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适用2023_2024学年高中生物新人教版必修1第1章走近细胞学案(3份打包)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新教材适用2023_2024学年高中生物新人教版必修1第1章走近细胞学案(3份打包)

资源简介

本章整合
1.(2022·北京卷改编)鱼腥蓝细菌分布广泛,它不仅可以进行光合作用,还具有固氮能力。关于该蓝细菌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C )
A.属于自养生物
B.可以进行细胞呼吸
C.DNA位于细胞核中
D.是原核生物
解析: 蓝细菌能进行光合作用,属于自养生物,A正确;蓝细菌进行的是有氧呼吸,B正确;蓝细菌属于原核生物,没有细胞核,DNA主要位于拟核中,C错误;蓝细菌属于原核生物,D正确。
2.(2021·广东高考)“葛(葛藤)之覃兮,施与中谷(山谷),维叶萋萋。黄鸟于飞,集于灌木,其鸣喈喈”(节选自《诗经·葛覃》)。诗句中描写的美丽景象构成了一个( C )
A.黄鸟种群      B.生物群落
C.自然生态系统  D.农业生态系统
解析:分析题意可知,诗中描写的有葛藤、黄鸟、灌木等生物,同时山谷包括了生活在其中的所有生物及无机环境,故它们共同构成一个自然生态系统,C正确。故选C。
3.(2020·北京卷改编)丰富多彩的生物世界具有高度的统一性。以下对于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统一性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D )
A.都有细胞膜
B.DNA是它们的遗传物质
C.都有核糖体这种细胞器
D.通过有丝分裂进行细胞增殖
解析: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都有细胞膜,A不符合题意;细胞生物的遗传物质都是DNA,B不符合题意;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共有的细胞器是核糖体,C不符合题意;原核细胞通过二分裂进行细胞增殖,有丝分裂是真核细胞的增殖方式,D符合题意。故选D。
4.(2019·海南高考改编)关于普通光学显微镜的使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C )
A.在高倍镜下观察时,用粗准焦螺旋调整焦距
B.移动装片可确定污物是否在物镜上
C.由低倍镜转到高倍镜前,将待观察目标移至视野中央
D.观察玻片标本时,若发现视野上方较暗下方较亮,应调节光圈和旋转目镜
解析:在高倍镜下观察时,只能用细准焦螺旋调焦,A错误;移动装片可确定污物是否在装片上,B错误;由低倍镜转到高倍镜前,将待观察目标移至视野中央,C正确;视野上方较暗下方较亮,表明视野内亮度不均匀,应调节反光镜,D错误。
5.(2019·11月浙江高考改编)下列关于原核细胞的叙述,正确的是( C )
A.有核膜包被的细胞核
B.不能进行光合作用
C.拟核区有DNA分子
D.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
解析:原核细胞没有由核膜包被的细胞核,A错误;某些原核细胞可进行光合作用,例如蓝细菌,B错误;原核细胞没有细胞核,有拟核,该区域有DNA分子,C正确;原核细胞中细菌的细胞壁主要由肽聚糖组成,D错误。
6.(2019·海南高考改编)关于酵母菌和乳酸菌的叙述,错误的是( D )
A.酵母菌和乳酸菌都有核糖体和DNA
B.酵母菌有线粒体,而乳酸菌无线粒体
C.酵母菌具有细胞核,而乳酸菌具有拟核
D.溶菌酶能破坏酵母菌和乳酸菌的细胞壁
