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34张PPT)第四章 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第一节 流域内协调发展新课导入2007年夏季,由于太湖水质恶化,加上不利的气象条件,导致太湖大面积蓝藻爆发,引发了江苏省无锡市的水危机。8月,无锡市在中国率先实行河长制,由各级党政负责人分别担任64条河道的河长,加强污染物源头治理,负责督办河道水质改善工作。河长制实施后效果明显,无锡境内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从2007年的7.1%提高到2015年的44.4%,太湖水质也显著改善。太湖蓝藻爆发01区域认知结合图表资料,描述流域的范围、特点,明确流域内水资源协作开发措施。03地理实践力04人地协调观02综合思维通过材料,分析黄河调沙减瘀和水资源调配的措施。核心素养运用所学知识,为当地水土流失的治理出谋划策。说明流域内部协作开发水资源 、保护环境的意义。1流域内部水资源协作开发(一)流域内部水资源协作开发水系与流域1.基本概念:流域 水系2.流域特点3.流域内水资源功能、特征、意义4.水资源协作开发的原因5.流域协作开发的措施6.流域管理机制(一)流域内部水资源协作开发水系与流域干流、支流:一般将流入干流的支流,叫一级支流,流入一级支流的叫二级支流,依次类推。分水岭:相邻流域间的山岭或河间高地。流域:指供给河流地表水源的地面集水区和地下集水区。(一定时期内基本不变)(一)流域内部水资源协作开发河流的水系特征和水文特征水系特征流程、流向、流域面积、水系形状、支流数量、河道状况(弯曲、落差)等。水文特征流量、流速、含沙量、汛期、结冰期、凌汛、水位的季节变化等(一)流域内部水资源协作开发水资源利用(一)流域内部水资源协作开发流域的统筹管理考虑到流域的整体性强、关联度高的特点,需要以流域为单元进行统筹管理但是,流域可能跨越不同的行政区,由不同主体分别行使管理权因此,需要综合运用工程技术措施和行政、法律、市场等手段对流域进行统筹管理,分担义务、分享权利、协调行为为流域内各区域提供公平的共同发展的机会9(一)流域内部水资源协作开发在上游地区制定相关法律,实施水源地保护、水土保持等生态保护措施在下游地区下游区域征收费用作为对上游生态保护的经济补偿设立专门的管理机构对全流域进行水量的分配和调度、水利工程建设的布局规划、排污治污管控(一)流域内部水资源协作开发黄河是我国第二长河,流经9个省级行政区黄河含沙量大,径流量少,存在着上下游之间调沙减淤、水量调控等问题,需要加强流域内的协调发展黄河流域概况(一)流域内部水资源协作开发黄河流域的协调发展(一)流域内部水资源协作开发为什么黄河下游流域面积狭小?由于黄河含沙量大,当黄河流到地势低平的下游时,流速减缓泥沙沉积,使下游河床不断抬高,形成“地上悬河”,河床高于两岸地面,几乎没有支流汇入。2.为什么黄河没有成为重要的航运通道?黄河径流量相对较小且径流量的季节变化大,常会出现断流,冬季封冻,泥沙含量高,水位较浅,不利于航运发展。2黄河的调沙减淤(二)黄河的调沙减淤黄河下游——地上河黄河最突出的水文特征及原因:含沙量大。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导致黄河挟带泥沙数量之多,居世界大河首位。下游黄河的特点及原因:以“易淤、易决、易徙”而闻名,原因是黄河下游流经华北平原,坡度变小,流速缓慢,泥沙沉积使下游河床不断抬高。地上悬河的形成:为防治水害,两岸不断加高大堤,使得黄河下游河床高出两岸地面而形成。(二)黄河的调沙减淤①分别讨论黄河的“侵蚀区”、“堆积区”的治理重点②举例说明可以采取哪些具体的治理措施堆积区侵蚀区黄河沙患的解决措施——流域内综合协调减少入河泥沙量:生物措施、耕作措施、工程措施相结合减少河道淤积:利用水库对黄河调水调沙(二)黄河的调沙减淤黄土高原的水土保持措施(二)黄河的调沙减淤1.比较水文站不同时期输沙量的变化。从1956年-1986年到2006年-2016年,黄河干流主要水文站实测年均输沙量在下降。(二)黄河的调沙减淤2.横向比较不同区域水文站输沙量的多少并结合图4.4,分析哪些区域是黄河流域泥沙的主要源地。小浪底、利津和龙门年均输沙量远多于头道拐水文站,黄河流域泥沙的主要源地是黄土高原地区。(二)黄河的调沙减淤黄河下游的冲淤平衡,对黄河入海口地区会产生什么影响?河口三角洲淤积速度减缓;在海水侵蚀作用下甚至停止外扩的可能。(二)黄河的调沙减淤南小河沟的小流域综合治理活动 分析莱茵河流域水污染防空的措施资料:莱茵河是一条重要的国际河流。莱茵河不仅是沿岸上千万人的饮用水源和工农业用水的重要来源,还承担重要的航运任务,也接纳沿岸排放的生活和工农业污水,历史上曾一度变成“欧洲下水道”。但是流域内各国经过半个世纪的协调治理,已经成功地完成了莱茵河的污染防治。1.莱茵河流域内哪个国家最急于改善水质、治理污染?为什么?