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物质的溶解(课件 11+26+21+11+16+8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1.5物质的溶解(课件 11+26+21+11+16+8张PPT)

资源简介

(共16张PPT)
农药太稀不能杀死害虫和病菌,但农药太浓又会毒害农作物或树木。
所以配置的溶液要控制溶质的什么?
控制溶质的质量
0.9%氯化钠注射液是指什么?
氯化钠在注射液含量占比0.9%
一、溶质质量分数
1、定义:
是溶质质量和溶液质量之比。
2、公式:
m质
m液
100%
溶质质量分数【ω】 =
注意:没有单位, 用小数或百分数表示
有关溶质、溶剂和溶液之间的换算
m液= m剂+m质
m质= m液× ω%
试管 编号 溶液颜 色比较 溶 剂 质量/g 溶 质 质量/g 溶 液 质量/g
1
2
3

较深

10g
10g
10g
0.5g
1g
1.5g
10.5g
11g
11.5g
4.8%
9.1%
13.0%
溶质质量分数
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
⑴在100克水中溶解30克食盐,溶质质量分数是
30%
⑵从100克10%的食盐溶液里取出10克,其浓度
是10%
⑶将100克10%的食盐溶液和100克10%的食盐溶
液混合,混合溶液的浓度是20%
⑷ 20℃时,100克水中最多溶解36克食盐,它的
溶解度是36克,浓度是36%
( × )
( √ )
( × )
( × )
溶质的质量 溶剂的质量 溶液的质量 质量分数
分成三份
加水
加入溶质
蒸发少量水
减少
减少
减少
不变
不变
增加
增加
变小
增加
不变
增加
变大
不变
减少
减少
变大
加水
加硫酸铜
将硫酸铜溶液进行下列变化,填表
例1:从一瓶氯化钾溶液中取出20g溶液,蒸干后得到2.8g氯化钾固体,则这瓶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解:由题意知 m液=20g m质=2.8g
ω =
m质
m液
×100%
20g
2.8g
=
×100﹪
=14﹪
课堂练习:⑴已知溶质和溶液或溶剂的质量,求溶质的质量分数
练1:将10g氯化钠加入90克水中制得氯化钠溶液,求这种氯化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解: m液 = 10g +90g=100g m质 = 10g
= 10%
ω =
m质
m液
×100%
=
10g
100g
×100%
⑴已知溶质和溶液或溶剂的质量,求溶质的质量分数
练2:某溶液的密度是1.2g/cm3,实验测得每100mL该溶液中含溶质24g,求该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解:由题意知: ρ液=1.2g/cm3
         V液=100mL=100cm3
由密度公式得:m液= ρ液V液       
       = 1.2g/cm3×100cm3
       =120g
ω =
m质
m液
×
100%=
24g
120g
×100%
=20﹪
⑴已知溶质和溶液或溶剂的质量,求溶质的质量分数
变1.欲用20g食盐配制10%的食盐溶液,则所配制的食盐溶液质量是多少克?
(2)计算配制的溶液质量
m溶质
ω
m溶液=
10%
20g
=
200g
=
解: m质 = 20g
ω =
m质
m液
×100%
(3)计算配制一定溶质的质量分数的溶液所需溶质和溶剂的质量
例3:在农业生产上,有时用10%~20%的食盐溶液来选种。如配制150千克质量分数为16%的食盐溶液,需要食盐和水各多少?
m剂=150kg-24kg=126kg
m质
ω
=m液×
=150kg×16%=24kg
解: m液= 150kg
ω =
m质
m液
×100%
ω =
16 %
例3. 20℃时,氯化钠溶解度为36克,求以下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1)若将32克氯化钠溶于100克水里
(2)若将36克氯化钠溶于100克水里,
(3)若将38克氯化钠溶于100克水里
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计算(不饱和溶液不能用):
S
100g + S
100%
ω =