解析:酵母菌属于真核生物,乳酸菌属于原核生物,两者都有核糖体和DNA,A叙述正确;酵母菌中含有线粒体,而乳酸菌中不含线粒体,B叙述正确;酵母菌具有细胞核,而乳酸菌具有拟核,C叙述正确;溶菌酶能破坏乳酸菌的细胞壁,但不能破坏酵母菌的细胞壁,D叙述错误。第1节 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
课标要求
1.分析细胞学说的建立过程。
2.简述生命活动与细胞的关系和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认同细胞是最基本的生命系统。
核心素养
1.生命观念——运用生物学观点认识生物的统一性。
2.科学思维——归纳与概括生命活动与细胞的关系;认同细胞是最基本的生命系统。
知识点一 细胞学说及其建立过程
必备知识·夯实双基
1.建立者:主要是德国科学家_施莱登__和_施旺__。
2.内容
(1)细胞是一个有机体,一切动植物都由_细胞__发育而来,并由_细胞和细胞产物__所构成。
(2)细胞是一个_相对独立__的单位,既有它自己的生命,又对与其他细胞共同组成的整体生命起作用。
(3)新细胞是由老细胞_分裂__产生的。
3.意义
(1)揭示了动物和植物的_统一性__,从而阐明了_生物界__的统一性。
(2)对生物学发展的意义
①使生物学的研究进入_细胞__水平,并为后来进入_分子__水平打下基础。
②为_生物进化论__的确立埋下了伏笔。
4.细胞学说建立的过程
科学家 时间 贡献 不足
维萨里(比)、比夏(法) 1543年 _在器官、组织__水平研究生命 未深入到细胞水平
罗伯特·虎克(英) 1665年 用显微镜发现并命名了_细胞__ 观察到的是死细胞
_列文虎克__(荷兰)、马尔比基(意) 17世纪 用显微镜观察到了不同的活细胞 未用“细胞”来描述其发现
施莱登(德) 1838年 提出“_细胞__是植物体的基本单位,新细胞从_老细胞__中产生” 未与动物界相联系
施旺(德) 1839年 提出“一切动植物都是由_细胞__构成的” 未搞清细胞的来源
耐格里 19世纪 发现新细胞的产生是细胞分裂的结果 未上升到理论水平
魏尔肖(德) 1858年 总结出“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 未考虑非细胞结构的生命的繁殖
活学巧练
1.细胞学说揭示了一切生物都由细胞构成。( × )
2.人体每个细胞都能独立完成各项生命活动,可以说细胞是一个完全独立的单位。( × )
3.新细胞均由老细胞通过分裂产生。( × )
深入探讨
1.细胞学说主要阐明了细胞的多样性还是生物界的统一性?
提示:现代生物的细胞都是远古生物细胞的后代,小小的细胞内部凝聚着数十亿年基因的继承和改变。细胞学说揭示了动物和植物的统一性,从而阐明了生物界的统一性。
2.细胞学说中的“一切动植物”能改为“一切生物”吗?请说明原因。
提示:不能。一切生物包括病毒,而病毒没有细胞结构。
课内探究·名师点睛
细胞学说建立过程的启示
通过分析细胞学说建立的过程,可以领悟到科学发展具有以下特点:科学发现是很多科学家共同参与、共同努力的结果;科学的发现依赖于技术的进步;科学发现需要理性思维与实验的结合;科学理论的建立过程是一个不断开拓、继承、修正和发展的过程。
拓展
(1)细胞学说仅涉及动植物细胞,不涉及原核生物、真菌和病毒等。
(2)新细胞并非全部来自老细胞,如通过细胞融合的方法也可以产生新细胞。
(3)归纳法是指由一系列具体事实推出一般结论的思维方法。归纳法的分类见下表:
定义 例子
完全归纳法 是以某类中每一对象(或子类)都具有或不具有某一属性为前提,推出以该类对象全部具有或不具有该属性为结论的归纳推理 观察了所有类型的植物细胞,并发现它们都有细胞核,得出植物细胞都具有细胞核的结论
不完全归纳法 是根据一类事物中的部分对象具有(或不具有)某种属性,从而得出该类事物所有对象都具有(或不具有)某种属性的思维方法 根据部分植物细胞都有细胞核而得出植物细胞都有细胞核这一结论
典例剖析
典例1 (2023·湖北荆门期末)下列细胞学说的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D )
