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科学七年级上册总复习七上总复习 视线与温度计中液面 ,不可俯视或仰视(俯视偏 ,仰视偏 )。④记:靠近哪条刻度线读哪条,不需要估读。1. 和 是探索自然的重要方法。13. 温度计与体温计的异同:2. 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温度计 体温计→ →制定实验方案→ → → 。量程 0—100℃3. 长度的国际单位: (符号: )。分度值4. 长度单位进率关系:不同点 构造 没有缩口千米 微米使用 使用前不需要甩dm nm读数 可以离开被测物体读数①都是利用液体的 来工作的。5. 长度的测量方法:②使用前都要观察温度计的 和 。①估:估计待测物的长度,选择合适长度的刻度尺; 相同点③都要等到示数稳定后再读数。②认:观察刻度尺的 是否磨损,认清刻度尺的 、 和 ;④视线要与液柱上表面相平。③选:根据测量要求选择合适 和 的刻度尺;14. 秒表读数:④放: 或某一整刻度线与被测物体一端对齐,刻度尺刻线 被测物体,有刻度的一边与被测边 ;⑤读:读数时,视线要与刻度尺 ,不得斜视;⑥记:记下 、 和 。一定要估读到分度值的 。6. 特殊的测量方法: 、替代法、组合法、化曲为直(要求:棉线不可有 )。7. 误差与错误:误差 错误 ①小表盘是分针,一周是 ;大表盘是秒针,一周是 。停表的分度值产生原因 和 之间的差异 操作失误 是 ;读数方法: 。特点 不可 ,不可 。 可以避免 ②红色圈数字比黑色圈数字多加了 ;8. 误差产生的原因及减小误差的方法: ③小盘分针未超过半格线,大盘读 半分钟(黑),超过读 半分钟(红)。产生原因 减小方法 ④ (需要/不需要)估读。测量工具的精度 使用更精密的测量工具 15. 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改进测量方法 物理变化 化学变化测量者的观察和估读水平 定义9. 温度计原理: 发光、放热、生成气体、产生沉淀、伴随现象 物质的状态、形状、大小等发生变化根据液体(气体) 的性质,将不易观察的温度转化为易为观察的长度(采用了 法)。 变色等10. 一个标准大气压下, 的温度为 0℃,沸水的温度为 ℃。人体正常温度 石蜡熔化 湿衣服晾干、酒精的挥发、铜 酒精的燃烧、火药爆炸、铁生锈、光实例为 ℃。 丝弯曲、海水晒盐等 合作用、酒和醋的酿造、食物腐烂等11. 改进温度计(使温度计更精确)的方法:换更大的 或换 的玻璃管(或是内径)。 本质区别12. 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联系 化学变化过程中一定伴随着物理变化,物理变化过程中一定不伴随着化学变化①估、认、选:估计被测物体温度,选取 合适的温度计,注意 ; 注意:化学变化伴随着发光、放热、生成气体,胆发光、放热、生成气体的不一定是化学②放:把温度计的玻璃泡完全 于液体中,不可接触到容器 与 ; 变化。③读:待示数 后进行读数,温度计不可 读数,保持在 中进行读数。1科学七年级上册总复习16. 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 形态结构 共同点 代表植物 共同点物理性质 化学性质 无 的分化定义 有 的分化,无真正的根,只有 都用 繁殖,苔藓植物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密度、 可燃性、助燃性、稳定性、酸性、碱性、 起 和 作用的假根 无 。举例溶解性、导电性、导热性等 腐蚀性、氧化性、还原性、毒性等 有 的分化注意:区分性质(关键词:具有、能、可以)与用途(关键词:可以用来)。 裸子植物 有 的分化,没有真正的 都用种子繁殖,有17. 质量单位进率关系: 有 的分化,有真正的 根、茎、叶、种子吨 毫克 注意:裸子植物与被子植物的本质区别: 。g 25. 单、双子叶的区别:双子叶植物 单子叶植物18. 质量的特点:质量的大小由 决定,不随物体的 、温度、 和状 子叶态的改变而改变。 根系19. 