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机械基础1、认识静力学的基础知识电子教案(表格式)工信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中职)机械基础1、认识静力学的基础知识电子教案(表格式)工信版

资源简介

任务一 认识静力学的基础知识(选学)
课题 《认识静力学的基础知识(选学)》
授课时间 授课时数 6 课型 讲授
教学目标 1、理解力的概念。 2、能进行力的合成与力的分解。 3、掌握力在坐标轴上的投影与计算方法。 4、会运用二力平衡条件、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定律。 5、能计算力对点的矩。 6、能计算力偶。 7、理解约束力与约束反力的概念。 8、能进行简单的静力学分析、绘制受力图。 9、理解平面力系的概念。 10、能求解平面汇交力系、平面任意力系、平面平行力系。 11、能计算功、力功率、效率、滑动摩擦。 12、理解摩擦角与自锁现象。 13、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教学重点 1、能进行力的合成与力的分解。 2、掌握力在坐标轴上的投影与计算方法。 3、能计算力对点的矩。 4、能计算力偶。 5、能进行简单的静力学分析、绘制受力图。 6、能求解平面汇交力系、平面任意力系、平面平行力系。 7、理解摩擦角与自锁现象。
教学难点 1、能进行力的合成与力的分解。 2、掌握力在坐标轴上的投影与计算方法。 3、能计算力对点的矩。 4、能计算力偶。 5、能进行简单的静力学分析、绘制受力图。 6、能求解平面汇交力系、平面任意力系、平面平行力系。 7、理解摩擦角与自锁现象。
学情分析 此任务的内容是静力学的基础知识,需要学生有一定的力学基础;需要以典型例题,强化学生对知识的应用。
教学方法 讲解法、图示法、提问法等。
教学过程设计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提问:轴的常用材料有哪些?常用于什么场合? 提问:常用的滑动轴承的材料有哪些?各有什么特点? 提问:内、外圈和滚动体、保持架是用什么材料制造? 提问:制造弹簧的材料有哪些? 一、力的概念 提问:什么是力? 提问:力的三要素有哪些? 要求学生看教材,回答相应的问题。 学生回顾非金属材料的知识,并回答问题。 学生看教材,自学 培养学生复习、归纳的学习习惯。 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让学生认识
讲解重点: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对物体产生的效应。 二、力的合成与分解 提问:什么是“力的合成”,怎样合成?什么又是“力的分解”? 要求学生看教材,回答相应的问题。 讲解重点:力的平行四边形法则,力的三角形法则。 三、力在坐标轴上的投影 1、力在直角坐标系上投影 提问:力如何在直角坐标系上投影,怎么计算? 要求学生看教材,回答相应的问题。 讲解重点:以例题为重点讲解公式的应用。 2、力在三个正交坐标系上的投影 提问:力如何在三个正交坐标系上投影,怎么计算? 要求学生看教材,回答相应的问题。 讲解重点:以例题为重点讲解公式的应用。 四、二力平衡条件、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提问:二力平衡条件是怎样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定律是怎样的? 要求学生看教材,回答相应的问题。 讲解重点:对比讲解二力平衡与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五、力对点的矩 提问:什么是力对点的矩? 要求学生看教材,回答相应的问题。 讲解重点:以例题为重点讲解力矩公式的应用。 六、力偶 提问:什么是力偶? 要求学生看教材,回答相应的问题。 讲解重点:以例题为重点讲解力偶公式的应用。 八、柔性约束、光滑接触面约束、铰链约束以及固定端约束 提问:柔性约束、光滑接触面约束、铰链约束、固定端约束各是怎样的? 要求学生看教材,回答相应的问题。 讲解重点:柔性约束、光滑接触面约束、铰链约束、固定端约束。 九、受力分析与受力图 提问:什么是受力分析?如何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怎样绘制受力图? 要求学生看教材,回答相应的问题。 讲解重点:以例题为重点强化受力分析和绘制受力图。 十、平面汇交力系的解法 提问:研究平面汇交力系的平衡问题常用哪些方法? 要求学生看教材,回答相应的问题。 