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课件(36张PPT)2024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统编版必修四哲学与文化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3.3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课件(36张PPT)2024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统编版必修四哲学与文化

资源简介

(共36张PPT)
2024届高三政治一轮复习
必修4 哲学与文化
把握世界的规律(矛盾观)
《哲学与文化》书本框架?
探索世界与把握规律框架?
把握规律框架?
本课所属哲学知识范畴?
有哪些原理?
知识框架
世界是普遍联系的
把握世界的规律
联系的含义
联系的普遍性→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联系的客观性→从固有联系中把握事物,建立新联系
联系的多样性→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联系的特点
整体与部分的关系:辩证关系;方法论
系统优化方法:系统的基本特征;方法论
世界是永恒发展的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
(联系观)
(发展观)
(矛盾观)
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
发展的普遍性
发展的实质:事物的前进和上升
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发展的状态(形式):量变与质变的统一
发展的途径(趋势):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发展的根本途径:辩证否定
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矛盾问题的精髓
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
矛盾的含义:对立统一
矛盾的基本属性:同一性和斗争性→一分为二;源泉动力
矛盾的普遍性→前提;承认/直面/分析/解决矛盾
矛盾的特殊性:表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基础/关键)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精髓;关系;方法
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辩证关系
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辩证关系
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总特征
总特征
根 本内 容
根 本动 力
(辩证法)
根本观点
课标要求
1.理解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与多样性,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的方法论意义;
2.领会事物发展的实质、发展的状态、发展的过程、事物发展的动力;
3.学会运用矛盾分析法认识和解决问题。
运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矛盾分析法/唯物辩证法根本观点/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分析问题=运用矛盾的观点分析问题
矛盾的原理包括哪些?
矛盾和含义及其基本属性
矛盾问题的精髓
矛盾力量不平衡性
必背原理:
1.矛盾的含义:
【原理内容】
①矛盾即对立统一,矛盾双方对立统一推动事物运动变化和发展。
②统一及同一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依赖,相互贯通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③对立及斗争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对立的属性;
【方法论】
①坚持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全面的观点看问题;
②要在对立中把握统一,在统一中把握对立,促进事物的发展。
必背原理:
2.矛盾的基本属性:
【原理内容】
①矛盾即对立统一,矛盾有斗争性和同一性两种基本属性。
②同一性和斗争性相互区别
同一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依赖,相互贯通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斗争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对立的属性;
③同一性和斗争性相互联系
矛盾的同一性不能脱离斗争性而存在,同一以差别和对立为前提,矛盾双方的同一是对立中的同一;矛盾的斗争性也不能脱离同一性而存在,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并为同一性所制约
【方法论】
①坚持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全面的观点看问题。
②要重视矛盾的转化,创造和利用条件,促使矛盾双方向有利方向转化,防止不利转;(趋利避害)
③要在对立中把握统一,在统一中把握对立,促进事物的发展。
必背原理:
3.矛盾的普遍性原理:
【原理内容】矛盾具有普遍性。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矛盾贯穿每一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承认矛盾的普遍性是坚持唯物辩证法的前提。
【方法论】
敢于承认矛盾,善于分析矛盾,积极寻找正确的方法解决矛盾;
4.矛盾的特殊性原理:
【原理内容】矛盾具有特殊性,不同事物有不同的矛盾;同一事物在发展的不同过程和阶段上有不同的矛盾;同一事物的不同矛盾、同一矛盾的两个不同方面也各有其特殊性。
【方法论】要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必背原理:
5.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
【原理内容】
相互区别: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就是共性与个性、绝对和相对的关系,是关于事物矛盾问题的精髓。
相互联结:
a.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没有特殊性就没有普遍性;
b.特殊性离不开普遍性,特殊性中包含着普遍性,不包含普遍性的事物是没有的;
c.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方法论】
①要从中国国情出发,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
②坚持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共性与个性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标志词:解剖麻雀;先试点再推广、典型示范;借鉴…经验;在…理论、思想、政策的指导下,根据当地实际…;缩影/样板
必背原理:
6.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辩证关系原理:
①主要矛盾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要求我们办事情要善于抓重点,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
②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相互依赖、相互影响,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我们要统筹兼顾,恰当处理好次要矛盾。
③主次矛盾的辩证关系要求我们要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相统一的方法。
7.矛盾的主次方面辩证关系原理:
①矛盾的主要方面处于支配地位,起主导作用,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要求我们看问题要分清主流和支流,着重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抓住主流。②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既相互依赖,又相互排斥,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要求我们看问题要全面,不能忽视矛盾的次要方面,注意支流。
③矛盾的主次方面的辩证关系,我们要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相统一的方法。
考点1: 矛盾的含义和基本属性
1.矛盾的含义
矛盾概念反映的是事物内部对立和统一关系。矛盾就是对立统一。
理解:
①哲学的矛盾概念≠日常生活中的具体矛盾?
