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课题: 硫及其化合物教学目的要求: 1.通过硫及其化合物转化关系,掌握、的性质、制法和用途;2.掌握稀硫酸和浓硫酸的性质,以及硫酸根离子的检验方法。教学重点: 硫及其化合物的性质,浓硫酸特性教学难点:硫及其化合物的化学性质,浓硫酸特性理解教 学 过 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课前回顾】提问、默写 分离提纯要点 食盐提取:海水晒盐——粗盐提纯 相关反应方程式/离子反应方程式 从海水中提取溴、碘的原理及流程 镁、溴、碘的性质 5.作业问题解答 旧知巩固 提问学生 要点巩固 作业讲评 思考回答 记录笔记教 学 过 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导入】 【新授】 一、硫(S) (一)硫的存在及物理性质 1.存在形式:在自然界中硫既有游离态,又有化合态存在。存在于火山喷口附近或地壳的岩层里。 2.物理性质:淡黄色固体,不溶于水,微溶于酒精,易溶于二硫化碳。熔点:112.8℃;沸点:444.6℃;密度:2.36g/cm。 (二)硫的化学性质 硫的常见价态、0、、 S得电子能力较弱,而失电子能力则相对较强: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 1.氧化性 (1)与铜反应: 思考:为什么不是价铜? S与钠、铝、铁的反应 Fe+SFeS (3)与氢气反应: 2.还原性 与氧气反应:S+O2 SO2 剧烈燃烧,蓝紫色火焰 3.与碱反应 与氢氧化钠的反应: 框架介绍 知识讲解 板书 引导思考 重点讲解 演示燃烧 视频 观察P90 图4-1 记录笔记教 学 过 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提示:歧化反应的特点,如比例问题,电子转移问题,另外注意离子方程式的写法 (三)硫的用途 1.用于制取硫酸 2.硫是组成某些蛋白质的生命元素。 【引入】 单质硫与氧气反应可以得到二氧化硫,它是一种与我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物质,例如草编织物的漂白,某些商人的漂白馒头,再比如酸雨等,那二氧化硫到底是什么样的物质呢? 二、二氧化硫() (一)物理性质 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密度大于空气,易液化,有毒。易溶于水 (二)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 1.是酸性氧化物 (1)跟水反应 是亚硫酸的酸酐,该反应为可逆反应 注意:亚硫酸不稳定易分解,分解后生成和H2O H2SO3=H2O+SO2 强调:二氧化硫使石蕊试液变红,不褪色。 (2)与碱性氧化物反应 (3)和碱的反应 SO2+NaOH=NaHSO3 SO2+2NaOH=Na2SO3+H2O 处理SO2尾气,防止污染空气 思考:中S元素化合价为价,处于中间价态,由此推断还可能有哪些性质?如何通过实验证明? 知识讲解 提问 板书 重点讲解 要点强调 板书 引导思考 记录笔记 思考回答 笔记 完成P91 [基础实验] 表4-1 记录笔记教 学 过 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2、(较弱)氧化性 SO2 +2H2S =3 S +2H2O 3、(较强)还原性 工业制硫酸 SO3是无色固体,熔点(16.8℃),沸点(44.8℃),标况固态,与水反应生成硫酸,是硫酸的酸酐。 H2SO3(具有还原性)或亚硫酸盐在常温下就能被氧化,要密封保存 2H2SO3+O2=2H2SO4 2Na2SO3+O2=2Na2SO4 H2SO3+H2O2=H2SO4+H2O 常见的氧化剂和还原剂中,二氧化硫是常见的还原剂之一。因此它能与多种强氧化性物质反生反应,例如:高锰酸钾、三价铁离子、氯气等。 强调:将二氧化硫气体通入高锰酸钾溶液中,溶液褪色;可用于区别CO2和SO2 4.二氧化硫的漂白性 [实验3]:将气体通入品红试液,然后再加热 (1)原理:和有色物质化合反应生成一种无色物质,但不稳定、易分解,加热又恢复到原来颜色。 (2)此法可用来检验气体。可用于区别CO2和SO2。 工业上用此法漂白纸浆、毛、丝、草帽等,但日久又发黄。 (3)比较和氯水、、的漂白有何不同?与活性炭有何区别?与上述表现还原性有何区别? 