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1课时 家的意味1.了解家的含义,明白家庭关系是怎样确立的,认识到孝敬父母长辈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父母理应受到子女的孝敬。2.提高认识、分析自己家庭的能力,增强孝亲敬长行为的实践能力,发扬良好家风,学习并继承家人的优秀品质。3.体会家庭中亲情的温暖,培养热爱家庭、热爱父母的情感,继承家庭的良好传统,学习家人的优秀品质,增强对家庭的责任感和自豪感。了解家的含义,增强孝亲敬长具体行为的实践能力。培养热爱家庭、热爱父母的情感,增强对家庭的责任感和自豪感。新课导入【教师活动】教师要求学生阅读教材第71页中的“运用你的经验”。本活动采用了发散思维的方式,多角度引导学生思考“家”的内涵。活动给出了四个思考的角度:地域、住所、一群人、吃饭的地方,让学生思考与家有关的问题,展开想象的翅膀,用自己的感受表达心目中的家。然后由学生对“家”的认识导入新课的教学。【学生活动】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用有亲身感受的话来表达自己的见解。新知探究一、生命的居所(一)家庭的内涵【教师活动】教师要求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家庭的内涵及家庭关系确立的条件。【学生活动】学生对教材进行自主阅读。【教师活动】教师要求学生阅读教材第72页中的“相关链接”,并提出问题:生活中什么样的家庭关系是由婚姻关系建立的?什么样的家庭关系是由血缘关系建立的?什么样的家庭关系是由收养关系建立的?通过这个活动能够使学生结合家庭的内涵和外延更好地理解“家庭”和“家庭关系”。【学生活动】学生举例说明生活中家庭关系的建立。【教师总结】家庭关系的确立有多种情形:依照法定条件和法定程序结婚而组成的家庭——小两口结婚成了家;因血缘关系组成的家庭——宝宝降生使家庭喜添新成员;依照法定条件和法定程序收养而组成的家庭——养子女与养父母成为一家人;随父或母再婚组建新的家庭——继子女与继父母也是一家人。(二)家是我们身心的寄居之所【教师活动】教师引导学生针对教材第72页中的“探究与分享”展开讨论,并对活动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指导。通过设计这一活动,旨在让学生全面感受自己在家庭中享受到的温暖,在理解家庭功能的基础上,感激父母所提供的各种呵护、亲情的播撒、感情的投入、物质的保证、未来的期望、现实的教育等。【学生活动】学生分组交流对家庭功能的认识。【教师活动】教师多媒体出示发生在学生身边的具体事例,要求学生根据自身经验和所学知识将情境与对应功能进行连线,使学生在活动中加深对家庭的功能及“家是我们身心的寄居之所”这个观点的认识。【学生活动】学生根据自己的经验和所学完成练习。【教师总结】家是我们身心的寄居之所。每个人都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家,我们的生命是父母给予的,我们的成长也离不开家庭的哺育和支持。(三)家是我们心灵的港湾【教师活动】教师多媒体展示一则小故事并提出疑惑:只要有了房子,就有“家”了吗?通过经典小故事启发学生深入思考,自然引出“家是我们心灵的港湾”这一观点。【学生活动】学生认真阅读故事后,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并进行分享。【教师总结】家是我们心灵的港湾。家不只是一所房子、某个地域,家里有亲人,家中有亲情。亲情,激励我们奋斗拼搏,让我们的心灵有所依靠。二、中国人的“家”(一)中国人心目中的家【教师活动】教师多媒体展示春运期间的交通情况,并提出问题:你有过春运的经历吗?如果有,请谈谈自己的感受和心情以及家人的表现。通过思考春运这一现象,让学生明白在中华文化中,家有着深厚的意味、丰富的内涵。【学生活动】学生对提出的问题进行交流、分享。【教师总结】在中华文化中,家有着深厚的意味、丰富的内涵。在中国人的心目中,家是代代传承、血脉相连的生活共同体,是甜蜜、温暖、轻松的避风港。(二)孝亲敬长【教师活动】教师多媒体展示小平和小安家的家规,并提出问题:你家有什么家规?给大家介绍一下你家的家规。【学生活动】学生结合自身实际,分享自己家的家规。【教师活动】教师回归教材,对家规、家训、家风的内涵进行讲解,并提出问题:收集我国传统文化中广为流传的“家规”“家训”,分析哪些内容可以继承并发扬,成为“家风”。【学生活动】学生分享收集到的“家规”“家训”,并说明哪些“家规”“家训”应该继承和发扬。【教师总结】在中国的家庭文化中,“孝”是重要的精神内涵。孝亲敬长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教师活动】教师多媒体分享子路孝顺父母的故事,并提出问题:你还知道其他类似的故事吗?通过故事的分享,加深学生对孝亲敬长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认识,同时也可以起到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作用。【教师活动】教师带领学生阅读教材中有关孝亲敬长的法律规定,并提出问题:孝亲敬长仅仅是法律要求吗?在生活中,你能在哪些方面做到孝亲敬长?通过该活动,让学生了解孝亲敬长不仅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而且也是中国公民应自觉履行的法定义务。同时,能够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做到孝亲敬长,做一个孝顺的青少年。【学生活动】学生对提出的问题进行交流、分享。【教师总结】孝亲敬长是每个中国公民的法定义务。(三)尽孝在当下【教师活动】教师出示两幅经典漫画,并提出问题:漫画给我们怎样的启示?通过生动形象的漫画,引发学生思考,使学生认识到要用行动表达孝敬之心。【学生活动】学生观看漫画后,对提出的问题进行交流、讨论。【教师活动】教师出示古文“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并对古文进行解释。通过对古文的讲解,使学生加深对“尽孝在当下”这个观点的理解。【学生活动】学生在课堂上做好积累、记录。【教师总结】尽孝在当下。孝敬双亲长辈,关爱家人,不仅仅是长大成人以后的事,从现在开始,我们就应该用行动表达孝敬之心。课堂小结家是我们身心的寄居之所,是心灵的港湾,让我们用真情和爱,与家人共同建设一个甜蜜、温馨、轻松的家!板书设计家的意味一、生命的居所(一)家庭的内涵(二)家是我们身心的寄居之所(三)家是我们心灵的港湾二、中国人的“家”(一)中国人心目中的家(二)孝亲敬长(三)尽孝在当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