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牛顿第三定律课件(共23张PPT)高一上学期物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3.3牛顿第三定律课件(共23张PPT)高一上学期物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

资源简介

(共23张PPT)
3.3 牛顿第三定律
牛顿
A
B
1、理解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之间的关系;
2、知道牛顿第三定律的内容,并能解释现象;
3、学会区分平衡力与作用力和反作用力,能进行简单的受力分析。
【学习目标】
A
B
想一想,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引入新课】
弹簧A对弹簧B有拉力的作用,弹簧B对弹簧A是否有拉力?
问题1:
问题2:
甲磁铁吸引乙磁铁,乙磁铁是否吸引甲磁铁?
问题3:
搓手时,左手对右手有摩擦力?右手对左手是否有摩擦力?
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一、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物体间相互作用的这一对力,通常叫做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1.定义:
2.特点:
相互依赖,同时存在
【新课教学】
其中一个力叫作用力,另一个叫做反作用力
2、地面对人的支持力与人对地面的压力
1、地球对人的重力与人对地球的吸引力
3、地面对人的摩擦力与人对地面的摩擦力
思考讨论:人在平直公路上行走时,有几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问题1: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方向有何关系?
问题2:这两个力作用在同一物体上吗?
问题3:它们是否同时产生?同时消失?
问题4:两个力的性质相同吗?
思考讨论:
探究: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大小关系
实验方案一:用弹簧测力计互拉
AB读数是否相同?
AB拉力方向什么关系?

相反
实验方案二:用传感器探究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关系
1.实验图像反映了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大小有什么关系?
2.实验图像反映了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方向有什么关系?
大小相等
方向相反
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条直线上。
注意:既适用于静止的物体之间,也适用于运动的物体之间,与物体的运动状态无关。
(“-”表示方向相反)
大量事实表明:
二、牛顿第三定律
1、内容:
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条直线上。
2、表达式:
例1.关于马拉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马拉车不动,是因为马拉车的力小于车拉马的力
B.马拉车前进,是因为马拉车的力大于车拉马的力
C.只有当马拉车不动或匀速前进时,马拉车的力大
小才等于车拉马的力
D.不论车如何运动,马拉车的力大小总等于车拉马
的力
D
马拉车之所以能将车拉动,是因为马拉车的力比车受到地面的摩擦力要大。
F
F/
f
吊灯悬挂在天花板上
吊灯受几个力 指出它们的反作用力 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是平衡力吗?
[想一想]
有同学认为:既然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条直线上 ,那么这两个力就是一对平衡力,效果可以抵消,这种说法对不对 为什么 请举例说明.
受到两个力:重力和绳子上的拉力
物体受到的重力和物体对地球的吸引力是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绳子对物体的拉力和物体对绳子的拉力是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物体静止:因为物体受到的力平衡
因此物体受到重力和绳子对物体的拉力平衡
一对相互作用力 一对平衡力
共同点
不同点 对象
时间
性质
效果
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条直线上
作用在同一物体上(同体)
作用在两个不同物体上(异体)
一定同时产生,同时变化,同时消失
一个力的产生、变化、
消失不影响另一个力
性质一定相同
两个力性质不一定相同
两个力在同一物体上使物体达到平衡的效果,能求合力
两个力在不同物体产生不同效果,不能抵消,不能求合力
三、相互作用力与平衡力
例2.如图所示,甲、乙两人站在水平地面上拔河。两人中间位置处有一分界线,约定先使对方过分界线者为赢.若绳子质量不计.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无论谁赢,甲对绳的拉力与乙对绳的拉力始终相等
B.甲对绳的拉力与绳对甲的拉力是一对平衡力
C.若甲的拉力大于乙的拉力,则甲能赢比赛
D.若乙的拉力大于甲受到的摩擦力,则乙能赢比赛。
AD
练习:如图所示,人静止站在测力计上,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人对测力计的压力与测力计对人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B.人对测力计的压力与测力计对人的支持力是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C.人所受的重力与人对测力计的压力是一对平衡力
D.人所受的重力与人对测力计的压力是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B
四、物体受力的初步分析
1、两条思路:
(1)根据物体运动状态的变化来判断和分析受力情况
(2)根据各种力的特点,从相互作用的角度来分析物体受力
按顺序分析受力:一重二弹三摩擦,如有外力直接加。
G
F
FN
f
(2)在力F作用下静止在水平面上的物体
V
(1)沿水平草地
滚动的足球
2、常见受力分析
G
f
FN
G
FN
F
f
(3)在水平向左的推力F作用下行驶在路面向右行驶的小车
G
F
f
FN
V
(4)在力F的作用下沿粗糙的天花板向右运动的物体F>G
F
F
G
FN
f
G
FN
(5)沿斜面下滚的小球
(接触面不光滑)
(6)沿斜面上滑的物体A
(接触面光滑)
A
G
FN
f
G
FN1
FN2
(7)静止在斜面上的物体
(8)小球A静止,各接触面均光滑
(2)隔离法:将研究对象从周围的物体中隔离出来,并分析周围有哪些物体对研究对象施加了力的作用
(1)整体法:系统以外的物体对系统内物体的作用力都认为是系统受到的力,系统内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内力)不需要画出来。
3、整体法、隔离法
A
B
F
例1、质量均为m的A、B叠放在水平面上,给B施加一向右的水平力F作用下,AB均处于静止,
问B所受各力的大小和方向。
G
F
B
A
G
AB
F
隔离法
整体法
练习:三个物体叠放在水平面上,在B上作用10N的力,在C上作用5N的力的作用下保持静止。求C受到地面的摩擦力
A
B
C
F1=10N
F2=5N
整体法
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条直线上。
F=-F’,式中的“-”号表示方向相反。
二、牛顿第三定律
注意:
课堂小结
一、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1、内容:
2、表达式:
⑴作用在两个物体上。
⑵ 同时产生,同时变化,同时消失。
⑶ 性质相同。
⑷与运动状态无关。
(5)与平衡力的异同点
四、初步受力分析:
只分析研究对象受到的力
三、相互作用力与平衡力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