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届贵州省凯里市第一中学高三下学期三模理综试题(PDF版,含化学物理解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3届贵州省凯里市第一中学高三下学期三模理综试题(PDF版,含化学物理解析)

资源简介

凯里一中 2023届高三模拟考试(黄金 III卷)
化学参考答案
题号 7 8 9 10 11 12 13
答案 B A D A D C C
7.【答案】B
【解析】A.制笔用的毛发主要成分是蛋白质;B.宣纸主要成分纤维素属于多糖;C.墨
汁的主要成分之一炭黑难溶于水;D.砚石的主要成分是无机物。
8.【答案】A
【解析】A项中 1 L pH为 12的 Ba(OH)2溶液中含有 OH-数目为 0.01NA故正确;B项中 Cl2
与水为可逆反应反应,标况下,2.24 L Cl2的物质的量为 0.1mol,转移的电子数目小于 0.1NA,
故错误;C项中 1.8 g重水(D2O)的物质的量为 0.9mol,则含有的质子数为 0.9NA故错误;D
项 58 g正丁烷和异丁烷的混合物中丁烷的物质的量为 1mol,由于正丁烷和异丁烷的共价键
的数目一样,58 g正丁烷和异丁烷的混合物中共价键的数目为 13NA,故错误。故本题答案
为 A。
9.【答案】D
【解析】A项中丙烯有甲基,所有原子不共面,故错误;B项中花生油属于油脂,含有 C、
H、O元素,故错误;C 项中丙烯与 HBr 加成,生成两种有机物,丁二烯与 HBr 加成产物
更复杂,故错误;D项乙醇溶于水不分层,对二甲苯不溶于水且密度比水小,而硝基苯不溶
于水且密度比水大,正确。故本题答案为 D。
10.【答案】A
【解析】A检查装置气密性,关闭止水夹,往长颈漏斗中注入蒸馏水,至淹没长颈漏斗下端,
再往长颈漏斗中注入少量蒸馏水,一段时间后长颈漏斗液面不会下降,说明气密性好,A正
确;B.乙醇和水任意比混溶,无法萃取溴水中的溴,B错;C.FeCl3溶液蒸发时发生水解,
蒸干后得到 Fe(OH)3固体,C错;D.产生的气体从长颈漏斗中逸出,无法测定,D错误。
11.【答案】D
【解析】根据题目分析该电池为原电池装置,钠基电极为负极,通入 O2电极为正极,A选
项,电极电势正极高于负极,所以 A 正确;B选项,由于负极金属钠遇水剧烈反应,因此
钠基材料电极区不能用水溶液作电解质,所以 B 正确;C 选项,根据题目信息该电池总反
应为:4Na + O2 + 2H2O ══ 4Na+ +4OH-,所以 C正确;D选项,电流流动方向与电子移动
方向相反,即通入 O2电极→灯泡→钠基材料→电解质→海水→通 O2电极,故 D选项错误。
12.【答案】C
【解析】由题意可知,X、Y、Z、W为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短周期元素,Y、W 的最高正
价与最低负价代数和均为零,可推出 Y、W分别为碳、硅元素。q、n、s分别是 X、Y、W
三种元素对应的单质,可推出 q为 H2、s为 Si、n为 C,根据 r、m、p是由这些元素组成的
二元化合物,可推出 r、m、p分别为 CO、H2O、SiO2,则 X、Y、Z、W分别为 H、C、O、
Si。A选项原子半径:W、Y、Z、X依次减小,A 错误;由于非金属性:C>Si,简单氢化
物的稳定性:Y>W,B错误;H2、CO为常见的还原剂,C选项正确;SiO2为原子晶体,H2O
常温下为液态,则物质熔点:p>m,D错误;故答案选 C
13.【答案】C
1
【解析】25℃时,向 20mL 0.1mol/L CH3COOH溶液逐滴加入 0.1mol/L NaOH溶液的过程中,
溶液由 CH3COOH溶液转化为 CH3COOH与 CH3COONa的混合溶液,最后到达滴定终点时
为 CH3COONa。
