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社团课程《二十四节气——清明》小学延时服务 课件(共33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美术社团课程《二十四节气——清明》小学延时服务 课件(共33张PPT)

资源简介

(共33张PPT)
清明
教学目标与重难点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了解二十四节气中清明的相关习俗,从中提取创作元素,并巧妙的结合线描的绘画方式进行创作表达。
过程与方法 了解清明的相关知识,感受二十四节气的魅力,通过学习,了解清明的相关习俗。了解清明吃青团、插柳的习俗,并通过欣赏青团的图片,了解青团的外形特点,利用线描的绘画方式进行绘画创作。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创作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对物体的概括能力。
教学重点 了解清明的相关习俗,了解清明吃青团、插柳的习俗,通过观察、概括青团、柳条的外形特点。 教学难点 掌握青团、柳条的外形特点。巧妙的运用清明的其他元素,结合线描的绘画方式进行画面表达。 课程导入与引导
同学们,你们知道二十四节气吗?
二十四节气是我国历法中表示自然节律变化以及确立“十二月建”的特定节令,能准确反映自然节律变化,蕴含着悠久的文化内涵和历史积淀,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被国际气象学界誉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2016年被正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目录。
二十四节气
二十四节气分别为: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二十四节气都包括哪些节气呢?
清明
清明,是二十四节气之一,春季的第五个节气。清明时,气清景明,万物皆显,因此得名。清明是反映自然界物候变化的节气,这个时节阳光明媚、草木萌动、百花盛开,自然界呈现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我国南方地区,此时已呈气清景明之象;北方地区开始断雪,气温上升,春意融融。
一起来了解下清明吧~
斗指乙,则清明风至;“清明风”,即清爽明净之风。春分后十五日,为清明时,万物皆洁齐而清明,盖时当气清景明,万物皆显。清明是表征物候的节气,含有天气晴朗、草木繁茂的意思。
物候现象
中国古代一些作品将清明分为三候:“一候桐始华;二候田鼠化为鴽;三候虹始见。”清明花信:一候桐花,二候麦花,三候柳花。清明节气开始之第二候代表的花信风,就是被称为“轻化细细”“万顷雪光”的“寿命最短”之花——麦花。柳花开时思亲浓,人们喜欢清明插柳,喜欢吃柳芽,古今文人墨客也总吟咏柳树柳花,或是折柳赠别表达依依不舍之情。
物候现象
清明,既是节气,又是节日,清明节气在时间和天气物候特点上为清明节俗的形成提供了重要条件。清明节气,与岁时物候相关,常以指导农事,有天朗气清、春耕时宜之意;
清明习俗:
清明节日,是人们扫墓祭祖、慎终追远的日子;因为二者相融,让清明兼具自然和人文内涵。清明的主要习俗有:扫墓、踏青、荡秋千、放风筝、植树、插柳等。
清明习俗:
你都知道哪些习俗呢?
一起来了解下吧~
这些习俗具体都干些什么呢?
祭祀扫墓
插柳
踏青
清明之祭主要祭祀祖先,表达祭祀者的孝道和对先人的思念之情,是礼敬祖先、慎终追远的一种文化传统。 清明节期很长,10日前和8日后皆可扫墓祭祀,有的地方甚至长达一月。 按照旧的习俗,扫墓时,人们要携带酒食果品、纸钱等物品到墓地,将食物供祭在亲人墓前,再将纸钱焚化,为坟墓培上新土,再折几根嫩绿的柳枝插在坟上,然后叩头行礼祭拜。
黄河流域、淮河流域、长江流域等地家家户户清明节这一天在门头上插柳、在屋檐下挂柳、妇女头上簪柳、男子身上佩柳、儿童吹柳管、墓前插柳挂纸钱。胡朴安《中华全国风俗志》记淮河岸边的寿春(今安徽寿县)岁时说清明日,家家门插新柳,俗意谓可祛疫鬼。
清明时节春光明媚、草木吐绿,正是人们春游的好时候。踏青又叫春游,古时叫探春、寻春等。清明节祭祖活动往往在郊外进行,人们把祭祖扫墓和郊游踏青结合起来,既追思先人,又健康身心,于是踏青成为清明节的习俗之一。
吃青团子
蒸制蒿饼
放风筝
清明时节,江南一带有吃青团子的风俗习惯。青团子油绿如玉,糯韧绵软,清香扑鼻,吃起来甜而不腻,肥而不腴。青团子还是江南一带人用来祭祀祖先必备食品,正因为如此,青团子在江南一带的民间食俗中显得格外重要。
清明节要吃青的食物。农村中有蒸制蒿饼的习俗。蒿饼类似江南的青团,制法是:“采新蒿嫩芽和糯米同舂,使蒿汁与米粉融和成一体,以肉、蔬菜、豆沙、枣泥等作馅,纳于各种花式的木模之中,用新芦叶垫底入笼蒸熟。”蒿饼颜色翠绿且带有植物清香,它是清明祭祖的食品之一,也用来馈赠或款待亲友。此外,清明淮扬还有吃茶叶蛋的习俗。
放风筝也是清明时节人们所喜爱的活动。每逢清明时节,人们不仅白天放,夜间也放。夜里在风筝下或风稳拉线上挂上一串串彩色的小灯笼,像闪烁的明星,被称为“神灯”。过去,有的人把风筝放上蓝天后,便剪断牵线,任凭清风把它们送往天涯海角,据说这样能除病消灾,给自己带来好运。
同学们,你们知道清明为什么要吃青团子、插柳条吗?