托盘天平的使用: 茎①估、选:估计待测物的质量,选择合适的托盘天平; 叶脉②放、调:将托盘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把 拨到标尺左端 ,调节 (左 花基数偏 ,右偏 ),使指针对准 ;大豆、向日葵、桃、南瓜、夹竹桃、苹果、 水稻、小麦、玉米、百合、姜、韭菜、葱、③称:把待测物放在天平 的托盘中,在 的托盘中放适量的砝码(遵循 原 举例则,砝码 放置);使天平横梁衡,再移动游码,使指针对准 ; 棉花、菊花、芹菜、萝卜 竹子④读、记:读出砝码的质量和游码所指示的质量,待测物的质量即为两读数之和 26. 植物的六大器官:(物体质量= + ); 名称 作用⑤整:整理实验器材。 根 从土壤中吸收 、 和 。注意:①待测物的质量不应超过天平的量程;茎 代表植物:② 要用镊子夹砝码,而不要用手拿;③ 放取待测物和砝码时,应轻拿轻放; 茎 代表植物:器官 茎④不能把潮湿或有腐蚀性的物体,以及粉末状物质直接放在托盘上。 茎 代表植物:20. 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比较: 茎 代表植物:①砝码生锈:测量值 真实值 叶 大多为绿色扁平状,叶片中有 ,可进行 作用。②砝码腐蚀:测量值 真实值花 能吸引昆虫进行传粉③游码未归零:测量值 真实值 花④左码右物:测量值 真实值 花 借助风力传粉⑤天平未调平:左偏:测量值 真实值 器官 果实右偏:测量值 真实值种子21.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生物 环境,生物与环境相互 。22. 拟态、警戒色、保护色: 27. 判断生物是否为植物的依据:是否可进行 。① :生物的体形与环境物体形状相似,其体色与周围物体颜色相同的现象。如 ; 28. 植物的六大组织: 、 、 、 、分泌组织、机② :生物的体色 与其生活环境颜色相似的现象。如 。 械组织。③ :有毒刺和恶臭的动物具有的鲜艳色彩。如 。 29. 植物的结构层次: → → → 。23. 生物的基本特征: 30. 动物的分类:繁殖、 、 、遗传变异、 。 ①动物分为 和 两个类群。分类依据: 。24. 植物的分类: ②无脊椎动物分类:2科学七年级上册总复习类群 扁形动物 线形动物 ①胎生哺乳; 特殊的哺乳类:单细胞、 身体呈辐 身体背腹 身体线形 身体有许 身 体 柔 身体、附 生活在海 哺乳类 ②体温恒定,是恒温动物; ①在水中 ;体型小 射对称, 扁平,左 不分节, 多体节组 软,多数 肢分节, 中,身体 ③体内受精,胎生。 ②会飞行 ;有口无肛 右对称, 有口有肛 成,消化 有外骨骼 体表有外 表面有棘 31. 动物的四大组织: 、 、 、 。特征门 有口无肛 门 道和神经 骨骼 皮 32. 动 物 的 结 构 层 次 : → → →门 系统贯穿 → 。所有体节 33. 人的八大系统:变形虫、 海葵、水 涡虫、血 河蚌、乌 瓢虫、蟹、 海星、海 、 、 运 动 系 统 、 泌 尿 系 统 、 生 殖 系举例 草履虫、 母、水螅、 吸虫、猪 贼、蜗牛 蜈蚣、蜘 胆、海参、 统、 、 、 。眼虫 珊瑚虫 肉绦虫 蛛 海百合 34. 地球上的人基本有 4种血型: 、 、 、 ;输血时以输 血注 意 : 动 物 是 种 类 最 多 、 分 布 最 广 的 无 脊 椎 动 物 。 主 要 分 类 为原则。有 、 、 、 。 35. 生物的分类等级: 、 、 、 、 、 、 (按照从高到③脊椎动物分类: 低的顺序)。分类等级越高,所包含的生物种类越 ,共同特征越 ;分类等级类群 结构功能 代表动物 备注 越低,所包含的生物种类越 ,共同特征越 。①身体呈 形,以减少运动的阻力; 36. 生物的多样性包括 多样性、 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 多样性②体表有鳞片,表面一层粘液,以减少运 的关键词为品种, 多样性的关键词为“各种动物”)。动时水的阻力; 37. 物种多样性的原因:隔离( 、 )、 、自然选择。③2条侧线—— ; 终生生活在水中的 38. 