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023年秋九年级化学12月学情问卷(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Na-23 S-32 Cl-35.5 K-39 Fe-56)一、单选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宋朝法医学家宋慈的《洗冤集录》中曾记载用银针验毒的方法。用银针检验某物质后,生成了硫化银(Ag2S)和水,则反应物中不可能含有的元素是A.O B.Cl C.H D.S2.超氧化钾(KO2)常备于急救器和消防队员背包中,能迅速与水反应放出氧气:2KO2+2H2O===2KOH+X+O2↑,关于此反应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X的化学式为H2O2 B.反应前后元素种类发生变化C.反应前后氧元素化合价发生变化 D.反应前后物质状态发生变化3.下图是四位同学对某一个化学方程式意义的描述,他们描述的化学方程式是( )A.B.C.D.4.高氯酸铵(NH4ClO4)分解时产生大量气体,可用于发射火箭和制作炸药,下列对高氯酸铵分解后生成物的分析不正确的是A.N2 B.Cl2 C.CO2 D.H2O5.下列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A. B.C. D.6.如图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不同的球代表不同元素的原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化学反应前后,分子种类不变B.参加反应的和的微粒个数比是1:1C.反应涉及的物质中,只有属于氧化物D.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7.2019年5月,我国“海洋六号”科考船在深海的“冷泉”周围收集到可燃冰。在深海潜水器或潜水艇中可用过氧化钠(Na2O2)作呼吸面具中氧气的来源,它与二氧化碳反应后的生成物为A.Na2CO3和H2 B.Na2O和O2C.NaOH和O2 D.Na2CO3和O28.关于化学方程式,四位同学表达了如下图所示的四种说法,其中错误的是A. B. C. D.9.能正确表示化学方程式意义的是A.氢气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水B.氢原子和氧原子在点燃条件下生成水分子C.2份质量的氢气和1份质量的氧气在点燃条件下生成2份质量的水D.在点燃的条件下,2个氢分子和1个氧分子化合生成1个水分子10.化学方程式可读作A.镁加氧气等于氧化镁 B.镁和氧气在点燃条件下反应生成氧化镁C.两个镁加一个氧气等于两个氧化镁 D.镁加氧气点燃等于氧化镁11.某纯净物3g在氧气中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该纯净物中含有C、H元素,不含O元素B.该反应中和的质量比为14:11C.该反应中和的分子数之比为7:6D.该纯净物中C、H原子的个数比为1:412.某密闭容器中只有乙、丙、丁三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了一个化学反应,容器中乙、丙、丁的质量随甲的质量变化情况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a的值为12B.丁属于化合物C.当丁为5g时,容器中乙的质量为11gD.当甲为2g时,容器中丙与丁的质量之比为12:513.将69g酒精(C2H5OH)点燃,酒精燃烧全部变为CO、CO2和H2O,恢复到室温,测得所得气体中氧元素质量分数为64%,则燃烧所耗氧气的质量为( )A.136g B.64g C.112g D.48g14.在反应 中,28gA与一定质量的B恰好完全反应,生成88gC。若C、D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22:9,则A与B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A.7:8B.8:7C.7:24D.24:715.下列关于质量相同的 SO2 和 SO3 的叙述正确的是( )A.SO2 和 SO3 分子个数比是 5:4B.氧原子的个数比为 2:3C.硫元素的质量比为 1:1D.氧元素的质量比为 4:516.丙烷(C3H8)是液化石油气的主要成分之一,燃烧前后分子种类变化的微观示意图如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中碳、氢元素质量比为3:8 B.乙和丙的元素组成相同C.44g甲完全燃烧至少需160g乙 D.生成的丙与丁的分子个数比为1:1二、填空题(共24分)17.用化学用语填空:(1)2个氢氧根离子 。(2)高铁酸钠(Na2FeO4)是一种很好的净水剂,其中铁元素的化合价为 。(3)“84”消毒液可用于灾区防疫,其主要成分是次氯酸钠(NaClO),制取NaClO的化学方程式为,则X的化学式为 。(4)国际禁毒日,为了起到警示教育作用,某地警方将缴获的毒品进行了焚烧处理。毒品大麻(主要成分的化学式为C21H30O2)在空气中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18.请运用“守恒”的思想回答下列问题:(1)某物质受热分解生成 CO2和H2O ,该物质中一定含有 元素;(2)某纯净物 X在空气中完全燃烧,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根据 ,推测出 X 的化学式为 CH4;(3)在化学反应 中,每个铁原子失去 2 个电子,变成亚铁离子,每个铜离子 (填“得到”或“失去”)2 个电子,变成铜原子。