1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是21g,求此温度下200g饱和溶液中的硝酸钾的质量分数。
现有50℃时硼酸饱和溶液浓度9%,求该温度时硼酸的溶解度。
要使100克10%的食盐水其溶质质量分数增加一倍,可采取的方法是( )
A、再加10克食盐
B、蒸发50克水
C、蒸发45克水
D、再加100克10%的食盐水
B(共8张PPT)
在实验室如何配制50克6%的食盐溶液 ?
1、计算:配制时所需NaCl质量为___,所需水的质量____。
3g
47g
相当于47mL
2、称量(或量取)
定量:用托盘天平称3gNaCl固体,倒入烧杯中
用量筒量取47mL水的体积,倒入盛有NaCl的烧杯中
3、溶解:用玻璃棒搅拌烧杯中的溶液,使NaCl溶解
4、装瓶:把配好的溶液装入试剂瓶中,盖好瓶塞并贴上标签。(标签上应包括药品名称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在实验室如何配制50克6%的食盐溶液 ?
以下操作将引起溶质的质量分数偏大、偏小?
1.量取水时俯视
2.称取食盐时左码右物
3.加水时,少量溶剂溅出
5.配制好后,溶液溅出
4.将食盐转移到烧杯时,少量食盐掉落在桌上
若要将配制的50g质量分数为6%的氯化钠溶液稀释成4%的氯化钠溶液,应加水多少克?
【注意】
浓溶液在加水稀释过程中, 的质量 始终保持不变(填“溶质”、“溶剂”或“溶液”)
溶质
用表达式表示:
m浓 ω浓= m稀 ω稀
例1.用98% 的浓硫酸的配制98g 溶质质量分数是10%的稀硫酸,求:
(1) 98g稀硫酸中溶质的质量?
(2)需要98%的浓硫酸多少克?
(3)若浓硫酸的密度为1.84g/mL,则需要浓硫酸的体积是多少mL?
m质= 98g 10%=9.8g
m浓 ω浓= m稀 ω稀
m浓 98%= 98g 10%
m浓= 10g
已知20%的硫酸密度为1.14g/cm3 ;98%的硫酸密度为1.84g/cm3,配制500mL20%的稀硫酸,需要98%的浓硫酸多少毫升
V ≈63.2mL
1.84g/cm3×V× 98% = 1.14g/cm3×500mL× 20%    
m浓 ω浓= m稀 ω稀
ρ浓v浓 ω浓= ρ稀v稀 ω稀
变1. 已知10%的氢氧化钠溶液密度为1.2g/cm3,配制10%的氢氧化钠溶液35mL,求:
(1)10%氢氧化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
(2)若要用质量分数为42%的氢氧化钠溶液进行稀释配制,需要浓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是?
(3)需要加水的质量是多少克?需要加水的体积是多少毫升?
m质= 1.2g/cm3 35mL 10%=4.2g
m浓 ω浓= m稀 ω稀
m浓 42%= 1.2g/cm3 35mL 10%
m浓= 10g
100g质量分数为20%的盐酸溶液中,含溶质多少g?
要配制100g这种盐酸,需要质量分数为37%的盐酸(密度为1.19g/cm3)多少ml?水多少ml?
20g
盐酸:45.4ml
水:45.9ml(共11张PPT)
一、物质的溶解性
一种物质(溶质)在另一种物质(溶剂)里的溶解能力
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有哪些?
1.提出问题:
2.科学方法:
3.假设:
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有哪些?
控制变量法
提供的药品和仪器:
固体药品:硫酸铜、氢氧化钙
液体药品:水、酒精
仪器:试管、酒精灯、试管夹、火柴
步骤:以1.2.3叙述,可以采用图文结合
注:设计方案时请说明改变哪个量,以及控制哪些量相同且适宜。
溶解性一般分为四个等级:
易溶、可溶、微溶、难溶
物质的溶解性
与温度、溶质的性质、溶剂的性质有关
结论:
1、温度不同,物质的溶解性不同
2、不同溶质在同一溶剂里溶解度不同
3、同一溶质在不同溶剂里溶解度不同
有气泡产生,气体溶解性变小,气体溢出来
气体的溶解性与气压有关,气压越大,气体溶解性越大,气压越小,气体溶解性越小
打开汽水会出现什么现象?为什么?
打开汽水,瓶子内气压变大还是变小
变小
结论:
气泡变多,温度升高,分子热运动剧烈,气体溶解性变小,气体溢出来
气体的溶解性与温度有关,温度越大,气体溶解性越小
对汽水升温,产生的气泡是变多还是变少?为什么?
结论:
胡萝卜如果生吃,其中的β-胡萝卜素只有25%被吸收,如果用食用油烹调后,则能吸收95%,你知道吸收效率高低的道理吗?
