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高考作文模拟写作:发言稿“关于边界感”导写及范文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4届高考作文模拟写作:发言稿“关于边界感”导写及范文

资源简介

高考作文模拟写作:发言稿“关于边界感”导写及范文
作文题目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从“糖水爷爷”到“煎饼奶奶”,从淄博“鸭头哥”到安徽“盒饭姐”……普通人成为“网红”被过度围观而陷入困境的现象已经多次上演。缺失边界感的强势围观,不仅使当事人无法正常工作生活,还严重干扰公共秩序。边界感,也成了网络热词。
有边界感,简单说就是指一个人对自己的需求、言行、想法和情绪负责,不过度介入他人的生活,同时能够在他人越界时及时表示反对,维护自己的自主性。边界感不仅在网络空间很重要,在其他方面也很重要,比如:人际交往、国际交往、文化交流……
班会课拟组织一场关于边界感的大讨论,请写一则发言稿,联系现实谈谈你的思考。
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不得抄袭,不得套作,不得透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审题指导】
这是一道典型的“材料+任务驱动型”作文题。要求考生结合材料,联系现实写一则发言稿,在班会课上谈对边界感的思考。要求考生既要读懂材料意思,也要注意发言情境,还要联系现实综合确定写作内容。
一、关于材料的解读
本题材料共两段,第一段从网络事件引出边界感这一热词,指出边界感缺失有重大危害。
第二段材料从含义和重要性角度对边界感进行了解读。明确了边界感既指向自己,要控制自己不越界,也指向他人,反对他人越界。说明了边界感的重要性不仅仅局限于网络空间,还涉及现实的人际交往、国际交往,文化交流,甚至更多方面。
材料内容丰富,考生要认真研读材料,在此基础上进行立意。
二、关于主题的解读
考生务必要将思维聚焦到“边界感”这一核心概念,围绕什么是边界感,我们要有什么样的边界感,具体到网络空间、人际交往、国际交往或其它更多方面,边界感的价值和意义如何,结合社会现实多角度思考。
何为“边界感”?
1.一般指交往的界限,是对自己和外在的界限。
2.边界意识建立的前提:尊重自己、尊重他人。我们诚实地表达自我,也充分认识到他人的存在,并感知人与人之间的差异性。
3.用边界意识来区分安全和危险,调节接纳与给予的平衡。
如果“边界感”缺失,会有什么后果?
1.自我边界感缺失:对自己而言,习惯依赖他人,生活目标飘忽,为人处世态度模糊。与人交往,不懂得适可而止,容易冒犯他人,容易以爱之名,将造成伤害的行为冠以“我都是为了你好”的名号。
2.亲情中边界感缺失:常见的“东亚家庭”(根源于传统父权与夫权的双重至上性,表现为不同形式与程度的失衡)之痛,父母将人生的全部加注在孩子身上,化成名为“爱”的枷锁,孩子成为父母意志的傀儡。父母在失去自我的同时,扼杀了孩子拥有自由、健全人格的可能。
3.友情、爱情中边界感缺失:无法意识或不能接受对方是独立人,恨不得彼此成为“连体婴”,怀疑和猜忌的情绪不断累积,导致情感瓦解,彼此渐行渐远。
4.职场中边界感缺失:工作效率受到负面影响,职场关系不够融洽,职业幸福感不强。
5.网络中边界感缺失:对自己而言,分不清虚拟和现实,产生定位错误的问题,对他人而言,可能在网络中越界,可能造成网络暴力,或好心办坏事的情况。
6.国际交往中边界感缺失:可能出现丧权辱国、霸权主义等不良后果。
……
写作材料提示“‘边界感’不止在网络空间等方面重要”,写作引导语明确要求“联系现实”,意味着考生可以适当延伸,结合生活实际和切身体会来写。可以阐释“边界感”的内涵与意义,可以论证“边界感”存在的必要性,也可以质疑某些“边界感”的合理性,也可辩证分析,人要有边界感,又不能因之束缚了手脚。
三、关于写作任务的解读
1.情境为面向班会讨论活动的发言场景。发言内容要有针对性,让听众去思考边界感的意义,如何避免边界感缺失,或者我们该有怎么样的边界感等问题。
2.身份为参加班会讨论的发言人。以同学身份发言,在行文中要体现。
3.联系现实的具体要求。现实既可以是自己成长经历,也可以是当今发生的与边界感有关的具体事件。
4.谈谈你对边界感的思考。这思考在行文过程一定要明确。可思考“何为边界感”,也可以思考“边界感缺失的危害”,还可以思考“我们该有怎样的边界感”……既可以选择网络空间的边界感来谈,也可以选择人际交往的边界感来谈,还可以谈国家交往的边界感……宏观和微观可以做辩证思考,学生可以自主选择。
5.文体格式为发言稿,必须符合发言稿的格式。需要拟标题,顶格写称谓语,下一行空两格写问候、开场白、正文,以感谢、展望、鼓舞等语句作结,不可落款。要切合自己的身份,面向本班的同学作发言,行文过程必须有发言现场感,要有听众意识和平等交流对话的意识,营造轻松沟通氛围,不可说教气息过重,要具有说服力和感染力,切忌高高在上,空话、套话连篇。
四、立意参考
立意角度也有很多,列举几种,以供参考:
1.边界感是一个人最好的修养
2.行有所止,言有所界
3.持良好边界感,促和谐共发展
4.对越界说不
5.守住自己的边界,尊重他人的边界
6.“边界感”的是与非
范文展示
