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课件(41张ppt+2视频)-2023-2024学年中职高教版(202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3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课件(41张ppt+2视频)-2023-2024学年中职高教版(202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资源简介

(共41张PPT)
第 4 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前 言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党领导人民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开启实行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征程,朝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继续前进。为什么说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 为什么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我们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行动指南 学习本课,我们将认识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了解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感悟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发生的历史性变革,掌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主要内容和重要意义,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
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
是到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时(2021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
是到新中国成立100周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返回
目 录


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
创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
一、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
1.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
社会主义从来都是在奋勇开拓中前进的,必定随着形势和条件的变化而不断向前发展。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
一、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
1.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
如何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科学内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是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续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时代;
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时代;
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不断创造美好生活、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时代;
是全体中华儿女勠力同心、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时代,是我国不断为人类作出更大贡献的时代。
一、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
1.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
党的百年奋斗历程告诉我们,党和人民事业能不能沿着正确方向前进,取决于我们能否准确认识和把握社会主要矛盾、确定中心任务。什么时候社会主要矛盾和中心任务判断准确,党和人民事业就顺利发展,否则党和人民事业就会遭受挫折。
——2022年1月11日,习近平在省部级主要领导
干部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
一、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
1.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
★社会矛盾的变化:(“变”)
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1981年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
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2017年党的十九大)
一、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
1.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
★正确认识我国的基本国情(“不变”)
基本国情没有变: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
国际地位没有变:我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
解读社会主要矛盾
社会需求方面
我国稳定解决了十几亿人的温饱问题,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美好生活需要日益广泛。
人民希望有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长,在教育、医疗、卫生、就业、住房、养老等各个方面有了新的期盼,对过上好日子又有了新向往。
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总体上显著提高,长期存在的短缺经济和供给不足状况已发生根本性转变。
我们面临的突出问题是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
主要指各区域各领域各方面发展不够平衡,存在“一条腿长、一条腿短”的失衡现象。
发展不平衡:
主要指一些地区、一些领域、一些方面还存在发展不足的问题。
发展不充分:
社会生产方面
一、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
2.历史性成就和历史性变革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贯彻党的基本路线、基本方略,采取一系列战略性举措,推进一系列变革性实践,实现一系列突破性进展,取得一系列标志性成果,经受住了来自政治、经济、意识形态、自然界等方面的风险挑战考验,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推动我国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
一、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
2.历史性成就和历史性变革
“十三个方面成就”
在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上
在全面从严治党上
在经济建设上
在全面深化改革开放上
在政治建设上
在全面依法治国上
在文化建设上
在社会建设上
在生态文明建设上
在国防和军队建设上
在维护国家安全上
在坚持“一国两制“和推进祖国统一上
在外交工作上
2.历史性成就和历史性变革
一、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
新时代十年的伟大变革,在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中华民族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全国人民更加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一、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
2.历史性成就和历史性变革
一、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
3.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想一想,为什么说现代化道路“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学习任务
2021年7月,习近平在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领导人峰会上阐明,“现代化道路并没有固定模式,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不能削足适履。每个国家自主探索符合本国国情的现代化道路的努力都应该受到尊重”。
一、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
3.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在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长期探索和实践基础上,经过党的十八大以来在理论和实践上的创新突破,中国共产党成功推进和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
一、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
3.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中国式现代化的科学内涵
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
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
人口规模
巨大
全体人民
共同富裕
物质文明
和精神文明相协调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走和平
发展道路
一、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
3.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相关链接
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是: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高质量发展,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
一、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
3.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在新时代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进程中,我国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实现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充分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强大生命力和巨大优越性,显著提高了我国国际地位,在中华民族发展史上具有重要里程碑意义。
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2022年10月16日,习近平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中心任务
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的战略安排
十九大
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分两步走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第一步
2020—2035年
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第二步
从2035年到本世纪中叶
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分阶段、有步骤地推进。
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
小结
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新时代的科学内涵
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
历史性成就和历史性变革
新时代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的背景
“十三个方面成就”
新时代伟大变革的重要意义
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成功推进和拓展中国式现代化的必要性
中国式现代化的科学内涵
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中心任务

创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2017年,党的十九大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确立为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2018年,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载入宪法,确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国家政治和社会生活中的指导地位。
溯源——伟大思想如何应运而生?
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和社会主义事业的成就,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各族人民,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指引下,坚持真理,修正错误,战胜许多艰难险阻而取得的。我国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国家的根本任务是,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国各族人民将继续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改革开放,不断完善社会主义的各项制度,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治,贯彻新发展理念,自力更生,艰苦奋斗,逐步实现工业、农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的现代化,推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协调发展,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
——《中国共产党章程》
二、创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1.系统科学的理论体系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科学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等重大时代课题,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十个明确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涵盖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等各个领域、各个方面,提出一系列原创性的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以全新的视野深化了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
十四个坚持
十三个方面成就
二、创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1.系统科学的理论体系
二、创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1.系统科学的理论体系
“十个明确”
5
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共产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全党必须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
明确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分两步走在本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明确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推动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
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是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战略布局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四个全面。
明确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二、创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1.系统科学的理论体系
6
明确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7
8
9
10
明确必须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统筹发展和安全。
明确党在新时代的强军目标是建设一支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人民军队,把人民军队建设成为世界一流军队。
明确中国特色大国外交要服务民族复兴、促进人类进步,推动建设新型国际关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明确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方针,提出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全面推进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把制度建设贯穿其中,深入推进反腐败斗争,落实管党治党政治责任,以伟大自我革命引领伟大社会革命。
二、创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1.系统科学的理论体系
“十四个坚持”
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坚持全面深化改革
坚持新发展理念
坚持人民当家作主
坚持全面依法治国
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
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
坚持党对人民军队的绝对领导
坚持“一国两制”和推进祖国统一
坚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坚持全面从严治党
不断谱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庄严历史责任。
继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首先要把握好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坚持好、运用好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
必须坚持人民至上
必须坚持自信自立
必须坚持守正创新
必须坚持问题导向
必须坚持系统观念
必须坚持胸怀天下
展望——如何理解伟大思想的历史地位和重要指导意义?
查看党的十八大以来,所提出的如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新发展理念、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全过程人民民主、总体国家安全观、精准扶贫、科技强军等一系列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
小组合作:
结合材料并联系实际,说一说,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为什么会提出这一系列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
周末节假日游人如织,各地商家生意兴隆,我国超大规模市场展现出巨大潜力;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全球第一,5G应用场景不断拓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成为经济增长新引擎——今天的中国,供给和需求两端正同时发力,国内大循环动力强劲、韧性十足。
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
改革有机结合起来
小组1:从假期旅游市场分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小组2:从投票方式的变化看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发展
豆选
1988年七届人大会场设立秘密写票处
1990年两会,第一次启用电子表决系统
二、创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2.民族复兴的行动指南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最新成果,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的飞跃。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我们必须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一切从实际出发,着眼解决新时代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问题,不断回答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作出符合中国实际和时代要求的正确回答,得出符合客观规律的科学认识,形成与时俱进的理论成果,更好指导中国实践。
前提和条件
解放思想
(核心)
前提条件
必然要求
实事求是
与时俱进
求真务实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我们必须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一切从实际出发,着眼解决新时代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问题,不断回答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作出符合中国实际和时代要求的正确回答,得出符合客观规律的科学认识,形成与时俱进的理论成果,更好指导中国实践。
二、创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2.民族复兴的行动指南
“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
党确立习近平同志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确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地位,反映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心愿,对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对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具有决定性意义。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