②哲学的矛盾概念≠逻辑矛盾?
③矛盾是事物本身固有的还是外部强加的?
④世界上一切事物都包含着既对立又统一的两个方面?所以任意两个事物之间都有矛盾?
矛盾是客观的
只有在一定条件下(统一体内)才构成矛盾
斗争性
同一性
环境开发与保护
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对立、相互分离
矛盾双方相互吸引、相互联结、相互依赖、相互贯通、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哲学的斗争性≠生活上的斗争
2.矛盾的基本属性
含义 表现 特点 联系
同一性
斗争性
方法论
①矛盾的同一性不能脱离斗争性而存在,矛盾双方的同一是包含着差别的同一(同一以差别对立为前提);
②矛盾的斗争性也不能脱离同一性而存在,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并为同一性所制约;
③矛盾双方的对立统一推动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由此构成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①坚持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全面的观点看问题。
②要创造和利用条件,促使矛盾双方向有利方向转化,防止不利转化(趋利避害)
③要在对立中把握统一,在统一中把握对立,促进事物的发展。
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对立的属性
对立双方相互分离的倾向和趋势
矛盾双方相互依赖;
(你离不开我,我离不开你)
矛盾双方相互贯通;
(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你变成我,我变成你)
有条件的,相对的
无条件的,绝对的
矛盾双方相互吸引、相互联结的属性和趋势
考点1: 矛盾的含义和基本属性
机遇和挑战
辨识判断:下列成语、俗语包含什么哲学道理?
1.居安思危
矛盾同一性,矛盾双方相互贯通,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2.有了阴影,光明才更具耀眼
矛盾同一性,矛盾双方依赖
3.夫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物有所不足,智有所不明
矛盾同一性,相互渗透,相互包含
4.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
矛盾斗争性,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对立
5.苦难对于天才是一块垫脚石,对于弱者是一个绊脚石。——巴尔扎克
矛盾同一性,矛盾双方相互贯通,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误区警示:
(1)不能将对立和统一分别理解为矛盾的双方,对立和统一是矛盾的两种基本属性,矛盾双方是指事物的两个方面,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相互转化。
(2)矛盾的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不能反着说。
(3)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不是“同一性推动事物发展,斗争性阻碍事物发展”;而是二者共同推动事物发展。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不能因此认为矛盾越多越好。
(4)矛盾是事物本身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人们不能任意制造,也不能任意取消。人为制造的矛盾不仅不能推动事物的发展,反而适得其反。
真题演练
1.(2023·广东·高考真题)如图漫画(作者:于冰)(图文:当一件物品成为必不可少时,它已经开始干涉并禁锢你的生活)所蕴含的哲理是( )
①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②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
③事物的价值取决于人的选择
④正确的认识来自合理的判断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A
【解析】当一件物品必不可少时,已经开始禁锢你的生活了,说明矛盾双方对立统一,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同时,这也是一个量变的积累过程,慢慢的发生质变,开始禁锢生活,①②入选。价值是客体对主体的积极意义,事物本身的属性也是影响其价值的重要因素,③不选。实践是认识的基础,正确的认识来自于实践,④不选。故本题选A。
真题演练
【解析】“后退”就是“后退”,“前进”就是“前进”,二者有明确的界限,故①错误。“看似后退,实为前进”,体现了矛盾的同一性,“后退”的表象蕴含着“前进”的规定,“后退”与“前进”具有相互联结的属性,故②④符合题意。材料主要体现矛盾的同一性,没有体现矛盾的斗争性,故③错误。
2.(2022·湖北·高考真题)下图漫画描绘了插秧的劳动场景。该漫画表明( )
①“后退”与“前进”没有明确的界限
②“后退”的表象蕴含着“前进”的规定
③“后退”与“前进”相互排斥相互对立
④“后退”与“前进”具有相互联结的属性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D
真题演练
3.(2021·湖南·高考真题)漫画《谈判的最好结果——让双方都感到自己是赢家》(作者郑辛遥)启示我们( )
①谈判双方的利益关系是矛盾关系
②谈判双方的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
③谈判双方的思维方式决定着谈判结果
④谈判双方对结果的感觉与实在是一致的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A
