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说课教案各位领导 、老师大家好:我是调兵山市第一小学音乐教师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我将从教材分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这三方面对本节课进行阐述。首先,我对本课教材进行简单分析: 一、教材分析 《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原名《义勇军进行曲》 。作于1935年春,田汉词,聂耳曲,原为电影《风云儿女》主题歌。《义勇军进行曲》被称为中华民族解放的号角。1949年9月此歌被定为我国的代国歌,1982年12月4日五届人大第五次会议通过定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采用g调,2/4拍,一段体,曲调线条流畅振奋人心。乐曲弱起进入,音乐中用了一些三连音,同时乐曲上还有一些表情记号,在演唱中要注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是一首激动人心、奋发向上、慷慨激昂的进行曲,我们要准确表现强烈的战斗性,使歌曲充满革命的激情。根据上述材料分析,考虑到一年级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及其发展规律我认为本课的教学重、难点是: 教学重点:感受欣赏并演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引导学生连贯歌唱并从中受到相应的思想教育。 教学难点:进一步认识重音记号,渐强记号,三连音及弱起小节,并准确表现。教学目标:1.愿意学习《国歌》及其相关的音乐知识,能够体会并用歌声准确表达国歌的神圣与庄严。教育学生铭记历史,以珍惜今天幸福的生活。2.通过《国歌》的赏析、点评、演唱、纠正学生演唱中的习惯性错误与不严谨的缺陷,引导学生深刻领略乐曲的感召力,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高尚情感。为了更好地完成以上教学目标,我采用了以下的教学方法。 二、教法·学法 1.利用多媒体机展示历史资料、以及聂耳生平及代表作品等。2.根据教学目的提出问题。为作品赏析的难度和重点奠定基础。利用电脑多媒体提供的音响、乐谱以及一些特殊效果,引导学生的思维、情感等多种心理与思维感受,使学生由音乐语言,想到音乐主题的形象,从而准确理解作品蕴含的深刻主题。3.音乐教学充分贯彻: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育思想。采用激趣诱导、感受和体验学习等方法。让学生在观看、聆听、演唱等一系列活动中促进学生音乐感知、情感体验和审美情趣的培养,让学生养成参与意识和群体意识。三、教学过程 在教学过程中,我通过1.创设情景,激发感情。2.感受音乐,模打节奏。3.深入聆听,学习歌曲。4.解决难点,情感渗透。5.有表情地演唱歌曲。6.归纳总结这六个方面进行讲解。(一)、创设情景,激发感情。 一堂好课必须有一个良好的导入做为前奏,我选择大家都熟悉的管乐曲《运动员进行曲》为律动曲,引领学生进入进行曲世界,调动学生的上课意识。放管乐曲《运动员进行曲》,学生随音乐律动进教室。音乐师生问好。(二)感受音乐,模打节奏。 1.导言: 同学们,刚才听的乐曲在哪听过?学生回答:间操时候,颁奖典礼的时候。是的,这是管乐曲《运动员进行曲》,现在我们就认识一下其中的一种乐器 ——小号。(放课件)小号由号嘴,管体和机械三部分组成。小号属于高音乐器,音色强烈、明亮而锐利,极富光辉感,是铜管家族中的宠儿。小号既可奏出嘹亮的号角,也能表现优美而富有歌唱性的旋律。现在,我放一段由小号演奏的音乐,大家听听。(放《国歌》前奏)听完音乐后,与学生共同探讨三连音。这段音乐多处运用了"三连音"节奏,形象地表现出紧迫和战斗号角的艺术效果。现在,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下“三连音”(放课件)在日常生活中许多声音也具有"节奏感",最近似"三连音"节奏。我利用下面这三种节奏,引领学生模打节奏,解决难点。A. 疾驰的马蹄声 da da da dadadaB. 火车运行声 ku cha cha ku cha chaC. 