细菌和真菌鱼类④用 呼吸,用 游泳( 控 脊椎动物 细菌 真菌制运动方向); 分类 、 、 (按形状分) 酵母菌、 、⑤体温不恒定,是变温动物; 特点 分布广、个体小,无 种类多,有⑥体外受精,卵生。 生殖方式 分裂生殖 分裂生殖、出芽生殖、孢子生殖①幼体生活在水中,用 呼吸,用 构成 都是单细胞 既有单细胞又有多细胞游泳;成体大多生活在陆地上,主要 、 ①在物质循环中起重要作用——分解生物体,变有机物为无机物;从水生过渡到陆生 联系两栖类 用 呼吸, 辅助呼吸; 、 ②基本都是异养型。的脊椎动物②体温不恒定,是变温动物; 。 39. 细胞:③体外受精,卵生。 ①生物体都是由 构成的( 除外);①体表覆盖 或 ; 真正的陆生脊椎动 ②1665 年,英国科学家 发现并命名了细胞;、②用 呼吸; 物,完全脱离水生 ③由 和 提出了 ;爬行类 、③体温不恒定,是变温动物; 生活(生殖发育摆 ④细胞不仅是生物体 的基本单位,还是生物体 的基本单位;。④体内受精,卵生。 脱了对水的依赖) ⑤生物体的一生中,细胞经过 、 、 等一系列活动,其中①前肢变成 ,身体呈 ——减 使细胞数目增加, 使细胞体积增大, 的结果是形成组织。少飞行时的阻力; ⑥细胞的组成成分:②骨骼中空,能减轻自重,利于飞行; 细胞中的化学组成相似,含量达 80%—90%的 、还含有 、 、 、鸟类③双重呼吸—— 为主, 为辅; 核酸等有机物和无机盐。④体温恒定,是恒温动物;⑤体内受精,卵生。3科学七年级上册总复习⑦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43. 制作临时装片:细胞结构 功能 动物细胞 植物细胞 细菌 病毒 步骤 洋葱表皮细胞临时装片 人体口腔细胞临时装片 作用擦 用洁净的纱布将 和 擦拭干净细胞壁滴 滴一滴 滴一滴细胞膜用镊子从洋葱鳞片叶内撕取一 凉开水漱口,用消毒牙签在口腔内撕(刮)小块透明薄膜 壁沿同一方向轻刮几下细胞质用镊子将洋葱表皮展平与水滴展(涂) 将口腔上皮细胞均匀涂抹于水滴中细胞核 中盖 用镊子夹取盖玻片,让它的 先接触水滴,再慢慢放平叶绿体 染、吸 在盖玻片一侧滴加 ,用吸水纸从另一侧吸引44. 地球是一个两极 、赤道 的 球体。地球内部圈层从内到外依次液泡 为 、 、 。45. 经线和纬线:40. 显微镜基础知识:经线 纬线①显微镜的总放大倍数= 放大倍数× 放大倍数;形状特征②目镜越长,放大倍数越 (记忆方法“反目成仇”);物镜越长,放大倍数越 ;指示方向③放大倍数越大,看到的细胞数目越 ,细胞的物像体积越 ,视野越 ;放大倍数划分半球界限越小,看到的细胞数目越 ,细胞的物像体积越 ,视野越 ;①0°——41. 显微镜的使用:②23.5°N—— ;23.5°S—— ;①取镜、安放:右手握住镜臂,左手托住镜座,从镜箱中取出显微镜,把显微镜放身体左前方,镜 特殊线 0°经线——③66.5°N—— ;66.5°S—— ;筒在前,镜臂在后,安装好目镜和物镜。④90°N—— ;90°S—— ;②对光:转动转换器,使 物镜对准通光孔;再转动遮光器,让 光圈对准通光孔;左眼对46. 火山、地震:着目镜同时调节反光镜,直至出现 。①火山喷发物: 、 、 ;③放片:玻片标本放在载物台上,用压片夹压住,标本要正对通光孔的中心。②火山类型: 、 、 ;④调焦:眼睛注视 ,向外转动 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下降,直到物镜接③火山、地震主要分布在 地震火山带、 地震火山带;主要发生近载玻片标本为止,但不要碰到载玻片。然后用左眼向目镜内注视,右眼也睁开,同时向内转动 准在 。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上升,直到看清物像为止,再略微转动 准焦螺旋,使看到的物像更加清晰。④火山与地震是地球 的表现形式。⑤整理:上升镜筒、拿掉标本。47. 海陆变迁:42. 低倍物镜换高倍物镜操作:① 提出大陆漂移假说;①选好目标,将物像移到 (移动方法: );②板块构造学说:全球 (包括地壳和地幔上部)被分裂成六大板块,板块“漂浮”在②转动转换器,换上高倍物镜;上并慢慢移动着。六大板埃包括 板块、 板块、 板块、③转动 准焦螺旋,直至得到清晰物像。