【解析】谈判双方存在利益分割,说明二者具有斗争性;谈判双方的彼此的利益依赖于对方的利益,这说明两者之间存在同一性,因此,谈判双方的利益关系是矛盾关系,①符合题意。由漫画可知,矛盾双方利益的分割是在矛盾双方所结成的利益统一体中进行分割的,这说明谈判双方的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故②符合题意。思维方式属于意识范畴,意识影响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不起决定作用。因此,谈判双方的思维方式影响谈判结果,但不决定,③说法错误。只有正确的意识才会与实在是一致的,谈判双方对结果的感觉属于意识范畴,但不一定是正确的意识。 因此,④说法错误。
真题演练
4.(2023·浙江·高考真题)漫画《最大的危险——没有人提醒你有危险》(作者:郑辛遥)蕴含了深刻的哲理,下列选项中符合题意的是( )
①兼听则明,偏信则暗 ②物必先腐,而后虫生
③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④见微知著,睹始见终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A
【解析】由漫画可知,一个人在台上高谈阔论,脚下的讲台开裂了,危险近在咫尺,台下的听众却没人提醒他。台上的人身处险境而不自知,表明任何人都是有局限性的,要一分为二、全面地看待自己,不能只看到自己的长处,看不到短处,不能固执己见,要容得下他人意见。 “兼听则明,偏信则暗”意思是要同时听取各方面的意见,才能正确认识事物;如果自以为是或只相信单方面的话,必然会犯片面性的错误。这体现了一分为二、全面地看问题,符合漫画寓意。①入选。 “物必先腐,而后虫生”意思是一件东西,先从内部腐烂,然后才开始生虫,比喻祸患的产生必有其内部原因。之所以台下的听众却没人提醒台上的人,问题主要出在台上的人身上,总是习惯居高临下教训别人,意识不到自身也存在缺点,②符合题意。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反映了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向自己的对立面转化的道理。漫画不涉及矛盾转化,③不符合题意。 “见微知著,睹始见终”即通过个别、细微的迹象,可以看到整个形势的发展趋向与结果,反映了矛盾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这与漫画寓意无关。
真题演练
5.(2023·北京·高考真题)诗歌,是诗题和诗句的统一体,“先赋诗”和“先立题”分别代表了两种不同的创作路径。有些诗歌是即兴而作,诗人有感而发,赋诗之后再为其立一标题,有的诗歌则是因题而起,诗人先定立诗题,然后围绕题目构思诗歌的格律和内容,无论是“先赋诗而后立题”,抑或“先立题而后赋诗”,最终都指向诗题与诗句的契合。
从哲学角度,分析“赋诗”和“立题”的关联。(7分)
答:①矛盾就是对立统一,同一性和斗争性是矛盾的基本属性。斗争性是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对立的属性。“先赋诗”和“先立题”分别代表了两种不同的创作路径;同一性是矛盾双方相吸引、相互联结的属性和趋势,无论是“先赋诗而后立题”,抑或“先立题而后赋诗”,最终都指向诗题与诗句的契合。(4分)
②矛盾双方的对立统一推动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由此构成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诗歌创作要坚持诗题和诗句的有机统一,才能创作出优秀的诗词作品。(3分)
1.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原理内容(世界观) 方法论 重要性
矛盾的普遍性
矛盾的特殊性
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即事事有矛盾;矛盾贯穿每一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即时时有矛盾
①敢于承认矛盾,善于分析矛盾,积极寻找正确的方法解决矛盾;
②坚持用一分为二、全面的观点看问题。
承认矛盾的普遍性是坚持唯物辩证法的前提。
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
表现:①不同事物有不同的矛盾;
②同一事物在发展的不同过程和阶段上有不同的矛盾;
③同一事物中的不同矛盾、同一矛盾的两个不同方面也各有其特殊性。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是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
考点2: 矛盾问题的精髓
2.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含义
地位
作用
反对
积累:蕴含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这一哲理的例子
◇因材施教;量体裁衣; ◇因人而异;因地制宜; ◇看菜吃饭;对症下药;
◇兵来将挡,水来土掩; ◇抽薪止沸;随机应变; ◇量入为出,量力而行;
◇一把钥匙开一把锁; ◇逢山开路,遇水架桥; ◇到什么山唱什么歌
是指在矛盾普遍性原理的指导下,具体分析矛盾的特殊性,并找出解决矛盾的正确方法。
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要原则,是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
①是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矛盾的特殊性规定了一事物区别于他事物的特殊本质;
②是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把握矛盾的特殊性,才能找到解决矛盾的正确方法。
“一刀切”“一风吹”、生搬硬套的工作方法和教条主义
考点2: 矛盾问题的精髓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区别:
①普遍性是共性/一般,特殊性是个性/个别;普遍性是绝对的,特殊性是相对的。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联结:
