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贵阳市普通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信息技术期末监测考试试卷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贵州省贵阳市普通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信息技术期末监测考试试卷

资源简介

贵州省贵阳市普通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信息技术期末监测考试试卷【wda】
一、单项选择题(共计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下列关于数据的说法,错误的是(  )
A.计算机的出现淘汰了手工处理数据的方式
B.数据的呈现形式不是单一的
C.事物的特征可使用不同的数据进行描述
D.互联网技术加速了数据的产生和传输
【答案】A
【知识点】资源管理的方式;数据的形式
2.上课铃声响起,我们对“上课时间到了”这一信息的感知方式是(  )
A.视觉 B.听觉 C.触觉 D.味觉
【答案】B
【知识点】信息及其特征
【解析】【解答】上课铃声响起,我们对“上课时间到了”这一信息的感知方式是听觉,故答案选B。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信息的载体依附性。声音通过声波介质传到我们耳朵。
3.“小明国庆节后获知学校的‘AI 社团’补招社团成员截止至9月30日的消息,错失参加‘AI 社团’的机会”这主要体现了信息的什么特征(  )
A.依附性 B.共享性 C.时效性 D.价值性
【答案】C
【知识点】信息及其特征
【解析】【解答】因为没有及时获取到信息,导致错过了参加“AI社团”的机会,这主要体现了信息的时效性,故答案选C。
【分析】本题考查信息的基本特征时效性。信息具有时效性,过期的信息可能就失去了其价值。
4.“发高烧时,擦拭酒精以加快体温散发起到降温作用”是经过研究验证的有效方法和经验,这个医学常识我们称之为(  )
A.数据 B.信息 C.知识 D.推理
【答案】C
【知识点】数据、知识、智慧的定义与特征
【解析】 【解答】发烧擦酒精降温,是经过研究验证的有效退烧方法和经验,是经验的提炼,我们称之为知识,故答案选C。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知识的描述。知识是人们运用大脑对获取或积累的信息进行系统化地提炼、研究和分析的结果,能够精确地反映事物的本质。它来源于实践,经过加工提炼,又高于实践。
5.下列关于信息数字化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对信息数字化后必须使用数字化设备才能被使用
B.录音磁带可以记录模拟信号数据
C.手机里保存的照片是数字化的信息
D.模拟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后,不能再转化成模拟信号
【答案】D
【知识点】数字化概念与作用;数字信号与模拟信号
【解析】【解答】模拟信号和数字信息号可以相互转化。故答案选D。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信息数字化。信息数字化是指在利用计算机处理信息前,先将信息按照一定的规律和标准转化为计算机能直接处理的0和1,它也是信息编码的一种方式。
6.二进制数1000,其中数码“1”所对应的权值是(  )
A.2 B.22 C.23 D.24
【答案】C
【知识点】进制及数制转换
【解析】【解答】二进制数的权值自右向左依次是20、21、22、23...,故二进制数1000,其中数码“1”所对应的权值是23,故答案选C。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二进制编码。整数二进制转化为十进制应从右到左用二进制的每个数去乘以2的相应次方。
7.在计算机中,1字节由多少个二进制位组成(  )
A.1 B.2 C.8 D.10
【答案】C
【知识点】数据存储单位及计算
【解析】【解答】在计算机中,1字节由8个二进制位组成,故答案选C。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计算机数据存储。在计算机二进制数系统中,每个0或1就是一个位(bit,数据存储的最小单位),8个位就称为一个字节(Byte)。
8.对声音进行数字化编码的过程是(  )
A.采样→量化→编码 B.编码→采样→量化
C.量化→采样→编码 D.采样→编码→量化
【答案】A
【知识点】数字化概念与作用
9.GIF图像的颜色深度为8位,这种图像能表示的颜色有(  )
A.8种 B.16种 C.32种 D.256种
【答案】D
【知识点】声音、图像、视频编码
【解析】【解答】GIF图像的颜色深度为8位,这种图像能表示的颜色有28=256种,故答案选D。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图像颜色编码。 颜色深度为8位 ,即图像量化位数为8,有28=256种颜色。
10.某网站发布了2021年弹幕热词榜首为“破防了”。评选热词的首要依据是该词语(  )
A.使用者的年龄 B.组成的字数
C.必须为网络用语 D.出现的频次
【答案】D
【知识点】文本数据的处理与可视化
【解析】【解答】评选热词的首要依据是该词语出现的频次,故答案选D。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智能处理。热词主要就是指出现次数多,收追捧最多的词。
11.下图所示算法的控制结构是(  )
A.顺序结构 B.选择结构 C.真假结构 D.循环结构
【答案】B
【知识点】流程图识读
【解析】【解答】由图可知,根据条件做出选择,该算法的控制结构是选择结构,故答案选B。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算法控制结构。算法结构有顺序结构,选择结构和循环结构。根据菱形框的条件判断,做出选择,是典型选择结构。
12.程序中使用了“print”语句输出计算结果,对应的算法流程图应使用下列哪个图形符号进行表示(  )