板块、 板块、 板块。海沟、海岭和巨大的山脉是板块与板块④若视野不够亮,可以 。之间的分界线。48. 喜马拉雅山位于 板块和 板块的交界处,会逐渐 ;红海位于 板块和 板块的交界处,会逐渐 ;地中海位于 板块和 板块的交界4科学七年级上册总复习处,会逐渐 。 57. 1 朔望月= 日。 称为朔, 称为望。49. 地球的外力作用:岩石风化、流水的作用(表现为 、 、 )、 58. 月相变化模型图(包含各月相时间、日地月位置及月相)风的作用(表现为 、 )、生物作用。50. 地球的运动自转 公转周期方向中心① ①② ②产生的现象 ③ ③④ ④⑤ ⑤51. 昼夜更替产生的原因: 。52. 地球公转轨道模型图(包含二分二至日、昼夜长短变化规律): 59. 日食:日、地、月三者关系—— ;月相—— ;时间—— ;月食:日、地、月三者关系—— ;月相—— ;时间—— ;60. 是本身发光发热的星体; 自身不发光,依靠反射太阳光而发亮。61. 太阳结构由内到外: 、 、 。62. 太阳表面活动: 、 、 、 。63. 、 、 、 、 、 、 、 (举例太阳远近排序)。64. 最大,有“大红斑”,卫星最多。 有美丽光环。可发生凌日现象的有 、 。65. 小行星带位于 和 之间。66. 银河系的俯视图像一个 ;侧视图像一53. 四季更替产生原因: 。 个 。54. 月球表面布满了大大小小的 ,没有 和 ,昼夜温差大;任何 都 67. 实验仪器名称:无法在在月球上生存。55. 月球的运动自转 公转周期方向中心56. 月相成因: 。5科学七年级上册总复习七上总复习 ④记:靠近哪条刻度线读哪条,不需要估读。1. 观察 和 实验 是探索自然的重要方法。 13. 温度计与体温计的异同:2. 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 温度计 体温计观察现象和提出问题 → 建立猜想与假设 →制定实验方案→ 收集证据,数据处理 → 得出结论 → 量程 0—100℃ 35-42℃交流讨论 。 分度值 1℃ 0.1℃3. 长度的国际单位: 米 (符号: m )。 不同点 构造 没有缩口 有缩口4. 长度单位进率关系: 使用 使用前不需要甩 使用前需要甩千米 米 分米 厘米 毫米 微米 纳米 读数 不可以离开被测物体读数 可以离开被测物体读数km m dm cm mm μm nm ①都是利用液体的 热胀冷缩 来工作的。1000 10 10 10 1000 1000 ②使用前都要观察温度计的 量程 和 分度值 。相同点5. 长度的测量方法: ③都要等到示数稳定后再读数。①估:估计待测物的长度,选择合适长度的刻度尺; ④视线要与液柱上表面相平。②认:观察刻度尺的 零刻度线 是否磨损,认清刻度尺的 量程 、 分度值 和 单位 ; 14. 秒表读数:③选:根据测量要求选择合适 量程 和 分度值 的刻度尺;④放: 零刻度线 或某一整刻度线与被测物体一端对齐,刻度尺刻线 紧贴 被测物体,有刻度的一边与被测边平行 ;⑤读:读数时,视线要与刻度尺 垂直 ,不得斜视;⑥记:记下 准确值 、 估读值 和 单位 。一定要估读到分度值的 下一位 。6. 特殊的测量方法: 累积法 、替代法、组合法、化曲为直(要求:棉线不可有 弹性 )。7. 误差与错误: ①小表盘是分针,一周是 15min ;大表盘是秒针,一周是 30s 。停表的分度值是 0.1s ;读数方法:误差 错误 读数=大表盘+小表盘 。产生原因 真实值 和 测量值 之间的差异 操作失误 ②红色圈数字比黑色圈数字多加了 30s ;特点 不可 消除 ,不可 避免 。 可以避免 ③小盘分针未超过半格线,大盘读 前 半分钟(黑),超过读 后 半分钟(红)。8. 误差产生的原因及减小误差的方法: ④ 不需要 (需要/不需要)估读。产生原因 减小方法 15. 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测量工具的精度 使用更精密的测量工具 物理变化 化学变化测量方法的不同 改进测量方法 定义 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 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测量者的观察和估读水平 多次测量求取平均值 伴随现象 物质的状态、形状、大小等发生变化 发光、放热、生成气体、产生沉淀、变色等9. 