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7.1促进民族团结 课件(共22张PPT)+教学设计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7.1促进民族团结 课件(共22张PPT)+教学设计

资源简介

(共22张PPT)
新知导入
课前小采访
1.你是哪个民族的?
2.你知道我国有多少个民族吗?
小记者采访
小结: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56个民族就如56个兄弟姐妹般组成中华民族大家庭。这节课我们跟大家一起学习-----
第七课 中华民族一家亲
第一框 促进民族团结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
教学目标
核心素养目标:
1.政治认同:认同我国民族区域制度以及处理民族关系的方针
2.责任意识:树立民族团结意识,懂得以实际行动履行维护民族团结的义务。
学习目标: 了解我国促进民族团结的措施
学习重点:我国促进民族团结的措施
学习难点:我国促进民族团结的措施
1.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方针
2.我国的民族政治制度?
3.我国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是怎么的?
4.为什么要促进民族团结?
5.我国促进民族地区的共同繁荣原因?
6.我国是如何促进民族地区的共同繁荣?
自主学习
总议题:国家是如何促进民族团结
子议题1:寻根问源,探究促进民族团结之因
子议题2:互助合作,探究促进民族团结之策
子议题3:赏歌添情,为促进民族团结献力量
课堂互动
子议题1:寻根问源,探究促进民族团结之因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问题
材料 一: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内蕴着命运共同体意识,56个民族作为一个共同体,其前途命运与国家的前途命运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各民族只有把自己的命运同中华民族的命运紧紧连接在一起,才有前途,才有希望。中华民族大家庭成员之间命运相连,民族与民族之间的良性互动,有助于不断增强民族凝聚力,进而促进形成国家凝聚力。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中华民族共同的利益追求。共同的利益追求,是中华民族共同体团结凝聚的“钥匙”
材料二:我国宪法规定:维护国家统一和全国各民族团结是公民的基本义务。
请你根据材料分析,我国为什么 要促进民族团结?
课堂笔记
我国促进民族团结的原因:
①加强和巩固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是中华民族的最高利益。
②各族人民只有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手足相亲、守望相助、齐心奋斗、伟大的祖国才能繁荣发展。
③维护各民族团结是每个公民的神圣职责和光荣义务
子议题2:互助合作,探究促进民族团结之策
同学的困惑
我家就我和我妹妹,还经常吵架,我国有56个兄弟姐妹,为什么众多的兄弟姐妹能和睦相处?
困惑一
为什么我们广西每年三月三可以放假两天,北京上海却不能放假呢?
困惑二
2023年2月,中央财政第一批资金补助1.9001亿推进乡村振兴(少数民族发展任务),共涉及西藏自治区12县市,支持西藏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国家为什么要这样做?
困惑三
加快民族地区经济社会文化发展,是增进民族团结的必由之路,党和政府为促进民族共同繁荣采取哪些措施?
困惑四
小组讨论5分钟
课堂笔记
1.我国处理民族关系方针: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
2.我国的民族政治制度是:坚持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3.加快民族地区经济社会文化发展的原因 :加快民族地区经济社会文化发展,逐步缩小发展差距,促进民族地区共同繁荣,是增进民族团结、发展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必由之路。
4. 党和国家为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采取的措施:
①经济:进一步加大对民族地区的支持力度,推动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兴边富民行动,通过输入技术、管理、人才等方式增强民族地区自我发展能力。
②民生:支持民族地区发展教育、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建立基本医
疗保障制度。
③文化:国家加大扶持少数民族文化的保护、继承、创新和发展的工作,积极促进各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
子议题3:赏歌添情,为促进民族团结献力量
56个民族,56朵花,56个兄弟姐妹是一家,作为中华民族大家庭的一员,你能为促进民族团结做哪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
课堂小结
课堂小结--板书设计
课堂练习
课堂练习
1.近三年来,丽水共完成援疆建设项目31个,投入资金2.33亿元,带动当地投资9.96亿元。这有利于( )
①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实现共同富裕
②保障少数民族人民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力
③推动并实现民族平等、团结和共同繁荣
④确立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维护人民利益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B
