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教学设计方案课题名称 主轴结构 课时数 3课时授课班级 授课时间授课地点 多媒体实训室 授课形式 新授课参考教材 高等教育出版社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国家规划教材《机械基础》其它资源 1.信息资源:以雷课堂教学平台为载体展示图文、视频等资源; 以爱课程慕课网为载体的微课等资源。 2.环境载体:多媒体网络实训室。教材分析 该教材选用高等教育出版社,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国家规划教材《机械基础》,依据中等职业学校人才培养方案及专业课程标准,整合序化成学习模块,本次教学内容选自模块八中的任务二。 根据机械专业的实际需求,本节课我以齿轮减速器中的传动轴为案例,整合了轴的结构以及轴和轴上零件的固定方式两个部分的内容。学情分析 课程基础:学生已知轴的用途及分类。 信息化水平:喜欢运用教学平台和仿真软件进行学习。 学生特点:由于课程内容抽象,学生学习兴趣较低,但好奇心强。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掌握轴的结构; 2.掌握轴和轴上零件的固定方式。技能目标: 1.合理的选用轴上零件的固定方式; 2.能够正确的拆装齿轮减速器。素质目标: 1.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2.培养学生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教学重点 轴的结构及轴上零件的固定方式。教学难点 正确的拆装齿轮减速器。教学方法 教法 学法情境教学法、任务驱动法、演示练习法、现场教学法。 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角色互换法。教学策略 利用雷课堂教学平台,应用微课视频、仿真动画、AR技术、爱课程慕课网,根据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以任务为驱动,小先生制为引领,团结协作,合作共赢。设计思路 (1.创设情境:(10′)) (2.任务实施:(100′))本节课教学内容分为4个环节:(3课时) ①学②仿③练④检 (3.总结评价:(15′)) (4.拓展延伸:(10′))教学流程(教学平台|系统评价) (多元化、系统评价) (总结评价) (课中实施) (实操训练|示范) (平台视频、AR|引导) (质量互检|巡检) (职场体验式操作,实施减速器的拆装) (观看教学平台三维资源,结合AR技术,教师播放轴的结构视频) (任务实施) (练) (学) (仿) (检) (平台视频|引导) (观看汽车故障视频,分析原因,引出任务) (创设情境) (课前准备) (发布任务) (课前预测) (教学平台|查看课前预学) (教学平台|发布任务) (通过学习搜集有关轴的相关视频) (通过学习搜集有关轴的相关视频)(对减速器中轴及轴上零件进行仿真模拟的拆装训练) (仿真软件|示范)(小组成员进行质量互检,教师巡检。)(利用三维软件完成轴的结构设计。) (教学平台|布置任务) (拓展延伸)(拓展作业)教学过程阶段 教学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课 前 准 备 在雷课堂教学平台上发布课程导学,并查看学生的预学情况。 学生登录雷课堂教学平台,查找搜集资料,观看微课视频,通过爱课程慕课网自主学习,完成预测题,上传至教学平台。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教师提前了解学生的预学情况,以及时调整教学安排,更好的达成教学目标。过程 实 施 创 设 情 境 (10′) 选用学生提交的案例,汽车故障视频,从而引出本,课学习任务。 分析引起该事故产生的原因可能是因为减速器中轴的装配错误而导致重大事故。 选用学生提交的案例,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过程阶段 教学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过程实施 任 务 实 施 (100′) 任务一:学(20′) 主轴结构学习,教师播放轴与轴上零件的组装视频并做简要解说。 学生可以在教学平台上观看三维模型等教学资源,也可通过手机app应用AR技术扫一扫展板上的图片,进行轴的结构学习。 应用微课视频、AR技术等信息化教学手段将实物中难观察,分解中难呈现的结构关系可视化。学生可以形象直观的了解轴头、轴颈、轴肩等结构名称。教师根据课堂节奏选取书上的难易习题。在线查看学生出错率较高的问题并进行讲解。 学生对轴的结构进行在线测试活动。可自查成绩,对错题可以查看题目分析。 合理的运用雷课堂教学平台,在线测试环节实现了即做即查之的高效课堂,有效化解了教学重点。教学过程阶段 教学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过程实施 任 务 实 施 任务二:仿(30′) 教师指导学生对减速器进行仿真模拟的拆装训练。在巡视过程中对出现的少数错误个别分析,普遍问题共同讲解,最后师生共同总结出轴上零件固定方式的应用特点,形成电子教案上传教学平台。 技能尖子生作为“小先生”示范,小组成员进行合作探究,最后师生共同总结出轴上零件固定方式的应用特点,形成电子教案上传教学平台。 仿真模拟训练,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降低了教学成本,从而有效落实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任务三:练(30′)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职场体验式的实训操作,首先由教师示范并讲解如何选用合适的零件实现轴向和周向两种固定方式。 学生根据确定的流程进行拆装、检测、记录,每完成一个轴的安装,进行岗位轮换,遇到疑难问题,学生既可以扫一扫展板上的图片,应用AR技术指导拆装步骤。 应用AR技术+“小先生”引领,解决了传统教学过程中教师无法做到人人指导、人人纠正的难题,培养学生细致、耐心、吃苦的职业品质。教学过程阶段 教学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过程实施 任 务 实 施 任务四:检(20′) 教师进行巡检,对问题操作记录进行点评。 小组成员进行质量互检,学生填写质量检验卡上传至教学平台,进行自评和互评。 做中评可以培养学生严谨的工匠精神。总 结 评 价(15′) 多元化的评价,可以使教师及时了解每位同学的学习情况,这样就打破了传统教学过程中评价的滞后性和难以保存性问题。拓 展 延 伸 (10′) 课后让学生利用inventor软件设计轴,并以小组为单位将设计的作品上传至教学平台,教师对学生设计的轴进行可行性分析,为下一节课学习轴的工艺性做好铺垫。教学反思 依托教学平台,采用线上线下的混合学习模式,促进学习效果的提升;借助AR技术、仿真模拟、微课慕课等信息化教学手段,提高课堂效率;岗位化课堂的实施,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自然习得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但实践教学发现,由于学生对轴向和周向固定的认识不足,拖延了实操训练的进度,在后续的教学中,针对性的制作微课、动画,强化认知,化难为易。创新突破 特色一:“小先生制”创新教学法的提出,极大的推动了现代学徒制在专业技能教学中的应用,使学生实现了递进、交互、自主、有趣的学习效果。 特色二: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依据,使学生从学、仿、练、检四个方面逐层构建。板书设 计 板书设计 一、轴的结构: 二、轴上零件固定方式: 1.轴向固定: 目的:保证零件在轴上有确定的轴向位置,防止零件作轴向移动,并能承受轴向力。 固定方法:圆螺母、轴肩与轴环、套筒、轴端挡圈、轴端挡板、紧定螺钉。 2.周向固定: 目的:保证轴能可靠地传递运动和转矩,防止轴上零件与轴产生相对转动。 固定方法:平键连接、花键连接、销连接、紧定螺钉连接、过盈配合连接。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