A.英国科学家罗伯特·虎克建立了细胞学说
B.德国科学家施莱登和施旺是细胞的发现者和命名者
C.细胞学说揭示了生物界的统一性和多样性
D.德国科学家魏尔肖的名言是“所有的细胞都来源于先前存在的细胞”
解析:罗伯特·虎克发现并命名了细胞,施莱登和施旺建立了细胞学说,魏尔肖等人对细胞学说进行了完善,A、B错误;细胞学说揭示了生物界的统一性,但没有揭示生物界的多样性,C错误;德国科学家魏尔肖的名言是“所有的细胞都来源于先前存在的细胞”,这是对细胞学说进行的补充,D正确。
变式训练 (2023·黑龙江大庆实验中学)关于细胞学说的建立过程及内容要点,叙述正确的有几项( D )
①细胞是一个有机体,一切动植物都由细胞发育而来,并由细胞和细胞产物所构成
②细胞学说揭示了细胞的多样性和生物体结构的统一性
③施莱登和施旺是细胞学说的建立者
④细胞学说认为细胞分为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
⑤列文虎克发现并命名了细胞
⑥细胞学说的建立,标志着生物学研究由细胞水平进入了分子水平
⑦所有的细胞都来源于先前存在的细胞
A.6项       B.5项
C.4项 D.3项
解析: 细胞是一个有机体,一切动植物都由细胞发育而来,并由细胞和细胞产物所构成,①正确;从细胞结构上说,除病毒等少数种类以外,生物体都是由细胞构成,细胞是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说明了细胞的统一性,未揭示细胞的多样性,②错误;施莱登和施旺是细胞学说的建立者,③正确;细胞学并没有提出细胞分为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④错误;细胞是英国科学家罗伯特·虎克发现并命名的,⑤错误;细胞学说的建立,标志着生物学研究进入了细胞水平,⑥错误;所有的细胞都来源于先前存在的细胞,是魏尔肖对细胞学说的补充,属于细胞学说的内容,⑦正确。故选D。
知识点二 细胞是基本的生命系统
必备知识·夯实双基
一、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
1.生物体与细胞的关系
(1)单细胞生物:依赖_单个细胞__就能完成各项生命活动的生物。
(2)多细胞生物:依赖_各种分化的细胞__密切合作共同完成各项生命活动的生物。
2.生理活动与细胞的联系
(1)生物与环境之间物质和能量交换的基础: 细胞代谢 。
(2)生物生长发育的基础:_细胞增殖、分化__。
(3)生物遗传与变异的基础:_细胞内基因的传递和变化__。
二、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
1.写出图中各数字表示的生命系统结构层次名称
①_细胞__;②_组织__;③_系统__;
④_种群__;⑤_群落__;⑥_生物圈__。
2.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
(1)种群和群落: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_同种生物__的所有个体形成的一个整体是种群,_不同种群__相互作用形成的更大整体是群落。
(2)生态系统: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_群落和无机环境__相互作用形成的整体。
活学巧练
1.卧龙自然保护区的全部蛇构成了种群。( × )
2.卧龙自然保护区的全部动物和植物构成了生物群落。( × )
3.卧龙自然保护区是一个生态系统。( √ )
4.水、空气、阳光是生命系统的组成成分。( √ )
深入探讨
1.原子、分子为什么不是生命系统?
提示:一个分子或一个原子是一个系统但不是生命系统,因为生命系统能完成一定的生命活动,单靠一个分子或一个原子是不可能完成生命活动的。
2.如何理解生命系统和生态系统之间的关系?