荷兰原因:荷兰位于莱茵河的下游,受莱茵河污染的危害最严重活动 分析莱茵河流域水污染防空的措施2.莱茵河氯化物污染调查的结果显示,法国、德国是污染排放的主要国家。根据“谁污染,谁治理”“谁受益,谁收费”的基本原则,荷兰、德国、法国分别应承担什么责任?法国、德国应主要承担污染的治理责任荷兰是受益国家,因此荷兰应承担污染治理的资金提供责任活动 分析莱茵河流域水污染防空的措施3.指出莱茵河水污染防控中应用的行政手段、经济手段、技术手段。行政手段:流域内国家共同成立了莱茵河国际保护委员会;签署了相关的公约。经济手段:各国投资修建污水处理厂。技术手段:发展污染治理技术,开发“莱茵河预警模型”进行实时监测等。3黄河流域水资源的调配(三)黄河流域水资源的调配黄河断流的原因?自然原因:黄河流域大部分流经干旱、半干旱区,降水量少,蒸发量大,水量小;下游形成“地上河”,无支流汇入;降水季节分配不均匀,年际变化大。人为原因:流经区域人口稠密,经济发达,工农业生产和生活用水量大;水资源利用不合理,浪费严重。(三)黄河流域水资源的调配空间范围 黄河断流的主要影响主河道 河道萎缩,降低了行洪能力,增加了汛期决口的风险干涸河道演变为沙带,增加了土地沙化的可能性河流沿岸 影响工业供水与城乡居民生活供水影响农田的灌溉用水,农田受旱面积增大水环境容量越来越小,加剧了黄河水污染沿岸大量开采地下水河口三角洲 及海域 海岸侵蚀后退,海水倒灌湿地生态系统退化,生物多样性减少渤海水域失去重要的饵料来源,影响海洋生物的繁衍生存(三)黄河流域水资源的调配黄河水利委员会调度分配1999年开始,黄河水利委员会被授权实施黄河水量的统一调度和分配,在扣除输沙水量的前提下,根据节约用水、统筹安排的原则,黄河水利委员会发布了黄河可供水量分配方案,作为实施黄河水量调度的基本依据2009年, 黄河水利委员会制定了《黄河取水许可管理实施细则》,依据河流径流量和用水需求变化,对全流域水资源的开发利用进行宏观控制和年度调整此外,黄河流域节水水平大大提高,水资源统一调配体制的逐步建立和节水技术的推广应用,基本保证了在严重枯水年份黄河下游不断流(三)黄河流域水资源的调配对比分析黄河不同河段水资源的利用黄河2015年总用水量中,农业用水占79%,工业用水占10%,生活用水占7%,生态用水占4%(三)黄河流域水资源的调配2.从提高黄河流域水资源利用效率的角度,提出改善水资源利用的建议。农业方面:喷灌、滴灌;推广耐旱型农作物工业方面:提升工艺流程;污水处理后再排放等生活方面:提高水价;洗莱水进行浇花、冲厕所等全流域协调用水,分配用水份额等。1.图4.13 所示两河段的用水结构与全流域的相比,各有什么特点 兰州到头道拐:农业用水比重大,工业用水比重较少三门峡到花园口:工业用水比重大,农业用水比重少。山西省作为水土流失严重的省份之一,积极开展小流域的治理工作,取得了卓越成效。读山西省某小流域等高线地形图和鱼鳞坑示意图,回答1~3题。3.鱼鳞坑是该小流域在陡坡地植树造林的一种措施,人们在挖坑培埂时往往将半圆形的埂筑得中间高、两侧低,其目的是( )A.提高鱼鳞坑美观度,增强观赏性B.增加鱼鳞坑容量,防止坑水外溢C.使坑内溢水分散流动,减弱径流的冲刷力D.增强坑埂的坚固度,防止洪水冲毁坑埂B下图表示某河流流域范围。读图完成1~2题。1.造成流域内Ⅰ、Ⅱ两区域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A.植被 B.气温 C.降水 D.地形2.要合理开发利用该河流及其流域的优势资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Ⅰ区域河段宜开发水电 B.Ⅱ区域河段宜引水灌溉C.Ⅰ区域内应大力发展乳畜业 D.Ⅱ区域内宜发展耕作业DC右下图为我国浑源县所在地区等高线地形图。读图回答3~5题。3.当前该县面临的最严峻的生态环境问题是( )A.土地盐碱化 B.土地沙漠化 C.湿地破坏 D.水土流失4.该县东南部这一生态环境问题较为严重的自然原因主要是( )A.地形坡度较大 B.降水强度较大C.河流密度较高 D.地表土质疏松5.针对该地生态环境问题产生的人为原因,该县应采取的主要工程措施是( )A.地膜覆盖 B.土地复垦C.植树造林 D.打坝淤地DAB2019年9月16日至18日,习主席在河南考察。他强调指出:要保障黄河长治久安。黄河水少沙多、水沙关系不协调,是黄河复杂难治的症结所在。读图及资料完成6~7题。6.在黄土高原治理中,植树种草的主要目的是( )①固定表土 ②减少径流 ③沉积泥沙 ④降低风速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7.下列解决黄河下游地区“水少沙多”问题的建议措施中,合理的是( )①中上游地区退耕还林还草,加强水土保持②植树造林,遏制北方地区的沙尘暴天气③中游地区实施天然降水收集与储集工程④加强流域内水资源的统一管理与调度A.①④ B.②③ C.①③ D.②④AA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