A. B. C. D.
【答案】B
【知识点】流程图识读
【解析】【解答】平行四边形是数据输入/输出框。故答案选B。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算法流程图。菱形判断,矩形处理,平行四边形输入/输出。
13.Python编程语言中正确的变量名是(  )
A.kr2 B.sh-2 C.for D.3a
【答案】A
【知识点】常量、变量及变量的赋值
【解析】【解答】Python变量的命名规则有:只能以字母或下划线开头,不能包含特殊符号,不能是关键字,故正确的变量名是kr2。故答案选A。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Python程序变量命名。变量是指在程序运行过程中其值可以发生变化的量。在程序设计语言中,变量可以用指定的名字来代表,即变量由变量的“标识符”(又称“名字”)和变量的“内容”(又称“值”)两部分组成。
14.运行下面的Python代码后得到的输出结果是(  )
a=15 b='51' c=float (b) print (a+c)
A.1551 B.15.51 C.66 D.66.0
【答案】D
【知识点】顺序结构及程序实现;常用标准函数
【解析】【解答】a=15,b='51',c=float(b)=51.0,a+c=66.0。故答案选D。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Python程序的执行。整数与浮点数相加,结果为浮点数。
15.某学校仪仗队招募新队员,要求身高(h)在168~178cm (含168、178cm)之间的同学才能申请,Python语言中正确表示这个招募条件的逻辑表达式是(  )
A.178≥h≥ 168 B.h>=168 not h<=178
C.h>=168 and h<=178 D.h>= =168 or h<=178
【答案】C
【知识点】运算符、基本运算与表达式
【解析】【解答】要求身高(h)在168~178cm(含168、178cm)之间的同学才能申请,即身高h大于等于168且小于等于178,应使用逻辑连接词“and”,大于等于表达式是“>=”,小于等于表达式是“<=”,故Python语言中正确表示这个招募条件的逻辑表达式是h>=168 and h<=178,故答案选C。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Python逻辑表达式。逻辑运算符包括“and”(与)、“or”(或)、“not”(非)共三个。要求身高(h)在168~178cm (含168、178cm)之间是与的关系,使用and。
16.已知a=2,b=3,在执行赋值语句“a=b”后,变量a、b的值分别是(  )
A.2、3 B.2、2 C.3、3 D.3、2
【答案】C
【知识点】常量、变量及变量的赋值
【解析】【解答】已知a=2,b=3,在执行赋值语句a=b=3后,变量a、b的值分别是3、3。故答案选C。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Python表达式。在Python中对变量的赋值通过赋值运算符“=”来完成。赋值号不是等号,具有方向性,由右边赋给左边,且赋值号左边只能是变量,而不能是常量或表达式。
17.编写Python程序时,不会被执行的程序注释语句以什么符号开头(  )
A.% B.@ C.* D.#
【答案】D
【知识点】语句注释及缩进
【解析】【解答】编写Python程序时,不会被执行的程序注释语句以“#”符号开头。故答案选D。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语句注释。Python单行注释以#开头,#之后内容不会执行。
18.选择结构程序应用的分支语句是(  )
A.if B.for C.while D.Fenzhi
【答案】A
【知识点】分支结构语句及程序实现
【解析】【解答】选择结构程序应用的分支语句是if,循环结构应用的循环语句是for和while。故答案选A。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Python分支结构。Python中选择结构关键字是if,程序根据if的条件选择需要执行的语句。
19.在Python语言中,使用函数range(1,9,2)返回的整数序列是(  )
A.1,3,5,7,9 B.1,3,5,7
C.1,9,2 D.1,2,9
【答案】B
【知识点】常用标准函数
【解析】【解答】使用函数range(1,9,2),序列从开始,步长为2,到9结束(不包括9),返回的整数序列是1,3,5,7。故答案选B。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range函数。range(start, stop, [step]),start: 计数从 start 开始。默认是从 0 开始。例如range(5)等价于range(0, 5);stop: 计数到 stop 结束,但不包括 stop。例如:range(0, 5) 是[0, 1, 2, 3, 4]没有5;step:步长,默认为1。例如:range(0, 5) 等价于 range(0, 5, 1)。
20.利用枚举算法解决“鸡兔同笼”问题,可以作为枚举对象的是(  )
A.鸡、兔和笼 B.兔和笼 C.鸡和笼 D.鸡和兔
【答案】D
【知识点】枚举算法及程序实现
【解析】【解答】利用枚举算法解决“鸡兔同笼”问题,可以作为枚举对象的是鸡和兔。故答案选D。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枚举算法。“鸡兔同笼”需要得出的结论是鸡和兔的数量各是多少,所以枚举的对象是鸡和兔子。
二、判断题(共计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21.信息的表示、传播和存储不需要依附于某种载体。(  )
【答案】错误
【知识点】信息及其特征
【解析】【解答】信息的表示、传播和存储需要依附于某种载体。故答案为:错误。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载体依附性。信息不能脱离载体存在。
22.数据、信息和知识的转换还依赖于它们使用的环境和应用者的知识结构。 (  )
【答案】正确
【知识点】数据、信息、知识与智慧的关系
【解析】【解答】数据、信息和知识是不断升华的结果,前者是后者的基础,后者是前者的总结升华。在某些情况下,经过处理后输出的信息也可以作为再次处理加工的数据。故答案为:正确。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数据、信息和知识的描述。数据是现实世界客观事物的符号记录,是信息的载体,是计算机加工的对象。信息是经过加工处理的、具有意义的数据。知识是人们运用大脑对获取或积累的信息进行系统化地提炼、研究和分析的结果,能
够精确地反映事物的本质。它来源于实践,经过加工提炼,又高于实践。