①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没有特殊性就没有普遍性;
②特殊性离不开普遍性,特殊性中包含着普遍性,不包含普遍性的事物是没有的。
③普遍性和特殊性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3.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
相互转化:某某同学→高中生→学生→人→生物
考点2: 矛盾问题的精髓
普遍性寓于特殊性:高中生有学生的所有共性,但学生并非有高中生的特性
特殊性包含普遍性:高中生有学生的共性
方法论:①坚持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共性与个性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②从中国国情出发,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
真题演练
6.(2021·全国甲卷·高考真题)坚持精准扶贫是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的重要经验。我国打出了一套精准扶贫组合拳:精细化管理扶贫对象、精确化配置扶贫资源、精准化扶持扶贫对象,因村因户因人施策,因贫困原因施策,因贫困类型施策,对症下药、精准滴灌、靶向治疗。这套组合拳体现的辩证法道理有( )
①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联结
②事物的性质主要由矛盾的同一性决定
③正确处理整体与部分关系,实现整体最优
④新事物代替旧事物是一种渐进的、连续的过程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B
【解析】打出精准扶贫组合拳,实现脱贫攻坚战的全面胜利,获得重要经验,这说明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联结,①正确切题。事物的性质主要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②错误。我国打出一套精准扶贫组合拳,实现脱贫攻坚战的全面胜利,这说明正确处理整体与部分关系实现整体最优,③正确切题。 材料不涉及新事物与旧事物的问题,也就不体现新事物代替旧事物是否是一种渐进的、连续的过程,④排除。故本题选B。
真题演练
7.(2022·湖南·高考真题)花色各样的中国瓷器名扬四海,瓷器颜色主要由釉里所含的金属元素决定。青瓷的釉里含有铁元素,而白瓷的釉是单纯的石灰釉,铁的含量越少越好。青花瓷融中则含有钴元素。由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每一件瓷器都是普遍性与特殊性的统一
②不同颜色瓷器的特殊性寓于其普遍性之中
③具体分析瓷器的普遍性才能区别不同颜色的瓷器
④把握金属元素的特殊性才能制造不同颜色的瓷器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B
【解析】瓷器颜色主要由釉里所含的金属元素决定。但是像青瓷的釉、白瓷的釉,青花瓷的釉含的金属元素不同,说明了每一件瓷器都是普遍性与特殊性的统一,要把握金属元素的特殊性才能制造不同颜色的瓷器,故①④正确。矛盾的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故②错误。具体分析瓷器的特殊性才能区别不同颜色的瓷器,故③错误。故本题选B。
真题演练
8.(2023·广东·高考真题)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社交化阅读作为一种全新阅读模式,以线上分享、互动、传播为特征,正成为数字时代的阅读潮流。点开网络阅读平台上的一部小说,读者可以在每段后面写“段评”,每章后面写“章评”,还可以点赞、吐槽、纠错、编段子,妙趣横生。
传统阅读以作品为核心,侧重个人品读,不易受干扰。社交化阅读则以读者为核心,凸显阅读的社交属性,能极大地激发阅读兴趣,使读者在便捷获取大量信息的同时,还可以通过发帖、评论、弹幕等来帮助作者生成创作内容,获得与作者共创阅读内容的奇妙体验。与传统阅读相比,社交化阅读更容易分散注意力,产生浅阅读和泛娱乐化阅读等问题。
虽然社交化阅读日益流行,但传统阅读依然保持强大的生命力,在图书馆、书店或农家书屋等实体场景里浸润书香仍是许多人的优先选择。在阅读中传承文明,关系到个人的素质提升与国家的兴旺发达。无论阅读的模式、场景等如何变化,开卷有益始终不变,阅读的意义始终不变。
有人认为,随着数字时代的发展,社交化阅读必将取代传统阅读。结合材料,运用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对这一观点进行辨析。
真题演练
答:①事物都是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对立统一/共性和个性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相互联结(1分);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1分);特殊性离不开普遍性(1分)。
(论述矛盾的普遍性或特殊性/矛盾是对立统一的不得分。)
②社交化阅读和传统阅读都是获取知识和信息的方式,又各有特点(优势)/社交化阅读和传统阅读都是阅读方式,又是不同的阅读方式(1分);社交化阅读以读者为核心,具有互动分享、激发阅读兴趣、获取信息便捷、作品共创等特点(1分);传统阅读以作品为核心,具有不易被打扰、阅读更系统、更深入的优点(1分)。
(分析材料要对应第二段,抄第一段和第三段的材料不得分。)
③可见,二者各具优势,为不同阅读习惯的人所喜爱。因此,社交化阅读并不会取代传统阅读,题中观点是错误/不合理/片面/不科学/局限/绝对的。(2分)
真题演练
9.(2023·湖南·高考真题)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中国式现代化打破了“现代化=西方化”的迷思】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国现代化同西方发达国家有很大不同。西方发达国家是一个‘串联式’的发展过程,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信息化顺序发展,发展到目前水平用了二百多年时间。我们要后来居上,把‘失去的二百年’找回来,决定了我国发展必然是一个‘并联式’的过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是叠加发展的。”现代化的“并联式”过程是中国与西方发达国家在现代化发展时空特征上的最显著区别。
