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课 影响世界的工业革命 课件(共20张PPT)--2024届高三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一轮复习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10课 影响世界的工业革命 课件(共20张PPT)--2024届高三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一轮复习

资源简介

(共20张PPT)
一轮复习
第10课
影响世界的工业革命
课程标准:
通过了解工业革命带来的社会生产力的极大发展以及所引起的生产关系的深刻变化,理解工业革命对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及对人类社会生活的深远影响。
第五单元 工业革命与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考情分析
时间 全国卷 地方卷
2021 【江苏】15·垄断组织 【天津】12·交通工具的变革
【湖南】14·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开展,科学与技术的紧密结合
【浙江】1月·20·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广东】18.工业革命的影响
2022 【甲】34·内燃机的应用改变农业生产组织形式 【乙】34·第二次工业革命,航运业的发展助长其海外扩张 【重庆】14·工业化引起社会结构的深刻变化
【辽宁】14·邮政业适应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需求
【广东】13·生产方式的转变推动了社会分化
【浙江】1月·19·柴油机的发明者狄塞尔
【浙江】6月·20·电影时代的到来
2023 【海南】12·工业革命后,贵族审美影响了人们的时尚观念
【湖北】13·工业文明孕育艺术创新
整体感知
工业革命的扩展
英国工业革命
前提
政策
资本
劳动力
技术
原料
基础
市场
(1)生产力:从“蒸汽时代”到“电气时代”
(2)生产关系/组织:从工厂制度到垄断组织
(3)世界市场:最终形成,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确立
(4)资本主义经济:相关行业迅速发展,经济空前繁荣
(1)资本主义制度不断扩展,资本主义政治体系确立
(2)阶级结构重大变化:两大阶级对立,中间阶层发展
(3)工人阶级崛起,工人运动兴起,马克思主义诞生
(1)城市化发展
(2)物质生活改善
(3)精神生活丰富
(4)女性地位提高
(5)人口增加明显
(1)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和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形成
(2)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发展
(3)主要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和冲突加剧
(1)贫富分化加剧,工人阶级生活困苦
(2)环境污染严重
(3)疾病和犯罪增多
第二次工业革命
经济方面
政治方面
社会生活
国际关系
社会问题
思想领域
自由主义、民族主义、空想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
两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一、工业革命的背景
内 容
政治 英国: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与发展(君主立宪制)
经济 资本:殖民贸易和掠夺,促进了资本原始积累;
劳动力:圈地运动提供了大量自由劳动力;