((H+)× (CH COO ) 10 3A = 3 = ×10
3
选项,由曲线起点可知, -5 =10 mol/L,所以 A选项错误c(CH3COOH) 0.1
B选项,曲线①点是等物质的量浓度的 CH3COOH与 CH3COONa 的混合溶液,由溶液
pH<7可知,CH3COOH的电离程度大于 CH3COONa -的水解程度,所以 c(CH3COO )>c(Na+)
>c(H+)>c(OH-),所以 B选项错误
C -选项,曲线②点时溶液成中性, c(H+)=c(OH )=10-7,再由溶液电荷守恒式
c(Na+)+c(H+)=c(CH3COO-)+c(OH-),可得 c(Na+)=c(CH COO-) c(H+)=c(OH-3 > ),所以 C选项
正确
D选项,曲线由①点至③点的过程中溶液由 CH3COOH与 CH3COONa 的混合溶液逐渐
转化成 CH3COONa溶液,水的电离程度逐渐增大,所以 D选项错误。
26.(每空 2分,共 14分)
【答案】
(1)将滤饼粉碎、适当加热(其他答案合理即可给 2分,少答给 1分)
(2)将 Fe2+氧化成 Fe3+,转化生成 Fe(OH)3沉淀,便于分离(答到“将 Fe2+氧化成 Fe3+”即可
给 2分) Fe(OH)3和 TiO2·xH2O(少写给 1分,多写一个扣 1分,扣完为止)
3.7≤pH<5.1(写成“3.7<pH<5.1”或“3.7至 5.1”或“[3.7 5.1)”都给 2分)
(3)TiO2+ +CO2 3 +xH2O══TiO2·xH2O↓+ CO2↑(写成 TiO2+ +(x+1)H2O ══TiO2·xH2O↓+2H+
也给 2分,物质写对,未配平或配平错误给 1分)
(4)2Sc2(C2O4)3+3O2 2Sc2O3 +12CO2↑(物质写对,未配平或配平错误给 1分)
(5)97.8%
【解析】钛白废酸反萃取所得滤饼主要成分 Sc2O3,还含有少量 TiO2、Fe 的化合物、SiO2
等杂质,经 H2SO4酸浸后 Sc2O3转化成 Sc2(SO4)3,TiO2转化成 TiOSO4,Fe 的化合物转化成
FeSO4和 Fe2(SO4)3,SiO2不与 H2SO4反应,则滤渣 1的主要成分是 SiO2。“氧化调 pH”的步骤
主要除去钛和铁,加H2O2的作用是将 Fe2+氧化成 Fe3+,加Na2CO3是调节溶液的 pH以便TiO2+
水解成 TiO2·xH2O和 Fe3+转化成 Fe(OH)3沉淀,便于分离。加 H2C2O4步骤是将 Sc2(SO4)3转
化成 Sc2(C2O4)3的沉淀,以便在空气中灼烧的到 Sc2O3 。
(1)提高“酸浸”速率的方法有:将滤饼粉碎、适当加热、搅拌、适当增大 H2SO4的浓度等
等。
(2)根据题目分析氧化调 pH的步骤主要是除去钛和铁,而溶液 pH为 2时 TiO2+已水解成
TiO2·xH2O,因此双氧水的作用就是将 Fe2+氧化成 Fe3+,以便 pH升高时生成 Fe(OH)3沉淀。
因此滤渣 2的成分是 Fe(OH)3和 TiO2·xH2O。
根据题目已知信息以及调节 pH的目的是除去钛和铁,且不能将 Sc3+转成 Sc(OH)3析出,因
此 pH的调节范围是 3.7≤pH<5.1。
(3)根据题目信息该步骤中生成 TiO2·xH2O的同时产生大量气泡,所以反应离子方程式为
TiO2++CO2 3 +xH2O ══TiO2·xH2O↓+ CO2↑
(4)Sc2(C2O4)3在空气中灼烧得到 Sc2O3,根据元素化合价升降思想C2O2 4 与 O2反应生成
CO2,所以反应的方程为 2Sc2(C2O4)3+3O2 2Sc2O3 +12CO2↑
2
(5)钛白废酸反萃取所得滤饼中 Sc 含量为 80%,100kg滤饼中含 Sc质量为 80kg,根据元
素原子守恒计算:
2Sc ~ Sc2O3
n (Sc) =100×80% n(Sc2O3) =100×80%45 45×2