提示:生命系统包括生态系统,生态系统是生命系统的一个结构层次。
3.联系种群、群落与生态系统三个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之间的关系阐述这三个概念,并各举一例。
提示:
一定的自然区域
课内探究·名师点睛
典例剖析
典例2 在森林公园内有一群灰喜鹊,它们是这个森林公园里马尾松的“保护神”。这一群灰喜鹊,属于生命系统结构层次中的哪个层次( B )
A.个体 B.种群
C.群落 D.生态系统
解析: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同种生物的所有个体形成一个整体叫作种群,不同种群相互作用形成更大的整体称为群落,群落与其无机环境构成了生态系统。
变式训练 从生命活动的角度理解,人体的结构层次为( B )
A.原子、分子、细胞器、细胞
B.细胞、组织、器官、系统
C.元素、无机物、有机物、细胞
D.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
解析:细胞是生命活动最基本的结构层次,构成人体的结构层次为细胞、组织、器官、系统,故B项符合题意。
一、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的判断
1.根据生物种类进行判断
(1)病毒虽然属于生物,但不属于生命系统的任何结构层次,因为病毒无细胞结构,而细胞是生命系统最基本的结构层次。
(2)单细胞生物同时属于细胞层次和个体层次,无组织、器官、系统层次。
(3)多细胞生物中的植物体只具有细胞、组织、器官、个体四个层次,动物体除这些层次外,还具有系统。
2.看描述中是否有无机环境
在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中,除了生态系统和生物圈具有无机环境外,其他都只有生物成分。所以,可以根据有无无机环境来判断是否为生态系统或生物圈。
典例3 (2023·山东新泰中学高一期末)“野池水满连秋堤,菱花结实蒲叶齐。川口雨晴风复止,蜻蜓上下鱼东西。”以下与此相关的描述错误的是( B )
A.“野池”是由池水等无机环境及菱、蒲、鱼等生物组成的生态系统
B.“野池”里所有的鱼组成了一个种群
C.蜻蜓与蒲所具有的生命系统结构层次不完全相同
D.“野池”中最基本的生命系统是细胞
解析:“野池”包括池水、阳光等无机环境及菱、蒲、鱼等各种生物,属于生态系统,A正确;所有的鱼包括多个种类的鱼,既不属于种群,也不属于群落层次,B错误;蜻蜓与蒲所具有的生命系统结构层次不完全相同,如蒲不具有系统层次,C正确;生命系统最基本的层次是细胞,D正确。故选B。
二、关注病毒
病毒及其特征
(1)病毒无细胞结构,主要由蛋白质和核酸(每种病毒只有一种核酸,DNA或RNA)构成,在生物学分类上独立成界。
(2)病毒营寄生生活。因为缺乏细胞所具有的酶系统和能量,病毒只有在活细胞内才具有生命现象。因此,人们培养病毒只能用活的宿主细胞,如用鸡胚培养甲型H1N1禽流感病毒。
(3)根据宿主的不同,可将病毒分为植物病毒(如烟草花叶病毒)、动物病毒(如流感病毒)和细菌病毒(如T4噬菌体)。
典例4 (2022·四川雅安市高一期末改编)下列有关病毒的叙述,正确的是( B )
A.病毒属于最基本的生命系统
B.病毒的增殖在宿主细胞中进行
C.只由蛋白质组成
D.青霉素能有效杀灭病毒
解析:最基本的生命系统是细胞,病毒无细胞结构,不属于生命系统,A错误;病毒没有细胞结构,病毒只能在宿主细胞中进行增殖,B正确;新型冠状病毒不仅有蛋白质,还有遗传物质,C错误;青霉素能有效杀灭细菌,原理是破坏细菌的细胞壁,病毒没有细胞结构,没有细胞壁,青霉素不能杀死病毒,D错误。故选B。
学霸记忆
1.细胞学说阐明了动植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并且都以细胞为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
2.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和生物圈是不同层次的生命系统。
3.各层次生命系统的形成、维系和运转都是以细胞为基础的,细胞是最基本的生命系统。
1.(2022·江苏常州高级中学高一期中)下列关于细胞学说及其建立过程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C )
A.离不开显微技术的支持
B.需要科学思维和科学实验的结合
C.标志生物学研究进入分子水平
D.论证了动植物结构的统一性