资源:煤铁资源丰富、殖民地原料供给;
技术:手工工场发达,生产技术的积累(经验积累)
市场:18世纪英国成为最大殖民国家(日不落帝国),手工业生产无法满足国内外市场需求。
科学 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
结论:英国工业革命是多种因素综合的结果。
高考链接
(2018·新课标全国Ⅰ卷高考·34)传统观点认为,英国成为工业革命发源地,是因为英国最早具备了技术、市场等经济条件;后来有研究者认为,其主要原因是英国建立了君主立宪制度;又有学者提出,煤铁资源丰富、易于开采等自然条件是其重要因素。据此可知,关于工业革命首先在英国发生的认识(  )
A.只能有一种正确合理的观点
B.随着研究视角拓展而趋于全面
C.缺少对欧洲其他国家的观察
D.后期学者研究比传统观点可信
B
二、进程:第一次工业革命
1.开始:(市场刺激下)工业革命始于棉纺织业
(轻工业)。
2.工厂出现:1771年阿克莱特在曼彻斯特开办了第一家水力纺纱厂。
3.高潮:1785年,瓦特改良蒸汽机开始在棉纺织工厂使用。蒸汽机解决了生产动力受自然条件限制的问题。(以煤炭为主的蒸汽机取代人力畜力)
4.交通:汽船和火车出现,人类进入“蒸汽时代”。
1807【美】富尔顿发明蒸汽轮船 1814【英】史蒂芬孙发明蒸汽机车
5.完成:19世纪中叶,英国的机器制造业实现了机械化。
6.扩展:从18从18世纪末到19世纪中叶,工业革命从英国逐渐扩展到欧洲大陆和北美世纪。
二、进程:第二次工业革命
1.背景:19世纪中后期,欧美主要资义国家社会相对稳定,经济发展,自然科学取得一系列突破性成果。
2.成就:①电广泛应用(“电气时代”);②内燃机;
③新兴工业兴起:化学、石油、汽车;④传统工业发展:钢铁
⑤新的通讯手段发明:电报、电话
项目 第一次工业革命 第二次工业革命
时间 18C60S-19C中 19C中后期-20C初
成就 蒸汽机、火车、汽船等 蒸汽时代 电、内燃机、汽车、飞机、电话等
电气时代
经济结构 轻工业为主 (如纺织业) 重工业为主
(如电力、石油、化工等)
发展进程 从英国开始,拓展到多国 多国同时进行,美德尤为突出
特点 技工经验,科学与技术尚未紧密结合 近代科学理论,科学技术与生产紧密结合
生产组织形式 工厂制度 (中小企业) 垄断组织
(大企业,生产与资本高度集中)
侵华方式 商品输出为主 (倾销商品、掠夺原料) 资本输出为主
(在华设厂、对华贷款)
两次工业革命的比较
高考链接
(2019·新课标全国Ⅰ卷高考)工业革命前,英国矿井里使用蒸汽唧筒抽水。1765年,修理过唧筒的瓦特发明了一种单动式蒸汽机,后在工厂主的合作和资助下,终于改进制成“万能蒸汽机”,并广泛使用到工业领域。该过程表明,第一次工业革命期间生产领域的主要发明创造(  )
A.源自于劳动实践
B.依赖于科学理论的突破
C.取决于资金保障
D.得益于各阶层广泛参与
A
最好的时代VS最坏的时代
这是最好的时代,这是最坏的时代;
这是智慧的时代,这是愚昧的时代;
这是信仰的时期,这是怀疑的时期;
这是光明的季节,这是黑暗的季节;
这是希望之春,这是失望之冬;
人们拥有一切,人们一无所有;
人们正在直登天堂,人们正在直下地狱。
英国作家:狄更斯《双城记》
三、两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1.经济方面:
(1)生产力:从“蒸汽时代”到“电气时代”
(2)生产关系/组织:从工厂制度到垄断组织
(3)世界市场:最终形成,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确立
(4)资本主义经济:相关行业迅速发展,经济空前繁荣
2.政治方面:
(1)资本主义制度不断扩展,资本主义政治体系确立
(2)阶级结构重大变化:两大阶级对立,中间阶层发展
(3)工人阶级崛起,工人运动兴起,马克思主义诞生
3.社会生活:(1)城市化发展;(2)物质生活改善;(3)精神生活丰富;
(4)女性地位提高;(5)人口增加明显(6)时间观念增强;文化素质提高
4.思想领域: 自由主义、民族主义、空想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等思潮兴起.