温度计原理: 石蜡熔化 湿衣服晾干、酒精的挥发、铜丝 酒精的燃烧、火药爆炸、铁生锈、光合作用、实例根据液体(气体) 热胀冷缩 的性质,将不易观察的温度转化为易为观察的长度(采用了 转化 法)。 弯曲、海水晒盐等 酒和醋的酿造、食物腐烂等10. 一个标准大气压下, 冰水混合物 的温度为 0℃,沸水的温度为 100 ℃。人体正常温度为 37 ℃。 本质区别 有无新物质生成11. 改进温度计(使温度计更精确)的方法:换更大的 玻璃泡 或换 更细 的玻璃管(或是内径)。 联系 化学变化过程中一定伴随着物理变化,物理变化过程中一定不伴随着化学变化12. 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注意:化学变化伴随着发光、放热、生成气体,胆发光、放热、生成气体的不一定是化学变化。①估、认、选:估计被测物体温度,选取 量程 合适的温度计,注意 分度值 ; 16. 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②放:把温度计的玻璃泡完全 浸没 于液体中,不可接触到容器 底部 与 侧壁 ; 物理性质 化学性质③读:待示数 稳定 后进行读数,温度计不可 离开被测物体 读数,保持在 液体 中进行读数。视线与温度计 定义 不需要化学变化就能体现的性质 需要化学变化才能体现的性质中液面 相平 ,不可俯视或仰视(俯视偏 大 ,仰视偏 小 )。 举例 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密度、溶解 可燃性、助燃性、稳定性、酸性、碱性、腐1科学七年级上册总复习性、导电性、导热性等 蚀性、氧化性、还原性、毒性等 吸水 作用的假根 墙藓 物注意:区分性质(关键词:具有、能、可以)与用途(关键词:可以用来)。 贯众、满江红、 蕨类植蕨类植物 有 根、茎、叶 的分化17. 质量单位进率关系: 桫椤、卷柏 物吨 千克 克 毫克 有 根、茎、叶、种子 的分化,没有真正的 花 松、杉、柏、 裸子植裸子植物t kg g mg 和果实 都用种子繁殖,有 苏铁、银杏 物1000 1000 1000 有 根、茎、叶、花、果实、种子的分化,有真 根、茎、叶、种子 向日葵、梧桐、 被子植被子植物18. 质量的特点:质量的大小由 物体本身 决定,不随物体的 形状 、温度、 位置 和状态的改变而改变。 正的 花和果实 槐 物19. 托盘天平的使用: 注意:裸子植物与被子植物的本质区别: 种子是否有果皮包被 。①估、选:估计待测物的质量,选择合适的托盘天平; 25. 单、双子叶的区别:②放、调:将托盘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把 游码 拨到标尺左端 零刻度线处 ,调节 平衡螺母 (左偏 右调 , 双子叶植物 单子叶植物右偏 左调 ),使指针对准 中央刻度线/分度盘中央 ; 子叶 2 枚 1 枚③称:把待测物放在天平 左侧 的托盘中,在 右侧 的托盘中放适量的砝码(遵循 左物右码 原则,砝码 由大根系 直根系 须根系到小 放置);使天平横梁衡,再移动游码,使指针对准 中央刻度线/分度盘中央 ;④读、记:读出砝码的质量和游码所指示的质量,待测物的质量即为两读数之和 茎 可以增粗 一般不可以增粗,或增粗不明显(物体质量= 砝码质量 + 游码质量 ); 叶脉 网状叶脉 平行叶脉⑤整:整理实验器材。 花基数 4或 5 3注意:①待测物的质量不应超过天平的量程; 大豆、向日葵、桃、南瓜、夹竹桃、苹果、棉花、② 要用镊子夹砝码,而不要用手拿; 举例 水稻、小麦、玉米、百合、姜、韭菜、葱、竹子菊花、芹菜、萝卜③ 放取待测物和砝码时,应轻拿轻放;④不能把潮湿或有腐蚀性的物体,以及粉末状物质直接放在托盘上。 26. 植物的六大器官:20. 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比较: 名称 作用①砝码生锈:测量值 > 真实值 根 从土壤中吸收 水分 、 养分 和 空气 。