β-胡萝卜素在水中溶解性小,而在食用油中的溶解性大,烹饪后,溶解性大
1、一定量的氢氧化钠固体加入适量的水,用手触摸试管壁,你发现了什么现象?
物质溶解与吸热、放热
试管壁温度变高,氢氧化钠固体溶解水中,放热
1、一定量的氯化铵固体加入适量的水,用手触摸试管壁,你发现了什么现象?
物质溶解与吸热、放热
试管壁温度变低,有小水滴附着,氯化铵固体溶解水中,吸热
物质溶解与吸热、放热
伴随着,物理变化、或化学变化(共26张PPT)
一、物质的溶解性
一种物质(溶质)在另一种物质(溶剂)里的溶解能力
溶解速度(快慢)
溶解性(能力)
溶质、溶剂种类
影响因素
是否搅拌(振荡)
温度、气压(气体)
温度、颗粒大小
溶解速度(快慢)
溶解性(能力)
溶质、溶剂种类
是否搅拌(振荡)
温度、气压(气体)
温度、颗粒大小
探究实践:科学方法
控制变量法
第一步,改变自变量
第二步,控制无关变量(相同适宜)
第三步,比较因变量
相同时间,比较溶质溶解的质量多少
相同质量,比较溶质溶解的时间长多
相同溶剂,质量相同不同溶质,比较是否继续溶解
相同溶剂,质量相同不同溶质,不再溶解,比较溶质还剩多少
饱和溶液: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里,不能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
不饱和溶液: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里,还能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
饱和溶液就是在一定条件下不能溶解任何物质的溶液吗?
是指原溶质,
不是其他溶质
如何来判断溶液的饱和与不饱和?
1、下列A、B两个烧杯中都有经过充分搅拌的食盐溶液 ,哪个杯中的是饱和溶液?判断的依据是什么?
B杯是饱和食盐溶液,A杯中不能判断是否是饱和食盐溶液
B杯中还有食盐固体剩余,说明一定量的水中不能再继续溶解食盐了,所以是食盐的饱和溶液。
判断溶液是否是饱和溶液的方法:
若溶液中有少量溶质剩余,则是饱和溶液。
1.观察法:
向A中加入少量食盐,若食盐溶解,说明A烧杯中不是饱和食盐溶液
向A中加入少量食盐,若食盐不再溶解,说明A烧杯中是饱和食盐溶液
加入少量的同种溶质,若溶质能继续溶解则是不饱和溶液,若不能溶解的是饱和溶液。
2.实验法:
判断溶液是否是饱和溶液的方法:
若溶液中有少量溶质剩余,则是饱和溶液。
1.观察法:
饱和溶液
如果想要使B杯中的食盐全部溶解,你认为还有什么办法?
继续加水
加热
说明:
一定温度下,增加水的质量,可以溶解更多的食盐。
一定量的水中,温度越高,可以溶解的食盐更多。
以上实验事实告诉我们:
溶液是否饱和具有条件性和暂时性
1)向烧杯加入20mL的水,再多次加入少量食盐,搅拌,直到食盐不能溶解,此时烧杯中的上层液体是 溶液;
2)取上述烧杯中的上层清液于试管中,并加入少量高锰酸钾晶体,振荡,观察现象;
现象: ;
无色食盐溶液
加入高锰酸钾后溶液
高锰酸钾全部溶解,原来无色的溶液变成紫色溶液
食盐饱和
以上实验事实告诉我们:
溶液是否饱和具有相对性:
对某溶质是饱和的溶液,对另一种溶质可能是不饱和的。
饱和溶液
不饱和溶液
增加溶质
蒸发溶剂
增加溶剂
降低温度
升高温度
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转换
饱和石灰水
不饱和石灰水
增加溶质
蒸发溶剂
增加溶剂
升高温度
降低温度
特例:
石灰水(氢氧化钙)
晒盐
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转换方式?
停止加热后约半天:
析出硫酸铜
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转换方式?
1、饱和溶液在用水稀释变成不饱和溶液的过程中,保持不变的量是  ,
发生改变的是 和   。
2、不饱和溶液在水分蒸发变成恰好饱和溶液的过程中,保持不变的量是  ,发生改变的是 和  。
3、不饱和溶液在加入溶质变成饱和溶液的过程中,保持不变的量是  ,发生改变的是  和  。
溶质
溶剂
溶液
溶质
溶质
溶剂
溶剂
溶液
溶液
选择“溶质”、“溶剂”、“溶液” 填入空格中
浓溶液:溶有较多溶质的溶液;
稀溶液:溶有较少溶质的溶液。
不饱和溶液
饱和溶液
浓溶液
稀溶液
升温
20 ℃的KNO3饱和溶液
40 ℃ 的KNO3 不饱和溶液