解析:细胞微小,其观察离不开显微技术的支持,A正确;细胞学说的建立需要科学思维和科学实验的结合,B正确;细胞学说标志生物学研究进入细胞水平,C错误;细胞学说提出一切动植物都是由细胞发育而来,并由细胞和细胞的产物所构成,论证了动植物结构的统一性,D正确。故选C。
2.(2022·张家港高级中学高一期中)校园里的母亲河属于生命系统结构层次中的( C )
A.群落 B.无机环境
C.生态系统 D.种群
解析:同一自然区域内的所有生物及其生存的无机环境组成生态系统,而校园里的母亲河包括了其中的所有生物及其生存的环境,因此校园里的母亲河属于生命系统结构层次中的生态系统,即C正确。故选C。
3.根据如图所示的显微结构回答:
(1)绿眼虫和变形虫都属于_单细胞__(填“单细胞”或“多细胞”)生物,由此也可以说明_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__。
(2)从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上来看,在一条小河中:所有的衣藻构成_种群__,绿眼虫和变形虫等所有生物构成一个_群落__,整条小河构成一个_生态系统__。
(3)观察分析下列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图解(以刺槐为例):叶肉细胞→叶→刺槐→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
在以上生命系统层次中:
①属于器官层次的是_叶__。
②能完整地表现出各种生命活动的最微小的层次的是_叶肉细胞__。
③一片刺槐林在生命系统中应属于_生态系统__层次。
解析:(1)绿眼虫和变形虫都是由一个细胞构成的单细胞生物,也可以说明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2)一条小河中所有的衣藻构成种群,绿眼虫和变形虫等所有生物构成一个群落,整条小河构成一个生态系统。
(3)叶属于器官层次;在生命系统各个层次中,细胞是能完整地表现出各种生命活动的最微小的层次;一片刺槐林在生命系统中应属于生态系统层次。第2节 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
课标要求
1.简述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区别。
2.使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几种细胞。
核心素养
1.生命观念——通过观察各种细胞,认同生物的统一性和多样性。
2.科学思维——运用归纳与概括的思维方法对比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异同。
3.科学探究——通过使用光学显微镜观察各种细胞,掌握基本的显微操作技能,提高实践能力。
知识点一 高倍显微镜的使用
必备知识·夯实双基
1.实验原理
(1)放大倍数的计算: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等于_目镜__放大倍数与_物镜__放大倍数的乘积。
(2)放大倍数的实质:放大倍数是指 长度或宽度 的放大倍数,而不是指面积或体积的放大倍数。
(3)显微镜成像的特点:显微镜成_放大倒立__的虚像,例如实物为字母“b”,则视野中观察到的为“_q__”。
2.显微镜的结构
普通光学显微镜主要由聚光器、目镜、物镜等部分组成。
(1)光学结构:镜头和反光镜。
(2)调视野亮暗的结构:_光圈和反光镜__。
(3)镜头转换:_转换器__。
3.显微镜的使用
(1)总体原则为“先低后高”。
(2)换用高倍物镜前,先移动玻片(偏哪往哪移);换用高倍物镜后,先调亮度(调大光圈或换用凹面镜),后缓缓调细准焦螺旋(“不准动粗”)。
(3)装片的移动规律:向偏向相同的方向移动(同向移动)。例如物像在偏左上方,则装片应向左上方移动。
活学巧练
1.在低倍镜下找到细胞,即可换上高倍物镜,并可调节细准焦螺旋。( × )
2.与低倍镜相比,高倍物镜下视野变暗,细胞变大,数目增多。( × )
3.为了使高倍镜下的视野亮一些,可使用更大的光圈或凹面反光镜。( √ )
深入探讨
1.使用高倍镜时,为什么只能使用细准焦螺旋调焦?
提示:使用高倍物镜之后,物镜与装片之间的距离很近,使用粗准焦螺旋容易压碎玻片和损坏物镜,或者由于物像一闪而过,找不到要观察的目标。因此必须用细准焦螺旋调焦,细准焦螺旋只在调节图像清晰度时使用。
2.为什么要先用低倍镜观察清楚后,把要观察的物像移至视野中央,再换用高倍镜观察?