②砝码腐蚀:测量值 < 真实值直立 茎 代表植物:槐树、梧桐、银杏、仙人掌③游码未归零:测量值 > 真实值匍匐 茎 代表植物:草莓、马铃薯、番薯④左码右物:测量值 ≥真实值 营养 器官 茎⑤天平未调平:左偏:测量值 > 真实值 缠绕 茎 代表植物:牵牛花、菜豆、紫藤萝右偏:测量值 < 真实值 攀援 茎 代表植物:葡萄、爬山虎21.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生物 适应 环境,生物与环境相互 影响。 叶 大多为绿色扁平状,叶片中有 叶绿体 ,可进行 光合 作用。22. 拟态、警戒色、保护色: 虫媒 花 能吸引昆虫进行传粉① 拟态 :生物的体形与环境物体形状相似,其体色与周围物体颜色相同的现象。如 枯叶蝶、竹节虫 ; 花 风媒 花 借助风力传粉② 保护色 :生物的体色 与其生活环境颜色相似的现象。如 青蛙、变色龙 。 生殖 器官果实③ 警戒色 :有毒刺和恶臭的动物具有的鲜艳色彩。如 马蜂、蝎子 。种子23. 生物的基本特征:27. 判断生物是否为植物的依据:是否可进行 光合作用 。繁殖、 生长发育 、 应激性 、遗传变异、 新陈代谢 。28. 植物的六大组织: 保护组织 、 营养组织 、 输导组织 、 分生组织 、分泌组织、机械组织。24. 植物的分类:29. 植物的结构层次: 细胞 → 组织 → 器官 → 植物体 。形态结构 共同点 代表植物30. 动物的分类:水绵、衣藻、 藻类植藻类植物 无 根、茎、叶 的分化 都用 孢子 繁殖, ①动物分为 脊椎动物 和 无脊椎动物 两个类群。分类依据: 体内有无脊柱 。海带 物无 花、果实、种子 。 ②无脊椎动物分类:苔藓植物 有 茎、叶 的分化,无真正的根,只有起固定和 葫芦藓、地钱、 苔藓植类群 原生动物 腔肠动物 扁形动物 线形动物 环节动物 软体动物 节肢动物 棘皮动物2科学七年级上册总复习单细胞、体 身体呈辐 身体背腹 身体线形 身体有许 身体柔软, 身体、附肢 生活在海 ①胎生哺乳; 特殊的哺乳类(举例):型小 射对称,有 扁平,左右 不分节,有 多体节组 多数有外 分节,体表 中,身体表 哺乳类 ②体温恒定,是恒温动物; ①在水中 鲸、海豚 ;口无肛门 对称,有口 口有肛门 成,消化道 骨骼 有外骨骼 面有棘皮 ③体内受精,胎生。 ②会飞行 蝙蝠 ;特征无肛门 和神经系 31. 动物的四大组织: 上皮组织 、 结缔组织 、 肌肉组织 、 神经组织 。统贯穿所 32. 动物的结构层次: 细胞 → 组织 → 器官 → 系统 → 动物体 。有体节 33. 人的八大系统:变形虫、草 海葵、水 涡虫、血吸 河蚌、乌 瓢虫、蟹、 海星、海 呼吸系统 、 消化系统 、运动系统、泌尿系统、生殖系统、 循环系统 、 神经系统 、 内分泌系举例 履虫、眼虫 母、水螅、 虫、猪肉绦 贼、蜗牛 蜈蚣、蜘蛛 胆、海参、 统 。珊瑚虫 虫 海百合 34. 地球上的人基本有 4 种血型: A 型 、 B 型 、 AB 型 、 O 型 ;输血时以输 同型 血为原则。注意: 节肢动物 动物是种类最多、分布最广的无脊椎动物。主要分类有 甲壳类 、 蛛形类 、 多足类 、 昆 35. 生物的分类等级: 界 、 门 、 纲 、 目 、 科 、 属 、 种 (按照从高到低的顺序)。分类等虫类 。 级越高,所包含的生物种类越 多 ,共同特征越 少 ;分类等级越低,所包含的生物种类越 少 ,③脊椎动物分类: 共同特征越 多 。类群 结构功能 代表动物 备注 36. 生物的多样性包括 物种 多样性、 遗传(或基因) 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 遗传(或基因) 多①身体呈 纺锤 形,以减少运动的阻力; 样性的关键词为品种, 物种 多样性的关键词为“各种动物”)。②体表有鳞片,表面一层粘液,以减少运动时水 37. 物种多样性的原因:隔离( 地理隔离 、 生殖隔离 )、 遗传(或基因)多样性 、自然选择。的阻力; 38. 