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目标)3.2与世界深度互动 教学设计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核心素养目标)3.2与世界深度互动 教学设计

资源简介

3.2 与世界深度互动
一、教学目标
1.政治认同 : 认识到我国对世界的影响越来越大,树立全球意识,坚定文化自信,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2.道德修养:正确认识中华文化的影响,了解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
3.健全人格:在生活中积极表达代表本国的政治立场和观点,对国际问题有一定的了解,形成积极的态度。
4.责任意识:主动查阅资料了解中国行动和中国救济,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现中国风貌。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中国影响的表现。
教学难点:理解文明交流互鉴。
三、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材料: 每年的全国两会都会吸引众多外国媒体的关注。外国记者聚焦中国,从不同角度对中国发展进行采访报道。纵观近年来两会新闻采访的变化,我们可以用几个“多”概括:关注两会的外国媒体、外国记者数量越来越多;用中文提问的外国记者越来越多;从新闻发布会到团组审议、分组讨论再到“部长通道”,外国记者可以采访的对象越来越多。两会平台让“中国声音”通过全球媒体的镜头和话筒传遍世界,也让世界看到一个真实、开放和自信的中国。
思考:(1)为什么越来越多的外国记者来中国报道两会?
(2)你怎么看待两会上的这些“多” ?
(二)自主探究
1. 中国对世界的影响?
2.文明交流互鉴有什么意义?
3.我们应该如何对待其他文明?
(三)合作探究
活动一:P34探究与分享
思考:1.春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今天越来越多的国家庆祝中国春节。你怎么看待这一现象?
2.在国际舞台上,你还感受到哪些中国文化的影响?
提示:随着中国的发展,中国文化对世界的影响越来越大。外国人有更多的机会、更强烈的意愿,接触、体验和认识中国文化,感受中国文化的魅力,接受中国文化的熏陶。
活动二:P35探究与分享
思考:(1)中国高铁走出国门,对中国与世界分别意味着什么
(2)走出国门的中国名片还有哪些
提示:(1)对中国:
①有利于促进中国的经济发展、提升国家形象促进国际交流;
②有利于更好地把握发展机遇进一步拓展国际市场;
③有利于我们取长补短学习国外先进技术经验,推动技术创新;
④有利于通过“中国名片”提高中国的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
对世界:
①为越来越多的国家提供更多更好的技术和装备,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
②促进了世界高铁的共同发展,造福了全世界的人民;
③促进了中国与世界各国分享发展机遇,共享发展成果等
(2)中国航天、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中国核电、华为5G 技术、亚投行、中华武术、网购、移动支付、共享单车等。
活动三:展示图片
思考:习近平主席在国际领导人会议上站“C”位,说明了什么?
提示:中国是世界格局中的重要力量
进一步展示图片:2023年11月5日至10日,第六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在中国上海举办。习近平在开幕式上发表主旨演讲时指出
思考:中国对全球治理体系的发展理念是什么?
提示:中国秉持“和而不同”的思想以及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倡导国际关系民主化,坚持国家不分大小、强弱、贫富一律平等,使世界向着公平公正、多元共治、包容有序的格局发展。
活动四:
全球经济治理 全球发展治理 全球安全治理
一带一路倡议 脱贫攻坚,消除极端贫困 支持联合国维和行动
G20峰会 支持和帮助发展中国国家 支持政治解决热点问题
博鳌亚洲论坛 促成应对气候变化《巴黎协定》 重视核安全问题
推动自贸区建设 推动国际人权合作 推动亚洲地区安全框架
思考:当今世界,中国的影响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
提示:中国关于构建全球治理体系的探索与实践,为人类思考与建设未来提供了新的路径,将对世界的和平与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活动五:P36探究与分享
思考:(1)以下文明成果分别属于哪个国家?
(2)我国在发展过程中学习借鉴过哪些不同文明成果?
提示:文明包含着人类在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积累的宝贵经验,是世界各国各民族对人类作出的不可磨灭的贡献。
活动六:展示丝绸之路上的中外经济文化交流
思考:文明在交流上的互鉴发展,有什么意义?