提示:低倍镜下视野范围大,高倍镜下视野范围小。如果直接用高倍镜观察,往往由于要观察的物像不在视野范围内而找不到。
课内探究·名师点睛
1.目镜、物镜的长短与放大倍数之间的关系
(1)目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小;反之,放大倍数越大。
(2)物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大,距离装片越近,如下图中H1;反之,放大倍数越小,距离装片越远,如下图中H2。
2.显微镜的放大倍数
(1)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指物像的长度、宽度或直径的放大倍数,而不是指面积或体积的放大倍数。
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目镜的放大倍数×物镜的放大倍数
(2)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的变化与视野范围内细胞数量变化的关系:
①更改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视野范围内一行细胞的数量=更改前观察到的细胞数×,如下图所示。
②更改显微镜的放大倍数,圆形视野范围内细胞数量=更改前观察到的细胞数×()2,如下图所示。
3.污物位置的判断
(1)污物可能存在的位置:物镜、目镜或装片上。
(2)判断方法如下:
4.低倍物镜观察与高倍物镜观察(清晰时)的比较
低倍物镜时 高倍物镜时
镜头与装片的距离 远 近
所看到细胞的数目 多 少
所看到细胞的大小 小 大
视野的明暗 明 暗
视野的广度 宽广 狭窄
特别提醒:(1)下降镜筒时双眼要从侧面平视物镜,使之接近载玻片,但不能接触,目的是防止损坏装片或镜头。
(2)换高倍镜前应将目标移至视野中央,换上高倍镜后只调节细准焦螺旋,而不调节粗准焦螺旋。
(3)换高倍镜后,视野会变暗,可以换大光圈或将反光镜由平面换成凹面来调亮视野。
(4)将观察目标移至视野中央时,移动的是装片,即实物,而不是物像。
(5)由低倍镜换高倍镜时,无需提升镜筒,直接转动转换器即可。
典例剖析
典例1 在低倍显微镜下观察到一细胞之后,欲换用高倍显微镜进一步观察,下列操作步骤中不正确的是( D )
A.将要观察的细胞移至视野的中央
B.将小光圈调整为大光圈
C.转动转换器,将高倍物镜正对通光孔
D.先使用粗准焦螺旋,后使用细准焦螺旋将物像调整清晰
解析: 高倍镜的使用过程为:①先用低倍镜找到所要观察的物像;②将物像移至视野中央;③转动转换器,换成高倍物镜;④增大光圈或者用凹面镜聚光,增加视野亮度;⑤转动细准焦螺旋,注意只需要调整细准焦螺旋即可。
变式训练 实验中用同一显微镜观察同一装片4次,每次仅调整目镜或物镜和细准焦螺旋,结果得到下面4幅图。其中视野最暗的是( A )
解析: 放大倍数越大,视野越暗,观察到的细胞越大,数目越少。
知识点二 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
必备知识·夯实双基
1.分类依据:细胞内有无以_核膜__为界限的细胞核。
2.蓝细菌与大肠杆菌
3.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的统一性
具有相似的基本结构,如_细胞膜、细胞质__,都以_DNA__作为遗传物质。
活学巧练
1.真菌和细菌都是原核生物。( × )
2.原核生物中既有自养生物又有异养生物。( √ )
3.原核生物是单细胞生物,真核生物既有单细胞生物也有多细胞生物。( √ )
4.人体的成熟红细胞无细胞核,所以该细胞属于原核细胞。( × )
5.真核生物的个体都是肉眼可见的,原核生物的个体都必须借助显微镜才能观察到。( × )
6.蓝细菌能进行光合作用是因为有叶绿体存在。( × )
深入探讨
1.原核生物一般都为单细胞生物,单细胞生物是否一定属于原核生物?举例说明。
提示:不一定,如草履虫、变形虫等原生生物。
2.支原体与细菌、蓝细菌在结构上有什么区别?
提示:支原体无细胞壁。
3.蓝细菌的种类有哪些?一个湖泊中所有的蓝细菌是一个种群吗?