清明节吃青团有纪念先人,团圆的意思。清明节也叫寒食节,因为在寒食节期间要禁烟火,因此只能吃冷食,人们提前做好糕点,在这一天食用,代代相传,也就有了在清明节吃青团的习俗。
清明节吃青团也是为了纪念大将李秀成,李秀成打仗时流落到偏远的地方,没有食物十分饥饿。老百姓就准备了艾草和糯米粉混合,做成了青团,李秀成吃了之后就打了胜仗。
清明插柳,其来源民间有三种说法:
一种说法是,插柳的风俗是为了纪念“教民稼穑”的农事祖师神农氏的。
第二种说法是,柳枝有灵性,在中国人的心目中具有避邪的作用,原来中国人以清明、七月半和十月朔为三大鬼节,是百鬼出没讨索之时。人们为防止鬼的侵扰迫害,而插柳戴柳。
第三种说法是,柳枝寄情。汉人有“折柳赠别”的风俗:灞桥在长安东,跨水作桥,汉人送客至此桥,折柳赠别。”古代长安灞桥两岸,堤长十里,一步一柳,由长安东去的人多到此地惜别,折柳枝赠别亲人,因“柳”与“留”谐音,以表示挽留之意。
更多新课加微信akk37201
好的孩子们,学习了这么多好玩的知识,接下来我们就发挥想象,并巧妙的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创作吧~
清明插画
文学创作
春分后,清明前,满山杏花开不完。
《清明》
(唐)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寒食》
(唐)韩翃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清明》
(北宋)黄庭坚
佳节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冢自生愁。
雷惊天地龙蛇蛰,雨足郊原草木柔。
人乞祭余骄妾妇,士甘焚死不公侯。
贤愚千载知谁是,满眼蓬蒿共一丘。
绘画步骤与范画参考
绘画步骤与范画参考
用铅笔起稿,画出青团、艾叶等物体的外形,然后在白色卡纸上画出单个的青团外形,并拼贴在画面中。
勾线笔勾线,用橡皮将铅笔痕迹擦去
第一步
绘画步骤与范画参考
用马克笔初步上色,填充白色卡纸上青团的颜色~
第二步
绘画步骤与范画参考
用马克笔深入刻画青团,画出青团的暗部,丰富青团的馅料~
第三步
绘画步骤与范画参考
用勾线笔,以线描的绘画方式进行深入刻画,并添加物体的阴影~
(随着物体的结构进行刻画)
第四步
绘画步骤与范画参考
用马克笔画出柳条,用高光笔点上高光,马克笔给青团填充颜色。添加背景,丰富画面,调整细节,题字,装裱,完成
第五步
课程总结与老师点评
这节课我们了解了二十四节气的相关知识,进而运用所学创作了一幅画面。
通过这节课,我们了解了二十四节气之中的清明,进而我们了解了清明的相关习俗,了解清明吃青团、插柳的习俗,欣赏了相关习俗的图片,从图片中了解青团、柳条的外形特点。从所学知识中提取清明节的其他元素,将其进行巧妙的结合,进而运用线描绘画的方式进行创作表达。
谢谢观看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