中国式现代化必然是一个“并联式”的发展过程。结合材料,运用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知识加以说明。(8分)
真题演练
答:①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指在矛盾普遍性原理的指导下,具体分析矛盾的特殊性,并找出解决矛盾的正确方法。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是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4分)
②中国式现代化遵循了现代化的一般规律,具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符合本国实际。中国的现代化起步晚,要赶超西方发达国家,就要推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并联式”叠加发展,而不能像西方发达国家那样“串联式”发展,这是符合中国特色的现代化发展道路,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唯一正确道路。(4分)
主要矛盾 矛盾的主要方面
内涵
外延
适用范围
标志词
考点3: 矛盾力量的不平衡性
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的矛盾。 在矛盾双方中处于支配地位、起着主导作用的矛盾方面。
主要矛盾存在于复杂事物中,一般只有一个,而次要矛盾可以有很多 一个矛盾统一体内部的两个方面,一个是主要方面,另一个是次要方面
常用于“办事情”,解决问题,在事物发展过程中怎么找出问题的关键(改造世界) 常用于“看问题”上,用于评价事物利弊、优劣、功过,认识形势等(认识世界)
中心/核心/重心/重点/关键/要害/首要/首位/症结/根本/突破口/突出位置/重中之重/第一要务/着力点; 主(支)流/方向/大局/性质/形势/主体/主题/优(劣)势/利弊/实质/本质/总体上看/九个指头与一个指头/双刃剑
1.主次矛盾和矛盾主次方面的区别
2.主次矛盾和矛盾主次方面的辩证关系
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 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
区别
辩证 关系
方法论
联系
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中,主要矛盾只有一个,次要矛盾可以有多个。
①主要矛盾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
②主次矛盾相互依赖、相互影响,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①要善于抓重点,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
②要统筹兼顾,恰当处理好次要矛盾;
③要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相统一的方法。
同一矛盾中,存在对立统一的两个方面。一个是主要方面,另一个是次要方面(各1)
①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
②矛盾的主次方面既相互依赖,又相互排斥,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①看问题要分清主流和支流,着重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抓住主流;
②看问题要全面,不能忽视矛盾的次要方面,注意支流;
③要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相统一的方法。
都是矛盾发展不平衡的结果,都是矛盾特殊性的表现,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考点3: 矛盾力量的不平衡性
辨识判断:下列句子体现了什么原理/方法论
◇反对眉毛胡子一把抓
◇反对拣了芝麻,丢了西瓜
◇弹钢琴的工作方法
◇反对单打一
◇好钢要用在刀刃上,工作要做到点子上
◇牵牛要牵牛鼻子
◇荷花好看也要绿叶相扶
◇擒贼先擒王
◇一个篱笆三个桩
◇9个指头和1个的关系
◇白璧微瑕,瑕不掩瑜
主次矛盾:反对不分主次,坚持重点论
主次矛盾:反对颠倒主次
既要抓住主要矛盾,又要统筹兼顾
坚持两点论,反对形而上学一点论
抓重点,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
统筹兼顾,恰当处理次要矛盾
抓重点,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
统筹兼顾,恰当处理次要矛盾
分清主流和支流,坚持两和重统一
分清主流和支流,着重把握主要方面
3.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相统一的方法
两点论 重点论
含义 认识复杂事物
认识某一矛盾
反对 形而上学的一点论 形而上学的均衡论
联系
理论依据
既要看到主要矛盾,又要看到次要矛盾
要着重把握主要矛盾
(抓重点)
既要看到矛盾的主要方面又要看到矛盾的次要方面
要着重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
(抓主流)
辩证法的两点论是有重点的两点论,重点论是看到两点中的重点,要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辩证关系原理。
考点3: 矛盾力量的不平衡性
真题演练