m (Sc O ) =100×80%2 3 ×138=122.67kg Sc O
120
, 2 3的提取率= ×100%=97.8%45×2 122.67
27.(除标注外每空 2分,共 15分)
【答案】
Ⅰ.(1)分液漏斗(1分)。
(2)使 SO2充分被 NaOH溶液吸收,避免污染环境。
(3)容易发生倒吸。
Ⅱ.(5)①K3[Fe(CN)6]溶液(或铁氰化钾溶液);②蓝色沉淀
③ 2Fe3+ + SO2 + 2H2O = 2Fe3+ + SO42- + 4H+
④ NaNO3⑤ BaCl2
【解析】
(1)分液漏斗(1分)。
(2)反应结束后,装置中残留有 SO2,为避免其污染环境,再通一段时间的 N2使 SO2充分
被 NaOH溶液吸收。
(3)SO2易与 NaOH溶液发生反应,导致装置内气压小于大气压,容易发生倒吸。
Ⅱ.(5)实验 1验证猜想 1成立,反应原理为 2Fe3+ + SO2 + 2H2O = 2Fe3+ + SO42- + 4H+,产物
中有 Fe2+,用 K3[Fe(CN)6]溶液验证,产生蓝色沉淀。

实验 2验证猜想 2成立,反应原理为 2NO3 + 3SO2 + 2H2O = 2NO↑ + 3SO42- + 4H+,需要选
择不含 Fe3+的硝酸盐,所选试剂应为 NaNO3溶液,产物中含有 SO42-和 H+,用 BaCl2溶液检
验,产生不溶于水和酸的白色沉淀 BaSO4。
28.(除标注外每空 2分,共 14分)
【答案】
(1)-90 K2
K1 (1分)
(2)P3>P2>P1 (1 分) 反应Ⅲ为气体体积减小的反应,其他条件不变时,增大压强,平
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CO的转化率增大,故 P3>P2>P1 (或答成“反应Ⅲ为气体体积减小的
反应,CO的转化率随压强的增大而增加”给 2分)
1
(3)B 80.0%
17
4 CO + 6H++6e—( ) 2 =CH3OH+H2O
【解析】
(1)由盖斯定律可知,ΔH3=ΔH2-ΔH1,ΔH3=-90kJ·mol-1,根据盖斯定律与化学平衡常数
K
的关系可知,K3= 2 。
K1
(2)由图可知反应Ⅲ为气体体积减小的反应,其他条件不变时增大压强,平衡向正反应方
向移动,CO的转化率增大,故 P3>P2>P1 。
(3)①由表格中的数据可知,若 CO2和 H2在分子筛膜催化反应器 B中进行反应,甲醇的
3
选择性为 100%,则只进行反应Ⅱ,而反应Ⅱ为气体分子数减小的反应且ΔH<0,则该反应在
低温时能自发进行,A选项错误。由于反应Ⅱ反应物的投料比等于计量数之比,则 H2的转
化率与为 CO2的转化率相等,则 H2转化率为 75%,反应过程中 CO2与 H2的物质的量之比
始终保持不变,则 B正确 C错误。由于该装置具有催化作用,能降低反应的活化能,不能
提高平衡时二氧化碳的转化率,CO2平衡转化率升高的原因是分子筛膜催化反应器分离出部
分水蒸气,促使平衡正向移动,CO2转化率升高,D错误。故答案选 B
②在普通反应器 A中,由于平衡时甲醇物质的量为 0.4mol,CO2转化率为 50%,则消耗的
0.5mol,甲醇的选择性为 80%;根据元素守恒可知:
平衡时各物质的量为
n(CH3OH)=0.4mol
n(CO2)=0.5mol
根据碳元素守恒:n(CO)=1-0.4-0.5mol=0.1mol
根据氧元素守恒:n(H2O)=2×1-0.5×2-0.1-0.4=0.5mol
根据氢元素守恒:n(H2)=0.5×(3×2-0.4mol×4-0.5mol×2)=1.7mol
1
把相关数据代入表达式可求得反应Ⅰ的 Kp=
17
(4)由题意可知,铜电极的电极反应式为 CO2+ 6H++6e— =CH3OH+H2O。
35.(除标注外每空 2分,共 15分)
【答案】
(1) (1分) 大 O
(2)AD