23.解析算法是依据问题的已知条件,确定答案的大致范围,在此范围内列举出它所有可能情况的方法。(  )
【答案】错误
【知识点】解析算法及程序实现
【解析】【解答】确定答案的大致范围,在此范围内列举出它所有可能情况的方法是枚举算法。故答案为:错误。
【分析】本题考查解析算法。解析算法即找出表示问题的前提条件与结果之间关系的数学表达式,并通过表达式的计算来实现问题求解的方法;枚举法是依据问题的已知条件,确定答案的大致范围,在此范围内逐一列举出它所有可能的情况的方法。
24.(19)10=(10011)2
【答案】正确
【知识点】进制及数制转换
25.大数据技术中不包括大数据预处理技术。(  )
【答案】错误
【知识点】大数据的典型应用
【解析】【解答】大数据技术包括大数据的预处理技术。故答案为:错误。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大数据技术。大数据处理关键技术一般包括:大数据采集、大数据预处理、大数据存储及管理、大数据分析及挖掘、大数据展现和应用(大数据检索、大数据可视化、大数据应用、大数据安全等)。
26.利用计算机编程的方式进行问题求解时,通常需要经过分析问题、设计方案、编程调试和解决问题等环节。
【答案】正确
【知识点】计算机解决问题的过程
27.算法有三种基本控制结构,分别是顺序结构、选择结构和循环结构。
【答案】正确
【知识点】算法的控制结构
28.流程图是一种常用于表示算法的图形化工具, 是用来表示输入或输出数据。
【答案】错误
【知识点】流程图识读
29.逻辑运算符not、and和or 的优先级为: not > and >or。
【答案】正确
【知识点】运算符、基本运算与表达式
30.Python语言的表达式中,“%”是取模算术运算符。
【答案】正确
【知识点】运算符、基本运算与表达式
三、填空题(共计7小题,每空1分,共10分)
31.数据作为描述事物的符号记录,经过处理后,就有可能转换为相应的   。人们对其进行提炼和归纳后,获得实践中解决问题的观点、经验和技能,可以内化为知识。
【答案】信息
【知识点】数据、信息、知识与智慧的关系
【解析】【解答】数据经过处理后,转换为相应的信息。故答案为:信息。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数据、信息、知识的描述。信息是经过加工处理的、具有意义的数据。
32.一般来说,通信系统中主要有两种信息传输形式的信号:一种是模拟信号,其信号波形可以表示为时间的连续函数;另一种是   信号,它在取值上是离散的、不连续的。
【答案】数字信号
【知识点】数字信号与模拟信号
33.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程序设计语言经历了从机器语言、汇编语言到高级语言的发展历程,Python语言属于   语言。
【答案】高级
【知识点】计算机语言
【解析】【解答】Python是一种计算机高级解释型编程语言。故答案为:高级。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计算机语言。高级语言种类很多,有BASIC语言、C语言、Java Visual Basic、python等。用高级语言和汇编语言编写的程序,最终都要编译成计算机能识别的二进制代码才能运行。
34.大数据技术指对巨量数据资源进行采集、提取、存储、   和表达的技术。
【答案】分析
【知识点】大数据的概念与特征
【解析】【解答】大数据技术指对巨量数据资源进行采集、提取、存储、分析和表达的技术。故答案为:分析。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大数据技术。随着大数据分析与处理技术的日臻完善,大数据技术在各行各业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如商业、医疗、教育领域等。
35.Python语言主要用函数input()实现数据   。
【答案】输入
【知识点】常用标准函数
【解析】【解答】input()是Python的内置输入函数。故答案为:输入。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Python函数。print()是输出函数。
36.在使用计算机的过程中,会涉及到颜色码的设置,如下图,请填写RGB分别代表的颜色(R:红色、G:绿色、B:蓝色);在此对话框中,我们看到了一串#40e0d0的数字记录颜色码,这串数字采用的是   进制。
【答案】十六
【知识点】声音、图像、视频编码
【解析】【解答】我们看到了一串#40e0d0的数字记录颜色码,这串数字采用的是十六进制数,十六进制数40、e0、d0分别通过“按权展开、逐项相加”的方法转换为十进制数是64、224、208。故答案为:十六。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进制数的转换。二进制0和1表示,八进制0到7表示,十进制0到9表示,十六进制0到9加A到F表示。
37.通过资源管理器中列出的文件信息(如下图),我们可以获得文件名称、修改时间、文件类型(文件格式)和文件大小等信息。
(1)请根据实践操作的经验填写:
文件列表所示信息内容的“    ”(填:名称、修改时间、类型、大小)可以在资源管理器中进行直接修改;要一次性选择文件“1”、“4”、“7”进行复制粘贴操作,需要使用键盘上的    键组合操作,实施分散选择操作。
(2)结合所学的知识观察后填写:看图填空(填文件序号1~7):   是音频文件;   是图像文件。
【答案】(1)名称;Ctrl
(2)3;4和5
【知识点】多媒体组成元素及文件格式;文件、文件夹的命名及基本操作;资源管理器
【解析】【解答】(1)“名称”可以在资源管理器中进行直接修改。要一次性选择文件“1”、“4”、“7”进行复制粘贴操作,需要使用键盘上的Ctrl键组合操作,实施分散选择操作。故答案为:名称;Ctrl。
(2)MP3是音频文件,JPG和PNG均是图像文件。故答案为:名称;Ctrl;3;4和5。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计算机文件类型。mp4、flv和swf属于视频类文件,MP3是压缩音频文件、jpg和png是图像文件、xlsx是电子表格文件、zip是压缩文件。
四、综合题(共计4小题,10+4+8+8,共30分)
38.阅读以下材料内容,把横线上的内容选项补充完整。
通常,音频所占存储容量取决于采样频率、量化位数、声道数和时长,其计算公式为:
音频所占存储容量=采样频率×量化位数×声道数×时长÷8
例如:一首时长为100s的双声道音乐,采样频率44.1kHz,量化位数为16, 其所占存储容量=44100* 16*2* 00/8=17640000B=17640000/1024/1024MB≈17MB
假设有150首时长相同的音乐,每首音乐是时长为3min20s的双声道音乐,采样频率为44.1kHz,量化位数为16位,是否可以使用存储空间为4GB的U盘进行完整存储?