19.A~H、甲、乙都是初中化学中的常见物质,它们之间有如图所示的转化关系。已知A为暗紫色固体,B为黑色固体,甲和E组成元素相同,乙和F、H都为白色固体,其中反应⑤是烟幕弹里的主要化学反应。(1)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乙 ;H 。(2)D属于 (填“混合物”或“纯净物”)。(3)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为 ,B物质在反应②中作为 。(4)反应③的化学方程式为 ,反应④属于 反应。(5)反应⑤的化学方程式为 。(6)若G为黄色固体,则反应⑤的化学方程式为 。20.在宏观、微观和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学科的特点。A、B、C、D表示四种物质,其微观示意图见下表:物质 A B C D微观示意图(1)依据微观示意图判断,D是由 (填“分子”或“原子”)构成的;(2)A和B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C和D,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若16gB参加反应,则生成D的质量为 g;(3)A和B在点燃条件下充分反应,可以生成D和F两种物质。已知F是一种氧化物,其中含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50%,则F的化学式为 。三、推断题(共8分)21.某物质在点燃的条件下发生反应,生成物和反应物共四种,它们的微观示意图和反应前后的质量如下表所示。物质序号 甲 乙 丙 丁微观示意图反应前质量/g 68 100 1 0反应后质量/g 0 x y z(1)由构成的物质中所代表的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__;(2)表中的四种物质中,属于氧化物的是______ (填化学式);(3)上述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4)一位同学在计算x、y和z数值的过程中,列出了以下等式,其中正确的是______(填字母序号)。A.x + y +x = 169 B.y + z = 168 C.(100-x):z = 32:64 D.(l00-x):(y-1) = 8:3四、实验探究题(共14分)22.在学习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时,我们曾经做了如图甲所示的实验,回答下列问题。(1)图甲实验中,取下烧杯并将其倾斜,盐酸与碳酸钠粉末混合生成氯化钠、水、二氧化碳,观察到的现象是 ,化学方程式是 ,该实验 (填“能”或“不能”)用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2)图乙中在设计实验时,锥形瓶底部放层细沙的目的是防止锥形瓶 ,气球的作用是 。白磷刚引燃,立即将锥形瓶放到天平上称量,天平不平衡。结论是:质量不守恒。待锥形瓶冷却后,重新放到托盘天平上称量,天平平衡。结论是:质量守恒。你认为结论正确的是 (填“前一种”或“后一种”)。(3)由以上实验可知,用有气体参加或生成的反应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时,反应必须在 中进行。五、计算题(共6分)23.为了测量某石灰石矿中碳酸钙的含量,进行了如下实验:称取10g石灰石样品,反复灼烧至质量不再改变,称量剩余固体质量为6.7g(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CO3CaO+CO2↑,假设杂质不参与反应)请计算:(1)反应生成的CO2的质量为_____g。(2)该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_____(写出计算过程)。试卷第1页,共3页试卷第1页,共3页1.B【详解】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生成物中含有Ag、H、O、S,则反应物中有且仅有这四种元素,不可能含有Cl,故选B。2.B【分析】在化学反应中,从微观上看:原子的种类、原子的数目、原子的质量一定不发生改变;分子的种类一定发生改变;分子的数目可能发生改变。从宏观上看:元素的种类、元素的质量一定不发生改变;物质的种类一定发生改变。【详解】A、在化学反应,反应前后原子的数目不变,反应前由2个钾原子,6个氧原子,4个氢原子,反应后有2个钾原子,4个氧原子,4个氢原子,则X的化学式为H2O2,故A正确;B、在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发生变化,故B不正确;C、反应后生成了氧气单质,则氧元素化合价发生变化,故C正确;D、反应前有两种化合物,反应后生成单质,则物质状态发生变化,故D正确。故选B。3.D【详解】A、反应类型是分解反应,而题目中是复分解反应, A选项错误,不符合题意;B、反应类型是复分解反应,中和反应是酸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反应,B中反应物中没有酸,B选项错误,不符合题意;C、反应条件是点燃,题目中要求常温,C选项错误,不符合题意;D、反应类型是复分解反应、中和反应,常温下进行,各物质的质量比为,即,符合题目中要求,D选项正确,符合题意。