浓溶液不一定是饱和溶液,稀溶液不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饱和溶液
不饱和溶液
浓溶液
稀溶液
3、对于同种溶质,在一定温度下,饱和溶液要比不饱和溶液浓
不饱和硫酸铜溶液
饱和硫酸铜溶液
浓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水,使之变成稀溶液,这个过程称为溶液的稀释。
1、为什么汗水带咸味?被汗水浸湿的衣服晾干后,为什么常出现白色斑痕?
人分泌的汗水是含少量氯化钠,是食盐的不饱和溶液。所以带咸味,晾干,是将水分蒸发,不饱和的溶液变为饱和溶液,所以有氯化钠析出
1、在一温度下,向一瓶NaCl饱和溶液中加入一些NaCl晶体,则( )
A.晶体质量减小 B.溶液变浓
C.晶体质量不变 D.溶质溶解性变化
C
2、某温度下,将3gA物质放入7g水中,得到10g溶液,该溶液是( )
A.饱和溶液 B.不饱和溶液
C.浓溶液 D.无法确定
D
3、把室温下的不饱和食 盐水变成饱和溶液,最好的方法是( )
A.蒸发水 B.加食盐
C.给溶液降温 D.给溶液升温
B
3、把室温下的不饱和食 盐水变成饱和溶液,最好的方法是( )
A.蒸发水 B.加食盐
C.给溶液降温 D.给溶液升温
B
5、饱和溶液用水稀释变成不饱和溶液的过程中,保持不变的是( )
A.溶质的质量 B.溶剂的质量
C.溶液的质量 D.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
A
6、可以判断烧杯内的硝酸钾溶液是饱和溶液的依据是 ( )
A.蒸发掉1克水,有少量固体析出
B.降低温度,有少量固体析出
C.加入少量氯化钾看固体是否溶解
D.加入少量硝酸钾观察是否溶解
C
7、下列关于溶液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极稀的溶液不可能是饱和溶液
B.饱和溶液是不能再溶解溶质的溶液
C.不饱和溶液降温后可能变成饱和溶液
D.饱和溶液升高温度后一定变成不饱和溶液
C
8、某硝酸钾溶液在20℃时,不能继续溶解硝酸钾(固体没剩余),该溶液为_________溶液,把该溶液升高温度到100℃,则100℃时该硝酸钾溶液是________溶液 (填“饱和”或“不饱和”)。
饱和
不饱和(共21张PPT)
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转化?
对于多数固体物质:
对氢氧化钙固体:
饱和溶液
不饱和溶液
增加溶质
蒸发溶剂
增加溶剂
降低温度
升高温度
饱和溶液
不饱和溶液
增加溶质
蒸发溶剂
增加溶剂
升高温度
降低温度
在相同的条件下,不同物质的溶解性是不同的。如何定量地来表示物质的溶解性呢?
这里的溶剂,一般指水
一、溶解度
在一定温度下,某物质在100克溶剂中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在这种溶剂里的溶解度。
固体溶解度的四要素:
一定温度
饱和状态
条件:
标准:
溶液状态:
单位:
质量(克)
100克溶剂
在一定温度下,某物质在100克溶剂中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在这种溶剂里的溶解度。
一、溶解度
二、溶解度的含义
【判断】氯化钠溶解度是36,这句话对吗?怎么改?
氯化钠在20℃是的溶解度是36g。其含义是:
(1)20℃时,100克水中最多能溶解氯化钠的质量36克
(2)20℃时,100克水中氯化钠达到饱和时溶解的是质量36克
少了一定温度,少了单位,g
注意几个关键词:
1)“20℃”(温度)
2)100克水(溶剂)
3)饱和(状态)
4)单位
溶解度数值越大,表明该温度下,物质的溶解能力_____
三、物质的溶解度不同(一般)
说一说,硝酸钾溶解度含义?
(1)20℃时,100克水中最多能溶解硝酸钾的质量31.6克
(2)20℃时,100克水中硝酸钾达到饱和时溶解的质量是31.6克
越强
根据20℃时物质的溶解度不同,可将物质分为易溶物质、可溶物质、微溶物质和难溶物质。
四、物质的溶解性等级
200C 小于0.01克 0.01-1克 1-10克 大于10克
溶解性等级 难溶 微溶 可溶 易溶
0.01
1
10
难溶
微溶
可溶
易溶
说一说教材下表中哪些物质的易溶物质,哪些物质是难溶物质?
易溶物质
微溶物质
易溶物质
可溶物质
易溶物质
易溶物质
0.8克某物质在室温时溶于10克水中达到饱和,这种物质属于
A.难溶物质 B .微溶物质
C.可溶物质 D.易溶物质
C
表1-7 硝酸钾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
五、溶解度与温度的关系
硝酸钾溶解度与温度有什么规律?
硝酸钾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一般来说,大多数固体
表1-8 氢氧化钙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
五、溶解度与温度的关系
氢氧化钙溶解度与温度有什么规律?
氢氧化钙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减小
氢氧化钙、少部分固体
气体的溶解度
气体物质的溶解度一般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
夏天,鱼为什么喜欢露出水面,甚至容易死亡?
夏天水温高,水中溶解的氧气变少
气体溶解度一般随压强增大而增大
P1
P2
P3
P1、P2、P3气压谁更大?气体溶解度谁更大?
温度降低时,杯底出现 ,这是因为?
硝酸钾溶解在水中,在不同温度下的状态
溶液冷却时,硝酸钾溶解度下降,原饱和溶液中的硝酸钾晶体析出
80℃
20℃
10℃
硝酸钾晶体
溶解度计算
例:20 ℃时,食盐的溶解度是36克。