计算过程:
(1)每首音乐所占存储空间=   B≈   MB
A.17640000 B.35280000 C.33.65 D.3.528
(2)150首音乐所占存储空间≈   MB≈   GB
A.5048 B.529 C. 4.93 D.0.53
(3)是否可以使用存储空间为4GB的U盘进行完整存储?
A.是 B.否
【答案】(1)B;C
(2)A;C
(3)B
【知识点】声音、图像、视频编码
【解析】【解答】(1)假设有150首时长相同的音乐,每首音乐是时长为3min20s的双声道音乐,采样频率为44.1kHz,量化位数为16位,则每首音乐所占存储空间=44.1*1000*16*2*(3*60+20)/8=35280000B,35280000/1024/1024≈33.65MB。故答案为:B,C;
(2)150首音乐所占存储空间≈33.65*150=5048MB=5048/1024=4.93GB。故答案为:A,C;
(3)150首音乐所占存储空间≈4.93GB>4GB,不可以使用存储空间为4GB的U盘进行完整存储。故答案为:B。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音频文件容量计算。声音存储空间=采样频率×量化位数×声道数×时间÷8,1KB=1024B,1MB=1024KB,1GB=1024MB。
39.小明同学所在城市的地铁线路局部图,如图所示。他计划从A站出发去B站附近的图书馆学习。假设地铁各线路每两站间行车用时相等,记为t1,停靠站时间忽略不计;换乘地铁的用时也都相等,记为t2。
(1)如果t1=t2,小明同学希望尽快到达B站,试为他推荐一条最佳乘车路线。
(2)设t1=2min,t2=1min,则小明从A站出发到达B站的最短用时为   min。
【答案】(1) A-L-K-H-G-B 或 A-L-K-J-I-B
(2)12
【知识点】算法的常用表示方法
【解析】【解答】(1)由图可知,最佳乘车路线是A-L-K-H-G-B 或 A-L-K-J-I-B,所花时间为5t1+2t2。
(2)设t1=2min,t2=1min,则小明从A站出发到达B站的最短用时为5t1+2t2=12min。故答案为:12。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图结构。根据已知图的结构,通过枚举思想,得出最优方案。
40.交通信号灯是国际通用的道路交通信号设施。我们可以用计算机程序模拟控制红绿灯的变化过程。现在需要在交通信号灯下方增加一个15s的“倒计时器”,提示过往的行人和车辆。请分析问题,思考如何描述“倒计时15s”的算法。
(1)常用描述算法的方法有   、流程图和伪代码等。
(2)以下分别使用流程图、伪代码描述该算法,请将其补充完整。
用流程图描述该算法如下:
用伪代码描述该算法如下:
t←15
③ t≥1
output t
sleep ls
clear
t←t-1
end while
①处应该填写   ;
②处应该填写   ;
③处应该填写   。
【答案】(1)自然语言
(2)t≥1;结束;while
【知识点】算法的常用表示方法
【解析】【解答】(1)常用描述算法的方法有自然语言、流程图、伪代码、计算机语言。故答案为:自然语言或计算机语言。
(2)①结合流程图及伪代码,可知在t≥1时,进行循环,所以循环条件是t≥1;
②不满足循环条件t≥1,则退出循环;
③由“end while”,可知采用while循环结构
故答案为:t≥1,结束,while。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算法的描述。采用流程图来描述会显得比较直观和易于理解。伪代码由于语法比较接近计算机程序设计语言,所以描述的算法更加紧凑简练,也便于进一步转化为相应的计算机程序。
41.贵阳轨道交通票价按照里程分段计价,具体计价方式为:
起步价2元,可乘坐4公里;4至8公里范围内(含8公里),票价为3元;8至12公里范围内(含12公里),票价为4元;12至18公里范围内(含18公里),票价为5元;18至24公里范围内(含24公里),票价为6元;往后每递增8公里加价1元。小张乘坐的距离是S (公里),计算所需费用。
使用流程图描述该算法如下:
小张根据流程图使用Python语言编程如下:
import math
S=int (input("请输入距离: "))
if S<=4:
ans=2
elif S<=8:
ans=3
elif S<=12:
ans=4
elif S<=18:
ans=5
elif S<=24:
ans=6
④:
ans=6+math. ceil((S-24)/8) #math. ceil ()函数返回数字的上入整数
print (ans)
请将①、②、③、④处补充完整。
①处应该填写   ;
②处应该填写   ;
③处应该填写   ;
④处应该填写   。
【答案】False;S≤24;ans;else
【知识点】分支结构语句及程序实现
【解析】【解答】①由流程图可知,此处是当不满足S≤4时,继续判断是否S≤8;
②18至24公里范围内(含24公里),票价为6元,此处判断条件应是S≤24;
③变量ans保存所需费用,最后输出ans;
④往后每递增8公里加价1元,对应else部分。
故答案为:False,S≤24,ans,else。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算法及Python程序实现。多分支结构,依次根据判断条件执行程序。
1 / 1贵州省贵阳市普通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信息技术期末监测考试试卷【wda】
一、单项选择题(共计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下列关于数据的说法,错误的是(  )
A.计算机的出现淘汰了手工处理数据的方式
B.数据的呈现形式不是单一的
C.事物的特征可使用不同的数据进行描述
D.互联网技术加速了数据的产生和传输
2.上课铃声响起,我们对“上课时间到了”这一信息的感知方式是(  )
A.视觉 B.听觉 C.触觉 D.味觉
3.“小明国庆节后获知学校的‘AI 社团’补招社团成员截止至9月30日的消息,错失参加‘AI 社团’的机会”这主要体现了信息的什么特征(  )