(3)sp3、sp2 三角锥形
417 g cm 3
(4)① a
3 10 30 N A ②PCl

6
【解析】(1)P的价层电子轨道表示式为 ,PO43—与 H2O的 VSEPR模
型均为四面体,而 H2O中心原子有两对孤电子对,排斥力大,键角小。PO43—中 P原子无孤
电子对,Fe3+提供共轨道,O原子提供孤电子对,故与 Fe3+配位的原子是 O。
(2)A.石墨晶体层与层之间的作用力是分子间作用力,可推知黑磷晶体层与层之间的作
用力是分子间作用力,故 A错误;B.石墨是混合晶体,可推知黑磷晶体是混合型晶体,故
B正确;C.观察晶体结构和结合石墨结构,最小环为六元环,故 C正确;D.根据晶体结
构,P原子的配位数是 3,有 1个孤电子对,分子中磷原子杂化方式为 sp3杂化,故 D错误;
故答案为 AD。
(3)敌敌畏分子中有两种碳原子,饱和碳原子杂化方式为 sp3、双键碳原子杂化方式为 sp2,
甲基负离子含有 4对价层电子对,其中一对为孤电子对,所以空间构型为三角锥形。
(4)①PCl5是白色晶体,熔融时形成一种能导电的液体。根据晶胞图可以看出熔融是电离
+ +
出的阴阳离子为PCl6和PCl4,根据均摊法可知晶胞中含有 1个PCl4,含有PCl6 个数为
1 ρ= 31 2+35.5 10 417 8=1,晶体的密度为 3 -30 3 30 g cm
3
N a 10 a 10 N ;8 A A
4
②PCl + 5熔融是电离出的阴阳离子为PCl6 和PCl4,PCl6呈正八面体构型,周围 Cl原子多拥挤,
排斥作用大,所以 P—Cl键长比PCl+ 4中的长,故 P-Cl键长为 206pm的粒子的化学式为PCl6;
36.(除标注外每空 2分,共 15分)
【答案】
(1)一碘甲烷 氨基、羧基 加成反应(1分)
(2) 保护酚羟基
(3)
(4)
(5)2
(6)
【解析】A与 CH3I发生酚羟基上氢原子的取代反应,生成 B;B与氯气发生甲基上的取代
反应,生成 C即 ;C再发生卤代烃的水解反应并根据已知①脱水生成醛 D;根据已
知②,D与 HCN/OH-发生加成反应,生成 E即 ;根据 E、H的结构简式及反应物
质,可确定 F为 G为 。
【详解】(1)CH3I的名称为一碘甲烷,H中没有直接连在苯环上的官能团名称是氨基、羧基,
D→E的反应类型为加成反应;
(2)酚羟基易被氧化,流程中设计 A→B,F→G的目的是保护酚羟基;
5
(3)D发生银镜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2Ag(NH 3)2OH + +2Ag↓+3NH3+H2O。
(4)F在一定条件下能发生酯化反应生成分子内含 3个六元环的有机物,则为 2个 F发生酯化
反应生成酯和水,其结构简式为 ;
(5)芳香族化合物 X是 G的同分异构体,G为 ,满足条件 a.能使 FeCl3溶液显
紫色,苯环上的一溴代物只有一种,含有苯环,且含有酚羟基;b.核磁共振氢谱显示不同
化学环境的氢原子数比为 3∶2∶2∶1;c.能在稀硫酸中发生水解反应且产物之一的分子式
为 C7H8O3,X的结构有 、 ,合计 2种(不考虑立体异构)。
(6)乙醇先催化氧化为乙醛,再参考本题合成路线,即可得答案为:
6凯里一中2023届高三高考模拟考试(黄金Ⅲ卷)
理科综合
满分:30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注意事项:
2.回签造择题时,选出年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功,
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C-120-16P-31C1-35.55c-45
、选择题:本题共13小题,每小题6分,共7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