敲门声 dang dang dang dang dang dang今天,我们就欣赏一首用小号为主要乐器演奏的管乐曲《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三)深入聆听,学唱歌曲。A.放管乐《国歌》(放课件),学生初听音乐,熟悉旋律。学生全体起立,奏《国歌》,敬 队礼。B.国歌,是代表一个国家民族精神的歌曲,是被国家的政府和人民认为能代表该国家政府和人民意志的乐曲。一般来说它们都带有爱国主义色彩。威武雄壮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原名《义勇军进行曲》,原为抗战影片——《风云儿女》的主题曲。由著名词作家田汉作词,人民音乐家聂耳作曲。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下这首歌。(放课件)C.领学生按节奏读歌词。D.弹旋律,学生反复随音乐填词,练唱。在这一环节中我利用钢琴让学生跟琴声分句唱词,运用听唱法来完成歌曲的学唱,并给予必要的提示,最后完整的初唱全曲。(四)解决难点,情感渗透。《国歌》同学们基本已经会唱了,但是,怎样把它所表达的情绪用我们的歌声表现出来呢?下面,我们一起来分析歌曲:学生给歌曲分句,回答歌曲可分为五句。找学生在歌片中标出。我这里有五张卡片,每张卡片上都写下了每一句的简要提示,你们根据自己的理解,找出相应的提示。(放课件)军号般的前奏引出——(2)无所畏惧的英雄气概和战斗意志。(1)急切的呐喊,召唤着被压迫的人们,呼唤人们战斗。(3)大敌当前,形势紧迫。(5)亿万人民冲破黑暗,勇往直前。(4)激起无数同胞的奋起反抗。(学生四人一组讨论,给五句提示编号)教师引导学生对其进行认真处理,并有激情的分句练唱。第一句:处理弱起:用拍手表示休止符,领导学生练习弱起。第二句:重音记号: “>” 乐曲中强度较大的音,是构成节奏的主要因素。第三句:唱出紧迫感觉。第四句:渐强记号: “<” 表示音量加强的过程。第五句:你们找一下三连音?学生自己解决,我指导纠正。怎么表现坚定有力?学生练唱,老师纠正。(五)有表情地演唱歌曲。在了解了歌曲的意境后,现在我们用平稳的进行曲速度,饱满激昂的热情,以及强弱分明的节奏,完整地演唱歌曲。(放课件)你们知道《国歌》是怎样诞生的吗?我给你们讲个故事:《风云儿女》这部影片刚拍的时候,主题歌的歌词还没有写出来,田汉就被捕了,于是,田汉在狱中把歌词写在香烟纸上,并设法让探狱的家人带出去,交给了聂耳,聂耳接到歌词后,无比激动,他怀着满腔的爱国热情,谱出了《义勇军进行曲》的初稿,这时反动派的鹰爪已经伸向聂耳,党组织为了保护这位音乐家,让他暂时离开祖国。1935年4月1日,聂耳带着《义勇军进行曲》的初稿来到日本东京,他抓紧时间修改了主题歌,并很快就寄回祖国。这首被称为中华民族解放号角的歌曲,自1935年在民族危亡的关头诞生以来,在人民中广为流传,对激励中国人民的爱国主义精神起了巨大的作用。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确定《义勇军进行曲》为代国歌。1982年12月,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全体会议确定《义勇军进行曲》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所以,我们每一位同学要知道《国歌》是祖国的象征,是民族的心声。听了老师刚才讲过的故事,我想同学们对《国歌》有了更深的了解吧!和学生共同探讨参加升旗仪式时我们应该怎么做?作为现代的少先队员在参加升旗仪式时,全体学生应列队整齐排列,面向国旗,肃立致敬。当升国旗、奏国歌时,要立正,脱帽,行队礼。升旗是一种严肃、庄重的活动,一定要保持安静,切忌自由活动,嘻嘻哈哈或东张西望。神态要庄严,当五星红旗冉冉升起时,所有在场的人都应抬头注视。(放课件)“起来!起来!”,这呼声不仅是前辈昨天战斗的号角,也是我们每个同学身负重任走向未来,建设的进军号。同学们,下面让我们再一次高歌一曲《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全体起立,唱《国歌》敬礼!(六)归纳总结.通过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的学习,我们进一步了解了新中国是来之不易的,我们要捍卫她,现在我们要发奋学习,掌握更多的本领,将来把祖国建设得更繁荣,更昌盛,更富强!我的说课完毕,谢谢!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