什么
溶液
溶质
质量
溶剂
质量
溶液
质量
溶解

20℃
NaCl饱和
36克
100克
136克
36克
20℃
NaCl饱和
18克
50克


20℃
NaCl饱和
36克
200克


20℃
NaCl饱和
36克
680克


溶解度的计算公式:
溶质 ~ 溶剂
 m质    m剂
S =
m质
m剂
×100克
单位:克
20摄氏度下,0.8克某物质在室温时溶于10克水中达到饱和,这种物质溶解度是多少?
S =
m质
m剂
×100克
=
0.8g
10g
×100g
=
8g
根据溶解度求溶质和溶液的质量
3、已知20摄氏度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31.6克,40克水中需溶解多少克硝酸钾才能得到饱和溶液?
12.6g
m质 =
S =
m质
m剂
×100克
31.6g =
m质
40g
×100克
1、20℃时,氯化钠的饱和溶液136g,蒸干后得到氯化钠36g,则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是 。
36克
同一物质的溶解度,只与温度有关,温度不变,溶解度不变
4、6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是110克,若把55克硝酸钾放入55克水中充分溶解后,能得到_____g的硝酸钾溶液,还需蒸发多少克水才能达到饱和状态?
解:由题意可知:
S=
m剂
m质
×100克
x=50克
110
=
55克
x克
×100克
110克
蒸发5g
2、33℃时,有250克硝酸钾溶液,若向该溶液加入30克硝酸钾,则恰好为饱和溶液,若原溶液恒温蒸发掉60克水也恰好成为饱和溶液,则33℃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多少?
50克
解:由题意可知:
S=
m剂
m质
×100克
=
30克
60克
×100克
=50克
答: 33℃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50克。
7、在20℃时,四种物质分别溶于水里恰好制成饱和溶液,其中溶解度最大的是( )
A. 1.2克物质溶解在1.5克水里
B. 溶质和溶剂的质量比为1:2的溶液
C. 3克物质溶解在30克水里
D. 100克溶液中含有溶质20克
A(共11张PPT)
判断:并说明理由
1、100克水中最多溶解38克氯化钠,所以氯化钠在水中的溶解度是38克。
2、50℃时,烧杯内的水中最多能溶30克氯化钾,所以氯化钾在水中的溶解度是30克。
3、在60℃时,100克水中溶有75克硝酸钾,所以6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75克。
4、60℃时,100克水中最多溶解了110克硝酸钾,所以硝酸钾在60 ℃时的溶解度是110.
在什么温度?
溶剂的质量?
达到饱和溶液吗?
溶解度有单位吗?
×
×
×
×
表1-7 硝酸钾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
硝酸钾溶解度与温度有什么规律?
硝酸钾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表1-8 氢氧化钙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
氢氧化钙溶解度与温度有什么规律?
氢氧化钙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减小
.
.
.
.
溶解度/
g