合题目要求的。
1.下表四种物质通过动物细胞膜的方式中,不能同时满足所有条件的是
条件
顺或者逆
是否需要载
是否需要通
是否消
选项
物质
浓度梯度
体蛋白协助
道蛋白协助
耗能量
A
甘油




B
氧气







是或否

D
钠离子




2.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是利用某些化学试剂能够使生物组织中的相关化合物
产生特定颜色反应的原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梨匀浆与斐林试剂混合,水浴加热至50-65℃将出现砖红色沉淀
B、向鸡蛋清稀释液中加入双缩脲试剂,摇匀后样液呈现紫色
C、斐林试剂与双缩脲试剂都由NaOH和CuSO,组成,且使用方法也相同
D、花生子叶临时切片用苏丹Ⅲ染液染色,在显微镜下观察到橘黄色颗粒
3.下列关于甲状腺激素调节的说法正确的是
A.人体缺碘会导致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多,引起大脖子病
0B.垂体细胞上有TSH的受体,没有甲状腺激素的受体
C.下丘脑分泌的TRH只运输到垂体并发挥作用

D.甲状腺激素能影响神经系统的发育和功能的
月精发量形斯的年在001
中脸者流须年列第爽启联与(?)
式率的0讽,a051022
高三理科综合第1页(共16页)
4.下列关于某动物体内的神经细胞、胰岛B细胞和造血干细胞三种细胞说法错误的是
A.三种细胞的mRNA不完全相同
B。三者都含有原璃基因、胰岛素基因和血红蛋白基因
C.三者都能进行DNA复制、转录和翻译
D.三者都含有端粒DNA
5.在对雷公山某植物种群进行调查时,发现基因型为AA和“的植株所占比例分别为16%和
64%,假定各种基因型个体的生存能力相同。第二年对该植物种群进行调查,发现基因型为AA
和aa的植株所占比例分别为8%和56%。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该种群一个个体所含有的全部基因构成该种群的基因库
B.第二年该种群中A和a的基因颜率分别为20%和80%
C.种群中基因型为Aa的植株由20%变为36%,说明该种群发生了进化
D.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自然选择会导致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
6。玉米籽粒饱满和凹陷是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且饱满对凹陷为显性。让纯合籽粒饱满和籽粒凹
陷植株杂交得F,F,植株自交得F,又让F,植株继续自交产生F,。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F2一半的植株自交时能够稳定遗传
B.F2籽粒饱满植株中2/3的个体不能稳定遗传
C.F,籽粒饱满植株中3/5能稳定遗传
D.F,植株中的籽粒饱满与凹陷的比值为7:3
7.文房四宝是中华文化的一种特殊象征,下列关于文房四宝的说法正确的是
A.制笔用的毛发主要成分是纤维素
B.宣纸主要成分纤维素属于多糖
C.墨汁的主要成分之一炭黑易溶于水
D.砚石的主要成分是有机物
8.设N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25℃时,1LpH为12的Ba(0H)2溶液中含有0H数目为0.01N
B.标准状况下,2.24LCl2与足量的水反应,转移的电子数目为0.1N
C.1.8g重水(D20)中含有的质子数为1.0N
D.58g正丁烷和异丁烷的混合物中共价键数目为14W.