10.(2018·全国Ⅰ·高考真题)2018年4月,习近平在深入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上强调,新形势下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关键是要正确把握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总体谋划和久久为功、破除旧动能和培育新动能、自我发展和协同发展的关系,坚持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探索出一条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新路子。这一论断反映的辩证法道理有( )
①“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结合
②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既相互联结又相互分离
③矛盾的同一性是相对的,矛盾的斗争性是绝对的
④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是辩证统一的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B
【解析】根据材料,习近平在深入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上强调,关键是要正确把握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破除旧动能和培育新动能、自我发展和协同发展的关系,体现了坚持“重点论”和“两点论”的统- ,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是辩证统一的, ①④符合题意;矛盾双方的对立和统一(同一性与斗争性) ,始终是不可分割的,②表述错误。③材料未体现。
真题演练
11.(2016·全国Ⅰ·高考真题)毛泽东在《党委会的工作方法》中指出:“一个人的工作,究竟是三分成绩七分错误,还是七分成绩三分错误,必须有个根本的估计。如果是七分成绩,那么就应对他的工作基本上加以肯定。把成绩为主说成错误为主,那就完全错了。”从唯物辩证法看,这里强调的是( )
①事物的性质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
②无视矛盾的次要方面就不能正确认识矛盾
③矛盾的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既相互依赖又相互转化
④在认识矛盾时须着重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B
【解析】“一个人的工作,究竟是三分成绩七分错误,还是七分成绩三分错误,必须有个根本的估计”。体现了对成绩与错误的评判是着重把握矛盾主要方面的表现,抓主流,这是因为事物的性质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故①④符合题意。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正确认识矛盾的基础,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故②错误。材料主要体现了对一个人的工作成绩与错误的评价,没有体现二者相互转化,③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B。
真题演练
12.(2021·福建·高考真题)材料一 先进性和纯洁性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本质属性。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始终把思想建党、理论强党贯穿于党的建设全过程,防止党变质、变色、变味,背离党的宗旨而失去最广大人民支持和拥护。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不断增强党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确保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
结合材料一,运用“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关系”原理,分析加强思想建党有利于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原因。(10分)
答:①矛盾的主要方面处于支配地位,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加强思想建党有利于保持党的先锋队性质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领导核心,有利于密切党和人民群众关系,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
②矛盾的次要方面虽处于被支配地位,但在一定条件下与矛盾的主要方面会发生相互转化。加强思想建党,同一切弱化先进性、损害纯洁性的问题做斗争,不断提升党的自我净化能力,才能永葆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
知识·总结
联系观
矛盾观
矛盾含义:对立统一
矛盾的普遍性
矛盾问题的精髓:矛普特辩证关系
用一分为二、全面的观点看问题
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
把握世界的规律
(辩证法)
发展观
(总特征)
(总特征)
(实质与核心)
基本属性:同一性和斗争性
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坚持问题导向,承认/直面/分析/解决矛盾
矛盾的特殊性
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特殊性中包含着普遍性
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辩证关系
矛盾的主要和次要方面辩证关系
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
根本内容
根本动力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