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赤壁赋》自主背诵课一、教学目标?1.掌握文言词语,能顺畅地朗读诗文。领悟骈散结合的语言特点。?2.掌握背诵方法,让学生当堂把诗文背下来。?3.情景再现:用自己的话说出“逍遥游乐图”的美景。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在诵读中欣赏和感悟。?2.难点:理解文中的情趣和理趣。?三、导入相见不如怀念,看景不如听景,这节课,同学们先闭上眼睛,叫醒你们的耳朵,听××同学为大家描绘一幅逍遥游乐图,用心,你可以听到全世界。四、情境法: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课前让同学们扩写《赤壁赋》的写景部分,选择佳作课上朗读,为学生描绘一幅逍遥游乐图,背景音乐《三个人的时光》。让学生陶醉在诗情画意之中,对文章产生浓厚的兴趣。朗读内容:这天是壬戌年七月十六日,自“乌台诗案”被贬黄州已经过了两个春秋,罢了吧,罢了吧!听说赤壁美景胜天,我还是与朋友去泛舟游赤壁,寄情山水中吧!和风温存地亲吻着我的脸,感觉到一丝凉爽、亲切,像小孩在我身旁细诉快乐。低头看那宁静的江面,他似乎并未察觉到我,静的像睡着一般,不言不语。我也不忍心唤醒她,且让她沉浸在这幸福的梦境中吧!于是,我举起酒杯,与朋友把酒临风,吟诵起明月的诗篇,歌唱起窈窕的诗句。不一会儿,月亮从东边缓缓爬上来,她也沉醉在这山光水色之中,不忍离去,你看她,正在斗牛之间嬉戏玩耍。月光洒向赤壁,一层层白雾升上了江面,水光就像与天相接一般,把我们笼罩在其中,我放下手中的船桨,任凭小舟随着江水飘摇,摇摇晃晃的小舟在天空中乘风浮游,而我也像一只鸟儿在乘风飞翔。恍恍惚惚,不知道停留在哪里,感觉自己离开了人间,来到了仙界瑶池,轻松自在,真像是一场梦啊!良辰美景,东坡居士独占风雨无边,身心与自然相融,空灵、自由、飘渺、悠扬而又和谐。五、范读法:由景入情入理使用鲍国安范读,再次正音、断句、体会语气轻重缓急的变化。诵读指导:(1)以文为赋”是这篇赋的一大特点,它不是以整句形式写的骈文,而是骈散结合,注重声韵美。聆听诵读时应注意句间的停顿,延长和节奏,同时还注意叙述句的平缓语调,描写句的意境把握,抒情句的感情韵味。(2)注意每段中押韵句的韵脚。如第一自然段的“间,天,然,仙”。第二段的“桨、光、方;慕、诉、缕、妇”。第三段的“稀、飞、诗;昌、苍、郎;东、空、雄;鹿、属、粟;穷、终、风”。第四段的“往、长;主、取”等。六、齐读法:全体同学和老师一起齐读《赤壁赋》,读出自己的理解。学生齐读容易变成机械化的有口无心的朗读,而且语速会越来越快,失去文章的美感。所以教师在齐读中要发挥基调的作用,饱含深情,用洪亮的声音、动人的语调调动起学生朗读的积极性,体会文章的语言美和情感美。诵读指导:感情:欢乐——悲伤——旷达的线索。(教师点拨:情、景、议浑然天成)七、自由诵读法:学习文言文离不开背诵,“背”是一字不错、一字不漏、一字不添地把课文准确地记住,“诵”则是把你的理解,用声音表达出来。在理解了文章脉络,掌握的文言字词后,背诵的基础已经打好,下来需要的是“死去活来”的过程,大家自己来完成这个最关键的过程。留给学生10分钟。八、首字提示法:在学生自主背诵一段时间后,学生对文本已经比较熟悉,只是背到一个地方时会突然“卡脖”,怎么想也想不出下一句。可是,只要你提醒他下一句的第一个字,他就又能很快想起来,接着背下去。针对此,我们在这一阶段可以采用“首字提示法”,即:把每一句的第一个字(如果连续的短句较多,可以适当合并)写下来,用它们作背诵时的提醒之用。如《赤壁赋》的第一段,在背诵时把“壬、七、苏、清、水、举、诵、……”等字写在一张纸上以便在背诵“卡脖”时提醒自己。这样多反复几次,直到最后不看这些字也能背出。九、填空默写法:1、 清风徐来, 。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 。2、 月出于东山之上, 。 ,水光接天。 ,凌万顷之茫然。3、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 , 。4、 其声呜呜然, ,如泣如诉。 ,不绝如缕。5、 舞幽壑之潜蛟, 。6、 酾酒临江, ,固一世之雄也, !7、 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驾一叶之扁舟,举匏尊以相属。8、 寄蜉蝣于天地, 。 ,羡长江之无穷。9、 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 ;自其不变者而观之, ,而又何羡乎!10、 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 。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 ,取之无禁, ,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食。诵读指导:这是眼、口、手、心综合运用于背诵的方法。当眼熟、口熟、手熟、心熟了,全文也就容易通过对它们的熟记而背出。十、教学小结背诵经典古诗文要以学生为主,让学生自主探究、合作探究,相信结合恰当的点拨引导,学生们背诵的积极性会高涨起来,文言感受能力会逐渐培养起来,文言文的阅读理解能力会有较大的提高。十一、课后作业1.将文中第一段改写成散文化的抒情文字。2.比较《前赤壁赋》和《后赤壁赋》的异同,强化背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