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显微镜和望远镜一、教学目标1.物理观念(1)了解显微镜和望远镜的基本结构(2)大致了解人类探索太阳系和宇宙结构的历程。2.科学思维学会观察和分析生活中有关物理知识的实例与实验现象,具有初步的观察能力、分析概括能力。3.科学探究通过实践和探究,让学生感觉科学就在身边。培养学生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的精神,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唯物主义观。4.科学态度与责任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勇于发现乐于探究的学习习惯,以及应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知道显微镜和望远镜的基本结构教学难点:利用两组凸透镜成像规律理解显微镜和望远镜的原理三、教学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刚刚接触物理,还不具备很好的实验探究能力,所以对学生的探究过程要求不能太严。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已有的生活经验,学生对于凸透镜成像有了一点点的了解,但是对于具体的显微镜和望远镜学生还很模糊。所以这节课应多鼓励学生勇敢的进行合作探究四、教学过程(一)新课讲解活动1【导入】新课1.投影:单个凸透镜放大物体的图片,提问:我们知道要看清物体可以把物体放大,请问她们手里拿的是什么透镜 (凸透镜)2.复习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提问:我们用一个凸透镜(放大镜)就可以使小物体放大(成放大正立的虚像;放大倒立的实像),但若想观察更小的物体(如植物细胞)或遥远的天体,一个放大镜能做到吗 怎么办呢 引入新课并板书课题活动2【讲授】新知首先请同学们思考一个问题:想看清楚某个物体,是希望这个物体大些好 还是小些好 是离这物体近点好 还是远些好 1、视角①视角是从眼睛的光心向物体的两端所引的两条直线的夹角。②视角的大小不仅与物体的大小有关,还与物体到眼睛的距离有关。告诉学生:把物体移近或放大的目的是为了增大视角。视角越大,看得越清楚板书:1.视角影响因素:物体大小、距离。对于较小的物体(比如:蜻蜓)怎样才能增大视角 实验探究:用两个焦距不同的凸透镜,一只手握住一个,通过两个凸透镜看近处(书本上较小的字),调整两个凸透镜之间的距离,看能否把书本上的字变得更大更清晰 注意操作要求:1.先用一个凸透镜观察物体(书本上较小的字),注意成像情况;2.再用另一个凸透镜观察前一个凸透镜所成的像,注意成像情况。2、显微镜①显微镜是由哪几部分构成 ②指导学生观察显微镜的构造:目镜、物镜、载物台、反光镜(凹面镜),并说明各部分的用途。你们知道为什么显微镜能比普通放大镜放大倍数大得多吗 讲述并板书:2.显微镜物镜:倒立放大的实像(投影仪)(凸透镜)目镜:正立放大的虚像(放大镜)实验探究:同样给你们两个焦距不同的凸透镜,你能把远处比较小的字变得更清晰吗 注意操作要求:1.先用一个凸透镜观察物体,注意成像情况;2.再用另一个凸透镜观察前一个凸透镜所成的像,注意成像情况。3.把凸透镜的位置前后交换,看有什么不同 3、望远镜①指导学生观察望远镜的构造:目镜、物镜,并说明其工作原理。讲述并板书:望远镜物镜:倒立缩小的实像(照相机)目镜:正立放大的虚像(放大镜)②随着科学的发展、技术的进步,光学望远镜除了用两个凸透镜的开普勒望远镜;还有物镜用凹面镜的牛顿式望远镜、目镜还有用凹透镜的伽利略望远镜以及射电望远镜。师:第一位把望远镜指向天空的是意大利物理学家伽利略,他第一个观察到了木星的卫星、太阳黑子和月球上的环形山,从此人们把目光投向了茫茫的宇宙。③学生阅读P104-105“探索宇宙”。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