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社团课程《二十四节气——大寒》小学延时服务 课件(共29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美术社团课程《二十四节气——大寒》小学延时服务 课件(共29张PPT)

资源简介

(共29张PPT)


二十四节气
中/国/传/统/二/十/四/节/气
DA XUE
教学目标与重难点
教学目标与重难点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了解二十四节气中大寒的相关习俗,并结合线描绘画的方式表现出。
过程与方法 了解大寒的相关知识,感受二十四节气的魅力,通过学习,了解大寒的相关习俗。了解大寒吃腊八粥的习俗,并欣赏相关的图片,从中概括其特点,然后利用相关元素结合线描的绘画方式进行绘画创作。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了解。在创作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教学重点 了解大寒吃腊八粥的习俗,通过图文的形式进行学习,了解腊八粥的外形特点。 教学难点 利用腊八粥相关的元素,结合线描的绘画方式进行设计创作。
课程导入与引导
二十四节气
同学们,你们知道二十四节气吗?
二十四节气是我国历法中表示自然节律变化以及确立“十二月建”的特定节令,能准确反映自然节律变化,蕴含着悠久的文化内涵和历史积淀,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被国际气象学界誉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2016年被正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目录。
二十四节气
二十四节气都包括哪些节气呢?
二十四节气分别为: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节气简介
大寒
大寒,是二十四节气中的最后一个节气。于每年公历1月20—21日交节。大寒同小寒一样,也是表示天气寒冷程度的节气,大寒是天气寒冷到极致的意思。根据我国长期以来的气象记录,在北方地区大寒节气是没有小寒冷的;但对于南方大部地区来说,最冷是在大寒节气。
节气简介
大寒
大寒在岁终,冬去春来,大寒一过,又开始新的一个轮回。在我国一些地方,每到大寒至立春这段时间,有很多重要的民俗,如除旧布新、制作腊味以及祭灶、尾牙祭等。尾牙祭,亦称“做牙”、“做牙祭”等,民间有做完牙祭后全家坐一起“食尾牙”的习俗。
物候现象



母鸡孵小鸡
一候鸡始乳
猛禽需强力捕食以补充身体的能量、抵御严寒
二候征鸟厉疾
则是说湖泊表面的冰已经坚实地一直冻到水面中央了
三候水泽腹坚
民俗文化



大寒是二十四节气中的最后一个,过了大寒又立春,即迎来新一年的节气轮回。年节恰在立春前后,大寒一到年味渐浓。这节气期间,人们开始忙着除旧饰新,腌制腊味年肴,准备年货,因为中国人最重要的节日——春节就要到了。作为年尾最后一个节气大寒,虽是农闲时节,但家家都在“忙”——忙过年,此即“大寒迎年”的风俗。
大寒迎年
岭南民谚有云:“小寒大寒,无风自寒。”在传统节气中极冷的一天,广东民间形成吃糯米饭的习俗。如今在广东,常见这样的情景:大寒来临前,家家户户煮上一锅香喷喷的糯米饭,拌入腊味、虾米、干鱿鱼、冬菇等,以迎接传统节气中最冷的一天。糯米味甘、性温,食之具有御寒滋补功效。安徽安庆则有大寒炸春卷的习俗。
蒸煮糯米饭
尾牙祭:我国南方一些地方的风俗,每到大寒至立春这段时间,有很多重要的民俗和节庆,如尾牙祭等。尾牙源自于拜土地公做“牙”的习俗。土地载万物,又生养万物,长五谷以养育百姓,此乃人们亲土地而奉祀土地的原因。“做牙”,亦称“做牙祭”,原本是祭祀土地公公的仪式,俗称的美餐一顿为“打牙祭”即由此而来。民间有全家坐一起“食尾牙”的习俗。现代企业流行的“年会”即是尾牙祭的遗俗。
尾牙祭
民俗文化


