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17.2 电流的磁场教学目标1、知道电流周围存在磁场,知道通日螺线管对外相当于一个磁体,会用右手螺旋定则确定相应磁体的磁极和通电螺管的电流方向。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分析概括、空间想象能力。核心素养实践创新1.劳动意识:学生对磁场知识很是感兴趣,在学习了磁场知识以后通过大量的实验使学生的抽象认识更加直观,借助画图可以使学生对本节课的知识容易接受目记忆牢固。2.技术运用:培养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养成实事求是,尊重自然规律的科学态度,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有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决心。教学重点通过观察奥斯特实验了解电流的磁场,知道电流磁场方向跟电流方向有关系,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能力。教学难点通过观察通申螺线管的实验,发现通申螺线管的磁极跟电流方向的关系,总结出右手螺旋定则,培养学生的分析概括能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观察与思考电荷间的相互作用:同种电荷相斥,异种电荷相吸。磁极间的相互作用:同名磁极相斥,异名磁极相吸。带电体和磁体有一些相似的性质,这些相似是一种巧合呢?还是它们之间存在着某些联系呢?科学家们基于这种想法,一次又一次地寻找电与磁的联系。1820年丹麦物理学家奥斯特终于用实验证实通电导体的周围存在着磁场。这一重大发现轰动了科学界,使电磁学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二、新课讲解电流的磁效应演示:电流的磁效应(奥斯特实验)1. 将导线放在小磁针的上方,让它和小磁针相平行。2. 接通电源(短路),观察小磁针是否转动以及转动方向。3. 改变电流方向重做以上实验,再观察小磁针的转动方向。当电流方向发生改变时,小磁针转动的方向一致吗 通电前 通电后现象说明什么 触接 触接甲 通电 乙 断电 丙 改变电流方向通电导线周围存在着磁场,磁场的方向与电流的方向有关。这种现象叫做电流的磁效应。既然电能生磁,为何手电筒在通电时连一根大头针都吸不上?这是因为磁场太弱了。如果把导线绕在圆筒上,就做成了螺线管(线圈),各条导线产生的磁场叠加在一起,磁场就会强得多。探究活动一:奥斯特实验转换法把一根水平放置的导线平行地放在静止的小磁针的上方,观察现象,接通电源后再看看。结论:通电导体周围存在着磁场。注意:1.通电前,导线要与静止的小磁针平行放置。2.由于是短路,所以看到现象后及时断开电路。3.标出每次实验的电源正负极及小磁针偏转情况。结论:通电导体周围存在着磁场。(即电流的磁效应)通电导体周围的磁场方向与电流方向有关。探究活动二:通电螺线管的磁场如何显示通电螺线管的磁场分布?螺线管:一捆长线圈,由多匝线圈组成通电螺线管外部的磁场与条形磁体的磁场相似。安培定则内容:用右手握螺线管,让四指弯向螺线管中电流的方向,则大拇指所指的那端就是螺线管的北极。实质:电流确定了磁场,电流方向改变,磁场方向随着变,安培定则反映了电流和磁场的内在规律性。安培定则的由来1820年7月21日,丹麦物理学家奥斯特发现了电流的磁效应,轰动了整个欧洲.9月11日安培得知这一消息后,第二天就重新做了奥斯特的实验.实验中他惊奇的发现,磁针转动的方向和电流的方向有一定的规律.9月18日,在法国科学院学术报告会上,安培高兴地报告了他的重要发现,使科学家们赞叹不已.后来,这个定则就被命名为安培定则.例:如图所示,判断通电螺线管的磁极三、小结谈谈你都有哪些收获?磁悬浮列车使车体完全脱离轨道,悬浮在距离轨道约1厘米处,腾空行驶,创造了近乎“零高度”空间飞行的奇迹 。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