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12.4升华与凝华 导学案1课时 班级 姓名【学习目标】理解升华是吸热过程;理解霜的形成过程及放热现象;会用物态变化的规律解释简单的物态变化现象;了解电冰箱的工作原理。【学习重难点】理解升华;理解霜的形成过程;会用物态变化的规律解释简单的物态变化现象。【旧知链接】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叫 ,物质由液态变成固态叫 ,物质由液态变成气态叫 ,物质由气态变成液态叫 ;寒冷的冬天,“滴水成冰”这是 现象,大地回春,“冰雪消融”这是 现象。在卫生间洗过热水澡后,室内的玻璃镜变得模糊不清,过一段时间,镜面又变得清晰起来,镜面上发生这两种的物态变化是先 后 。【预学思考】物质能不能从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呢?物质能不能从气态变成固态呢?请举例。【合作探究】一、合作探究一:实验器材:碘升华球、酒精灯、热水(1)碘升华球用酒精加热,观察到的现象(2)碘升华球冷却后,观察到的现象(3)结论:物质由 变为 称为升华,此过程是 热;物质由 变为 称为凝华,此过程是 热。思考:实验时,用酒精灯直接加热与用水浴法加热哪种方法更好?(火焰温度约800OC,碘的熔点113.70C)二、升华和凝华现象。1、冬天,冰冻的衣服在0℃以下的环境中能晾干?2、秋天,我们可以经常见到霜,发生什么物态变化?3、仔细观察新、旧灯泡的内壁,发生什么物态变化?4、橱柜里的樟脑球变小,发生什么物态变化?5、北方秋、冬两季早晨出现“霜”,玻璃窗户上出现“冰花”,树枝上出现“雾凇”,这些都是 现象。玻璃窗户“冰花”出现在窗户的 (填“内侧或外侧”)。解释凝华现象(1)热的水蒸气遇到冷的物体;(2)水蒸气放热;(3)水蒸气凝华成小冰粒6、干冰是固态二氧化碳。舞台上的“烟雾”效果形成原因:干冰在空气中 , 热,使周围的气温 ;空气中热的水蒸气 热, 变成小水滴,形成“烟雾”。三、物态变化过程中的吸热、放热。1、吸热与放热:根据图可知, 、 和 是吸热过程, 、 和 是放热过程。可以总结为:当分子之间的距离增大时,需要克服分子间引力而吸收能量,故分子之间距离变大的过程都是 过程;相反,当分子之间距离减小时,物质会放出能量,故分子之间距离减小的过程都是 过程。2、电箱工作原理:电冰箱的工作原理如图所示,制冷剂在“蒸发器”发生 (填物态变化名称)时_ (选填“吸热”或“放热”),在“冷凝器”发生 (填物态变化名称)时 (选填“吸热”或“放热”)。【巩固总结】1、物质由 变为 的过程称为升华;2、物质由 变为 的过程称为凝华。3、物态变化中的吸热过程有 物态变化中的放热过程有 【典型练习】有一种叫“固体清新剂”的商品,把它放置在厕所、汽车、饭店内,能有效的清新空气、预防感冒等,“固体清新剂”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A.熔化 B.凝华 C.汽化 D.升华2.“缥缈的雾,晶莹的露,凝重的霜,轻柔的雪,同样的水分子,装扮着我们生活的时空”。这是一首描述物理现象的抒情诗。对这首诗中所描述的物理现象理解正确的是( )“缥缈的雾”是汽化现象 B. “晶莹的露”是熔化现象C. “凝重的霜”是凝华现象 D. “轻柔的雪”是熔化现象3.2014年秋季以来,我国北方地区出现了严重的干旱,为了缓解旱情,多次实施人工降雨.执行任务的火箭炮发射干冰(固态二氧化碳).干冰进入云层,很快_________为气体,并从周围吸收大量的热,使空气的温度急剧下降,则高空水蒸气就 成为小冰粒,这些小冰粒逐渐变大而下降,遇到暖气流就_________为雨点落到地面上.(每空填写物态变化的名称)。寒冷的冬天,暖和的室内玻璃窗上会“出汗”或结“冰花”。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玻璃窗上的“汗”是水蒸气液化生成的 B. 玻璃窗上的“冰花”是水蒸气凝华生成的C. “冰花”结在玻璃窗的内表面 D. “汗”出在玻璃窗的外表面5.下列过程中,属于凝华的是( )A.初春,冰雪融化汇成溪流 B.仲夏,从冰箱里面拿出来的饮料罐“出汗”C.深秋,清晨草地上出现霜 D.打开冰箱门时,在冰箱门附近出现“白气” 6.下列事例中利用升华吸热的是( )A.利用酒精给高烧病人降温 B.在饮料中加冰块C.利用干冰产生特殊的物态效果 D.从冰箱内取出的西红柿“冒汗”7.寒冬会出现的四个现象,其中属于升华的是( )A.口中呼出的“白气” B.冰冻的衣服晾干C.玻璃上的“冰花” D.河面上的冰块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