9.下列有关有机化合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A.苯、四氟乙烯、丙烯各自分子中所有原子均处于同一平面
B.柴油、花生油、酱油都是碳氢化合物
C.乙烯、丙烯、丁二烯在一定条件下与溴化氢反应,加成产物都只有一种
D,乙醇、对二甲苯、硝基苯可用水鉴别
高三理科综合第2页(共16页)凯里一中 2023 届高三模拟考试(黄金Ⅲ卷)
物理参考答案
二.选择题:本大题共 8个小题,每个小题 6分,共 48分。在题目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
14~18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第 19~21小题有多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
选对得 6分,选对但不全的 3分,有错不得分。
题号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答案 B C B D C BCD AC BC
14.【答案】 B
【解析】该核反应属于人工核反应,不属于核聚变反应,A错误;根据质量数和电
荷数守恒,可知 X为中子,B正确;核反应过程中,有能量释放出来,根据爱因斯
坦质能方程可知,核反应过程有质量亏损,C、D错误。
15.【答案】C
【解析】由图可知, t 2 s时 b车启动, v t 图像围成的面积代表位移,可知在 b
车启动时,a车在其前方超过 2 m的距离,A选项错误; b车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加速
度大小为 a 2 m/s2,假设 b车启动后 3 s时间追上 a车,计算得 xb 8 m, xa 8 m,则
假设不成立,B选项错误;b车追上 a车前,两者速度相等时相距最远,即 t 3 s,C选
项正确;b车超越 a车后,b车的速度一直大于 a车,则两车不可能相遇,D选项错误。
16.【答案】B
E
【解析】根据等效电路,开关 S断开时,电容器的电压 U1= ,得 Q1=CU1 ;S闭
2
合时,U2=E Q CU Q, = ;即 1 U 12 2 = 1= ,B正确。
Q2 U2 2
17.【答案】D
【解析】第一宇宙速度是最小发射速度,要想发射到火星,发射速度一定大于第一
a3
宇宙速度,A选项错误;根据开普勒第三定律, 2 k,中心天体相同,则 k值相同,T
半长轴越大,周期越大,B选项错误;探测器从轨道П变轨到轨道Ⅰ,需向前点火减速,
则探测器在轨道Ⅰ上经过 A点的速率小于轨道П上经过 A点的速率,C选项错误;探测
器由轨道П在 A必须制动减速才能进入轨道Ⅰ,所以探测器在轨道Ⅰ上的机械能小于在轨
道П上的机械能,D选项正确。
18.【答案】C
【解析】篮球做圆周运动时速度由零增加到 15m/s,为变速圆周运动,则传球运动员对
篮球的作用力不可能始终指向圆心,A选项错误;篮球从抛球点开始做斜抛运动,水平方向
做匀速直线运动,速度大小为 vx vsin53 12m/s,竖直方向做竖直上抛运动,初速度
vy vcos53 9m/s,从抛球点到接球点在竖直方向距离为 h Rsin53 0.56 m,若篮球
从抛球点运动到接球点所用时间为 1.8 s,则此段时间内篮球在竖直方向的位移大小为
y vyt
1
gt 2 0 h,B选项错误;由题可知最小速度为水平方向分速度 vx 12 m/s,则2
C选项正确;因为篮球在持球点的速度未知,所以无法确定传球运动员对篮球所做的功,D
选项错误。
19.【答案】BCD
【解析】粒子恰能沿 x轴做匀速直线运动,粒子受到竖直向下的洛伦兹力,则电场
力应竖直向上,所以电场强度方向竖直向上,A错误;根据 qE=qvB,
v E可得 = ,代入数据得 v=1.0×106 m/s,B正确;撤去电场后,有
B
2
qvB mv mv= ,粒子在磁场中运动的轨迹半径 R= ,代入数据得 R=
R qB
0.1 m,C正确;根据粒子运动轨迹可知,粒子最上端打在 A点,最
下端打在 B点:dOA=R,dOB=Rtan 60°= 3R, y=dAB=( 3+1)R