力的概念;力的合成与分解。 听教师讲解。 学生看教材,自学力在直角坐标系和三个正交坐标系上投影的计算公式。 听教师讲解。 学生看教材,自学二力平衡条件、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力对点的矩及力偶。 听教师讲解。 学生看教材,自学约束和受力分析,绘制受力图。 听教师讲解。 力的三要素,掌握力的平行四边形法则或力的三角形法则。 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让学生掌握投影公式的应用。 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让学生了解二力平衡条件,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掌握力矩、力偶公式的运用。 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让学生认识约束,掌握受力分析,能绘制受力图。
讲解重点:以例题为重点强化几何法和解析法。 十一、平面任意力系的解法 提问:平面任意力系的平衡方程是怎样的? 要求学生看教材,回答相应的问题。 讲解重点:以例题为重点强化平衡方程的应用。 十二、平面平行力系的解法 提问:平面平行力系的平衡方程是怎样的? 要求学生看教材,回答相应的问题。 讲解重点:以例题为重点强化平衡方程的应用。 十三、功、力功率、效率 提问:什么是功? 提问:什么是力功率? 提问:什么是效率? 要求学生看教材,回答相应的问题。 讲解重点:功、力功率、效率的含义和计算公式。 十四、滑动摩擦 提问:什么是滑动摩擦? 要求学生看教材,回答相应的问题。 讲解重点:滑动摩擦的含义和计算公式。 十五、摩擦角与自锁 提问:什么是摩擦角? 提问:自锁现象是怎样的? 讲解重点:摩擦角的含义和计算公式,自锁现象产生的条件。 学生看教材,自学平面汇交力系的平衡条件;平面任意力系的平衡条件;平面平行力系的平衡条件。 听教师讲解。 学生看教材,自学功、力功率、效率;滑动摩擦;摩擦角与自锁。 听教师讲解。 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让学生掌握平面汇交力系的平衡方程,平面任意力系的平衡方程,平面平行力系的平衡方程的应用。 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让学生掌握功、力功率、效率的含义和计算公式;滑动摩擦的含义和计算公式;摩擦角的含义和计算公式,自锁现象产生的条件。
小 结 1、力的概念 2、力的合成与分解 3、力在坐标轴上的投影 4、二力平衡条件、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5、力对点的矩 6、力偶 7、约束力与约束反力的概念 8、柔性约束、光滑接触面约束、铰链约束以及固定端约束 9、受力分析与受力图 10、平面力系的概念 11、平面汇交力系的解法 12、平面任意力系的解法 13、平面平行力系的解法 14、功、力功率、效率 15、滑动摩擦 16、摩擦角与自锁
课后作业 完成课后练习,归纳、巩固本次任务学习的内容
教后记
板书设计 任务一 《认识静力学的基础知识(选学)》 (
教学目标:
1
、理解力的概念。
2
、能进行力的合成与力的分解。
3
、掌握力在坐标轴上的投影与计算方法。
4
、会运用二力平衡条件、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定律。
5
、能
计算力对点的矩。
6
、能计算
力偶

7
、理解
约束力与约束反力的概念

8
、能进行简单的静力学分析、绘制受力图。
9
、理解平面力系的概念。
10
、能求解平面汇交力系、平面任意力系、平面平行力系。
11
、能计算功、力功率、效率、滑动摩擦。
12
、理解摩擦角与自锁现象。
13
、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任务


认识静力学的基础知识(选学)

1
、力的概念
2
、力的合成与分解
3
、力在坐标轴上的投影
4
、二力平衡条件、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5
、力对点的矩
6
、力偶
7
、约束力与约束反力的概念
8
、柔性约束、光滑接触面约束、铰链约束以及固定端约束
9
、受力分析与受力图
10
、平面力系的概念
11
、平面汇交力系的解法
12
、平面任意力系的解法
13
、平面平行力系的解法
14
、功、力功率、效率
15
、滑动摩擦
16
、摩擦角与自锁
)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