腊八节是流行于我国北方地区的重要节日,这节日习俗是吃腊八粥。腊八粥,又称“七宝五味粥”、“佛粥”、“大家饭”等,是一种由多样食材熬制而成的粥。在我国北方,有 “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之说,过腊八意味着拉开了过年的序幕。华北歌谣:“老婆老婆你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
吃腊八粥
民间有“小寒大寒,无风自寒”。"小寒大寒,冷成一团"的谚语,说明大寒节气也是一年中的寒冷时期。大寒节气正值“三九”严寒,“数九”是我国民间广泛流传的习俗之一,即是从冬至逢壬日算起,每九天算一“九”,依此类推。所谓“热在三伏,冷在四九”,一年中当最寒冷的时期便是"三九、四九天"。数九一直数到“九九”八十一天,“九尽桃花开”,此时寒气已尽,天气暖和了。
数九
同学们,你们知道大寒为什么要吃腊八粥吗?
大寒节气时节正好和腊八节差不多时间,所以大寒便有吃腊八粥习俗。
腊八粥,是一种在腊八节用多种食材熬制的粥,也叫做七宝五味粥。吃腊八粥,用以庆祝丰收,一直流传至今 。古时每逢农历十二月初八,中国民间流传着吃“腊八粥”(有的地方是“腊八饭”)的风俗。在河南,腊八粥又称“大家饭”,是纪念民族英雄岳飞的一种节日食俗。
大寒吃腊八粥的由来:
由来一:我国古代天子,农历每年的十二月要用干物进行腊祭,敬献神灵。腊祭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祭祀;二是祷祝。
由来二:另一种说法是腊八粥本来是佛教寺煮来供菩萨的——十八种干果象征着十八罗汉,后来这风俗便在民间通行。
佛教中腊八粥的故事来自于牧牛女供养乳糜的典故,后来中国的佛教弟子乃起而效之,于每年农历腊月初八这一天,以五谷及诸果物煮粥供佛,称为“腊八粥”,也叫“七宝五味粥”。相沿至今,此习俗渐渐广传至民间,一般人家也大多要在这一天煮食腊八粥,成为民间风俗之一。
好的孩子们,学习了这么多好玩的知识,接下来我们就发挥想象,并巧妙的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创作吧。
文学创作
《大寒》(宋)陆游
大寒雪未消,闭户不能出。可怜切云冠,局此容膝室。
吾车适已悬,吾驭久罢叱。拂麈取一编,相对辄终日。
亡羊戒多岐,学道当致一。信能宗阙里,百氏端可黜。
为山傥勿休,会见高崒嵂。颓龄虽已迫,孺子有美质。
《大寒出江陵西门》(宋)陆游
平明羸马出西门,淡日寒云久吐吞。醉面冲风惊易醒,重裘藏手取微温。
纷纷狐兔投深莽,点点牛羊散远村。不为山川多感慨,岁穷游子自消魂。
《大寒吟》(宋)邵雍
旧雪未及消,新雪又拥户。阶前冻银床,檐头冰钟乳。
清日无光辉,烈风正号怒。人口各有舌,言语不能吐。
绘画步骤与范画参考
绘画步骤与范画参考
用铅笔起稿,画出树枝、灯笼、桌面、和其他物品,然后在白色卡纸上画一碗腊八粥,并拼贴在画面中。
勾线笔勾线,用橡皮将铅笔痕迹擦去。

绘画步骤与范画参考
用马克笔初步上色,填充白色卡纸上腊八粥及碗的颜色~

绘画步骤与范画参考
用马克笔深入刻画,画出碗的暗部,刻画粥、红枣等的纹理。

绘画步骤与范画参考
用勾线笔,以线描的绘画方式进行深入刻画,并添加物体的阴影。
(随着物体的结构进行刻画)

绘画步骤与范画参考
用高光笔点上高光,马克笔填充灯笼、桌面的颜色。添加背景,丰富画面,调整细节,题字,装裱,完成。

课程总结与老师点评
课程总结与老师点评
总结
这节课我们了解了二十四节气的相关知识,进而运用所学创作了一幅画面。
通过这节课,我们了解了二十四节气之中的大寒,进而我们了解了大寒的相关习俗。我们提取了大寒吃腊八粥的习俗为设计元素,并对此习俗进行了深入的了解,我们还欣赏了各种各样的腊八粥,对腊八粥的外形特点有了基本的了解。我们运用线描绘画的方式,结合腊八粥的设计元素进行创作,并创作了一幅优秀的大寒作品。
谢谢观看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