A.依附性 B.共享性 C.时效性 D.价值性
4.“发高烧时,擦拭酒精以加快体温散发起到降温作用”是经过研究验证的有效方法和经验,这个医学常识我们称之为(  )
A.数据 B.信息 C.知识 D.推理
5.下列关于信息数字化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对信息数字化后必须使用数字化设备才能被使用
B.录音磁带可以记录模拟信号数据
C.手机里保存的照片是数字化的信息
D.模拟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后,不能再转化成模拟信号
6.二进制数1000,其中数码“1”所对应的权值是(  )
A.2 B.22 C.23 D.24
7.在计算机中,1字节由多少个二进制位组成(  )
A.1 B.2 C.8 D.10
8.对声音进行数字化编码的过程是(  )
A.采样→量化→编码 B.编码→采样→量化
C.量化→采样→编码 D.采样→编码→量化
9.GIF图像的颜色深度为8位,这种图像能表示的颜色有(  )
A.8种 B.16种 C.32种 D.256种
10.某网站发布了2021年弹幕热词榜首为“破防了”。评选热词的首要依据是该词语(  )
A.使用者的年龄 B.组成的字数
C.必须为网络用语 D.出现的频次
11.下图所示算法的控制结构是(  )
A.顺序结构 B.选择结构 C.真假结构 D.循环结构
12.程序中使用了“print”语句输出计算结果,对应的算法流程图应使用下列哪个图形符号进行表示(  )
A. B. C. D.
13.Python编程语言中正确的变量名是(  )
A.kr2 B.sh-2 C.for D.3a
14.运行下面的Python代码后得到的输出结果是(  )
a=15 b='51' c=float (b) print (a+c)
A.1551 B.15.51 C.66 D.66.0
15.某学校仪仗队招募新队员,要求身高(h)在168~178cm (含168、178cm)之间的同学才能申请,Python语言中正确表示这个招募条件的逻辑表达式是(  )
A.178≥h≥ 168 B.h>=168 not h<=178
C.h>=168 and h<=178 D.h>= =168 or h<=178
16.已知a=2,b=3,在执行赋值语句“a=b”后,变量a、b的值分别是(  )
A.2、3 B.2、2 C.3、3 D.3、2
17.编写Python程序时,不会被执行的程序注释语句以什么符号开头(  )
A.% B.@ C.* D.#
18.选择结构程序应用的分支语句是(  )
A.if B.for C.while D.Fenzhi
19.在Python语言中,使用函数range(1,9,2)返回的整数序列是(  )
A.1,3,5,7,9 B.1,3,5,7
C.1,9,2 D.1,2,9
20.利用枚举算法解决“鸡兔同笼”问题,可以作为枚举对象的是(  )
A.鸡、兔和笼 B.兔和笼 C.鸡和笼 D.鸡和兔
二、判断题(共计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21.信息的表示、传播和存储不需要依附于某种载体。(  )
22.数据、信息和知识的转换还依赖于它们使用的环境和应用者的知识结构。 (  )
23.解析算法是依据问题的已知条件,确定答案的大致范围,在此范围内列举出它所有可能情况的方法。(  )
24.(19)10=(10011)2
25.大数据技术中不包括大数据预处理技术。(  )
26.利用计算机编程的方式进行问题求解时,通常需要经过分析问题、设计方案、编程调试和解决问题等环节。
27.算法有三种基本控制结构,分别是顺序结构、选择结构和循环结构。
28.流程图是一种常用于表示算法的图形化工具, 是用来表示输入或输出数据。
29.逻辑运算符not、and和or 的优先级为: not > and >or。
30.Python语言的表达式中,“%”是取模算术运算符。
三、填空题(共计7小题,每空1分,共10分)
31.数据作为描述事物的符号记录,经过处理后,就有可能转换为相应的   。人们对其进行提炼和归纳后,获得实践中解决问题的观点、经验和技能,可以内化为知识。
32.一般来说,通信系统中主要有两种信息传输形式的信号:一种是模拟信号,其信号波形可以表示为时间的连续函数;另一种是   信号,它在取值上是离散的、不连续的。
33.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程序设计语言经历了从机器语言、汇编语言到高级语言的发展历程,Python语言属于   语言。
34.大数据技术指对巨量数据资源进行采集、提取、存储、   和表达的技术。
35.Python语言主要用函数input()实现数据   。
36.在使用计算机的过程中,会涉及到颜色码的设置,如下图,请填写RGB分别代表的颜色(R:红色、G:绿色、B:蓝色);在此对话框中,我们看到了一串#40e0d0的数字记录颜色码,这串数字采用的是   进制。
37.通过资源管理器中列出的文件信息(如下图),我们可以获得文件名称、修改时间、文件类型(文件格式)和文件大小等信息。
(1)请根据实践操作的经验填写:
文件列表所示信息内容的“    ”(填:名称、修改时间、类型、大小)可以在资源管理器中进行直接修改;要一次性选择文件“1”、“4”、“7”进行复制粘贴操作,需要使用键盘上的    键组合操作,实施分散选择操作。
(2)结合所学的知识观察后填写:看图填空(填文件序号1~7):   是音频文件;   是图像文件。
四、综合题(共计4小题,10+4+8+8,共30分)
38.阅读以下材料内容,把横线上的内容选项补充完整。
通常,音频所占存储容量取决于采样频率、量化位数、声道数和时长,其计算公式为:
音频所占存储容量=采样频率×量化位数×声道数×时长÷8
例如:一首时长为100s的双声道音乐,采样频率44.1kHz,量化位数为16, 其所占存储容量=44100* 16*2* 00/8=17640000B=17640000/1024/1024MB≈17MB
假设有150首时长相同的音乐,每首音乐是时长为3min20s的双声道音乐,采样频率为44.1kHz,量化位数为16位,是否可以使用存储空间为4GB的U盘进行完整存储?
