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二轮复习道德与法治 中国航司首家开航“上海-开罗”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4中考二轮复习道德与法治 中国航司首家开航“上海-开罗”

资源简介

2024中考道法热点:
中国航司首家开航“上海-开罗”
【事件回顾】
2023年12月11日00:45分,东航MU223“上海-开罗”航班从上海浦东国际机场起飞,搭载232名旅客开启飞往埃及的首航之旅;首航航班已于埃及当地时间早晨07:19分抵达开罗机场。这是中国航空公司首次开通由上海直飞北非的定期客运航线,为中国与埃及两个文明古国、为闻名于世的长江三角洲与尼罗河三角洲,搭建起更顺畅的“空中丝路”。东航打造“航空超级承运人”、构筑联通世界的航线网络也由此再进一步。
直飞航班叠加落地签,便利探访文明古国
东航“上海-开罗”航线的往返航班号为MU223/224,每周执行3班:去程航班周一、周四、周六00:30从上海浦东国际机场起飞,08:00抵达开罗机场;回程航班周一、周四、周六12:30从开罗起飞,次日05:30抵达上海浦东国际机场(以上时刻均为当地时间)。
埃及与我国同为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历史悠久,名胜古迹众多,金字塔、狮身人面像、埃及博物馆以及世界最长河流之一的尼罗河,都吸引着世界各地的游客;埃及地跨亚非两大洲,位于“一带一路”交汇点,是历史上连接东西方贸易和文化的枢纽。开罗是埃及的首都,非洲第一大城市,整个北非和中东地区的重要经济、文化和交通中心。
中埃两国都拥有悠久的文明历史,中埃友好关系源远流长、历久弥新,埃及是首个同新中国建交的阿拉伯和非洲国家,也是最早加入“一带一路”倡议的国家之一,中埃是共建“一带一路”的天然合作伙伴。
自2007年1月27日起,中埃两国互免持中国外交和公务护照、埃及外交和特别护照人员签证。而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普通旅客目前也能够选择办理落地签入境埃及,这一签证便利与东航直飞航班相叠加,进一步方便游客探访埃及。
2023年是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10周年。此次东航开通直航非洲的“空中丝路”,将进一步推动两个古老文明的交流,为促进中埃两国经贸、文化往来提供了更便捷的空中通道。
旗舰机型执飞、旅途“全程在线”空中上网
东航使用其最新一代宽体客机A350-900执飞“上海-开罗”。该机型装备有国际民航业最新的客舱服务系统,具备空地互联功能,旅客在飞机起飞后即可享受机上Wi-Fi服务,在10多个小时的航程中,体验“全程在线”空中上网。
开罗国际机场是埃及吞吐量最大的机场,也是非洲最繁忙的机场之一,位于开罗市中心以东约15公里处,距离金字塔约20公里。此次东航“上海-开罗”的航班计划充分考虑了旅客的出行便利:在A350上一觉醒来,用完早餐便可落地开罗,开启古国的探访之旅,还可由开罗实现高效中转,及时衔接后续航班,抵达非洲和中东的更多目的地。
而在航线另一端,上海浦东国际机场是中国重要的大型国际航空枢纽之一,有着十分完善的枢纽中转能力与丰富的中转航线网络。从开罗抵达上海浦东的东航旅客,可以充分利用浦东机场的优势,高效衔接飞往中国和周边亚太国家等方向的航班,如果后续搭乘东航及合作伙伴执飞的航班,更有机会享受到便捷的中转服务。
命题视角:经济全球化、文明互鉴
【命题示例】
1、2023年12月11日00:45分,东航MU223“上海-开罗”航班从上海浦东国际机场起飞,搭载232名旅客开启飞往埃及的首航之旅;首航航班已于埃及当地时间早晨07:19分抵达开罗机场。这是中国航空公司首次开通由上海直飞北非的定期客运航线,为中国与埃及两个文明古国、为闻名于世的长江三角洲与尼罗河三角洲,搭建起更顺畅的“空中丝路”。东航打造“航空超级承运人”、构筑联通世界的航线网络也由此再进一步。
(1)结合以上材料,说说当今世界有着怎样的特征。
(2)如何理解“空中丝路”?“空中丝路”的搭建说明经济全球化有哪些重要表现?
(3)结合所学知识,说说中华文明为什么要从不同文明中寻求智慧、汲取营养?
2、2023年是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10周年。2023年12月11日,东航开通直航非洲的“空中丝路”,将进一步推动两个古老文明的交流,为促进中埃两国经贸、文化往来提供了更便捷的空中通道。
结合以上材料,回答问题。
(1)请你说说我国积极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原因是什么?
(2)运用所学知识,说说“一带一路”建设对我国有什么意义?
(3)请你说说中国在同各国建设“一带一路”中面临哪些机遇和挑战
(4)“一带一路”为沿线国家经济发展作出了哪些积极贡献?