边界感是一个人最好的修养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今天我发言的主题是“边界感是一个人最好的修养”。相信大家都听闻近日来因边界感缺失而引发的一系列乱象,无论是“”糖水爷爷”“煎饼奶奶”还是“鸭头哥”“盒饭姐”,强势围观使当事人不堪其扰。以我之见,不论个人还是国家,都应谨循边界感的尺度,边界感是一个人最好的修养,我们都应守住边界。
每个人需要有自我的边界意识,即使父母和孩子之间,也是有边界的。亲情不是占有,而是彼此尊重。父母要给孩子成长空间,让孩子学会成长与独立,不要打着爱与关心的名号干涉孩子的生活。尼采曾说:“要清楚自己人生的剧本:不是父母的续集,不是子女的前传,更不是朋友的外传。”足见自我边界对框定自我的重要性,如若没有自我的边界,没有自我认定的价值观和原则,那么便如孔子口中的“乡愿”一般,成为道德之贼,无思想无立场,与烂泥无异。(引用尼采的话谈自我“边界”意识。)
边界感是一个人最好的修养,我们都应守住边界。
人与人之间亦有边界。每个人拥有自我的边界之后,人与人之间也必定出现界线,而这样的边界往往是个人的底线,神圣不可侵犯,如国界一般。如果缺乏边界的意识,随意践踏自我与他人边界,哪怕你是皇帝,也要懂得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否则,即使你金城千里,一样叫你身死人手,为天下笑。粉丝追星原本是一件美好的事情,但若是分寸感和边界感的缺失,便会在追星的途中迷失自己,越活越逼仄。恰如胡适所言:“你不能做我的诗,正如我不能做你的梦。”(引用胡适的话谈人与人之间应有“边界”意识。)
不光要守住人与人之间的边界,还要守住人与法规间的边界。
走路行车要遵守法规,比如不能闯红灯、酒驾、无证驾驶……只要你越了界,自然有法律来惩罚你,甚至要付出生命的代价;乱扔垃圾,也会触犯了法律的边界,上海已经出台了史上最严的垃圾分类处理规定;公民要依法纳税,范冰冰不依法纳税被巨额罚款;公职人员不可以公车私用,更不可以权谋私,工作日不可中午饮酒;疫情时代,人与人之间有三米的距离,倘若带着病毒乱跑,监狱的大门就向你敞开。即使网络世界也不是法外之地,也是有分寸感和边界感的,网络自由应以守法为前提。(探讨人与法规之间的“边界”。)
人与自然之间也是有边界的。(探讨人与自然之间的“边界”。)
草木荣华滋硕之时,斧斤不可入山林。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合理利用,自然才回报以干净的水、蔚蓝的天、清新的空气;无序开发、粗暴掠夺,自然的惩罚必然是无情的。“枪响”之后没有赢家”,人类对大自然的伤害最终会伤及人类自身。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守住自然生态安全边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人类才可以永续发展。
行有所止,言有所界,边界感是一个人最好的修养,我们都应守住边界。
我的发言完毕,谢谢大家!
“边界感”的是与非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我非常荣幸在这次班会课上就“边界感”这个话题与大家分享我的一些思考。首先,我想借用一句古语来解释一下边界感的含义,那就是“人贵自知,知止不殆”。这里的“止”,就是边界感,它提醒我们在人际交往、国际交往、文化交流等方面,都要明确自己的立场和底线,尊重他人的同时,也要保护自己的权益。
在当今的网络时代,边界感显得尤为重要。我们常常会看到一些网络名人被围观,甚至被越界干扰的现象。从“糖水爷爷”到“煎饼奶奶”,从淄博“鸭头哥”到安徽“盒饭姐”,这些普通人在成为“网红”后,往往被过度围观,以至于无法正常工作和生活。这其中,不仅有公众的无意干扰,更有一些媒体为了追求流量而进行的刻意炒作。这些行为不仅侵犯了这些普通人的隐私权,也给他们的生活带来了无尽的困扰。
边界感缺失的另一个表现,就是对他人的越界行为没有及时表示反对。在人际交往中,有些人因为种种原因,可能会过度介入他人的生活,甚至在别人越界时,也无法做出及时的反应。这种现象不仅会影响人际关系的和谐,更有可能引发更大的矛盾和冲突。
然而,边界感并非意味着冷漠和疏离。相反,它更多地是在强调尊重和理解。在人际交往中,我们需要尊重他人的意愿和选择,同时也要理解他人的感受和立场。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建立起健康、稳定的人际关系。在国际交往和文化交流中,边界感则更表现为尊重他国的文化和价值观,不将自己的观念强加于人。
那么,如何培养边界感呢?我认为,首先,我们要明确自己的立场和底线。在面对各种情况时,我们要清楚自己的需求和想法,坚守自己的原则和价值观。其次,我们要学会倾听和理解他人。在交流中,我们要用心去听取他人的意见和建议,理解他人的感受和立场。最后,我们要学会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立场。在面对越界行为时,我们要勇敢地表达自己的反对意见,维护自己的权益和尊严。
总之,边界感是一种尊重和理解的体现。在人际交往、国际交往、文化交流等方面,我们都应该注重边界感的培养。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建立起和谐、稳定的社会关系,实现个人和社会的共同发展。
最后,我想引用一句话来结束我的发言:“边界感不仅是一种个人素养,更是一种社会文明。”让我们一起努力,培养好我们的边界感,为社会的和谐与进步做出贡献!
谢谢大家!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