. 天平 D. 弹簧测力计
?
AB
(2) 用游标卡尺测小球的直径,如图所示,则小球的直径是__________。
12.5?mm
?
课堂练习
(3) 下列做法正确的是_____。(填正确答案的标号)
A. 从摆球达到最高位置时开始计时
B. 记录摆球完成一次全振动的时间
C. 要让摆球在竖直平面内摆动的角度小于5???
D. 选用的细线应细、质量小,且不易伸长
?
CD
(4) 从悬点到球心的距离是摆长L,改变摆长L,测得6组L和对应的周期T,画出L?T2图线,在图线上选取A、B两点,两点的坐标如图所示,则重力加速度的表达式是________________。
?
g=4?π2(LB?LA)TB2?TA2
?
课堂练习
【解析】(1)在实验中,需要测量单摆的周期,所以需要停表,需要测量摆线的长度,所以需要米尺,摆球的质量不需要测量,所以不需要天平或弹簧测力计,A、B正确。
(2) 游标卡尺的主尺读数为12?mm,游标尺读数为0.1×5?mm=0.5?mm,所以最终读数为12?mm+0.5?mm=12.5?mm。
(3)摆球经过平衡位置时速度最大,在该处计时测量误差较小,A错误;测量n次全振动的时间t,通过T=t/n求解周期,测量一次偶然误差较大,B错误;摆球在同一竖直面内摆动,不能做圆锥摆,当摆角小于5???时其摆动可视为简谐运动,C正确;选用的细线应细、质量小,且不易伸长,D正确。
?
(4) 根据T=2?πLg,得L=gT24?π2,可知图线的斜率k=g4?π2,又由图像知k=LB?LATB2?TA2,所以得出g=4?π2(LB?LA)TB2?TA2。
?
课堂练习
2.物理实验小组的同学做“用单摆测重力加速度”的实验。
(1) 实验室有如下器材可供选用:
A. 长约1?m的细线 B. 长约1?m的橡皮绳
C. 直径约2?cm的均匀铁球 D. 直径约5?cm的均匀木球
E. 停表 F. 时钟
G. 最小刻度为1毫米的刻度
?
ACEG
实验小组的同学需要从上述器材中选择_________(填写器材前面的字母)。
课堂练习
(2) 下列振动图像真实地描述了对摆长约为1?m的单摆进行周期测量的四种操作过程,图中横坐标原点O为计时起点,A、B、C均为30次全振动的图像,已知sin?5?=0.087,sin?15?=0.26,这四种操作过程合乎实验要求且误差最小的是____(填字母代号)。
?
A
课堂练习
(3) 某同学利用单摆测重力加速度,测得的g值与真实值相比偏大,可能的原因是____。
A. 测摆长时记录的是摆线的长度
B. 开始计时时,秒表过早按下
C. 摆线上端未牢固地系于悬点,摆动中出现松动,使摆线长度增加了
D. 实验中误将29次全振动记为30次
?
D
课堂练习
【解析】(1)需要选择:长约1?m的细线,直径约2?cm的均匀铁球,停表(测量30次全振动的时间),最小刻度为1毫米的刻度尺(测量摆线长)。
(2)单摆振动的摆角θ<5???,当θ=5???时单摆振动的振幅A=lsin?5?=0.087?m=8.7?cm,为计时准确,在摆球摆至平衡位置时开始计时且记录多次全振动的时间,故四种操作过程合乎实验要求且误差最小的是选项A。
(3)根据单摆的周期公式推导出重力加速度的表达式g=4?π^2?L/T^2。将摆线的长误认为摆长,即测量值偏小,所以重力加速度的测量值偏小,故A错误;开始计时时,秒表过早按下,周期的测量值大于真实值,所以重力加速度的测量值偏小,故B错误;摆线上端未牢固地系于悬点,振动中出现松动,使摆线长度增加了,即摆长L的测量值偏小,所以重力加速度的测量值就偏小,故C错误;设单摆29次全振动的时间为t,则单摆的周期T=t/29,若误计为30次,则T_c测=t/30<t/29,即周期的测量值小于真实值,所以重力加速度的测量值偏大,故D正确。
?
THANKS
THANKS
感谢观看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