提示:色球蓝细菌、念珠蓝细菌、颤蓝细菌、发菜等。不是。
课内探究·名师点睛
1.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比较
项目 原核细胞 真核细胞
大小 较小 较大
本质区别 无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 有以核膜为界限的真正的细胞核
细胞壁 多数有细胞壁,主要成分是肽聚糖 植物细胞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和果胶;真菌细胞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几丁质;动物细胞无细胞壁
细胞质 有核糖体,无其他细胞器 有核糖体、线粒体等多种复杂的细胞器
遗传物质的存在形式 拟核:大型环状DNA聚集的区域质粒:拟核外的小型环状DNA 细胞核中:DNA与蛋白质组成染色体细胞质中:线粒体、叶绿体中存在环状DNA
细胞核 无成形的细胞核,无染色体,有环状DNA 有由核膜包被的细胞核,有核膜和核仁,有以DNA和蛋白质为主要成分的染色体
举例 细菌、蓝细菌、支原体、衣原体、放线菌等 动物、植物、真菌
模式图例
联系 细胞结构中都有细胞膜和细胞质,遗传物质都是DNA
拓展
单细胞生物不都是原核生物,如原生动物(如草履虫、变形虫)、绿藻(如衣藻)、真菌(如酵母菌)等都是真核生物。
2.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
(1)细胞的多样性
细胞在形态、大小、种类、结构等方面的差异体现了细胞的多样性。在形态上,细胞多种多样;在结构上,真核细胞具有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原核细胞没有成形的细胞核。
(2)细胞的统一性
①不同的细胞具有基本相似的结构:都有细胞膜、细胞质、核糖体等结构。
②不同的细胞具有相似的化学组成:不同细胞的组成元素和化合物的种类基本相同。
3.常见原核、真核生物从属关系辨析
典例剖析
典例2 (2023·西安中学高一期末)下列生物中均为原核生物的一组是( A )
A.蓝细菌、炭疽杆菌和霍乱弧菌
B.葡萄球菌、酵母菌和放线菌
C.黑藻、衣藻和变形虫
D.流感病毒、天花病毒和发菜
解析:蓝细菌、炭疽杆菌和霍乱弧菌均属于原核生物,A项正确;酵母菌是一种真菌,属于真核生物,葡萄球菌和放线菌属于原核生物,B项错误;黑藻、衣藻和变形虫都属于真核生物,C项错误;流感病毒和天花病毒没有细胞结构,发菜属于原核生物,D项错误。
变式训练 下列关于原核生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D )
A.蓝细菌含有藻蓝素和叶绿素,分布在叶绿体内,能进行光合作用
B.细菌都是营腐生或寄生生活的异养生物
C.真核生物的遗传物质为DNA,原核生物的遗传物质为RNA
D.细菌的细胞都有细胞壁、细胞膜和细胞质,都没有由核膜包被的细胞核
解析: 蓝细菌为原核生物,无叶绿体,A错误;细菌大多数是营腐生或寄生生活的异养生物,还有部分细菌是自养生物,如蓝细菌,B错误;真核生物和原核生物的遗传物质都为DNA,C错误。
常见的原核生物及易与之混淆的真核生物
原核生物 真核生物
细菌:“菌”字前常带有“杆”“球”“螺旋”“弧”字 酵母菌、霉菌(如青霉、根霉、曲霉、毛霉等)、食用菌
放线菌:放线菌、链霉菌
蓝细菌:念珠蓝细菌、颤蓝细菌、色球蓝细菌、发菜 绿藻(如衣藻、小球藻、团藻、水绵等)、褐藻(如海带、裙带菜等)、红藻(如紫菜、石花菜等)
衣原体、支原体(无细胞壁)、立克次氏体 原生动物:草履虫、变形虫、疟原虫等
特别提醒:(1)能进行光合作用的生物≠真核生物:如蓝细菌为原核生物,细胞中无叶绿体,但能进行光合作用。
(2)能进行有氧呼吸的生物≠真核生物:如需氧型原核生物(醋酸杆菌等)没有线粒体,但可进行有氧呼吸。
(3)原核生物≠原生生物:原生生物是低等的单细胞真核生物,如草履虫、变形虫等。
(4)没有细胞核的细胞≠原核细胞: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没有细胞核,但属于真核细胞。
(5)不是真核生物≠原核生物:病毒没有细胞结构,既不属于原核生物也不属于真核生物。
典例剖析
典例3 (2023·山师附中高一期中)研究人员对分别取自4种不同生物的部分细胞(甲、乙、丙、丁)进行分析、观察等实验,获得的结果如下表(表中“√”表示“有”,“×”表示“无”)。上述甲、乙、丙、丁4种细胞所代表的生物最可能是( C )