计算过程:
(1)每首音乐所占存储空间=   B≈   MB
A.17640000 B.35280000 C.33.65 D.3.528
(2)150首音乐所占存储空间≈   MB≈   GB
A.5048 B.529 C. 4.93 D.0.53
(3)是否可以使用存储空间为4GB的U盘进行完整存储?
A.是 B.否
39.小明同学所在城市的地铁线路局部图,如图所示。他计划从A站出发去B站附近的图书馆学习。假设地铁各线路每两站间行车用时相等,记为t1,停靠站时间忽略不计;换乘地铁的用时也都相等,记为t2。
(1)如果t1=t2,小明同学希望尽快到达B站,试为他推荐一条最佳乘车路线。
(2)设t1=2min,t2=1min,则小明从A站出发到达B站的最短用时为   min。
40.交通信号灯是国际通用的道路交通信号设施。我们可以用计算机程序模拟控制红绿灯的变化过程。现在需要在交通信号灯下方增加一个15s的“倒计时器”,提示过往的行人和车辆。请分析问题,思考如何描述“倒计时15s”的算法。
(1)常用描述算法的方法有   、流程图和伪代码等。
(2)以下分别使用流程图、伪代码描述该算法,请将其补充完整。
用流程图描述该算法如下:
用伪代码描述该算法如下:
t←15
③ t≥1
output t
sleep ls
clear
t←t-1
end while
①处应该填写   ;
②处应该填写   ;
③处应该填写   。
41.贵阳轨道交通票价按照里程分段计价,具体计价方式为:
起步价2元,可乘坐4公里;4至8公里范围内(含8公里),票价为3元;8至12公里范围内(含12公里),票价为4元;12至18公里范围内(含18公里),票价为5元;18至24公里范围内(含24公里),票价为6元;往后每递增8公里加价1元。小张乘坐的距离是S (公里),计算所需费用。
使用流程图描述该算法如下:
小张根据流程图使用Python语言编程如下:
import math
S=int (input("请输入距离: "))
if S<=4:
ans=2
elif S<=8:
ans=3
elif S<=12:
ans=4
elif S<=18:
ans=5
elif S<=24:
ans=6
④:
ans=6+math. ceil((S-24)/8) #math. ceil ()函数返回数字的上入整数
print (ans)
请将①、②、③、④处补充完整。
①处应该填写   ;
②处应该填写   ;
③处应该填写   ;
④处应该填写   。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A
【知识点】资源管理的方式;数据的形式
2.【答案】B
【知识点】信息及其特征
【解析】【解答】上课铃声响起,我们对“上课时间到了”这一信息的感知方式是听觉,故答案选B。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信息的载体依附性。声音通过声波介质传到我们耳朵。
3.【答案】C
【知识点】信息及其特征
【解析】【解答】因为没有及时获取到信息,导致错过了参加“AI社团”的机会,这主要体现了信息的时效性,故答案选C。
【分析】本题考查信息的基本特征时效性。信息具有时效性,过期的信息可能就失去了其价值。
4.【答案】C
【知识点】数据、知识、智慧的定义与特征
【解析】 【解答】发烧擦酒精降温,是经过研究验证的有效退烧方法和经验,是经验的提炼,我们称之为知识,故答案选C。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知识的描述。知识是人们运用大脑对获取或积累的信息进行系统化地提炼、研究和分析的结果,能够精确地反映事物的本质。它来源于实践,经过加工提炼,又高于实践。
5.【答案】D
【知识点】数字化概念与作用;数字信号与模拟信号
【解析】【解答】模拟信号和数字信息号可以相互转化。故答案选D。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信息数字化。信息数字化是指在利用计算机处理信息前,先将信息按照一定的规律和标准转化为计算机能直接处理的0和1,它也是信息编码的一种方式。
6.【答案】C
【知识点】进制及数制转换
【解析】【解答】二进制数的权值自右向左依次是20、21、22、23...,故二进制数1000,其中数码“1”所对应的权值是23,故答案选C。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二进制编码。整数二进制转化为十进制应从右到左用二进制的每个数去乘以2的相应次方。
7.【答案】C
【知识点】数据存储单位及计算
【解析】【解答】在计算机中,1字节由8个二进制位组成,故答案选C。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计算机数据存储。在计算机二进制数系统中,每个0或1就是一个位(bit,数据存储的最小单位),8个位就称为一个字节(Byte)。
8.【答案】A
【知识点】数字化概念与作用
9.【答案】D
【知识点】声音、图像、视频编码
【解析】【解答】GIF图像的颜色深度为8位,这种图像能表示的颜色有28=256种,故答案选D。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图像颜色编码。 颜色深度为8位 ,即图像量化位数为8,有28=256种颜色。
10.【答案】D
【知识点】文本数据的处理与可视化
【解析】【解答】评选热词的首要依据是该词语出现的频次,故答案选D。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智能处理。热词主要就是指出现次数多,收追捧最多的词。
11.【答案】B
【知识点】流程图识读
【解析】【解答】由图可知,根据条件做出选择,该算法的控制结构是选择结构,故答案选B。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算法控制结构。算法结构有顺序结构,选择结构和循环结构。根据菱形框的条件判断,做出选择,是典型选择结构。
12.【答案】B
【知识点】流程图识读
【解析】【解答】平行四边形是数据输入/输出框。故答案选B。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算法流程图。菱形判断,矩形处理,平行四边形输入/输出。