细菌和真菌③2条侧线—— 感知水流速度和方向 ; 终生生活在水中的脊 细菌 真菌鱼类④用 鳃 呼吸,用 鳍 游泳( 尾鳍 控制运动方 椎动物 分类 杆菌 、 球菌 、 螺旋菌 (按形状分) 酵母菌、 霉菌 、 食用菌向); 特点 分布广、个体小,无 成型的细胞核 种类多,有 成型的细胞核⑤体温不恒定,是变温动物; 生殖方式 分裂生殖 分裂生殖、出芽生殖、孢子生殖⑥体外受精,卵生。 构成 都是单细胞 既有单细胞又有多细胞①幼体生活在水中,用 鳃 呼吸,用 尾鳍 游泳; ①在物质循环中起重要作用——分解生物体,变有机物为无机物;联系成体大多生活在陆地上,主要用 肺 呼吸,皮肤 青蛙 、 ②基本都是异养型。从水生过渡到陆生的两栖类 辅助呼吸; 蟾蜍 、 39. 细胞:脊椎动物②体温不恒定,是变温动物; 大鲵/娃娃鱼 。 ①生物体都是由 细胞 构成的( 病毒 除外);③体外受精,卵生。 ②1665 年,英国科学家 罗伯特·胡克 发现并命名了细胞;①体表覆盖角质的 鳞片 或 甲 ; 真正的陆生脊椎动物, ③由 施莱登 和 施旺 提出了 细胞学说 ;鳄鱼 、②用 肺 呼吸; 完全脱离 生生活 ④细胞不仅是生物体 结构 的基本单位,还是生物体 功能 的基本单位;爬行类 蛇 、③体温不恒定,是变温动物; (生殖发育摆脱了对 ⑤生物体的一生中,细胞经过 细胞分裂 、 细胞生长 、 细胞分化 等一系列活动,其中 细胞分裂龟 。④体内受精,卵生。 水的依赖) 使细胞数目增加, 细胞生长 使细胞体积增大, 细胞分化 的结果是形成组织。①前肢变成 翼 ,身体呈 纺锤形 ——减少飞行 ⑥细胞的组成成分:时的阻力; 细胞中的化学组成相似,含量达 80%—90%的 水 、还含有 蛋白质 、 糖类 、 脂质 、核酸等有机②骨骼中空,能减轻自重,利于飞行; 物和无机盐。鸟类③双重呼吸—— 肺 为主, 气囊 为辅; ⑦细胞的结构和功能:④体温恒定,是恒温动物; 细胞结构 功能 动物细胞 植物细胞 细菌 病毒⑤体内受精,卵生。 细胞壁 保护细胞和支持细胞 无 有 有 无细胞膜 保持细胞相对独立性;保护细胞;控 有 有 有 无3科学七年级上册总复习制物质进出; 染、吸 在盖玻片一侧滴加 稀碘液/红墨水 ,用吸水纸从另一侧吸引细胞质 进行生命活动的场所 有 有 有 无 44. 地球是一个两极 稍扁 、赤道 略鼓 的 不规则 球体。地球内部圈层从内到外依次为 地核 、 地内含遗传物质,与遗传相关;是生命 幔 、 地壳 。细胞核 有 有 拟核 无活动的控制中心 45. 经线和纬线:叶绿体 内含叶绿素,可进行光合作用 无 有 无 无 经线 纬线液泡 内含细胞液 无 有 无 无 形状特征 半圆 整圆40. 显微镜基础知识: 指示方向 南北 东西①显微镜的总放大倍数= 目镜 放大倍数× 物镜 放大倍数; 划分半球界限 20°W——160°E 赤道②目镜越长,放大倍数越 小 (记忆方法“反目成仇”);物镜越长,放大倍数越 大 ; ①0°—— 赤道③放大倍数越大,看到的细胞数目越 少 ,细胞的物像体积越 大 ,视野越 暗 ;放大倍数越小,看到的细胞数 ②23.5°N—— 北回归线 ;23.5°S—— 南回归线 ;特殊线 0°经线—— 本初子午线目越 多 ,细胞的物像体积越 小 ,视野越 亮 ; ③66.5°N—— 北极圈 ;66.5°S—— 南极圈 ;41. 显微镜的使用: ④90°N—— 北极点 ;90°S—— 南极点 ;①取镜、安放:右手握住镜臂,左手托住镜座,从镜箱中取出显微镜,把显微镜放身体左前方,镜筒在前,镜臂 46. 火山、地震:在后,安装好目镜和物镜。 ①火山喷发物: 岩浆 、 火山灰 、 火山气体 ;②对光:转动转换器,使 低倍 物镜对准通光孔;再转动遮光器,让 较大 光圈对准通光孔;左眼对着目镜同时 ②火山类型: 活火山 、 死火山 、 休眠火山 ;调节反光镜,直至出现 明亮的圆形视野 。 ③火山、地震主要分布在 环太平洋 地震火山带、 地中海-喜马拉雅 地震火山带;主要发生在 板块交③放片:玻片标本放在载物台上,用压片夹压住,标本要正对通光孔的中心。 界处 。④调焦:眼睛注视 物镜与装片之间的距离 ,向外转动 粗 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下降,直到物镜接近载玻片 ④火山与地震是地球 内力作用 的表现形式。标本为止,但不要碰到载玻片。