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感受信息 教案 2023-2024学年沪科版物理九年级全一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19.1.感受信息 教案 2023-2024学年沪科版物理九年级全一册

资源简介

第十九章 走进信息时代
感受信息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人类信息和存储的发展历程。
2.了解电话是怎样把信息传递到远方的。
3.知道电话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教学重点:了解电话是怎样把信息传递到远方的。
教学难点:了解电话是怎样把信息传递到远方的。
教具准备
磁带、电话机等。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烽火台是古代重要军事防御设施,白天施烟、夜间点火,台台相连,来传递消息,是最古老但行之有效的消息传递方式。
那么你还知道哪些记录、存储和传播信息的方式呢
二、新课教学
探究点一 信息的记录和存储
教师让学生自主学习课本上的相关内容,教师总结。
人们最初记录信息的载体是大脑,传递信息用的是肢体语言、面部表情等。直到人类获得了语言,用语言来相互传递有用的信息。文字的出现使人类的信息记录方式产生了根本性的变革。
随着技术的进步,有了光记录、磁记录等大信息量的记录方式。
信息:
是事物发出有意义的消息,人类特有的三种信息是语言、符号和图像。
记录信息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它随着人类文明进程的深入而发展。
早期人类将文字记录在牛骨和竹简等物品上
(
竹简
) (
商代牛骨刻辞
)
(2)中国民族的祖先发明了造纸和印刷术
2.随着技术的进步,有了光记录、磁记录等大信息的记录方式。
探究点二 信息的传播
在交通和通信很不发达的时代,人们常用烽火、驿马、信鸽等方式来传递信息。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课本上的图片,讨论:古代的信息传递的特点是哪些?
结论:早期的信息,传播速度慢、距离近、信息量少。
1837年,莫尔斯发明了实用的电报机,从此人们可以做到同时在两地之间传递信息。早期的电报完全由人工操作,主要传送文字信息。
1876年,贝尔发明了电话。这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发明之一。电话是利用电信号将人们的语言从一个地方传到另一个地方的装置。电话通常由话筒、键盘和听筒组成。
学生讨论话筒、听筒的工作原理。
结论:话筒能把声信号转化为电信号,听筒能把电信号转化为声信号。
说话时声带振动而发出声音→引起介质空气振动传播声音→空气振动而引起话筒内碳精盘内碳粒忽松忽紧→导致电路中电阻忽大、忽小→引起电路中电流忽大、忽小→从而引起膜片内的振动而发声。
声音使介质空气振动传播→空气振动引起耳膜振动→听到说话人的声音。
现代电话机
三、板书设计
第一节 感受信息
1.信息的记录和存储。
2.信息的传播。
电话中话筒、听筒的工作原理。
四、教学反思
本节课由于内容要掌握的知识点较少,我先让学生自主学习课本,之后由我来讲解并进行总结。在学习电话的知识环节,我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并结合课本将知识阐述出来。
五、布置作业
要求学生完成同步练习部分,并提醒学生预习下一节的内容。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