3+1
= m,D正确。
10
20.【答案】AC
【解析】解析:依题可知小滑块由圆弧轨道滑下过程中,小车未动,小滑块机械能守恒:
mgR 1 mv2解得:小滑块滑到圆弧底端速度 v 2gR 对小滑块和小车系统在水平
2 ,
方向上由动量定理可知墙壁对小车的冲量 I m 2gR,则 A选项正确,B选项错误。当小
滑块滑上小车后,对小车和滑块系统,由动量守恒和能量守恒得: mv 3mv共 、
μmg2R 1 1 1 mv2 3mv2共 ,联立方程解得 C选项正确。对小滑块在小车水平部分2 2 3
2 2gR
上滑动过程中由动量定理得 μmgt mv共 mv,解得 t ,而小滑块在整个小车g
2 2gR
上运动时间大于 t ,所以选项 D错误。
g
21.【答案】 BC
【解析】当金属杆 PQ下滑时,回路中磁通量减小产生沿 PQDB的电流,由左手定
则可知,金属杆 PQ所受安培力方向水平向左,A错;金属杆 PQ从 AC处静止下滑到
1
2
30 过程中,由能量守恒定律:mgL1 sin mv
2 Q得:Q mgL1 mv ,B选项正
2 2
确;金属杆 PQ 从 AC 处静止下滑到 30 过程中,回路中磁通量的变化为
(2 3)BL L
BL1L2 (1 cos ),通过回路的电荷量 q I

t 1 2 , C选项正确;
R 2R
30 PQ E当 时,金属杆 切割产生的电动势 E BL2vsin ,感应电流 I ,金属杆R
B2L2v B2PQ L
2v
受到的安培力为 FA BIL 2 sin 22 ,D选项错误。R 2R
三、非选择题:共 174 分。第 22~32 为必考题,每个考题考生都必须作答。第 33~38 为选
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
(一)必考题:共 129分。
22. (6分)
【答案】(1)1.70 V, 0.44 A。
(2)小灯泡的电阻远小于电压表的内阻,采用电流变外接法,相对误差更小。
【解析】由灯泡 L(2.5 V,1.25 W)可知,灯泡的额定电压为 2.5 V,额定电流
I P 0.5 A,电压表的量程应选择 3 V,电流表的量程选择 0.6 A,根据表盘指针的位
U
置可知,电压表和电流表的示数分别为 1.70 V、0.44 A; 由(2.5 V,1.25 W)可知,灯
U 2
泡正常工作时的电阻R 5Ω,和电流表阻值的数量级差不多,而远小电压表的内
P
阻,采用电路中所示接法(电流表外接)相对误差会更小。
23. (9分)
【答案】(1)使实验时系统合外力为 0,满足动量守恒的条件。(2 分,其它合理答
案酌情给分)
(4 m) 1 m 2 (2分) 80g(3分)
t1 t2
(5)【答案】增加(2分)
【解析】(1)本小题考查学生对实验条件的控制,以满足动量守恒条件;
(4)设两滑块弹开后各以 v1、 v2 做匀速直线运动,遮光条宽度为 d,经过光电门
时有d v1Δt1 v
m m
2Δt2 ,根据弹开时动量守恒m v m v ,联立得 1 21 1 2 2 。根据表中 t1 t2
数据, t1和 t2 的平均值为 44.46和 35.69,代入可得m1=80g。
(5)两滑块系统初始动量为 0,如果气垫导轨没有调水平,两滑块的重力沿水平
方向的冲量会使系统总动量增加。
24.(14分)
解:(1)电子在电场中由动能定理有:
eU 1 mv2 ① 3 分
2
mv2
得 : U ② 2 分
2e
(2)依题可做出电子在偏转磁场中的运动轨迹,电子在磁场中做匀速圆周运动,轨迹半
径为 R,有:
2
evB v m ③ 2 分
R
由几何关系可得:
sin 30o d ④ 3 分
R
依题有:
B kI ⑤ 2 分
联立③④⑤可得:
I mv ⑥ 2 分
2kde
25 1 qn 1 25 n 1 25.【答案】(1) μmgL;(2) x Sn 1 L 1
9
L 。4 1 q 16 25
【解析】(1)设第一次碰撞前瞬间滑块 A的速度为 v0,碰撞结束瞬间滑块 A、B 的速
度分别为 vA,vB,碰撞过程由系统动量守恒得:
mAv0 mAvA mBvB ①
由能量守恒定律得:
1 m v2 1 m v2 1 m v2 ②