(5)结合材料,运用所学知识,说说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原因。
3、东航使用其最新一代宽体客机A350-900执飞“上海-开罗”。该机型装备有国际民航业最新的客舱服务系统,具备空地互联功能,旅客在飞机起飞后即可享受机上Wi-Fi服务,在10多个小时的航程中,体验“全程在线”空中上网。
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1)“全程在线”空中上网服务,说明创新对我们生活有哪些影响?
(2)作为青少年,应该如何培养自己的创新精神?
4、2023年是中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10周年。10年来,已有151个国家和32个国际组织同中国签署了200多份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及其共商共建共享的核心理念被写入联合国、二十国集团、亚太经合组织以及其他区域组织的有关文件中,成为全球治理的重要共识。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①和平与发展仍然是当今时代的主题
②中国积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③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得到了所有国家的认可
④中国积极推动建设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B
【核心考点】
1、当今时代的主题和时代潮流。
(1)时代主题:和平与发展。
(2)时代潮流:和平、发展、合作、共赢。
2、当今世界的态势。
(1)世界整体上维持和平的态势,但战争的阴影从未远离。
(2)局部战争与冲突从未间断。
(3)威胁和平的种种因素依然存在,如霸权主义、民族问题、宗教冲突、领土争端和恐怖主义等。
3、当今世界的特征。
(1)这是一个开放的世界。国家间相互开放的程度不断加深,在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的开放范围也在不断扩展。
(2)这是一个发展的世界。新技术、新经济、新业态不断涌现并蓬勃发展,世界正经历着新一轮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
(3)这是一个紧密联系的世界。现代交通、通信、贸易把全球各地的国家、人们联系在一起,彼此影响,休戚相关。
4、当今世界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封锁、孤立、以邻为壑的现象仍然存在。
(2)贫富差距、发展不平衡等问题依然困扰着人类社会。
5、经济全球化的重要表现。
(1)商品生产在全球范围内完成。(如商品设计、零部件生产、组装、销售、售后服务,可以在不同的国家进行。)
(2)商品贸易在全球范围内进行。(如消费者可以买到来自世界各地的商品。)
6、经济全球化的影响。
(1)积极影响:①促进商品、资本和劳动力在全球流动,有利于在世界范围内配置资源,促进资源利用更加合理有效。②使各国经济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的程度不断加深。③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新的机会。
(2)消极影响:使风险与危机跨国界传递。
7、如何应对经济全球化?
(1)正确认识: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不可逆转。
(2)抓住机遇:要顺应历史潮流,保持积极、开放的心态,主动参与竞争。
(3)迎接挑战:要居安思危,增强风险意识,注重国家经济安全,为应对各种困难和挑战做好充分准备。
8、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原因。
(1)当今世界,各国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程度空前加深。
(2)人类面临许多共同挑战,需要解决许多全球性问题。
(3)没有哪个国家能够独自应对人类面临的各种挑战,也没有哪个国家能够退回到自我封闭的孤岛。事不关己的态度,相互推诿、逃避责任的行为,将导致问题更加复杂,积重难返,造成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恶化,甚至给人类带来灭顶之灾。
9、中国首倡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有什么意义(影响)
(1)充分表达了人类追求和平与发展的愿望。
(2)提供了解决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的宝贵思路。
(3)提出了人类未来发展的构想。
(4)指明了人类共同美好未来的方向。
10、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核心内涵是什么?
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
11、为什么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①当今世界是开放的世界,各国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程度空前加深。②人类面临许多共同挑战,如贫富分化日益严重,恐怖主义、网络安全、重大传染性疾病、气候变化等非传统安全威胁持续蔓延,制约着人类的生存和发展。③没有哪个国家能够独自应对人类面临的各种挑战,采取共同行动、承担共同责任应成为各国必然选择。④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有利于世界各国合作共赢,共谋发展。
12、各国应如何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①政治上:各国应坚持对话协商,建设一个持久和平的世界。
②安全上:坚持共建共享,建设一个普遍安全的世界。
③经济上:坚持合作共赢,建设一个共同繁荣的世界。
④文化上:坚持交流互鉴,建设一个开放包容的世界。
⑤生态上:坚持绿色低碳,建设一个清洁美丽的世界。
13、我们青少年应如何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贡献?
①树立开放、参与的国际意识,守望相助和共同担当。
②积极参与国际交流活动,尊重差异、包容多样文化。
③尊重生命的价值,增进包容与合作。
④积极关切人类问题和世界局势,以实际行动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贡献。
14、中华文明为什么要从不同文明中寻求智慧、汲取营养?
(1)中华文明在交流互鉴中发展。中华文明是在中国大地上产生的文明,也是同其他文明不断交流互鉴而形成的文明。
(2)不仅有助于自身文明的发展,而且能够推动世界文明的进步,与其他文明携手解决人类共同面临的各种问题。
(3)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
15、如何学习其他文明?(对待人类文明,我们应如何做?)
(1)学习和借鉴人类文明的一切优秀成果,坚持以我为主,兼收并蓄。
(2)对其他文明的学习,不能只满足于欣赏物件的精美,更应该领略其中蕴含的人文精神。世界各国应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共同应对各种全球性挑战。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