思考:湿润的氯气、二氧化硫都具有漂白性,若二者混合,通过品红试液,会有什么现象出现? 品红溶液不褪色(二氧化硫被氯气氧化,二者1:1发生反应) 重点讲解 板书 要点强调 提问 记录笔记 思考回顾 记录笔记 记录笔记 思考回答教 学 过 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SO2 和Cl2的漂白性 比较: (三)用途 制硫酸;漂白纸浆、毛、丝、草帽等;杀菌消毒 (四)二氧化硫对大气的污染 1.是有毒气体,是主要的大气污染物之一,对人、动物、植物、建筑物危害很大,而且这种污染很难消除。 2.酸雨的定义以及成因 (1)酸雨:pH<5.6的酸性降水 (2)硫酸型酸雨的形成过程 (五)的实验室制备 试管上方塞NaOH浸泡过的棉球:防止SO2溢出 的收集和验满方法 对比区别 提问 知识讲解 板书 要点讲解 提问 思考回答 记录笔记 阅读P92 [生活向导] 记录笔记 思考回答教 学 过 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三、硫酸 (一)稀硫酸 稀硫酸有哪些化学性质? ——酸的通性 浓硫酸 物理性质:无色油状液体,不挥发,易溶于水,沸点高,质量分数:98% 密度:1.84g/mL,物质的量浓度:18.4mol/L 浓硫酸的稀释:酸入水,沿杯壁,缓缓倒,不断搅(放出大量热) 2.特性 (1)吸水性:浓硫酸常用作气体干燥剂 不能干燥碱性气体氨气,也不能干燥还原性强的气体,如硫化氢、碘化氢 (2)脱水性 浓硫酸按水的组成比脱去有机化合物(如纸屑、棉花、锯末、蔗糖等)中的氢氧元素,使这些物质发生变化生成黑色的炭。 ①浓硫酸脱水性实验 蔗糖脱水:体积膨胀,变黑,产生刺激性气味 C12H22O11==12C+11H2O ②思考1:胆矾放入浓硫酸会有什么现象?蓝色变无色 思考2:皮肤上洒了浓硫酸应如何处理? (3)强氧化性 ①与金属的反应 除金Au、铂Pt以外的绝大多数金属都能与浓硫酸作用,如与铜反应,不生成H2,本身被还原为SO2。 提问 要点梳理 重点讲解 思考回答 记录笔记 完成P95 [观察思考] 表4-3 记录笔记教 学 过 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实验现象: a、试管中铜丝表面有气泡逸出; b、试管中的品红溶液逐渐变为无色; c、试管中的紫色石蕊溶液逐渐变为红色; ②钝化:常温下,浓硫酸或浓硝酸与某些金属(如铁、铝)接触时,能使金属表面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物,从而阻止内部的金属继续与浓硫酸反应的现象。 钝化不是不反应,是反应被阻止。 ③与非金属氧化:加热 ④与还原性化合物反应: (三)硫酸的用途:(P96) (四)硫酸工业制取(P93-94) 四、硫酸根离子的检验 1.一般先盐酸酸化,再加氯化钡溶液 BaSO4具有不溶于盐酸、稀硝酸的特性。 在实验室里,通常将溶液先用稀盐酸酸化,以排除等可能造成的干扰,然后加人溶液来检验的存在。 重点讲解 要点讲解 记录笔记 阅读P96 [拓展视野] 记录笔记教 学 过 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2.检验的误区 (1)只加可溶性钡盐,不酸化。 误将CO32-、PO43-、SO32-等干扰离子判断成SO42-。 因上述离子会产生BaCO3、Ba3(PO4)2、BaSO3白色沉淀。 (2)误将Ag+、Pb2+判断成SO42-。 如向待测液中滴加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便断定含SO42-。 (3)误将SO32-判断成SO42-。 如向待测液中滴加用盐酸酸化的Ba(NO3)2溶液生成 白色沉淀,便误以为有SO42-,忽视了NO3-在酸性条件下将SO32-氧化为SO42-。 【总结】 【作业】 要点强调 课堂总结 作业布置 记录笔记 记录作业板书设计 硫及含硫化合物的性质 一、硫 二、二氧化硫 三、硫酸 四、硫酸根离子的检验 1.物理性质 1.物理性质 1.稀硫酸性质 1.检验原理 2.化学性质 2.化学性质 2.浓硫酸的物理性质 2. 检验误区 (1)氧化性 (1)酸性 3.浓硫酸的特性 (2)还原性 (2)氧化性 (1)吸水性 (3)与碱 (3)还原性 (2)脱水性 3.用途 (4)漂白性 (3)强氧化性教学课后小结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