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质量》教学设计课题:第一节:质量 课型:授新一、教学内容分析《质量》是本章的第一节内容,对后面几节内容的学习起着启蒙、夯实基础的作用天平的使用教学对学生“科学精神”的培养有着极其贴切的历练作用。物体是有物质组成的,这一论点有助于学生更好的树立唯物主义观点。天平的使用中二次平衡的调节,有助于学生树立发展的观点。利用前面学到的刻度尺、温度计等测量工具的使用要求,进行迁移,对今天学生学有很好的铺垫作用。二、学习者分析质量的测量在生活中还是很普遍的。借助生活常识和以往长度和温度的测量的基本知识对本节内容的理解。实验器材天平的展示对学生具有极强的吸引力。八年级的学生具有良好参与感和动手积极性。引导学生参与教学,动手实验,体验实验过程带来的成功喜悦和失败波折,利于学习主题作用的发挥。天平两次调节平衡的目的和方法容易混淆,需要教师明确天平平衡的目的。三、学习目标1.通过分析一些实例了解质量的初步概念,知道质量的单位及其换算2.通过实际操作,掌握天平的使用方法,学会用天平测量固体和液体的质量。3.通过观察、实验,认识质量是不随物体的形状、物态、空间位置而变化的物理4.通过使用天平的技能训练,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与协作精神。四、教学重、难点天平的使用既是本节课的重点也是难点。五、教学资源及技术应用参考书后的练习、ppt的展示、导学案的运用六、教学模式或流程情景创设——自主学习——要点点拨——课堂小结——巩固练习七、教学过程设计环节一: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情境 问题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及学生发展今天来了个老的老师,不仅矮而且胖。多重在物理学中有个专有名词叫质量。 胖和瘦从外表可以看出来,如果想知道一个人到底有多胖?有多瘦怎么办? 我和大家一起了解一下质量及其测量。 板书:第一节:质量 融入氛围 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减肥是这个时代普遍存在的话题,环节二:揭示概念 了解单位情境 问题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及学生发展物体是有物质组成的。组成物体的物质有多有少,比如胖子和瘦子一个肉多一个肉少,(老师的眼神看一个胖子,对应看一个瘦子) 铁锤和铁钉都是铁构成,但铁的多少相同吗? 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叫质量。用字母m表示。其单位是我们大家熟悉的千克、克、毫克、吨。 板书:1.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叫做质量。 介绍质量字母表示:m 质量的单位及其换算 看Ppt展示同种物质的不同物体 做笔记 本知识点不必过分强调,单位换算由以往的知识铺垫,较为浅显。环节三:特别提醒 规范使用 防止损坏情境 问题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及学生发展生活中测量质量的工具有很多,看图片(展示PPT) 物理实验室常用天平来测量质量。使用任何一种测量工具时,都要了解它的量程和分度值。 生活中有哪些测量质量的工具? 天平使用前用注意的事项? 教师展示图片各种质量测量工具 展示课本的11页蓝底内容。 强调:天平也不例外,而且还有其它应注意的东西。 展示ppt内容 学生朗读课文109页相关内容, 完成导学案中相关内容。 课本11页提示过“使用任何一种测量工具时,都要了解它的量程和分度值。”反复提醒学生养成良好的实验前了解实验工具的习惯,防止误操作损坏测量工具的事情发生。环节四:了解天平构造 识记各部分名称情境 问题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及学生发展使用天平,首先了解天平的构造,请大家对照课本110页和实物天平说出天平各部分名称。 了解天平的构造。(包括砝码) 支点上有一横梁,横梁两端有平衡螺母,横梁两端的上面有托盘,横梁的中间有指针……每个砝码上都刻有质量值 看天平识记天平的构造。 看砝码上标有质量的大小 文字和实际物体的对照,利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可以完成天平构造的学习。环节五:迁移设计原理 物码质等而再平情境 问题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及学生发展教师语言创设:温度计是根据什么制成的,天平又是依据什么来实现测量的呢? 天平是依据什么道理来实现测量的呢? 图示等臂杠杆(一次没有物体水平平衡的杠杆;一次有物体和砝码同样水平平衡的杠杆)并用直尺简单演示。 提问:当天平再一次平衡需要满足什么条件?(再次平衡说明物体质量和砝码质量之间有什么关系?) 思考回答老师提问:天平再一次平衡说明物体质量和砝码质量之间有什么关系? 了解天平的测量原理,为操作天平找到理论依据,更有利于天平的使用。环节六:学生自学天平使用,教师随堂点拨情境 问题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及学生发展明确了天平的构造及其工作原理,接下里请同学们先阅读110页,课本内容,再结合生活实际尝试测量身边的小物体的质量。 首次平衡的前提条件?调节方法?平衡标准? 再次平衡的调节方法?平衡标准? 测量结果? 友情提示:在开始测量之前我先告诫大家,天平是一个比较精密的测量工具,在放物体和砝码是要轻拿轻放。 板书框架, 学生自主学习(5分钟) 尝试测量物体质量 教师明确了天平是如何测量的,学生能够发挥自己的科学思维能力答出问题 激发学生去思考。它们才会明白什么时候调节什么,环节七:过程细节反思 细节归纳总结情境 问题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及学生发展大家能力很强,能够测出物体的质量。 我有几个问题想和大家商讨一下? 游码的作用?读左还是读右,分度值是多少?估算后添加砝码应从大到小 启发学生:游码每次从零刻度开始,都是向右移动,就相当于向右盘加砝码。 估算后添加砝码应从大到小 尝试归纳总结 可以尝试称量质量小于标尺上最小刻度值的物体 注意观察细节培养科学精神,环节八:液体质量测量 从形象到抽象情境 问题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及学生发展前面我们了解到潮湿和化学药品不能直接在天平上称量, 如果需要知道液体或者化学药品的质量,该如何实现呢? 如何测量化学药品和液体的质量? (1)如果想得到食盐的质量,该如何测量? (2)展示所带的矿泉水问学生:给你天平和一个烧杯,能否测量瓶中还有多少克的水? 学生思考(不用操作,只是想出具体解决办法。) 锻炼学生抽象思维能力环节九:质量是属性 不随位、形、状而改变情境 问题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及学生发展随着时代发展,测量工具也在不断地改善,电子天平已经产生,大家看书111页的图片。 一个物体的质量多少,一般是固定的,不会发生变化,它是物体的一种属性,请大家阅读本节最后一段内容。 物理质量是物体是一种属性,它会随它的形状、物态和位置的改变而改变吗? 指导学生阅读明确物理质量不随它的形状、物态和位置而改变 阅读课文111页 填写导学案中内容 发挥学生抽象思维能力,以及阅读能力。八、板书设计第六章 第一节:质量1.质量: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m)单位:千克(kg),克(g),毫克(mg)t(吨).天平的使用:使用前:不超称量;用镊子取砝码;潮物、药品不能直接入托盘前提: 水平台上游归零第一次调平衡 方法: 左右螺母皆向高标准: 指针指在盘中央要求: 左物右码镊子取第二次调平衡 方法: 加减砝码移游码标准: 指针再指盘中央结果: 砝游相加即质量3.质量不随它的形状、物态和位置而变化。九、作业设计完成课后习题学习评价设计注重学习过程和学习态度的评价。鼓励为主。给予后进生的参与更多激励和信任。教学反思与改进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