故选D。4.C【详解】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反应前没有碳元素,所以不可能生成二氧化碳,故选C。5.D【详解】A、铁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不是FeO3,此方程式不符合客观事实,选项书写不正确;B、硫与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二氧化硫,此方程式没有标注反应条件,选项书写不正确;C、氧化汞为固体,反应后产生的氧气应加气体符号,选项书写不正确;D、碳酸钠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物、生成物正确,方程式配平正确、反应在常温下进行,反应物中没有气态物质生成二氧化碳气体应标注气体符号,故选项书写正确。故选D。6.D【分析】由微观反应示意图可知,该反应是镁和二氧化碳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氧化镁和碳,化学方程式表示为:2Mg+CO2 2MgO+C。【详解】A、化学反应前后,分子的种类一定发生改变,故A错误;B、由化学方程式可知,参加反应的镁原子与二氧化碳分子的个数比=2:1,故B错误;C、反应涉及到的物质中,二氧化碳和氧化镁都是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且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所以二者均属于氧化物,故C错误;D、由化学反应的实质可知,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故D正确。故选D。7.D【详解】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不发生改变,生成氧气后还有碳酸钠。故选D。8.A【详解】A、根据化学方程式,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比为:(4×31):(16×10):(2×142)=31:40:71,符合题意;B、反应物为磷单质和氧气,它们都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都属于单质,不符合题意;C、该反应符合“多变一”的特点,属于化合反应,不符合题意;D、反应前固体为磷,反应后固体为五氧化二磷,质量增加氧气的质量,不符合题意。故选A。9.A【详解】A、氢气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水,属于宏观描述化学反应,故选项说法正确;B、氢分子与氧分子在点燃条件下生成水分子,故选项说法错误;C、2份质量的氢气和16份质量的氧气反应生成18份质量的水,故选项说法错误;D、在点燃的条件下,2个氢分子和1个氧分子化合生成2个水分子,故选项说法错误;故选:A。10.B【详解】A、“+”不可以读作加,应读作“和”,“=”不可以读作等于,应读作“生成”,选项错误;B、化学方程式的读法应读作:镁和氧气在点燃条件下反应生成氧化镁,选项正确;C、“+”不可以读作加,应读作“和”,“=”不可以读作等于,应读作“生成”,不可以说“两个镁”“一个氧气”“两个氧化镁”,选项错误;D、“+”不可以读作加,应读作“和”,“=”不可以读作等于,应读作“生成”,选项错误;故选:B。11.D【详解】某纯净物3g在氧气中完全燃烧,生成8.8g二氧化碳和5.4g水,A.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二氧化碳中的碳元素,水中氢元素一定来源于有机物,碳元素的质量为2.4g,氢元素的质量为0.6g,所以该纯净物中只含有碳氢元素不含有氧元素,是正确的叙述;B.该反应中参加反应的氧气的质量为:8.8g+5.4g-3g=11.2g;该反应中O2和CO2的质量比为14:11是正确的叙述;C.有参加反应的氧气的质量和生成的水的质量可知反应中O2和H2O的分子数之比(11.2g/32):(5.4g/18)=7:6,是正确的叙述;D.该纯净物中C、H原子的个数比为(2.4g/12):(0.6g/1)=1:3,故是错误的叙述,故选D。12.D【详解】A、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所以10g+6g+10g=8g+a+6g+0g,丁的质量a的值为12,选项正确;B、质量增加的是生成物,甲的质量增加8g,是生成物;丁的质量减少10g,是反应物,乙的质量增加2g,是生成物,反应的表达式为:丁→甲+乙,丁属于化合物,选项正确;C、由上述分析可知,乙和丁的质量比为2:10,当丁为5g时,反应掉的丁为5g,容器中乙的质量增加1g,乙的总质量为11g,选项正确;D、甲和丁的质量比为8:10,当甲为2g时,反应掉丁的质量为2.5g,剩余丁的质量为7.5g,容器中,丙与丁的质量之比为6:7.5=4:5,选项错误。故选D。13.C【详解】燃烧后恢复室温,气体只含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中的碳元素全部来自乙醇,气体中氧元素占64%,则碳元素占36%,乙醇中碳元素的质量为,所以反应的气体的质量为,水中的氢元素全部来自乙醇,乙醇中氢元素的质量为,所以生成的水的质量为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消耗的氧气质量为,故选C。