13.【答案】A
【知识点】常量、变量及变量的赋值
【解析】【解答】Python变量的命名规则有:只能以字母或下划线开头,不能包含特殊符号,不能是关键字,故正确的变量名是kr2。故答案选A。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Python程序变量命名。变量是指在程序运行过程中其值可以发生变化的量。在程序设计语言中,变量可以用指定的名字来代表,即变量由变量的“标识符”(又称“名字”)和变量的“内容”(又称“值”)两部分组成。
14.【答案】D
【知识点】顺序结构及程序实现;常用标准函数
【解析】【解答】a=15,b='51',c=float(b)=51.0,a+c=66.0。故答案选D。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Python程序的执行。整数与浮点数相加,结果为浮点数。
15.【答案】C
【知识点】运算符、基本运算与表达式
【解析】【解答】要求身高(h)在168~178cm(含168、178cm)之间的同学才能申请,即身高h大于等于168且小于等于178,应使用逻辑连接词“and”,大于等于表达式是“>=”,小于等于表达式是“<=”,故Python语言中正确表示这个招募条件的逻辑表达式是h>=168 and h<=178,故答案选C。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Python逻辑表达式。逻辑运算符包括“and”(与)、“or”(或)、“not”(非)共三个。要求身高(h)在168~178cm (含168、178cm)之间是与的关系,使用and。
16.【答案】C
【知识点】常量、变量及变量的赋值
【解析】【解答】已知a=2,b=3,在执行赋值语句a=b=3后,变量a、b的值分别是3、3。故答案选C。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Python表达式。在Python中对变量的赋值通过赋值运算符“=”来完成。赋值号不是等号,具有方向性,由右边赋给左边,且赋值号左边只能是变量,而不能是常量或表达式。
17.【答案】D
【知识点】语句注释及缩进
【解析】【解答】编写Python程序时,不会被执行的程序注释语句以“#”符号开头。故答案选D。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语句注释。Python单行注释以#开头,#之后内容不会执行。
18.【答案】A
【知识点】分支结构语句及程序实现
【解析】【解答】选择结构程序应用的分支语句是if,循环结构应用的循环语句是for和while。故答案选A。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Python分支结构。Python中选择结构关键字是if,程序根据if的条件选择需要执行的语句。
19.【答案】B
【知识点】常用标准函数
【解析】【解答】使用函数range(1,9,2),序列从开始,步长为2,到9结束(不包括9),返回的整数序列是1,3,5,7。故答案选B。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range函数。range(start, stop, [step]),start: 计数从 start 开始。默认是从 0 开始。例如range(5)等价于range(0, 5);stop: 计数到 stop 结束,但不包括 stop。例如:range(0, 5) 是[0, 1, 2, 3, 4]没有5;step:步长,默认为1。例如:range(0, 5) 等价于 range(0, 5, 1)。
20.【答案】D
【知识点】枚举算法及程序实现
【解析】【解答】利用枚举算法解决“鸡兔同笼”问题,可以作为枚举对象的是鸡和兔。故答案选D。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枚举算法。“鸡兔同笼”需要得出的结论是鸡和兔的数量各是多少,所以枚举的对象是鸡和兔子。
21.【答案】错误
【知识点】信息及其特征
【解析】【解答】信息的表示、传播和存储需要依附于某种载体。故答案为:错误。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载体依附性。信息不能脱离载体存在。
22.【答案】正确
【知识点】数据、信息、知识与智慧的关系
【解析】【解答】数据、信息和知识是不断升华的结果,前者是后者的基础,后者是前者的总结升华。在某些情况下,经过处理后输出的信息也可以作为再次处理加工的数据。故答案为:正确。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数据、信息和知识的描述。数据是现实世界客观事物的符号记录,是信息的载体,是计算机加工的对象。信息是经过加工处理的、具有意义的数据。知识是人们运用大脑对获取或积累的信息进行系统化地提炼、研究和分析的结果,能
够精确地反映事物的本质。它来源于实践,经过加工提炼,又高于实践。
23.【答案】错误
【知识点】解析算法及程序实现
【解析】【解答】确定答案的大致范围,在此范围内列举出它所有可能情况的方法是枚举算法。故答案为:错误。
【分析】本题考查解析算法。解析算法即找出表示问题的前提条件与结果之间关系的数学表达式,并通过表达式的计算来实现问题求解的方法;枚举法是依据问题的已知条件,确定答案的大致范围,在此范围内逐一列举出它所有可能的情况的方法。
24.【答案】正确
【知识点】进制及数制转换
25.【答案】错误
【知识点】大数据的典型应用
【解析】【解答】大数据技术包括大数据的预处理技术。故答案为:错误。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大数据技术。大数据处理关键技术一般包括:大数据采集、大数据预处理、大数据存储及管理、大数据分析及挖掘、大数据展现和应用(大数据检索、大数据可视化、大数据应用、大数据安全等)。
26.【答案】正确
【知识点】计算机解决问题的过程
27.【答案】正确
【知识点】算法的控制结构
28.【答案】错误
【知识点】流程图识读
