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历史上册(部编版)第18课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教学设计)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八年级历史上册(部编版)第18课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教学设计)

资源简介

第18课 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 教学设计
《2022年历史课程标准》要求:通过了解九一八事变、东北抗联、一二·九运动、西安事变等史事;认识日本侵华的罪行,认识中国人民抗战的艰苦历程。
本课是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中的第一课,主要内容有九一八事变、华北危机与一二·九运动、西安事变。本课有两条主线:一条是日本对中国的步步侵略;一条是中国社会各派力量对日本侵略的抗争。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将侵略魔爪伸向了华北地区,中日民族矛盾逐步上升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中华民族到了生死存亡的关头。面对日本的步步侵略,中国共产党、爱国学生、部分国民党将领掀起了空前的反日浪潮。中国共产党在东北组织抗日游击队,爱国学生发动了一二·九运动,爱国将领张学良、杨虎城发动了西安事变。在周恩来等人的努力斡旋下,西安事变得以和平解决。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是扭转时局的关键。
知道九一八事变、东北抗联、一二·九运动、西安事变等基本史实重要的事件、人物、现象等,知道日本侵华的过程,初步养成历史时序意识和历史空间感。(唯物史观、时空观念)
运用史料分析九一八事变的原因,认识抗日战争在中国近代社会发展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唯物史观、史料实证、历史解释)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抗日救亡运动的兴起反映了中华民族且有反慢略的光荣传统,当代青少年应以先辈们为榜样,树立和培养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责任感。(历史解释、家国情怀)
教学重点:九一八事变;西安事变。
教学难点: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
初中生对九一八事变和西安事变多少有点了解,但对于日本为什么制造九一八事变,为什么九一八事变是中华民族的耻辱,九一八事变后日本更大的阴谋是什么,张学良杨虎城为什么制造西安事变,西安事变对中国的革命局势产生什么影响,他们对这些一无所知。这节丰富了学生对历史的理解同时对他们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让他们牢记历史的同时明白现在身上担负的任务和历史赋予他们的使命是什么。
【导入新课】
视频导入,让学生识记视频中关键词,导入本课。
(设计意图)通过视频创设问题情境,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来进入本课。
【整体感知】
壹 九一八事变
贰 华北危急与一二.九运动
叁 西安事变
【解读课标 明确目标 培育素养】
【新课教学】
【壹】九一八事变
问题探究:什么是九一八事变?
(设计意图)介绍九一八事变,提出日本侵略军侵略中国东北,为什么先制造柳条湖事件呢?通过地图分析:①为给侵略战争制造借口,欺骗世界舆论。②柳条湖距离东北军驻地北大营和东北重镇沈阳很近,便于日军在事件后迅速对这两个战略要地进行攻击。九一八事变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起点(局部抗战)
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培养学生历史解释的核心素养。
问题探究:日本为什么要发动九一八事变?
材料一 “惟欲征服支那,必先征服满蒙,如欲征服世界,必先征服支那。”
——明治维新后不久日本制定的大陆政策
材料二 “帝国内部现正痛切体验:生产力之不足,生产设备之不足,原料之不足及蓄积资本之不足。凡此均需开始新的战争,俾有所补充;而国内不稳势力之高涨,罢工之狂澜,亦需发动内外举国之战争,以期平靖。
——摘自三十年代日本的秘密文件
(设计意图)展示问题,学生分析史料,得出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是因为①日本的大陆政策(蓄谋已久);②日本为摆脱经济危机加紧侵略中国,提高学生分析归纳能力,提高学生历史解释的核心素养。
问题探究:九一八事变后的中国怎么样了?
(设计意图)展示地图梳理九一八事变发生后东三省沦陷,日本扶植溥仪建立伪满洲政府,日本在东北大肆屠杀中国民众、进行奴化教育、经济掠夺,三千万东北同胞沦为亡国奴,通过图片梳理,提高学生分析归纳能力,提高学生时空观念、历史解释的核心素养。
问题探究:面对日本的步步紧逼,国民政府持什么样的态度?
“不先消灭赤匪,恢复民族之元气,则不能御侮;不先削平粤逆,完成国家之统一,则不能攘外。”
——1931年7月23日蒋介石在南昌发表《告全国同胞一致安内攘外书》
无论日本军人此后如何在东北寻衅,我方应予不抵抗力避冲突。
——蒋介石给张学良的密电 (1931年8月16日)
(设计意图)展示史料,学生分析出面对日本的步步紧逼,国民政府对内剿共、对日不抵抗,提高学生分析阅读归纳问题能力,历史解释的核心素养。
过渡:中国军民奋起抵抗,进行局部抗战
【贰】 华北危急与一二.九运动
(设计意图)结合时间轴梳理日本反动九一八事变,建立伪满洲国之后进一步发动华北事变,策划“华北五省自治运动”妄图使华北五省脱离中国版图,民族危机空前严重,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国歌也是在这一时代背景下产生,激励中国人民奋起抗争,提高学生分析阅读归纳问题能力,时空观念、历史解释的核心素养。
过渡:面对日本亡国灭种,国民党、共产党、学生都是怎么做的?
过渡:我们来了解一二九运动
(设计意图)展示图片,梳理一二九运动,培养学生历史解释的核心素养,感受爱国学生的家国情怀。
【叁】西安事变
问题探究:西安事变概况
(设计意图)学生阅读课本,自主学习,梳理西安事变的时间、目的、人物、经过,培养学生分析归纳、历史解释的历史核心素养。
问题探究:面对西安事变,当时西方列强、国民党内部不同派别的反应
过渡:中共对西安事变的态度如何?主张和平解决
问题探究:中国共产党为什么主张和平解决西安事变?
(设计意图)学生分组讨论,结合教材,总结归纳中国共产党主张和平解决西安事变是由于国家利益,民族大义,从而培养学生历史解释、家国情怀的历史核心素养。
问题探究: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有何意义?
材料一 西安事变是划时代的转变,是新阶段的开始!
——毛泽东在西安事变后
材料二 西安事变及其和平解决,结束了十年内战,促成了第二次国共合作,成为中国由长期内战走向全民抗战的转折点,成为扭转时局的枢纽。
——《党史文汇》
(设计意图)学生阅读教材分析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1)揭开了国共两党由内战到联合抗日的序幕,成为扭转时局的关键。(2)标志着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从而培养学生历史解释、家国情怀的历史核心素养。
素养提升:学习本课结合材料谈谈你的感想
(设计意图)学生分组讨论材料,结合教材,总结归纳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国家民族利益高于一切,从而培养学生历史解释、家国情怀的历史核心素养。
上网查找赵一曼的相关事迹,并谈谈你对她的认识。
壹 九一八事变
贰 华北危急与一二.九运动
叁 西安事变
1.本节课能较好的完成目标要求
2.能够较好的把论从史出的这一历史教学精髓贯彻课堂始终,培养了学生阅读史料的能力。
3.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较好的进行了爱国主义教育
4.本节课老师讲述略微过多。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