14.A【详解】解:设C相对分子质量22,D相对分子质量9,设D质量为x, 根据质量守恒B质量为88g+36g-28g=96g,设A相对分子质量y与B的相对分子质量为z则;故选:A。15.A【分析】A、质量相同的SO2和SO3,它们的分子数之比等于质量除以相对分子质量之比;B、用化合物的质量乘以某元素的质量分数等于某元素的质量,本题是求氧原子的个数比,因是同种元素,则含氧原子的个数之比即为氧元素的质量之比;C、考虑相同质量的SO2与SO3中硫元素的质量比等于SO2与SO3中硫元素的质量分数之比,结合物质中某元素的质量分数=×100%,进行分析;D、根据化合物中某元素的质量=该化合物的质量×该元素的质量分数,进行分析解答。【详解】A、设相同的质量为m,质量相同的SO2和SO3,它们的分子数之比: 故符合题意;B、可设SO2和SO3的质量都是m,则SO2中氧元素的质量为:m××100%=0.5m,SO3中所含氧氧元素的质量为:m××100%=0.6m,则相同质量的SO2和SO3中所含氧原子的个数之比是:0.5m:0.6m=5:6,故不符合题意;C、设SO2和SO3的质量都1g,则硫元素的质量比是=5:4,故不符合题意;D、相同质量的SO2和SO3,设它们的质量均为m,所含氧元素的质量比为(m××100%):(m××100%)=5:6,故不符合题意。【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化学式进行计算的能力,对于本题相同质量是关键信息,然后根据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可解答,在设质量时根据需要也可设为1。16.C【分析】由图可知,该化学反应的一般表达式为:,配平后的化学方程式为:,依据化学方程式和题干中的信息,进行解答。【详解】A、由图可得,甲的化学式为C3H8,碳、氢元素质量比为(12×3):(1×8)=9:2,故不符合题意;B、由化学方程式可得,乙和丙的元素组成不相同,故不符合题意;C、解:设44g甲完全燃烧至少需要乙的质量为x故符合题意;D、由化学方程式可得,生成的丙与丁的分子个数比为3:4,故不符合题意。17. 2OH- Cl2【详解】(1)根据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若表示多个该离子,就在其离子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所以2个氢氧根离子可表示为2OH-;故填:2OH-。(2)钠元素显+1价,氧元素显 2价,设铁元素的化合价是x,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得:(+1)×2+x+( 2)×4=0,则x=+6价;故填:。(3)由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均不变,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NaOH+X=NaClO+NaCl+H2O,反应前钠、氧、氢原子个数分别为2、2、2,反应后的生成物中钠、氧、氢、氯原子个数分别为2、2、2、2,根据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不变,则每个X分子由2个氯原子构成,则物质X的化学式为Cl2;故填:Cl2。(4)根据题意可知大麻(C21H30O2)在空气中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所以其化学方程式为:;故填:。18. 碳、氢、氧 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不变 得到【详解】(1)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某物质受热分解生成 CO2和H2O ,由于是分解反应,生成物中的所有元素都来自于该物质,该物质中一定含有碳、氢、氧元素;(2)某纯净物 X在空气中完全燃烧,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个数不变,反应前已有4个氧原子,反应后有4个氧原子、1个碳原子、4个 ,推测出 X 的化学式为 CH4;(3)在化学反应 中,每个铁原子失去 2 个电子,变成1个亚铁离子,每个铜离子得到2 个电子,变成1个铜原子。19.(1) KClO3 P2O5(2)混合物(3) 催化剂(4) 分解(5)(6)【分析】A为暗紫色固体,受热分解生成物质D和物质C,E通电也能生成C,则A为高锰酸钾,C为氧气;B为黑色固体,且B还是高锰酸钾分解后的生成物,则B为二氧化锰;甲与B(二氧化锰)混合后生成E和C(氧气),且E通电后生成C(氧气),则甲为过氧化氢,E为水;乙为白色固体,与B(二氧化锰)混合后反应生成F和C(氧气),则乙为氯酸钾,F为氯化钾;反应⑤是烟幕弹里的主要化学反应,即磷与氧气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则G为磷,H为五氧化二磷。【详解】(1)由分析知,乙为氯酸钾,H为五氧化二磷,化学式分别为KClO3和P2O5,故①填:KClO3,②填:P2O5。(2)由分析知,A为高锰酸钾,C为氧气,反应①为高锰酸钾在加热的条件下反应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则D为锰酸钾、二氧化锰的混合物,故填:混合物。(3)由分析知,反应①为高锰酸钾在加热的条件下反应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故①填:。