2.米热古丽讲到:“在新疆,每逢少数民族群众过节,汉族群众会上门道贺;每逢汉族百姓过节,少数民族群众也送来自制的糕点同乐。无论谁家遇到婚丧嫁娶的大事,大家必定要前去帮忙。”米热古丽的话使同学们体会到( )
①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②各民族亲如一家
③各民族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关系
④各民族之间没有差别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④ D.②③
D
作业布置
小组合作:选取一个民族团结互助的感人故事,将其改编成话剧,在校园文化节中展示,为促进民族团结尽一份力量。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兼职招聘:
https://www.21cnjy.com/recruitment/home/admin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7.1促进民族团结 大单元教学设计
课程基本信息
学科 道德与法治 年级 九年级 学期 秋季
课题 第四单元 和谐与梦想  第七课 中华民族一家亲 第1课时 促进民族团结
单元教学设计
单元名称 第三单元 文明与家园
单元教学内容分析 第四单元的主旨是:中华文化崇尚和谐,中华民族一直追求和传承着和平、和睦、和谐的坚定理念;国家要发展、民族要振兴、人民要幸福,都要求积极推进和谐社会建设;实现社会和谐,必须处理好民族关系,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实现社会和谐,必须旗帜鲜明地反对分裂、维护祖国统一;进入新时代,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中华一家亲,共圆民族复兴梦;圆梦路上,与祖国和时代共成长,做自信中国人。 本单元将“建设和谐中国”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主题,指出和谐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重要保证,追求和谐价值是中国梦的应有之义,做自信中国人是对实现中国梦的主体的要求。 本单元从和谐与梦想的内在联系出发,明确实现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是实现中国梦的客观要求;促进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是实现中国梦的应有之义;新时代新征程是实现中国梦的历史机遇和现实行动;做自信中国人是实现中国梦的主体条件和必然结果。中华一家亲,圆梦路上,我们与祖国和时代共成长。 第四单元有《中华一家亲》和《中国人 中国梦》两课内容。第七课《中华一家亲》设计了“促进民族团结”和“维护祖国统一”两框内容。通过学习本课,引导学生领悟民族团结关系到国家的安危和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也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所在。作为国家民族的希望和未来,每一位中学生都应该认识到,自己作为中华民族的一员,有责任和义务维护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
单元核心素养目标 政治认同: ①了解我国的民族政策,了解我国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的决定性成就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征程;理解中国梦的内涵,树立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理想。 ②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坚定道路自信、理论
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能够在生活和学习中自觉维护国家主权、尊严和利
益。
2.责任意识:具备国家利益高于一切的观念,能够以实际行动维护民族团
结,捍卫国家主权。
单元整体教学思路 1.融入大单元教学理念, 采用议题式教学模式。 2.采用时政品读导入,引用与学生生活紧密相联的材料和社会时政热点新闻作为情境,根据材料设计问题,通过问题来引发学生的思考,激发学生的思维。 3.在教学中,要注重情感体验与实践,引导学生知行合一。
学情分析 九年级的学生,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九年级学生对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维护和促进民族团结等问题已经具备一定的知识积累。学生能够从爱国情感出发,反对分裂、反对暴力恐怖活动、反对非正义战争、反对阴谋颠覆国家的行为。学生基本了解香港、澳门回归和台湾问题的史实,对实现祖国统一有着殷切的期盼。但是,部分学生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相对较弱,对于在新时代如何促进民族团结的思考不够深入。同时,大多数学生缺少相关生活经验,因此,对反对分裂的迫切性、必要性认识不够。部分学生对香港、澳门在新形势下如何继续保持繁荣稳定、新形势下如何实现两岸统一等问题关注度不高。大多数学生对实现中国梦的理解过于简单化,对党的十八大以来的新思想新战略了解不多,对做自信中国人的必要性认识不足。 九年级的学生对国家和社会的发展有认识、有感知,对未来社会发展有感性的憧憬和梦想,对个人的发展也有美好的愿望。但是他们的辩证思维能力还比较弱,还不能理性地、全面地看待社会的发展,对国家快速发展的原因也了解不多,对国家和社会的发展思考不多,需要引导他们将个人梦和国家梦有机结合,将自身的成长和祖国的发展相结合,从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添砖加瓦,贡献力量。
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分析 本框主要内容阐述法我国通过政策支持和促进民族地区共同繁荣的举措促进民族团结。