核仁 叶绿素 叶绿体 线粒体 中心体 核糖体 纤维素酶处理结果
甲 × √ × × × √ 无变化
乙 √ × × √ √ √ 无变化
丙 √ √ √ √ × √ 外层结构破坏
丁 √ √ √ √ √ √ 外层结构破坏
①衣藻 ②水稻 ③乳酸菌 ④蓝细菌 ⑤变形虫
A.③⑤②① B.①⑤④②
C.④⑤②① D.④⑤①②
解析:①衣藻为低等植物,据分析可知,对应丁;②水稻为高等植物,据分析可知,对应丙;③乳酸菌为原核生物,无叶绿素,不属于甲、乙、丙、丁4种细胞所代表的生物;④蓝细菌含有叶绿素,是原核生物,据分析可知,对应甲;⑤变形虫是单细胞动物,据分析可知,对应乙。综上所述,C正确,A、B、D错误。故选C。
学霸记忆
1.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主要区别是有无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
2.细胞的统一性表现在细胞都有细胞膜、细胞质和核糖体等相似的基本结构,都以DNA作为遗传物质。
1.(2023·安徽亳州二中)如图所示,甲图中①②表示目镜,③④表示物镜,⑤⑥表示物镜与载玻片之间的距离,乙和丙分别表示不同物镜下观察到的图像。下面描述正确的是( D )
A.普通光学显微镜放大倍数实质是放大细胞面积的倍数
B.把视野里的标本从图中的乙转为丙时,应选用③,同时为了避免压碎载玻片应先提升镜筒
C.从图中的乙转为丙,正确调节顺序:转动转换器→调节光圈→移动标本→转动细准焦螺旋
D.若使物象放大倍数最大,甲图中的组合一般是②③⑤
解析:普通光学显微镜放大倍数实质是放大细胞的长宽的倍数,A错误;从低倍镜换高倍镜直接转动转换器,不应提升镜筒,B错误;正确的顺序:调节光圈→移动标本→转动转换器→转动细准焦螺旋,C错误;目镜越短放大倍数越高,物镜越长放大倍数越高,放大倍数越高物镜距离载玻片越近,所以放大倍数最大的组合是②③⑤,D正确。故选D。
2.(2023·重庆江津中学高一期末)关于下图中a、b、c三类生物及其共同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D )
A.a中生物都具有细胞结构,遗传物质都是DNA
B.b中蓝细菌是自养生物,是因为其有能进行光合作用的叶绿体
C.c中生物都有细胞壁,都没有由核膜包被的细胞核
D.烟草花叶病毒只能寄生于活细胞中,体现了细胞是最基本的生命系统
解析:烟草花叶病毒没有细胞结构,遗传物质是RNA,A项错误;b中蓝细菌是自养生物,但蓝细菌是原核生物,细胞内没有叶绿体,B项错误;衣藻、金鱼藻、蓝细菌、大肠杆菌都具有细胞结构,且都有细胞壁,其中衣藻、金鱼藻是真核生物,有由核膜包被的细胞核,C项错误;烟草花叶病毒没有细胞结构,只能寄生在活细胞内进行生命活动,体现了细胞是最基本的生命系统,D项正确。
3.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甲、乙两图中属于原核细胞的是_甲__,判断的主要依据为_甲无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__。
(2)甲、乙两细胞相似之处为_都有细胞膜、细胞质、核糖体和DNA分子__。由此看出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具有_统一__性。
(3)如图丙是在使用目镜为10×,物镜也为10×的显微镜下观察蛙的皮肤上皮细胞时的视野,图丁是更换物镜后的视野,则更换的物镜应为_40×__(填放大倍数)。细胞内的细胞质并不是静止的,而是在不断地流动着的,其方式多数呈环形流动。若在显微镜下观察到一个细胞的细胞质沿逆时针方向流动,则实际的流动方向应为_逆时针__。
解析:(1)由图可知,甲无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故为原核细胞,乙为真核细胞。
(2)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的相似之处是都有细胞膜、细胞质、核糖体和DNA分子,体现它们之间的统一性。
(3)更换物镜后,观察的横向细胞数目变为原来的1/4,即放大倍数为原来的4倍,故应将物镜从10×更换为40×。显微镜观察到的是上下、左右颠倒的物像,相当于将原有的物像旋转180°,因此若观察到的细胞质沿逆时针方向流动,则实际的流动方向仍为逆时针。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