6.国际关系:
(1)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形成
(2)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发展
(3)主要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和冲突加剧
5.社会问题:①贫富分化加剧,工人阶级生活困苦②环境污染严重③疾病和犯罪增多
小结
高考链接
(2020.7·江苏高考·18)1873年12月,英国伦敦出现了持续一周的大雾,许多人有强烈的窒息感,约有1150人在此次毒雾中丧生。当时来到伦敦的一位作家在给友人的信中抱怨:“我本应继续在伦敦演讲,但雾快要捏碎我的心脏。”这位作家的抱怨(  )
A.源于机器大工业生产活动
B.揭露了垄断资本主义罪恶
C.表现出西方社会精神危机
D.是由于汽车尾气污染环境
A
(2021.广东.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材料一
关于英国工业革命对工人阶级的影响,以下两种观点颇具代表性。
——摘编自(美)克莱顿·罗伯茨等《英国史》
(1)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别指出两种观点有何局限,并就英国工业革命对工人阶级的影响谈谈你的看法。(8分)
观点一 强迫工人、儿童每天工作16小时,将工人挤入贫民窟里,降低了他们的生活水平,摧毁了传统的手工行业,剥夺了工人们的尊严,将他们扔进没有灵魂的工厂和城市。
观点二 创造了许多充满机会的城市,给千百万人提供了工作,提高了他们的生活水平和教育程度,并给予他们较大的自由,使他们在政治上和文化上有更大的作用。
【答案】
(1)局限:都是片面的观点。①观点一:只看到工业革命的消极方面;②观点二:只看到工业革命的积极方面。(4分)
看法:要一分为二的看待工业革命的影响:①政治上:一方面使他们在政治上有较大的自由和更大的作用,另一方面,也剥夺了工人们的尊严;②经济上:一方面,工作收入提高了他们的生活水平和受教育程度,另一方面工人阶级也面临着被资本家剥削的境地。(4分)
材料二
英国工人阶级的历史是从18世纪后半期,从蒸汽机和棉花加工机的发明开始的。大家知道,这些发明推动了产业革命,产业革命同时又引起了市民社会中的全面变革,而它的世界历史意义只是在现在才开始被认识清楚。
——恩格斯《英国工人阶级状况》(1845年)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运用唯物史观简述英国工业革命的历史意义。(6分)
阅读材料,思考后工业时代城市产业发展的启示.
难挽頹势的不只是英国,还有随着工业革命发展起来的老牌城市。底特律曾经是美国最富裕的城市,现在则是美国最穷的城市。它曾凭借优越的地理位置、良好的工业基础,为第一次汽车产业变革提供了成功的基础,使汽车产业中心从欧洲转移到美国,但在第二次、第三次汽车产业变革中,它却固步自封、墨守成规,成了时代的弃儿。
与底特律在战后局限于汽车制造业相比,战后的美国其他城市早已经开始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迅速实现了城市转型。原本是石油工业城市的休斯敦大力发展起航空航天产业,旧金山则依托硅谷大力发展电子科技产业。两城均成功避免成为第二个底特律。
底特律:遍地可见的空置房
启示:产业升级,城市转型, 创新发展,与时俱进
资本主义经济不同时期生产组织形式的演变
手工工场 工厂制度 垄断组织
时期 工场手工业时期(14—18世纪) 自由资本主义时期 (一工以来) 垄断资本主义时期
(二工以来)
生产 特点 手工劳动 机器生产 科技为先导,竞争联合为手段的电气化生产
规模 较小 较大(中小企业) 生产与资本高度集中(大企业)
相同点 都是资义生产组织形式,都是资义经济发展必然结果 《被垄断组织操控额美国参议院》
《标准石油托拉斯》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历程
雏 形
新航路开辟
早期
殖民扩张
基本形成
第一次
工业革命
最终形成
第二次
工业革命
(15~16世纪)
进一步拓展
(16~18世纪)
(19世纪中)
(19世纪末20世纪初)
重商主义和自由主义思想
重商主义:也称作“工商业本位”,反映资本原始积累时期资产阶级利益的经济理论和政策体系。早期的资产阶级十分弱小,需要寻求封建政府的保护和扶植。(累金银、提关税)
自由主义思想:一种反对国家干预经济生活、主张自由竞争的资产阶级经济理论和政策体系。
1776年 亚当·斯密《国富论》
材料:应该限制封建政府在经济事务中的操控,让市场机制发挥调节资源的作用。
——亚当·斯密《国富论》
资本主义世界体系
资本主义政治体系(第9课 资本主义政治制度)
资本主义经济体系(第10课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资本主义殖民体系(第11课亚非拉等地沦为殖民地或半殖民地)
殖民 体系 开始形成 初步形成 最终形成
时间 15—17C 18C中-19C中 19C末—20C初
所处阶段 重商主义 资本原始 积累时期 自由资本主义(一工) 垄断资本主义
(二工)
特征 早期殖民 暴力掠夺 商品输出 殖民扩张 资本输出
瓜分狂潮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