提示:中华文明在交流互鉴中发展。中国积极主动地与世界各国交往,有助于自身文明的发展,而且能够推动世界文明的进步。
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
活动七:习近平名言:进行文明相互学习借鉴,要坚持从本国本民族实际出发,坚持取长补短、择善而从,讲求兼收并蓄,但兼收并蓄不是囫囵吞枣、莫衷一是,而是要去粗取精、去伪存真。
思考:习主席的话启示我们如何对待各国文明?
提示:我们要学习和借鉴人类文明的一切优秀成果,坚持以我为主,兼收并蓄
活动八:展示图片
得出结论:中国积极主动地与世界各国交往,从不同文明中寻求智慧,汲取营养
活动九:材料:汽车文明
1.汽车文明源于西方,其造型的精美往往能引起大家的关注,但我们更应该关注的是什么?
2.“礼让行人”、“遵守规则”、“节能环保” 对我们借鉴人类文明的启示是什么?
提示:对其他文明的学习,我们不能只满足于欣赏物件的精美,更应该领略其中蕴含的人文精神
四、本课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中国在世界上的重大影响,中国日益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引擎与稳定器,中国越来越成为推动地区和世界和平与发展的中坚力量;同时也知道了随着中国的发展,中国文化对世界的影响越来越大,明白了文明因交流而多彩,因互鉴而丰富的道理。
五、板书设计
与世界深度互动
第一目 中国的影响
1.表现:文化影响、经济影响、政治影响
第二目 兼收并蓄 交流互鉴
2.文明交流互鉴的意义
3.如何学习和借鉴其他文明
六、本课知识梳理
1.中国对世界的影响
文化:中国文化对世界的影响越来越大。
经济:中国正为世界经济增长注入新的活力。中国日益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引擎与稳定器。
世界格局:中国是世界格局中的重要力量,正以新的发展理念、务实的行动推动着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伟大进程。
全球治理:中国关于构建全球治理体系的探索与实践,为人类思考与建设未来提供了新的途径,对世界的和平与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2.为什么要加强文明交流互鉴?
①文明包含着人类在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积累的宝贵经验,是世界各国各民族对人类作出的不可磨灭的贡献。
②中华文明在交流互鉴中发展。中国积极主动地与世界各国交往,有助于自身文明的发展,而且能够推动世界文明的进步。
③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
3.我们应如何与其他文明交流互鉴?
(1)学习和借鉴人类文明的一切优秀成果,坚持以我为主,兼收并蓄
(2)积极主动地与世界各国交往,从不同文明中寻求智慧,汲取营养
(3)不能只满足于欣赏物件的精美,更应该领略其中蕴含的人文精神
七、中考真题链接
1.(2023·内蒙古兴安盟·统考中考真题)2023年兔年春晚节目《一带繁花一路歌》编曲既有琵琶、二胡、笛子等能代表中国特色的传统乐器,又加入钢琴和手风琴等,中西合璧交流的方式展现了文明交流互鉴带给各国人民的喜悦与欢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①要学会欣赏不同的文明,加强文明交流互鉴
②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世界文化的作用
③正确认识文化差异,尊重文化多样性
④努力消除文化差异,推动多元文化一体化发展
A.①③ B.①② C.②④ D.③④
2.(2023·青海·统考中考真题)“一带一路”倡议提出10年来,中国本着互利共赢的原则同沿线国家开展合作,截至目前已与151个国家、32个国际组织签署200多份合作文件,让沿线国家与中国共享发展机遇。这表明( A )
①中国是一个负责任的大国 ②中国为世界经济发展注入新活力
③中国是世界格局的主导者 ④中国已步入发达国家行列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④
3.(2023·湖北鄂州·统考中考真题)“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2022年10月,意大利女宇航员萨曼莎·克里斯托福雷蒂在国际空间站行经中国上空时,分别用汉语、意大利语、英语写下了这段中国古文,引来众人赞叹。这给我们的启示是( C )
①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
②中华传统文化是世界上最优秀的文化
③文化经典具有穿越时空的永恒魅力
④文明交流互鉴共存推动世界文明进步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八、教学反思
本节课内容包括两个方面的知识,一个是中国的影响,主要学习了中国在国际经济政治方面的重要作用,结合具体例子较容易理解;另一个是兼收并蓄、交流互鉴,主要学习文化交流,较为抽象,有一定的学习难度,难点的突破在于多引导学生参与讨论,提高其认识,使其逐步理解我国在文化领域与世界深度互动,不断发展。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