由分析知,B为二氧化锰,甲为过氧化氢,反应②是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作催化剂的条件下反应生成水和氧气,B(二氧化锰)在反应中作催化剂,起催化作用,故②填:催化剂。(4)由分析知, B为二氧化锰,乙为氯酸钾,反应③是氯酸钾在二氧化锰作催化剂和加热的条件下反应生成氯化钾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该反应是一种物质生成两种物质的反应,符合分解反应的特点,属于分解反应,故①填:,②填:分解。(5)由分析知,C为氧气,G为磷,H为五氧化二磷,反应⑤是磷与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五氧化二磷,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写为:,故填:。(6)由分析知,C为氧气,若G为黄色固体,则G为硫,则G(硫)与C(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硫,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写为:,故填:。20.(1)分子(2) 18(3)SO2【详解】(1)依据微观示意图判断,D是水,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2)据图可知A物质是H2S,B物质是O2,C物质是S,D物质是H2O,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B是氧气,D是水,根据化学方程式,氧气和水的质量比为32:36=8:9,若16gB参加反应,则生成D的质量:18g;(3)硫化氢和氧气在点燃条件下充分反应,生成水和F,F是一种氧化物,依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故F中含有硫、氧元素,F中含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50%,则硫元素的质量分数为1-50%=50%,故硫、氧原子的个数比为:=1:2,则F的化学式为SO2。21.(1)-2;(2)H2O、SO2;(3)2H2S+3O22H2O+2SO2;(4)AD。【详解】(1)由可知,丁物质的化学式为SO2,二氧化硫中氧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根据化合价的代数和为0得,硫元素的化合价为+4价;(2)图中,丙和丁是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元素为氧元素,故是氧化物,化学式为H2O、SO2 ;(3)由图可知,该反应是硫化氢与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硫和水,反应方程式为:2H2S+3O22H2O+2SO2;(4)A、设参加反应的乙、丙、丁的质量分别为m、n、h,由质量守恒定律:2H2S + 3O22H2O+2SO2 68 96 36 128 68g m n h===m=96g,n=36g,h=128g,故x=100-m=4,y=1+n=37,z=h=128,故x+y+z=4+37+128=169,正确;B、由上可知y+z=165,错误;C、(100-x):z=96:128=3:4,错误;D、(100-x):(y-1)=96:36=8:3,正确,故选A、D。22.(1) 白色粉末逐渐消失,有气泡产生 不能(2) 炸裂 缓冲气压 后一种(3)密闭容器【详解】(1)碳酸钠粉末与盐酸混合生成氯化钠、水、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则观察到白色粉末逐渐消失,有气泡产生。该反应有气体生成,且在敞口容器中进行,不能用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2)白磷燃烧放出热量,锥形瓶底部放层细沙的目的是防止锥形瓶炸裂。白磷燃烧放出热量,锥形瓶内气体膨胀,气球胀大,起到缓冲气压的作用。白磷燃烧放出的热量使气体受热膨胀,气球胀大,受到浮力变大,使得天平不平衡,白磷燃烧时,气球膨胀,冷却后,气球缩小,到最后被吸瘪,天平平衡,所以后一种结论正确。(3)由以上实验可知,用有气体参加或生成的反应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时,反应必须在密闭容器中进行,否则,天平就不平衡。23.(1)由质量守恒定律,反应生成的CO2的质量为10g﹣6.7g=3.3g;(2)设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为x由 解得:x=7.5g该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答:该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75%。【分析】石灰石样品,反复灼烧至质量不再改变,杂质不参与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减少的质量即为二氧化碳的质量,再根据上述反应方程式,利用二氧化碳的质量计算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最后用即可得到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答案第1页,共2页答案第1页,共2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