目标确定 核心素养目标: 1.政治认同:认同我国民族区域制度以及处理民族关系的方针 2.责任意识:自觉践行维护民族团结的义务 学习目标:了解我国促进民族团结的措施
学习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我国是如何促进民族团结 教学难点:我国是如何促进民族团结
新课讲授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新课导入 课前小调查: 1.你是哪个民族的? 2.你知道我国有多少个民族吗? 小结: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56个民族就如56个兄弟姐妹般组成中华民族大家庭。这节课我们跟大家一起学习----- 学生据实回答 通过调查前小调查,了解 班级学生的民族情况,从而进入课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自主学习 出示自主学习目录: 1.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方针 2.我国的民族政治制度? 3.我国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是怎么的? 4.为什么要促进民族团结? 5.我国促进民族地区的共同繁荣原因? 6.我国是如何促进民族地区的共同繁荣? 展示本节课的议题目标:总议题:国家是如何促进民族团结 子议题1:寻根问源,探究促进民族团结之因 子议题2:互助合作,探究促进民族团结之策 子议题3:赏歌添情,为促进民族团结献力量 学生根据教师展示自主学习要求,完成课本P14-19页的内容。 整体感知课本的知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子议题1:寻根问源,探究促进民族团结之因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问题 材料 一: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内蕴着命运共同体意识,56个民族作为一个共同体,其前途命运与国家的前途命运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各民族只有把自己的命运同中华民族的命运紧紧连接在一起,才有前途,才有希望。中华民族大家庭成员之间命运相连,民族与民族之间的良性互动,有助于不断增强民族凝聚力,进而促进形成国家凝聚力。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中华民族共同的利益追求。共同的利益追求,是中华民族共同体团结凝聚的“钥匙” 材料二:我国宪法规定:维护国家统一和全国各民族团结是公民的基本义务。 请你根据材料分析,我国为什么 要促进民族团结? 学生据实回答 通过对材料的分析,懂是为什么要促进民族团结?引出下一个环节
子议题2:互助合作,探究促进民族团结之策 1.展示同学困惑的四个材料 困惑一: 我家就我和我妹妹,还经常吵架,我国有56个兄弟姐妹,为什么众多的兄弟姐妹能和睦相处? 困惑二:为什么我们广西每年三月三可以放假两天,北京上海却不能放假呢? 困惑三:2023年2月,中央财政第一批资金补助1.9001亿推进乡村振兴(少数民族发展任务),共涉及西藏自治区12县市,支持西藏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国家为什么要这样做? 困惑四: 加快民族地区经济社会文化发展,是增进民族团结的必由之路,党和政府为促进民族共同繁荣采取哪些措施? 2.全班同学分小组讨论 学生阅读材料,据实回答,交流学习心得,并整理课堂笔记 通过对四个困惑的问题进行合作探究,了解我国为促进民族团结采取的措施,从面突破了本节课的难点和重点同时为引出下一个环节作铺垫。
子议题3:赏歌添情,为促进民族团结献力量 欣赏歌曲《爱我中华》 2.作为中学生,我们能为民族团结做哪些努力? 学生交流学习心得,整理课堂笔记。 学生通过了欣赏歌曲,情感上得到升华,强化了学生的情感体验,完成本节课的核心素养目标,从而激发学生自觉维护民族团结的行动。
盘点收获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 据实回答自己本节课的收获 通过学生收获的情况,反馈教师的教学目标是否达成。
课堂练习 1.近三年来,丽水共完成援疆建设项目31个,投入资金2.33亿元,带动当地投资9.96亿元。这有利于( ) ①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实现共同富裕②保障少数民族人民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力 ③推动并实现民族平等、团结和共同繁荣④确立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维护人民利益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米热古丽讲到:“在新疆,每逢少数民族群众过节,汉族群众会上门道贺;每逢汉族百姓过节,少数民族群众也送来自制的糕点同乐。无论谁家遇到婚丧嫁娶的大事,大家必定要前去帮忙。”米热古丽的话使同学们体会到( ) ①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②各民族亲如一家 ③各民族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关系 ④各民族之间没有差别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④ D.②③ 学生完成课堂学习 强化课堂所学,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同时检测本节课学生的学习目标是否达成以及存在的问题。
课堂小结, 板书设计  回顾重温 课堂所学 呈现课堂教学的过程,同时,突出本节课教学的重点难点,并启发学生的思维
课外作业 小组合作:选取一个民族团结互助的感人故事,将其改编成话剧,在校园文化节中展示,为促进民族团结尽一份力量。 将课堂所学延伸课外,将课堂所学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培养学生辩证思维的能力。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