200

100
















































































































































































60
70
50
10
20
30
40
80
90
100
110
180
170
160
150
140
130
120
190
50
10
20
30
40
0
90
60
70
80
温度/℃
.
硝酸钾
.
.
.
.
温度℃ 0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100
溶解度/g
硝酸钾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
13.3
31.6
20.9
45.8
63.9
85.5
110
138
168
202
246
溶解度的表示方法:
(1)列表法:
(2)溶解度曲线
反映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情况
纵座标——溶解度
横座标——温 度
A点对应的横坐标 为 ,纵坐标为 ;坐标交点A的含义是: 。
6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110克
110g
60℃
A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100
110
120
130
140
150
160
170
180
190
200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100
0
温度/℃
溶解度/克
硝酸钾
1. 曲线上的A点:
表示该温度下某溶质的溶液是_____溶液。
2.A曲线下的C点:
表示在该温度下某溶质的溶液是_________溶液。
C
思考:70℃的硝酸钾饱和溶液升温到90℃,溶液溶解度如何变化?
A
饱和
不饱和
温度(℃)
10
100
90
80
70
60
50
40
30
20
0
160
150
140
130
120
110
100
90
80
70
60
50
40
30
20
10
200
190
180
170
硝酸钾
硝酸钠
氯化铵
氯化钠
硼酸
硝酸铵
固体溶解度曲线
溶解度(克)
熟石灰的溶解度曲线图
溶解度(克)
温度(℃)
以上溶解度曲线图,物质溶解度与温度存在什么关系?
1、大多数固体物质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例如硝酸钠、氯化铵等。
2、少数固体物质溶解度受温度影响不大,例如食盐(氯化钠)。
3、极少数固体物质溶解度随温度升高反而减小,例如熟石灰(氢氧化钙)。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100
110
120
130
140
150
160
170
180
190
200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100
0
氯化钠
D交点表示什么?
温度/℃
溶解度/克
硝酸钾
3.曲线的交点:
表示在该温度下不同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判断:氯化钠和硝酸钾的溶解能力谁强?
温度<23℃时,氯化钠溶解能力较强;
温度=23℃时,两者溶解能力一样强;
温度>23℃时,硝酸钾溶解能力较强;
D
10℃ A、B、C三种物质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
60℃ A、B、C三种物质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
A
B
C
B>A>C
A>B>C
(4) t 0 ℃ A、B、C三种物质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
t 2℃ A、B、C三种物质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
溶解度/克
T /℃
t 0
t 1
t 2
m
n
p
C
B
A
Q
0
t 2 时,C 物质溶解度为m克
B
(2)Q点表示的意义是
1、右图是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回答:(1)P点表示的意义是
(3)溶解度受温度影响最小的是
t 1 时,Q 点A、B、C三者的溶解度相等
A>B>C
C>B>A



· B
温度(℃)
溶解度
(g)
T1 T2
(1)T2时,溶解度最大的是________;
(2)B点代表的含义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T1时的甲的饱和溶液升温到T2,甲溶液变成_____________.

T1℃时,甲、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不饱和溶液
6、生活中的下列现象,不能说明气体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的是( )
A. 烧开水时,水沸腾之前有气泡冒出
B. 喝下汽水时,感到有气体冲出鼻腔
C. 夏季黄昏,池塘里的鱼常跃出水面
D. 打开啤酒瓶盖,有大量气泡冒出
D
8、如图是A、B两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信息中正确的是( )
A. 图中阴影部分表明A,B两溶液都是饱和溶液
B. t1℃时,A,B两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相等
C. t2℃时,B物质的溶解度大于A物质的溶解度
D. t2℃时,等质量的A,B两饱和溶液降温到t1℃时析出溶质的质量相等
B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