2 A 0 2 A A 2 B B
碰撞后对滑块 B由动能定理得:
- μm gL 0 1B m v
2
B B ③2
弹簧恢复原长时将弹性势能全部转换为滑块 A的动能,由能量守恒定律得
E 1P m v
2

2 A 0
25
联立以上式子得: EP μmgL ⑤4
m -m 3
(2)由①②得: v A BA v0 v ⑥mA mB 5
0
v 2mA 2B v v ⑦mA m
0
B 5
0
mv
由③⑦得: I ⑧
2kde
滑块第二次被弹簧弹出后以大小为 vA 的速度碰撞滑块 B,设碰撞结束瞬间滑块 B的速
度为 vB1,碰后滑块 B滑行的位移为 L1,同理可知
v 2 v 3 2B1 A v ⑨5 5 5 0
1
由动能定理得: - μm 2BgL1 0 mBvB1 ⑩2
2 2
3 2
v2
v0
L B1 5 5 9推出: 1 L 2μg 2μg 25
滑块第三次被弹簧弹出后以大小为 vA1的速度碰撞滑块 B,设碰撞结束瞬间滑块 B的
速度为 vB2,碰后滑块 B滑行的位移为 L2,同理可知:
v 2 v 3 3 2B2 v5 A1 5 5 5 0

1
由动能定理得: - μmBgL2 0 m
2
2 B
vB2
推出:
3 2 3 2 2 2
v2
v
L B2 5 5 5
0
9
2 L 2μg 2μg 25 1
9
以此类推可知,滑块 B每次向右滑动的位移为公比 q 的等比数列,所以
25
x S 1 q
n 1 25 9 n 1 n 1 L 1 1 q 16
L ○15
25
评分标准:正确得出①②○15式,每个式子 2分,其它式子每个式子 1 分。
(二)选考题:共 45分。请考生从 2 道物理题、2 道化学题、2 道生物题中每科任选一题
作答,如果多做,则每科按所做的第一题给分。
33.【物理——选修 3-3】(15分)
(1)【答案】撒太多痱子粉不易于形成单分子油膜(1 分);偏小(1 分);手握住注射
器快速推拉活塞导致气体温度急剧变化,则与等温条件不符(1 分);变大(2 分)
【解析】如果痱子粉撒太多,会导致油酸堆积,难形成单分子油膜;久置在实验室中的
油酸酒精溶液,酒精挥发较多,实际浓度 c变大,但是实验时仍用之前标签上的浓度,由
d cV 0 知 d 偏小;手握住注射器会与注射器内部气体发生热传递,快速推拉活塞对注射
S
器内部气体快速做功导致气体温度急剧变化,则与等温条件不符;由理想气体状态方程
PV nRT 1 1知, p,漏气时 n减小,则斜率变大。
V nRT
(2)【解析】
(i)对 B管中的气体由等温变化:
( p0 h1)l2 p0l2 ① 3分
即 l2 =17 cm ② 2分
(ii)设 B、C水银面等高时 A、B两管的水银高度差为h,对 A管的气体由等温变化:
( p0 h1 h2 )l1 ( p0 h)l1 ③ 2分
由几何关系:
l1 l1 h h2 (l2 l2 ) ④ 2分
联立 ①-③得: h 2.5 cm ⑤ 1分
34.【物理——选修 3-4】(15 分)
【答案】2(1分),7.2(2分),20 10 2(2分)
【解析】由 y Asin( t ) T
2 2 v 1可以得出 ,又由 ; 由M、N
T
5 2
两质点的相位差为 , xMN 14.4m,可得 v 7.2 m/s; t 0 s6 4 12 5 12
时,
1
由 yN 10sin( t+
) cm可得 yN 5 2, t 0.5 s时, yN 5 2,这 周期内的路程为4 4
(2 10 5 2)cm
(2)解:(i)最低可以观察位置如右图,由图中几何关系可得
sin 3 ①(1分)
5 A B
3m 4m F
sin 4 ②(1分)
5 C D
sin
n ③(1分)
sin E 7m
n 4 ④(1分)
3
(ii)若涨潮后最低观察位置如图,由几何知识可以得出
sin ' 2 ⑤(1分) '
2 B4m F
sin '
n '⑥(1分)
sin ' C D
sin ' 2 2 ⑦(1分)
3 E 7m
由几何知识得
tan ' 2 2 ⑧(1分)
tan ' x ⑨(1分)
y
可以观察的最大长度为:
L 6 y 6 2 m ⑩(1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