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目标】14.1 电是什么 教案 2023-2024学年沪科版物理九年级全一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核心素养目标】14.1 电是什么 教案 2023-2024学年沪科版物理九年级全一册

资源简介

14.1 电是什么
教学目标
1.能从实验探究中,领会物体带电的概念,知道电荷有两种和电荷间相互作用的规律。
2.能通过“交流与讨论”认识验电器,通过观察能说出验电器各部分的名称。
核心素养
实践创新
1.劳动意识:通过从日常生活、自然现象或实验现象中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归纳能力和表述信息的能力
2.技术应用:在探究电荷的种类和相互作用规律时,让学生明白实验的过程和推理的逻辑性,在实验探索中能与他人合作
教学重难点
能通过“试一试”归纳验电器怎样检验物体是否带电及带电多少。
教学过程
一、情景引入
观察
你知道上面两幅图是什么现象吗?有什么相同之处呢?
思考:“怒发冲冠”
思考:头发竖起来的原因是什么?这里面存在着什么奥秘?
二、课堂探究
摩擦起电
实验:探究摩檫起电现象
做如下实验,将结果记录下来:
实验:将文具盒中的文具,如塑料直尺、铅笔、圆珠笔、钢笔等摩檫后,分别靠近小纸屑,观察现象。
归纳
(1)摩擦过的塑料梳子能吸引轻小物体。
(2)将摩擦过的塑料棒靠近自来水细水流,水流会弯曲
归纳结论
一些物体被摩擦后,能够吸引轻小物体,人们把这种现象称为物体带了电,或者说带了“电荷”。
摩擦起电:用摩擦的方法使物体带电,叫摩擦起电。
带电体的性质:带电体能吸引轻小物体。
你能帮她解决这个问题吗
张华说:“在日常生活中,当空气干燥时用塑料梳子梳头发,头发会随着梳子飘起来,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
生活中你遇到过哪些摩擦起电现象?
摩擦起电现象
毛刷在衣服上滚动 脱衣服产生火花
思考:电扇用一段时间后,为什么扇叶容易沾上灰尘?
电扇工作时,转动的扇叶与空气摩擦带上电荷,带电体具有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灰尘会被吸引在扇叶上。
静电现象的应用
静电技术广泛地应用在静电除尘、静电植绒、静电复印、静电喷涂等方面
静电的危害和防护
消除静电危害的途径
1.防止静电的产生
2.把产生的静电及时导走
在化工生产、运输等部门严禁使用化纤织品,工作人员严禁穿化纤工作服等
导体与绝缘体
导体:能够传导电的物体称为导体
(铜,铝,铁等都是导体, 普通的水,潮湿的土地等都是导体,人的身体中含有大量的液体,所以人体也是导体)
绝缘体:不能传导电的物体叫做绝缘体
(玻璃、橡胶、塑料、陶瓷等)
注:导体和绝缘体之间没有绝对的界限,当条件改变时,绝缘体也可能变成导体,例如,干燥的木头是绝缘体,,但是潮湿的木头就变成了导体
电荷间相互作用的规律:
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1、作用:检验物体是否带电
2、构造:金属球 金属杆 金属箔
3、原理:同种电荷互相排斥。
4、使用方法:让物体与验电器
金属球相接触,如果验电器金属箔张开一个角度,则说明物体带电
交流与讨论
1、试一试,用验电器怎样检验物体是否带电?
2、用验电器还能粗略比较物体带电的多少吗?
验电器能粗略比较物体带电 多少,但不知道其电性。
摩擦起电的原因
原子的核式结构: 原子是由位于中心的原子核和核外绕核高速运转的电子所组成
1.摩擦起电的原因:
①不同物质的原子核束缚电子的本领不同.
②失去部分电子的物体带正电,得到多余电子的物体带等量的负电.
2.摩擦起电的实质是:电子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上,并不是摩擦创造了电荷.
三、课堂小结
1、摩擦起电:一些物体被摩擦后能吸引轻小物体
2、摩擦起电的实质:电荷的转移
3、两种电荷:丝绸摩擦的玻璃棒带正电,毛皮摩擦的橡胶棒带负电
4、电荷间作用规律:同种电荷相排斥、异种电荷相吸引
5、验电器工作原理:同种电荷相排斥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