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教学 课题 初中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四章第3节 平面镜成像教材 分析 《平面镜成像》是初中新课程光学很重要的内容,是光的反射定律的重要应用。本课目的是通过让学生经平面镜实际操作活动发展学生的科学探究观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教材在这部分知识上,突出了以下几点:(1)突出自主探究。教材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时采用等效替代法,寻找平面镜成的像,在此基础上探究平面镜成像的大小、位置等特点。(2)本节课围绕科学探究的几大步骤: 发现问题→进行实验→得出结论的过程。学情 分析 知识基础 学生已经学习过光的直线传播及光的反射,有了一定的理论基础,并且平面镜成像在生活中经常遇到,学生对此非常熟悉,但学生只停留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缺乏理性认识和科学探究心理特点 初二的学生初学物理,喜欢动手,好奇心强,对探究会产生浓厚的兴趣,但是很多同学缺乏自主学习的能力,动手技能也比较差,需要通过老师的指导和小组合作学习来完成可能出现的问题 平面镜成像现象在生活中比较常见,学生已有丰富的感性认识,但他们在认识上还有很大的误区。比如:物体离平面镜越远像越小;所成的“像”与“物”完全相同;“像”和“影”以及“实像”和“虚像”的成因分不清楚等教学 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了解虚像的概念。 2.认识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3.知道平面镜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过程与方法 1.通过“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探究,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2.通过学生的交流活动,形成相互评估和听取反馈意见的意识,初步培养学生信息交流和评估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让学生领略物理现象的美妙与和谐,获得“发现”成功的喜悦。 2.培养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初步形成与他人交流合作的意识。重点 难点 教学重点:1.利用实验现象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2.平面镜成像原理。 教学难点:1.平面镜成像作图。 2.虚像的概念。教法 学法 教学方法:问题驱动法、模拟演示法、实验法 学习方法:问答法、合作学习教学 流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引 入 课 题 回 顾 【提出问题】: 教师发现钟表出现如图所示现象: 这是怎么回事?如何看到钟表 真正指示的时间? 教师用一面大镜子显示出钟表真正指示的时间。 在刚才的实验中我们运用到了,镜子,在之前我们已经学习了镜子是平面镜,回顾一下什么是平面镜? 那么为什么从镜中看钟表、看字时会有变化呢?今天我们就继续来研究这个问题——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学生认真观察后回答,这是从镜中看钟表时的现象。 可采取再次从镜子中看这个图的方法,显示出它真正指示的时 间。 学生读出钟表真正的时间 表面平整光滑且能够成像的物体叫做平面镜 如镜子,玻璃,平静的湖面等等 虽然每天照镜子,但镜中的钟表与原钟表所指示的时间不同了,未必每个学生都会注意到。 这样通过简单的小实验,联系生活实际,创设物理情境。既顺利引入课题,同时又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主动进行学习【活动一】观察自己 请同学准备好课前让准备的小镜子,观察镜子中的自己的像的特点。 1. 平面镜里成的像跟你的脸一样大么? 2. 当你的脸远离平面镜时,像到平面镜的距离是否变化? 感觉上的观念准确么?哪种观点正确?应该如何解决? 【活动二】实验探究 提出问题: 1. 平面镜成像时像的位置跟物体的位置 2. 物体的大小跟像的大小有什么关系? 学生猜想出,感觉上是:近大远小、 像与物大小相等、像与物到平面像镜的距离相同、像与物左右相反、成像大小由平面镜大小决定”等特点 通过设计实验 猜想与假设: 像和物体的大小可能相等。 像和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可能相等。 用支持各猜想观点的不同阵营的方法,进一 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序地进行探究活动。开 始 探 究 设计实验: 首先要选好实验器材 教师用手中的镜子展示,取一根笔为成像物体。请同学在下面也取一个物体放在镜子前,同桌配合用直尺量出镜子像的高度。 提问可以量出来么,为什么? 测量困难1:无法直接测得的像的大小 解决方法:找一个实实在在的物体来代替镜子里的像就方便测量。 再取另外一支笔当做像就好了。能摸得到,也可以进行测量。如何确定这支笔确实能代替另一支笔在镜子中成的像呢? 测量困难2:站在镜子前只能看见原本物体,看不见代替像的物体。 解决办法:镜子的结构就是用普通玻璃在后面镀了一层反光膜,将反光膜去掉就可以看见代替像物体的位置了。 请同学用课前发下去的玻璃板进行尝试。 需要平面镜和成像的物体 不可以量出来 学习使用刻度尺时一条最重要的规则是:刻度尺要与被测物体紧贴。 直接用刻度尺量镜子中的像不是紧贴着像,像在镜子里面。 让笔看上去就好像像在这里一样,另一支笔要与像的位置重合 镜子挡住了后面物体进入人眼睛的光线。 可以看见像也可以看见代替像的物体 实验的设计过程很重 要。通过搭建台阶,形成认知冲突,引导学生想方设法解决问题。师 生共同把实验的难点“等效替代法”突破,培养学生能力测量困难3:发现用普通物体看到的像比较模糊。 解决方法:提供了蜡烛增强光源 并且两根蜡烛完全相同,为什么? 解决了平面镜和成像物体还需要解决什么问题? 提供了白纸,直尺。 开始试验: 带领学习实验步骤后,并让学生自行开始实验探究。 教师演示实验,让同学结合自己所做实验进行总结 为了验证像物的大小是否相同。 如何测量物像之间的位置 在白纸上标出物和像的位置。用直尺来测量物和像之间的距离。 学生学习实验步骤后开始试验。 结论: 1、平面镜所成的像和物体到镜面的距离等;(等距) 2、像与物体的大小相等;(等大) 3、像和物的连线与镜面垂直 通过演示,边操作边讲解,实验步骤与要点清晰可见。学生经历了从迷惘到明朗的过程,对 实验设计思想印象深刻。 学生把观察到的现象总结,培养学生搜集证据,归纳总结并通过现象看本质的分析能力课后 作业 对本节课内容进行总结反思,预习平面镜成像的应用及原理。板 书 设 计 4.3平面镜成像 一、平面镜 二、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1.像和物体的大小相等 2.像和物体到镜面的距离相等 3.像和物体的连线与镜面垂直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