然后用左眼向目镜内注视,右眼也睁开,同时向内转动 粗 准焦螺旋,使镜筒缓 47. 海陆变迁:缓上升,直到看清物像为止,再略微转动 细 准焦螺旋,使看到的物像更加清晰。 ① 魏格纳 提出大陆漂移假说;⑤整理:上升镜筒、拿掉标本。 ②板块构造学说:全球 岩石圈 (包括地壳和地幔上部)被分裂成六大板块,板块“漂浮”在 软流圈 上并42. 低倍物镜换高倍物镜操作: 慢慢移动着。六大板埃包括 亚欧 板块、 非洲 板块、 美洲 板块、 南极洲 板块、 太平洋 板块、 印①选好目标,将物像移到 视野中央 (移动方法: 哪儿偏往哪儿移 ); 度洋 板块。海沟、海岭和巨大的山脉是板块与板块之间的分界线。②转动转换器,换上高倍物镜; 48. 喜马拉雅山位于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的交界处,会逐渐升高;红海位于非洲板块和印度洋板块③若视野不够亮,可以 换成大光圈或者是换成凹面镜 。 的交界处,会逐渐扩大;地中海位于亚欧板块和非洲板块的交界处,会逐渐缩小。④转动 细 准焦螺旋,直至得到清晰物像。 49. 地球的外力作用:岩石风化、流水的作用(表现为 侵蚀作用 、 搬运作用 、 堆积作用 )、风43. 制作临时装片: 的作用(表现为 侵蚀作用 、 堆积作用 )、生物作用。步骤 洋葱表皮细胞临时装片 人体口腔细胞临时装片 作用 50. 地球的运动擦 用洁净的纱布将 载玻片 和 盖玻片 擦拭干净 自转 公转周期 24h/一天 365.25 日/一年维持细胞正滴 滴一滴 清水 滴一滴 生理盐水常形态 方向 自西向东中心 地轴 太阳用镊子从洋葱鳞片叶内撕取一小块 凉开水漱口,用消毒牙签在口腔内壁沿同撕(刮) ①昼夜更替 ①四季更替透明薄膜 一方向轻刮几下 ②日月星辰的东升西落 ②昼夜长短变化产生的现象 ③一天中影子长短的变化 ③一年中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展(涂) 用镊子将洋葱表皮展平与水滴中 将口腔上皮细胞均匀涂抹于水滴中④时区划分 ④五带划分盖 用镊子夹取盖玻片,让它的 一侧 先接触水滴,再慢慢放平⑤漩涡(水流、风)的旋转方向 ⑤极昼、极夜现象4科学七年级上册总复习51. 昼夜更替产生的原因: 地球本身不透明不发光,且地球在不停地自转 。 初一、初二 ;52. 地球公转轨道模型图(包含二分二至日、昼夜长短变化规律): 月食:日、地、月三者关系—— 日、地、月三者共线,且地球在中间 ;月相—— 满月 ;时间—— 农历十五、十六 ;60. 恒星 是本身发光发热的星体; 行星 自身不发光,依靠反射太阳光而发亮。61. 太阳结构由内到外: 光球层 、 色球层 、 日冕层 。62. 太阳表面活动: 太阳黑子 、 日珥 、 耀斑 、 太阳风 。63. 水星 、 金星 、 地球 、 火星 、 木星 、 土星 、 天王星 、 海王星 (举例太阳远近排序)。64. 木星 最大,有“大红斑”,卫星最多。 土星有美丽光环。可发生凌日现象的有 水星 、 金星 。65. 小行星带位于 火星 和 木星 之间。66. 银河系的俯视图像一个 车轮状的漩涡 ;侧视图像一个 中间凸起的大透镜 。67. 实验仪器名称:53. 四季更替产生原因: 地球自转轴与公转轨道面有一 66.5°的夹角,且在不停地公转 。54. 月球表面布满了大大小小的 环形山 ,没有 大气 和 水 ,昼夜温差大;任何 生物 都无法在在月球上生存。55. 月球的运动烧杯 试管 量筒 酒精灯自转 公转周期 27.3 日方向 自西向东中心 地球56. 月相成因: 月球本身不透明不发光,且月球在不停地公转 。57. 1 朔望月= 29.5 日。 新月 称为朔, 满月 称为望。58. 月相变化模型图(包含各月相时间、日地月位置及月相)59. 日食:日、地、月三者关系—— 日、地、月三者共线,且月球在中间 ;月相—— 新月 ;时间—— 农历5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7上总复习.pdf 7上总复习答案.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