29.【答案】正确
【知识点】运算符、基本运算与表达式
30.【答案】正确
【知识点】运算符、基本运算与表达式
31.【答案】信息
【知识点】数据、信息、知识与智慧的关系
【解析】【解答】数据经过处理后,转换为相应的信息。故答案为:信息。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数据、信息、知识的描述。信息是经过加工处理的、具有意义的数据。
32.【答案】数字信号
【知识点】数字信号与模拟信号
33.【答案】高级
【知识点】计算机语言
【解析】【解答】Python是一种计算机高级解释型编程语言。故答案为:高级。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计算机语言。高级语言种类很多,有BASIC语言、C语言、Java Visual Basic、python等。用高级语言和汇编语言编写的程序,最终都要编译成计算机能识别的二进制代码才能运行。
34.【答案】分析
【知识点】大数据的概念与特征
【解析】【解答】大数据技术指对巨量数据资源进行采集、提取、存储、分析和表达的技术。故答案为:分析。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大数据技术。随着大数据分析与处理技术的日臻完善,大数据技术在各行各业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如商业、医疗、教育领域等。
35.【答案】输入
【知识点】常用标准函数
【解析】【解答】input()是Python的内置输入函数。故答案为:输入。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Python函数。print()是输出函数。
36.【答案】十六
【知识点】声音、图像、视频编码
【解析】【解答】我们看到了一串#40e0d0的数字记录颜色码,这串数字采用的是十六进制数,十六进制数40、e0、d0分别通过“按权展开、逐项相加”的方法转换为十进制数是64、224、208。故答案为:十六。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进制数的转换。二进制0和1表示,八进制0到7表示,十进制0到9表示,十六进制0到9加A到F表示。
37.【答案】(1)名称;Ctrl
(2)3;4和5
【知识点】多媒体组成元素及文件格式;文件、文件夹的命名及基本操作;资源管理器
【解析】【解答】(1)“名称”可以在资源管理器中进行直接修改。要一次性选择文件“1”、“4”、“7”进行复制粘贴操作,需要使用键盘上的Ctrl键组合操作,实施分散选择操作。故答案为:名称;Ctrl。
(2)MP3是音频文件,JPG和PNG均是图像文件。故答案为:名称;Ctrl;3;4和5。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计算机文件类型。mp4、flv和swf属于视频类文件,MP3是压缩音频文件、jpg和png是图像文件、xlsx是电子表格文件、zip是压缩文件。
38.【答案】(1)B;C
(2)A;C
(3)B
【知识点】声音、图像、视频编码
【解析】【解答】(1)假设有150首时长相同的音乐,每首音乐是时长为3min20s的双声道音乐,采样频率为44.1kHz,量化位数为16位,则每首音乐所占存储空间=44.1*1000*16*2*(3*60+20)/8=35280000B,35280000/1024/1024≈33.65MB。故答案为:B,C;
(2)150首音乐所占存储空间≈33.65*150=5048MB=5048/1024=4.93GB。故答案为:A,C;
(3)150首音乐所占存储空间≈4.93GB>4GB,不可以使用存储空间为4GB的U盘进行完整存储。故答案为:B。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音频文件容量计算。声音存储空间=采样频率×量化位数×声道数×时间÷8,1KB=1024B,1MB=1024KB,1GB=1024MB。
39.【答案】(1) A-L-K-H-G-B 或 A-L-K-J-I-B
(2)12
【知识点】算法的常用表示方法
【解析】【解答】(1)由图可知,最佳乘车路线是A-L-K-H-G-B 或 A-L-K-J-I-B,所花时间为5t1+2t2。
(2)设t1=2min,t2=1min,则小明从A站出发到达B站的最短用时为5t1+2t2=12min。故答案为:12。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图结构。根据已知图的结构,通过枚举思想,得出最优方案。
40.【答案】(1)自然语言
(2)t≥1;结束;while
【知识点】算法的常用表示方法
【解析】【解答】(1)常用描述算法的方法有自然语言、流程图、伪代码、计算机语言。故答案为:自然语言或计算机语言。
(2)①结合流程图及伪代码,可知在t≥1时,进行循环,所以循环条件是t≥1;
②不满足循环条件t≥1,则退出循环;
③由“end while”,可知采用while循环结构
故答案为:t≥1,结束,while。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算法的描述。采用流程图来描述会显得比较直观和易于理解。伪代码由于语法比较接近计算机程序设计语言,所以描述的算法更加紧凑简练,也便于进一步转化为相应的计算机程序。
41.【答案】False;S≤24;ans;else
【知识点】分支结构语句及程序实现
【解析】【解答】①由流程图可知,此处是当不满足S≤4时,继续判断是否S≤8;
②18至24公里范围内(含24公里),票价为6元,此处判断条件应是S≤24;
③变量ans保存所需费用,最后输出ans;
④往后每递增8公里加价1元,对应else部分。
故答案为:False,S≤24,ans,else。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算法及Python程序实现。多分支结构,依次根据判断条件执行程序。
1 /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